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丽;倪羽佳;孙海涛;薛崇祥;康子茜;唐晓;梁丽娜;张琳;隋华
目的 观察不同龙眼肉药材的色泽,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分析色泽与5-H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日光下观察各样品的色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5-HMF的含量.结果 不同样品的色泽从棕黄色到黑褐色,随着色泽的加深,5-HMF的含量升高.龙眼干及冷藏密封保存的龙眼肉,尽管色泽较深,但5-HMF含量的升高并不明显.同一药材市场购买的多个龙眼肉样品的质量不等.结论 龙眼肉的色泽与5-HMF的含量具有相关性,龙眼肉冷藏密封保存或以龙眼干的形式贮藏,建议龙眼肉药材中5-HMF的限量值不得高于0.02%.
作者:吴翠;唐春风;马玉翠;巢志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以“肺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纳入330项专利,对其基本概况、用药规律、研究阶段进行初步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 这些中药专利复方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分类归经以补气药、清热药为主,主入肺、脾、胃经,60%以上的专利可提供部分体内外实验或临床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结论 治疗肺癌中药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以个人和企业申请为主,用药较为合理,但临床疗效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宋如珺;胡芳;沈夕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周易·系辞下》指出:“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相推,寒暑迭替,经过抽象,形成“圆运动思维”.洛书乃观测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成,阳数“一三七九”,阴数“二四六八”,皆围绕“中五”作有序圆运动;后天八卦通过卦图形象揭示一年阳气于“四时八节”之升浮降沉,亦为有序圆运动.根据“天人合一”之理,人身生理病理变化,皆受自然环境影响,医者若能以“圆运动思维”为指导,立足“五行圆运动”进行病机辨证,可在临床中获得良好疗效,验案举隅之“简方轻剂救脱证”即是明证.
作者:林明欣;付烊;熊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不同产地正品麻黄和伪品麻黄药材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42个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42个批次合格麻黄药材进行相似度比较.选取每批次麻黄药材色谱图中7个主要共有色谱峰作为变量,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PCA和CA分析.结果 建立了麻黄药材的共有模式图谱,麻黄药材的相似度为0.319~0.959;PCA结果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83.117%的4个主成分.CA结果将所有批次麻黄药材共分为2类,3个亚类,反映了42个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麻黄药材的质量特征的差异性.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PCA和CA可以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麻黄药材质量的差异性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分析,为麻黄药材正品和伪品的区分,以及正品中不同来源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毛福英;刘秀;颜永刚;张新慧;赵云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模式下的艾灸疗法(同伴艾灸与自我艾灸相结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负面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感染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健康教育,治疗组加用同伴艾灸结合自我艾灸,疗程6个月后观察乏力等症状积分情况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乏力等症状及抑郁和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同伴教育模式下的艾灸疗法能改善HIV感染者的乏力等症状及负面情绪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振威;庞军;姜枫;莫金花;张亚萍;文彬;邓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内涵发展是中医养生康复的核心,外延建设是围绕学科发展而不断补充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内涵建设方面应该明确内涵定义,从相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等方面着手,从服务对象、服务场所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拓展是外延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楚的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对于规范学科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梳理其现存问题并对展望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形成丰富的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体系并将其理论和实践推到更高水平.
作者:张瑜;胡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煨脓长肉法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本组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煨脓长肉法,外敷紫黄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敷凡士林纱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第3、7、14天创面分泌物和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创面愈合率、分泌物和肉芽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从术后第7天开始紫黄生肌膏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凡士林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煨脓长肉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杨建华;吴本升;张一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栀子大黄汤有效部位群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总并黄酮、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以总环烯醚萜苷、总异黄酮、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了上样量、上样浓度、洗脱剂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上样量:树脂量(g∶ml)=1∶5;上样浓度按原药材计为0.5g/ml;吸附时间为3h;每个浓度的洗脱剂用量为6个柱体积,流速控制2个柱体积/h.30%乙醇、60%乙醇、70%乙醇可以分别将总环烯醚萜苷、总黄酮、总异黄酮和总蒽醌洗脱完全.结论 该分离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生产.
作者:李腾;马鑫;朱德康;徐峥;闻俊;周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所致的急、慢性接触性皮炎中CD11c的表达差异性.方法 选取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过程中所诱发的急、慢接触性皮炎患者各1例.以正常皮肤作对照,光镜下观察皮损处皮肤组织中CD11c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 ①正常皮肤中CD11c只表达于表皮层,真皮层几乎未见分布;②与正常皮肤相比,两者皮损处CD11c表皮真皮层均有分布,但以真皮层血管周围为主;③与正常皮肤相比,两者皮损处CD11c的分布数量明显增多,以急性接触性皮炎更为显著.结论 从CD11c分布情况可以看出CD11c的表达与接触性皮炎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以认为CD11c变化是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推测可以据此鉴别急、慢性接触性皮炎.进一步推测CD11c+细胞在接触性皮炎中的分布同样也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但总体以真皮层血管周围为主,由此推测CD11c+细胞参与上述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血管密切相关,但临床证据不足.
作者:杜林钗;刘兰英;王和生;吴文忠;张聪;刘成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高危因素.目前关于糖尿病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胰岛素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胆固醇代谢异常、氧化应激三方面对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探讨中医对糖尿病认知障碍的认识,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明淑萍;刘玲;屈月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厚朴叶和茎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与厚朴次级代谢产物相关的转录本信息.方法 厚朴转录组数据库中的8707条Unigene可注释到代谢途径中,并对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222条Unigene参与了18个次级代谢途径;涉及苯丙素、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代谢,涉及Uningene数目分别为50个,17个和55个;叶和茎中差异表达序列数目为96个,其中上调数量为62个,下调数量为34个.结论 对厚朴次生代谢的转录本信息进行了挖掘,并绘制了苯丙素类和萜类基因调控图.
作者:时小东;顾雨熹;代娇;盛玉珍;陈放;徐莺;庄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人格特征与针刺敏感度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0例受试者进行大五人格特征调查,根据体质筛选标准将调查对象的体质分为敏感型、正常型和不敏感型.统计不同针刺敏感度体质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人格维度比例,对不同针刺敏感度体质和大五人格维度进行Pe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敏感组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不敏感组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正常组中男女比例相当;开放性和外向性维度:敏感组>正常组>不敏感组(P<0.05),神经质维度:不敏感组>正常组>敏感组(P<0.05),三组体质在宜人性和严谨性维度未发现明显差异;Person相关分析显示针刺体质与开放性和外向性呈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外向性、神经质和严谨性是针刺体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针刺体质人群有不同的人格倾向,其中与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密切相关.
作者:付妮妮;李学智;杨晓光;刘菲;席小芳;任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通过对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瘙瘁证外用处方及药物进行了整理归纳,从处方药物配伍、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处方疗效、处方药物标准、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能为瘙痒症外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潘定举;王丽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105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升麻汤治疗,安慰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安慰剂治疗.比较三组退热效果、临床疗效、肝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退热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74.29%及安慰剂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及安慰剂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肝功能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升麻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退热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者栓塞后综合征,减少肝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主要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李灿;周晓玲;陈峭;李泽鹏;刘莹;张丹璇;周娅妮;刘静;黄文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参附芎泽方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方药组,每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纯净水,方药组给予参附芎泽方(含生药量6.4g/kg)相应的等体积药液.以20ml/kg的容积灌胃,一日1次,连续8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Ang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AngⅡ含量增高,心肌组织中TGF-β1与CTGF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附芎泽方药组血清TNF-α、AngⅡ含量降低,心肌组织TGF-β1与CTGF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模型组心肌纤维可见明显断裂、部分溶解,排列紊乱,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而方药组心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心肌细胞轻度肿大.结论 参附芎泽方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AngⅡ含量,抑制心肌组织TGF-β1和CTGF的表达等途径干预心肌纤维化进程.
作者:于远望;蔡倩玮;钟伟;韩曼;王永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疾病,急性期关节局部症状严重,而西医治疗局限性明显.范冠杰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动-定序贯八法”对痛风发病的增多,特定的发病部位,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见解.并总结出了“湿热瘀阻”,这一大多数痛风急性期患者共通的关键病机,制定出了“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治法,进而筛选药味,组合出了精当有效的方剂.还总结出了“大量频服”,这一相对特别的煎煮、服用方式,全面提高了中医治疗痛风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鹏;黄少芳;范冠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参与电针对退变椎间盘影响的机制,探讨水运道蛋白(AQPs)与椎闯盘水弥散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加阻断剂组.除正常组、假模型组外,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达到造模周期后第1,28天每组各取5只,行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矢状位(T2加权)平扫,测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项异性分数(FA),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QPs表达.结果 退变椎间盘ADC、FA值明显降低,电针治疗28d后升高(P<0.05),AQPs阻断剂可翻转电针的作用(P<0.05).免疫荧光提示正常组、假模型组的荧光蛋白多,模型组较正常组减少.电针组较模型组增多,加入AQPs阻断剂后减少.FA值与AQP1、AQP3相比,ADC值与AQP1、AQP3相比,均呈正相关的直线关系(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促进AQPs表达,改善退变椎间盘水弥散能力.
作者:王靖文;邹璟;黄国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双参酮冠心片中西洋参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山楂叶提取物3个有效组分的佳配伍比例并进行验证试验.方法 以小鼠抗乏氧试验和小鼠抗疲劳试验结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双参酮冠心片中西洋参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山楂叶提取物3个有效组分的配伍比例,获得2个优配伍组合,两个优配伍组合分别设140 mg·kg-1和70 mg·kg-1两个剂量组以大鼠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试验验证佳配伍比例的合理性.结果 根据抗乏氧和抗疲劳试验得出的2个优配伍组合,优配伍1和优配伍2(西洋参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山楂叶提取物的比例分别为1∶1.5∶1.5和1∶1.5∶2),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优配伍1优于优配伍2.结论 双参酮冠心片西洋参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山楂叶提取物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佳配伍比例为1∶1.5∶1.5.
作者:赵宏宇;张春柳;刘新宇;王玉;邸琳;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方法.为推进中医学现代化发展,国内外学者在中医证候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中医辨证理论创新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然而,由于中医辨证理论的复杂性和抽象化,目前尚无能够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思维逻辑的分析方法.文章从对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合多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多维计算机自适应试验的中医证候量化研究思路,探索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新模式.
作者:黄仲羽;刘凤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加工方法浙贝母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对浙贝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指认.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 MS石英毛细管(0.25 mm×30m,0.25 μm);进样量1 μl;升温程序:50℃保持3 min,然后以5 ℃/min升温至280℃,保持5min;流量0.8 ml/min;载气为氦气;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进样温度250℃;四级杆温度150C;分流比20:1;EI电离源70eV;离子源温度230℃;灯丝发射电流750μA;倍增器电压1200 V;扫描周期1.69 s;扫描范围为50 ~ 500 amu.后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经分析鉴定,浙贝母鲜切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硫熏品中鉴定出13种成分,其中有8种为共有组分.鲜切和硫熏浙贝母中8种共有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鲜切和硫熏浙贝母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
作者:杜伟锋;张浩;岳显可;朱涛;葛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