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500年大事记(Ⅱ)(清代1644~1911年)——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1518~2018年)

王剑;梅全喜

关键词:李时珍, 《本草纲目》, 年谱, 大事记
摘要:1647年:清顺治四年.由同文堂刻刊印行《本草纲目》,后学称此版为“同文堂本”《本草纲目》.1653年:清顺治十年.日本承应二年,日本野田弥次右卫门刊本《本草纲目》再次在日本发行,世称“承应本”,此本药图根据武林钱衙本《本草纲目》作了更改.同年:在日本京都由书林野田弥次右卫门刊刻,以杭州本为底本出版了《本草纲目》52卷,插图更精准.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张之文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常用方药规律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医家对其论述颇多,涉及病因、辨证等多方面.张之文教授从温病的视角论治该病,疗效显著,思路新颖.该研究统计张之文教授治疗该病的常用方药,解析用药思路.

    作者:吴文军;李白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治疗蝮蛇咬伤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规范蝮蛇咬伤外治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的试验方法,选取蝮蛇咬伤患者150例,随机分成5组(A、B、C、D、E组).5组入院后均于局部扩创排毒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蛇毒血清、抗炎、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于中医外治法上,A组采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B组采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自然干燥箍围疗法,C组采用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D组采用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自然干燥箍围疗法,E组为安慰剂对照组.7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3天及治疗7天后评价患者局部症状积分,并于疗程结束后分别对5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有效率为93.1%,B组有效率为89.3%,C组有效率为89.3%,D组有效率为88.9%,E组有效率为70%,A、B、C、D四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E组(P<0.05);A组局部症状积分于治疗3天、治疗7天时均明显优于B、C、D、E四组(P<0.05).结论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蝮蛇咬伤患者局部症状,促进患肢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是外治蝮蛇咬伤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万春;陈琦;严张仁;陈丽华;李燕芳;毛文丽;易军;王建刚;李强;黄秀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DN的机制.方法 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48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60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方法复制DN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厄贝沙坦组(C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低、高剂量组(D、E组).连续给药8周后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E组肾脏肥大指数显著下降(P<0.叭或P<0.05);②免疫组化:B组NF-κB、TNF-α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用药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E组改善程度优于D组;③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肾组织NF-κB、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叭),用药8周后,C、E组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④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肾组织NF-κB、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用药8周后,E组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与C、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以下调DN大鼠肾组织炎症因子NF-κB、TNF-α蛋白及mRNA表达并且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可以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肾组织.

    作者:万生芳;张凌伟;王晓丽;吴红彦;李海龙;舒畅;李荣科;陈张敏;魏昭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当归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分子标记、转录组、功能基因组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当归植物基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当归早期抽薹调控以及药效物质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该文介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当归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振恒;王引权;雒军;晋玲;荔淑楠;杨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金正均Q值法评价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协同作用

    目的 利用金正均Q值法评价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各组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确定苦参碱及阿霉素的IC50,采用金正均Q值法计算联合用药各组的Q值;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克隆抑制能力;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对人乳腺癌细胞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阿霉素及联合用药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经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与单用苦参碱或阿霉素相比,细胞抑制率明显增高,其中,苦参碱0.5mg/ml联合阿霉素0.5μg/ml组的抑制率明显增高,为(75.50±1.55)%,Q值为1.16,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余组Q值为0.96 ~ 1.10,表现为相加作用;苦参碱和阿霉素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对MCF-7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00±0.17) mg/ml和(0.36±0.03) μg/ml.经苦参碱0.5mg/ml联合阿霉素0.5μg/ml处理后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与单用苦参碱或阿霉素相比,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为(13.68±1.76)%.经苦参碱0.5mg/ml联合阿霉素0.5μg/ml处理后的bax蛋白的表达,与单用苦参碱或阿霉素相比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60.85±2.34)%.结论 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对MCF-7在抑制生长、抑制增殖以及诱导凋亡方面起协同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协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文歌;孙月;庄静;冯福彬;李佳;孙长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治疗肺癌中药复方专利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以“肺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纳入330项专利,对其基本概况、用药规律、研究阶段进行初步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 这些中药专利复方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分类归经以补气药、清热药为主,主入肺、脾、胃经,60%以上的专利可提供部分体内外实验或临床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结论 治疗肺癌中药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以个人和企业申请为主,用药较为合理,但临床疗效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宋如珺;胡芳;沈夕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陈皮加压蒸制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陈皮加压蒸制新工艺的适应性并优选加压蒸制陈皮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闷润时加水量、闷润时间、蒸制温度、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陈皮的外观性状、气味、挥发油总量、柠檬烯的含量和橙皮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陈皮加压蒸制的佳工艺.结果 确立了加压蒸制陈皮的佳炮制工艺为:闷润时加水量为陈皮量的100%,闷润时间为2h,蒸制时间为40 min,蒸制温度为115℃.结论 陈皮加压蒸制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可为陈皮炮制新方法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佳彬;覃艺;张红玲;范润勇;潘婷;王瑾;兰泽伦;岳美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养生康复学内涵与外延诌议

    内涵发展是中医养生康复的核心,外延建设是围绕学科发展而不断补充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内涵建设方面应该明确内涵定义,从相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等方面着手,从服务对象、服务场所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拓展是外延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楚的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对于规范学科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梳理其现存问题并对展望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形成丰富的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体系并将其理论和实践推到更高水平.

    作者:张瑜;胡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岭南山竹子树皮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 研究藤黄属植物岭南山竹子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岭南山竹子树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鉴定获得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岭南山竹子树皮中获取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二氢槲皮素(2),Isojarcareubin(3),Jacareubin (4),Dulxanthone-B(5),齐墩果酸(6),2-羟基丁二酸甲酯(7).结论 化合物2、3、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余辅松;邓华;赵李妮;梁振纲;杨先会;邓世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雷火灸对食管癌放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雷火灸相关穴位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雷火灸足三里、膏肓,对照组行放射治疗.两组均常规用药.结果 治疗组QOL评分,食欲、疲乏、睡眠评分在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火灸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食欲、疲乏及睡眠状况.

    作者:许梦娜;陈理;马扬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转录组的厚朴次级代谢产物途径基因挖掘及分析

    目的 利用厚朴叶和茎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与厚朴次级代谢产物相关的转录本信息.方法 厚朴转录组数据库中的8707条Unigene可注释到代谢途径中,并对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222条Unigene参与了18个次级代谢途径;涉及苯丙素、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代谢,涉及Uningene数目分别为50个,17个和55个;叶和茎中差异表达序列数目为96个,其中上调数量为62个,下调数量为34个.结论 对厚朴次生代谢的转录本信息进行了挖掘,并绘制了苯丙素类和萜类基因调控图.

    作者:时小东;顾雨熹;代娇;盛玉珍;陈放;徐莺;庄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情境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情境教学法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且有助于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本科阶段要学习的其它主干课程有横向到纵向的贯通作用,起到连接理论课和临床课的作用.结论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吉丽;倪羽佳;孙海涛;薛崇祥;康子茜;唐晓;梁丽娜;张琳;隋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范冠杰教授中医治疗痛风急性期浅述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疾病,急性期关节局部症状严重,而西医治疗局限性明显.范冠杰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动-定序贯八法”对痛风发病的增多,特定的发病部位,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见解.并总结出了“湿热瘀阻”,这一大多数痛风急性期患者共通的关键病机,制定出了“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治法,进而筛选药味,组合出了精当有效的方剂.还总结出了“大量频服”,这一相对特别的煎煮、服用方式,全面提高了中医治疗痛风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鹏;黄少芳;范冠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及舌脉象特征研究概述

    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近年来,中医药对其诊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舌象、脉象以及证候三方面特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分析,对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及舌象、脉象特征进行分类归纳;并简要概括了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舌脉象研究,以期为高脂血症的临床诊疗及其中医四诊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与思路.

    作者:宋雪阳;许朝霞;王忆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海南黎药-裸花紫珠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目的 建立裸花紫珠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快速评价裸花紫珠的质量,完善裸花紫珠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Shield PR18色谱柱(2.1mm×100mm,1.7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结果 建立了裸花紫珠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其中10批裸花紫珠的相似度在0.941 ~0.999,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结果显示10批样品为一类,另外4批各为一类.结论 该方法快速可靠,可用于评价裸花紫珠的质量.

    作者:宋潇;袁莉;叶惠煊;邓芸;周良;李伟;谷陟欣;黄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槐花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 优化槐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不同槐花炮制品(生品槐花、炒制槐花、槐花炭)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闪式提取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生品槐花总黄酮,观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电压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佳提取条件,并在该条件下比较不同槐花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差异.结果 闪式提取法提取槐花中总黄酮的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70ml·g-1,提取电压90V.不同槐花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率有明显的不同,炒制槐花高(14.23%),其次为生品槐花(13.17%),后是槐花炭(9.31%).结论 研究优化了闪式提取法提取槐花总黄酮的佳工艺,并为深入理解不同槐花炮制品不同功效主治与总黄酮含量变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马艳琴;郭珊珊;马进;刘亚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思路探索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随着中医健康管理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中医“状态”理念的提出,二者的结合为PCOS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大数据背景下,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状态的特征进行状态辨识、给予个性化调摄方案,并对疗效进行动态评价,即“整体、个性、动态”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黄娜;俞洁;汪梦洁;周亚男;吴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及针刺研究进展

    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是一条完整并广泛存在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与脑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调节脑缺血后细胞因子反应的关键通路.文章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概况、活化和调节机制、与脑缺血的关系以及脑缺血后针刺干预对其的影响进行综述,并为针刺治疗脑缺血作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线索.

    作者:艾琪;殷洁;胡鑫豪;刘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脾肾归经角度探析《本草纲目》轻身延年药物

    生理性衰老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从古至今,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延缓衰老的探索.中医理论认为,衰老与脾肾关系十分密切.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胃运化腐熟水谷,为后天之本.脾肾功能的健全直接关系机体衰老的进展.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收录了100多味具有轻身延年功效的药物,其中很多皆入脾肾两经.文章拟从《本草纲目》中轻身延年药物入手,揭示补益脾肾两脏与延缓衰老的关系,对今后抗衰老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芙蓉;王平;曾兰;毛迎迎;孔明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电针结合火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结合火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中属内翻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陈旧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和电针对照组31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电针每日1次,火针每5日1次,选穴参照《针灸大成·胜玉歌》中踝跟骨痛治疗处方,电针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日1次.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20天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优26例,良7例,可0例,差0例;电针对照组优4例,良4例,可19例,差4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火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内翻损伤疗效理想,且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作者:周彬;金瑛;曹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