张鹏;黄少芳;范冠杰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加工方法浙贝母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对浙贝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指认.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 MS石英毛细管(0.25 mm×30m,0.25 μm);进样量1 μl;升温程序:50℃保持3 min,然后以5 ℃/min升温至280℃,保持5min;流量0.8 ml/min;载气为氦气;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进样温度250℃;四级杆温度150C;分流比20:1;EI电离源70eV;离子源温度230℃;灯丝发射电流750μA;倍增器电压1200 V;扫描周期1.69 s;扫描范围为50 ~ 500 amu.后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经分析鉴定,浙贝母鲜切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硫熏品中鉴定出13种成分,其中有8种为共有组分.鲜切和硫熏浙贝母中8种共有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鲜切和硫熏浙贝母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
作者:杜伟锋;张浩;岳显可;朱涛;葛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栀子大黄汤有效部位群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总并黄酮、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以总环烯醚萜苷、总异黄酮、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了上样量、上样浓度、洗脱剂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上样量:树脂量(g∶ml)=1∶5;上样浓度按原药材计为0.5g/ml;吸附时间为3h;每个浓度的洗脱剂用量为6个柱体积,流速控制2个柱体积/h.30%乙醇、60%乙醇、70%乙醇可以分别将总环烯醚萜苷、总黄酮、总异黄酮和总蒽醌洗脱完全.结论 该分离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生产.
作者:李腾;马鑫;朱德康;徐峥;闻俊;周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回医烙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取回医烙灸四神聪和“督脉十三针”为主,联合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采用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修订版(ADL-R)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R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医烙灸联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痴呆状况,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玉杰;杨桦;杨彦红;安晓蕊;刘倩;薛小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的化学促渗剂,比较薄荷油与氮酮促渗特点.方法 基于体外透皮扩散动力学模型试验,利用HPLC-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别以3%、5%、7%、10%、15%氮酮(Azone)与3%、5%、7%、10%、15%薄荷油(Mint oil)作为吲哚美辛经皮给药的化学促渗剂,进行离体透皮扩散试验,建立高、中、低强度的参比化学促渗体系.结果 确定以3% Azone、5% Mint oil、7% Mint oil分别作为付罐研究参比化学促渗低、中、高组;不同比例氮酮对IM促渗效果不同,两者不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存在佳促渗作用的Azone的比例,而0~7% Mint oil与促渗效果间呈现线性增加关系.结论 筛选的氮酮与薄荷油具有良好的促渗效果,薄荷油作为天然的中药促渗剂,效果显著.
作者:谢伟杰;张永萍;徐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蜈蚣多肽对正常裸鼠和皮下移植性H22荷瘤裸鼠肝毒性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正常裸鼠和皮下H22荷瘤裸鼠予以蜈蚣多肽灌胃给药14 d,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肿瘤生长情况、肝毒性.结果 低剂量蜈蚣多肽对荷瘤裸鼠的抑瘤率为32.74%.低剂量蜈蚣多肽使正常裸鼠ALT增高,高剂量蜈蚣多肽使正常裸鼠AST增高.低剂量蜈蚣多肽作用下,荷瘤裸鼠的ALT较正常裸鼠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蜈蚣多肽高剂量作用下,荷瘤裸鼠的AST、AST较正常裸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蜈蚣多肽有一定抗肝细胞癌作用.相同剂量蜈蚣多肽对荷瘤裸鼠与正常裸鼠的肝损伤存在差异,蜈蚣肝毒性与抗肿瘤活性可能具有相关性.
作者:田莎;徐晓燕;廖柳;田雪飞;姚天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道家在追求“长生久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医药养生文化对祖国医药学的影响至为深远,因此自古就有“医道通乎仙道”的说法.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不但收入《道藏》,而且首先注释、整理者如王冰、陶弘景等,也都是著名的道家人物.李时珍生活在道教兴盛的明代,自然受到时代的影响,留下时代的烙印,其可贵之处是不盲从,而是理性地对待历史的文明.李时珍以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客观、科学地对待道教医药养生文化,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编撰整理而成的《本草纲目》为传统医药养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李贵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氧化应激是衰老和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被认为是脑功能退行性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增加ROS水平.Aβ蛋白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和脑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对AD发病起到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已表明氧化应激和Aβ蛋白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氧化诱导是Aβ毒性产生的重要机制,抗氧化剂可用来缓解神经毒性作用.由于模式生物秀丽线虫与人类基因的同源性高达40%,使得秀丽线虫成为研究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有效模型.其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的功能也与人类的高度相似,并且在线虫体内与人类保守性同源的SKN-1/Nrf2信号通路,调控抗氧化过程,对Aβ毒性具有缓解作用.
作者:周玲;黄敏;王长江;蔡铭;曾冬敏;鲜林娥;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白花蛇舌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的功效,伪品众多,旨在筛选出一条佳的DNA条形码序列用于白花蛇舌草的真伪鉴别.方法 采用4个常用的DNA条形码序列ITS2、rbcL、psbA-trnH和matK的通用引物对白花蛇舌草及其伪品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扩增和测序成功率、鉴定效率、barcoding gap检验及NJ树评价不同序列的的鉴别能力.结果 rbcL测序成功率高为100%,ITS2利用近距离法和BLAST两种方法在物种水平和属水平鉴定成功率均能达到100%,barcoding gap分析显示ITS2可作为白花蛇舌草真伪鉴别的理想候选序列,ITS2二级结构的构建表明不同物种的茎环结构有显著差异.结论 ITS2序列可作为白花蛇舌草真伪鉴别的候选序列,为白花蛇舌草的真伪鉴别提供分子基础.
作者:周敏;樊兰兰;高慧新;戴忠华;田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基于中医理论,阐述“血脉”与解剖学中“血管”的关系及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中医认识,在脑梗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理论依据.根据《内经》、《络病学》等理论,中医的“血脉”系统涵盖了解剖学中血管系统,两者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脑梗死病变特点及中医认识,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中医治疗当重视气血痰.
作者:陈蕴博;马民;陈照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模型瘤组织中P53,Bcl-2,Surviv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化痰方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中,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处理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分别检测P53,Bcl-2,Survivin,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健脾化痰方各组均能下调P53,Bcl-2,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 健脾化痰方的抗胃癌作用与下调P53,Bcl-2,Survivin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许瑶;沈明勤;许尤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为龙胆苦苷(Gent)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提供直接证据,并阐明其在脑组织中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 建立小鼠脑脊液、脑组织和血浆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直接测定小鼠腹腔注射龙胆苦苷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建立脑组织和血浆中龙胆苦苷的药-时曲线,并比较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Gent在血浆样本检测限均为10 ng·ml-1,脑组织样本中的检测限为10 ng·g-1,脑脊液样本中检测限为2.5 ng·ml-.小鼠腹腔注射50 mg· kg-1龙胆苦苷后0.5h和2h,在脑脊液中均能检测到原型药物;龙胆苦苷在血浆中的Cmax为57.43 μg·ml-1,在脑组织中的Cmax为0.45 μg·g-1;在脑组织中的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294.68 min,在血浆中的MRT0-∞为45.62 min.结论 龙胆苦苷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代谢消除相对较慢.
作者:邓雅婷;王艳丽;王运维;李穆琼;刘雪英;招明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中医养生康复护理》课程内容体系.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条目池,编制专家问卷.运用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课程内容体系.结果 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选入专家15名,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0.87,专家协调系数检验P<0.01,表明入选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较高.终专家共提出37条建议,研究小组采纳了27条.终确定《中医养生康复护理》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专家在条目重要性程度的意见协调;初步建立的《中医养生康复护理》的课程内容设置包括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52项.结论 通过系统研究方法,初步构建的《中医养生康复护理》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孙凯丽;胡慧;王凌;艾亚婷;姚巧灵;张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归脾汤是中医经典名方,应用广泛,但其文献研究未见报道.选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资料主要来源,采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以1989 ~2016年研究归脾汤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发表年代、期刊分布、文献类型、研究疾病、药理实验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定量描述,揭示其分布特点,探索其发展趋势,并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归脾汤的深入研究及中医经典理论及方剂的继承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吕美君;贾连群;杜莹;冷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崔学教老中医致力于泌尿男科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融会贯通地运用中西医理论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男科疾病,效验俱丰.在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上,崔教授有其独特的用药观.
作者:张仁荣;黄坚;郭锦芳;梁志劲;洪佳辉;刘小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所致的急、慢性接触性皮炎中CD11c的表达差异性.方法 选取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过程中所诱发的急、慢接触性皮炎患者各1例.以正常皮肤作对照,光镜下观察皮损处皮肤组织中CD11c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 ①正常皮肤中CD11c只表达于表皮层,真皮层几乎未见分布;②与正常皮肤相比,两者皮损处CD11c表皮真皮层均有分布,但以真皮层血管周围为主;③与正常皮肤相比,两者皮损处CD11c的分布数量明显增多,以急性接触性皮炎更为显著.结论 从CD11c分布情况可以看出CD11c的表达与接触性皮炎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以认为CD11c变化是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推测可以据此鉴别急、慢性接触性皮炎.进一步推测CD11c+细胞在接触性皮炎中的分布同样也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但总体以真皮层血管周围为主,由此推测CD11c+细胞参与上述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血管密切相关,但临床证据不足.
作者:杜林钗;刘兰英;王和生;吴文忠;张聪;刘成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凉血润肤方浸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治疗组联合凉血润肤方浸浴,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0,P=0.037<0.05),治疗组PASI和DLQI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血润肤方浸浴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步鑫;刘爱民;黄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煨脓长肉法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本组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煨脓长肉法,外敷紫黄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敷凡士林纱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第3、7、14天创面分泌物和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创面愈合率、分泌物和肉芽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从术后第7天开始紫黄生肌膏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凡士林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煨脓长肉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杨建华;吴本升;张一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肾痛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独活、葛根素、龙胆苦苷;采用HPLC法对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1%乙酸=72∶ 28;检测波长:250nm.结果 独活、葛根、牛膝的薄层色谱法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葛根素在4.905~49.05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n=6),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为1.73%(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护肾痛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李思雨;刘纪青;简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何首乌抗性淀粉并优化提取率.方法 以何首乌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抗性淀粉的佳制备条件.结果 佳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0%、普鲁兰酶添加量13.5 U/g,普鲁兰酶作用时间30 h、老化时间24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是35.21%±1.43%.;电镜试验表明:淀粉颗粒经压热-酶法处理后表面形态发生变化,淀粉经过脱支重结晶后,重结晶淀粉颗粒形状为不规则的碎片,可有效增加淀粉的溶解度同时降低淀粉膨胀度;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大鼠胃、肠液对抗性淀粉消化能力降低.结论 该研究可为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对开发新的药用辅料及保健型膳食纤维意义显著.
作者:万科;杨莹;谷津;阮婧华;王道平;杨小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分子标记、转录组、功能基因组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当归植物基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当归早期抽薹调控以及药效物质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该文介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当归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振恒;王引权;雒军;晋玲;荔淑楠;杨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