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欣;付烊;熊霸
目的 筛选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的化学促渗剂,比较薄荷油与氮酮促渗特点.方法 基于体外透皮扩散动力学模型试验,利用HPLC-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别以3%、5%、7%、10%、15%氮酮(Azone)与3%、5%、7%、10%、15%薄荷油(Mint oil)作为吲哚美辛经皮给药的化学促渗剂,进行离体透皮扩散试验,建立高、中、低强度的参比化学促渗体系.结果 确定以3% Azone、5% Mint oil、7% Mint oil分别作为付罐研究参比化学促渗低、中、高组;不同比例氮酮对IM促渗效果不同,两者不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存在佳促渗作用的Azone的比例,而0~7% Mint oil与促渗效果间呈现线性增加关系.结论 筛选的氮酮与薄荷油具有良好的促渗效果,薄荷油作为天然的中药促渗剂,效果显著.
作者:谢伟杰;张永萍;徐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肾痛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独活、葛根素、龙胆苦苷;采用HPLC法对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1%乙酸=72∶ 28;检测波长:250nm.结果 独活、葛根、牛膝的薄层色谱法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葛根素在4.905~49.05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n=6),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为1.73%(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护肾痛风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李思雨;刘纪青;简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从中医理论角度讨论运用小建中汤治疗郁证的机理,通过梳理郁证的定义及其与中焦、阴阳、虚劳的关系,对比小建中汤的功效及适应症,发现郁证多及中焦,往往有阴阳失调的表现,并且与虚劳关系密切,而小建中汤能通过调补脾之阴精阳气,复建中焦脾之运化功能,由此调补诸脏之阴阳,治疗阴阳两虚的杂病,故而临床上可以运用小建中汤治疗郁让.
作者:孔競谊;周永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105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升麻汤治疗,安慰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安慰剂治疗.比较三组退热效果、临床疗效、肝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退热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74.29%及安慰剂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及安慰剂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肝功能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升麻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退热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者栓塞后综合征,减少肝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主要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李灿;周晓玲;陈峭;李泽鹏;刘莹;张丹璇;周娅妮;刘静;黄文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matK序列对姜科10个属21种植物进行鉴定及聚类分析,为姜科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SnapGene(R)Viewer校正拼接测序所得姜科的matK序列,应用BioEdit v7.0.9.0软件及Mega 6.0对实验所得的22条及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21条matK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K2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姜科的matK序列长度约为1200bp,43条目的序列差异位点241个,不同姜科种间均存在序列差异,以美人蕉科美人蕉为外类群,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同属的姜科植物能聚为一类.结论 利用姜科植物matK序列数据库及遗传分析软件,所得研究结果表明matK这一DNA条形码序列可对姜科植物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
作者:张桂芳;钟志敏;黄松;赖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模型瘤组织中P53,Bcl-2,Surviv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化痰方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中,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处理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分别检测P53,Bcl-2,Survivin,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健脾化痰方各组均能下调P53,Bcl-2,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 健脾化痰方的抗胃癌作用与下调P53,Bcl-2,Survivin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许瑶;沈明勤;许尤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所致的急、慢性接触性皮炎中CD11c的表达差异性.方法 选取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过程中所诱发的急、慢接触性皮炎患者各1例.以正常皮肤作对照,光镜下观察皮损处皮肤组织中CD11c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 ①正常皮肤中CD11c只表达于表皮层,真皮层几乎未见分布;②与正常皮肤相比,两者皮损处CD11c表皮真皮层均有分布,但以真皮层血管周围为主;③与正常皮肤相比,两者皮损处CD11c的分布数量明显增多,以急性接触性皮炎更为显著.结论 从CD11c分布情况可以看出CD11c的表达与接触性皮炎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以认为CD11c变化是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推测可以据此鉴别急、慢性接触性皮炎.进一步推测CD11c+细胞在接触性皮炎中的分布同样也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但总体以真皮层血管周围为主,由此推测CD11c+细胞参与上述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血管密切相关,但临床证据不足.
作者:杜林钗;刘兰英;王和生;吴文忠;张聪;刘成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模式下的艾灸疗法(同伴艾灸与自我艾灸相结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负面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感染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健康教育,治疗组加用同伴艾灸结合自我艾灸,疗程6个月后观察乏力等症状积分情况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乏力等症状及抑郁和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同伴教育模式下的艾灸疗法能改善HIV感染者的乏力等症状及负面情绪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振威;庞军;姜枫;莫金花;张亚萍;文彬;邓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多花黄精实生苗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种子育苗移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试验采取大田和柏树林下样方形式种植,分别移植一年、两年、三年生实生苗,100株/样方,3次重复.测定出苗率、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块茎长、块茎直径、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结果 一年生多花黄精实生苗出苗率在大田和林下均较低;两年生实生苗大田出苗率为8.50%,远小于林下移植43.30%;三年生实生苗大田出苗率为6.50%,大于一年生0.33%,小于两年生8.50%.在大田中,8个指标大小分别为:三年生>两年生>一年生;在林下,除了株高、叶长、叶宽是随着实生苗年限的增加不断增高,其余5个指标均是先增加后减少;一年生、两年生多花黄精实生苗在大田和林下8项指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林下两年生各项指标高;三年生多花黄精实生苗除了株高、叶长和叶面积,林下大于大田,其余5项指标均小于大田.结论 种子繁育低龄多花黄精幼苗不适宜做移植,三年生多花黄精实生苗适合大田移植,二年生适合林下移植.
作者:崔阔澍;方清茂;肖特;张美;郭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栀子大黄汤有效部位群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总并黄酮、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以总环烯醚萜苷、总异黄酮、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了上样量、上样浓度、洗脱剂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上样量:树脂量(g∶ml)=1∶5;上样浓度按原药材计为0.5g/ml;吸附时间为3h;每个浓度的洗脱剂用量为6个柱体积,流速控制2个柱体积/h.30%乙醇、60%乙醇、70%乙醇可以分别将总环烯醚萜苷、总黄酮、总异黄酮和总蒽醌洗脱完全.结论 该分离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生产.
作者:李腾;马鑫;朱德康;徐峥;闻俊;周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福州大学生中医体质与背景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15例福州大学生进行背景情况及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并用SPSS 20.0软件对体质结果及背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福州大学生中医体质以单纯型偏颇体质为主,主要体质分布依次是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②中医体质与背景情况相关如下:平和质与运动习惯呈正相关;气虚质与通常入睡时刻呈正相关;痰湿质与饮食口味喜好偏咸、睡眠习惯早睡晚起、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以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睡眠习惯晚睡早起以及运动习惯呈负相关;阳虚质与饮食口味偏咸及偏辣、喜食肉类、体重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①福州大学生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欠佳,偏颇体质是大学生健康状态转化的危险因素.②影响体质的因素繁多、复杂.③针对体质偏颇问题及其易感疾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倡导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
作者:宋丽珍;郭明义;曾东萌;郑学堂;安会如;金李;杨朝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逍遥散加减方干预高催乳激素血症(HPRL)模型动物,观察其对HPRL大鼠卵巢间隙连接蛋白Cx37/Cx43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性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划分6组:正常组,阴性组,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ip甲氧氯普胺制作HPRL模型大鼠,中药灌胃30天后,取模型动物卵巢,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Cx37、CX43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卵巢中缝隙连接蛋白Cx37、CX43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Cx37、Cx43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Cx37、CX43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Cx37、CX43表达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催乳激素血症大鼠卵巢中间隙连接蛋白Cx37、CX43的表达水平较低,逍遥散加减方具有调节卵巢间隙连接蛋白Cx37、CX43表达的作用,与中药剂量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作者:张泰魏;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痛证为临床常见病症,仲景运用芍药方治疗痛证结构严谨,配伍灵活,与解表、行气、温里、补益等药相配,通过增减芍药剂量,发挥不同疗效.该文通过仲景方运用芍药的剂量、频次、配伍研究仲景治疗痛证的遣药组方特点.
作者:陈岚;贾波;邓怀涵;贾志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制定弯管列当的性状及显微鉴别依据,以便安全、准确地使用弯管列当.方法 主要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弯管列当的性状,茎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结果 弯管列当茎由表皮、皮层、中柱维管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粉末包括网纹细胞、花粉粒、花萼表皮细胞、腺毛、导管、纤维、花冠细胞、淀粉粒等特征,其中网纹细胞和花粉粒的特征是弯管列当区别于其他列当药材的主要特征.结论 弯管列当以上特征可为鉴别其真伪、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扩大药用范围提供依据与参考.
作者:杨来秀;王素巍;王晓琴;曹佳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以“肺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纳入330项专利,对其基本概况、用药规律、研究阶段进行初步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 这些中药专利复方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分类归经以补气药、清热药为主,主入肺、脾、胃经,60%以上的专利可提供部分体内外实验或临床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结论 治疗肺癌中药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以个人和企业申请为主,用药较为合理,但临床疗效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宋如珺;胡芳;沈夕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白花蛇舌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的功效,伪品众多,旨在筛选出一条佳的DNA条形码序列用于白花蛇舌草的真伪鉴别.方法 采用4个常用的DNA条形码序列ITS2、rbcL、psbA-trnH和matK的通用引物对白花蛇舌草及其伪品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扩增和测序成功率、鉴定效率、barcoding gap检验及NJ树评价不同序列的的鉴别能力.结果 rbcL测序成功率高为100%,ITS2利用近距离法和BLAST两种方法在物种水平和属水平鉴定成功率均能达到100%,barcoding gap分析显示ITS2可作为白花蛇舌草真伪鉴别的理想候选序列,ITS2二级结构的构建表明不同物种的茎环结构有显著差异.结论 ITS2序列可作为白花蛇舌草真伪鉴别的候选序列,为白花蛇舌草的真伪鉴别提供分子基础.
作者:周敏;樊兰兰;高慧新;戴忠华;田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通过对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瘙瘁证外用处方及药物进行了整理归纳,从处方药物配伍、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处方疗效、处方药物标准、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能为瘙痒症外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潘定举;王丽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重楼是常用名贵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是著名中成药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和季德胜蛇药的重要组成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甾体皂苷,具有抗肿瘤、杀菌消炎、止血等作用,是重楼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文章对重楼皂苷的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为重楼皂苷测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重楼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芳;付元凤;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规范蝮蛇咬伤外治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的试验方法,选取蝮蛇咬伤患者150例,随机分成5组(A、B、C、D、E组).5组入院后均于局部扩创排毒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蛇毒血清、抗炎、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于中医外治法上,A组采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B组采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自然干燥箍围疗法,C组采用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D组采用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自然干燥箍围疗法,E组为安慰剂对照组.7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3天及治疗7天后评价患者局部症状积分,并于疗程结束后分别对5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有效率为93.1%,B组有效率为89.3%,C组有效率为89.3%,D组有效率为88.9%,E组有效率为70%,A、B、C、D四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E组(P<0.05);A组局部症状积分于治疗3天、治疗7天时均明显优于B、C、D、E四组(P<0.05).结论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蝮蛇咬伤患者局部症状,促进患肢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是外治蝮蛇咬伤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万春;陈琦;严张仁;陈丽华;李燕芳;毛文丽;易军;王建刚;李强;黄秀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回医烙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取回医烙灸四神聪和“督脉十三针”为主,联合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采用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修订版(ADL-R)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R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医烙灸联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痴呆状况,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玉杰;杨桦;杨彦红;安晓蕊;刘倩;薛小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