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SD大鼠肠道乙酸、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安肠汤干预研究

钟元帅;韦日娜;孙平良;刘佳丽;杨坤;袁代解;耿曙光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乙酸, 内毒素, 安肠汤
摘要: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SD大鼠肠道乙酸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并探究安肠汤干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丽珠肠乐组、安肠汤组(低、中、高剂量组),16只/组.造模后给予各干预措施,分别于第10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肠道粪便及血清标本检测.①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肠道乙酸含量;②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内毒素.结果 ①肠道乙酸:模型组大鼠肠道乙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5);②血清内毒素:各对照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下调(P<0.05).安肠汤中剂量组对肠道乙酸、血清内毒素下调明显,靠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UC大鼠肠道乙酸及血清内毒素水平能够有效反映UC大鼠病情程度,并与其病情呈正相关性.安肠汤能有效降低UC大鼠肠道乙酸及血清内毒素含量,对改善病程发展及预后发挥积极作用,可能与其能有效修复并维持UC大鼠肠道内环境稳态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探讨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通过梳理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证实践经验,研究“分消走泄法”内涵,与“辛开苦降法”相关,可用“和法”概之.发现“分消走泄法”不仅应用于外感湿热病的治疗,凡邪在少阳,瘟疫邪伏膜原,疟疾及内伤病中气血不和、营卫不调、脏腑失调、以及痰饮病等,乃至危急重症所形成的湿热证,均可参照“分消走泄法“而顺势利导,变通使用,不必拘泥于温病.通过对分消走泄法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法的实质,拓展其应用范围,对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兰;吕波;高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活血通络法对静息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干预作用

    目的 评估活血通络法治疗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回顾55例59髋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活血通络中药干预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4±10.1)岁,平均随访(4.38±2.38)年.病因为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的患者分别为28例(28髋)、10例(10髋)、17例(21髋);ARCO Ⅰ、Ⅱ期分别为10髋、49髋.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与影像学进展分别采用有或无疼痛、有或无塌陷进展进行评估,并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评价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 本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40例,>5、≤10年13例,>10年2例.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89.7±10.5 vs 96.4±12.0).SF-36健康量表评分中精神健康状况(P=0.004)及活力(P =0.000)、角色限制(P=0.001)、心理健康(P =0.003)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ARCO Ⅰ、Ⅱ期分别有2髋(20.0%)、3髋(6.1%)出现疼痛;分别有4髋(40.0%)、9髋(18.4%)出现塌陷.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明显降低.结论 活血通络法中药干预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降低了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提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魏秋实;张颖;曾平;庄至坤;陈哓俊;陈镇秋;张庆文;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调查

    以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8个生境的药用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认真梳理药用苔藓植物组成和药用价值,系统分析其多样性,揭示药用苔藓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安岭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到29种药用苔藓植物,隶属于19个科、24个属;在8个生境中,药用苔藓物种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湿润土生>湿润石生>混交林下>干燥石生>木生>干燥土生>水生=云杉林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s种间均匀度指数高分别为湿润土生药用苔藓(2.963),云杉林下药用苔藓(239.549),湿润土生药用苔藓(0.915),混交林下药用苔藓(0.436);凤尾藓6个生境中均有分布,而黄牛毛藓、大叶藓、泽藓、梨蒴珠藓、白齿藓、深绿绢藓、东亚万年藓等药用苔藓植物仅在1个生境中分布.大兴安岭典型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多样性在湿润土生中丰富,种类和分布与生境存在依存关系.

    作者:萨如拉;石松利;白迎春;樊丽雅;王登奎;白学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目标遗传算法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确定优提取条件.方法 以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回流提取工艺,进一步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正交试验结果.结果 紫苏叶的优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9倍的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93 h;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分别为27.24 mg/g、18.32 mg/g及17.07%,与预测结果相近.结论 所得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

    作者:鲁银均;吴巧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五行流通”理论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探析

    五行之间生克制约循环,如“轮轴”运转,推动生命之流前行.一行之气偏旺则生“克、泄、耗”之疾,一行之气不足则所主脏腑行运不佳,均可影响五行轴运,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病机难寻,辨证时需综合考虑五行间的生克联系.“五行流通”之法为治疗五行克耗、偏枯之良方,其通过深入理解生克的本源,用“化泄”的方法平抑强旺、使五行间能量得以传递沟通.此外,人体内在“气候”的寒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时自然气候寒暖的影响,即所谓天人相应;过寒过暖均会阻碍五行流通,需施以“调候”.“五行流通”理论从多个角度思考临床应用,望可为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媛媛;刘霞;张乐其;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桃红四物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TNF-ot、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L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TD-IR组(IR+I ml桃红四物液+3 ml蒸馏水灌胃)、TZ-IR组(IR+2 ml桃红四物液+2ml蒸馏水灌胃)和TG-IR组(IR+4 ml桃红四物液灌胃),各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0h、2h、4h、8h四个时相组.复制右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IR、TD-IR、TZ-IR、TG-IR四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其中TD-IR、TZ-IR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在相同时间点较IR组降低(P<0.05),而TG-IR组则升高(P<0.05).②TD-IR、TZ-IR、TG-IR三组骨骼肌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TNF-α、IL-1β、IL-6表达均升高.②于再灌注损伤后2h,TNF-α、IL-1β、IL-6含量达到高峰,并在2h至8h时间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③桃红四物液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危害.④中剂量桃红四物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佳.

    作者:申震;朱付平;刘天举;潘成熙;罗伟业;周富强;李武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于世家教授自拟安眠方对PCPA诱导失眠大鼠脑内递质及GABA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安眠方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含量,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安眠方三个剂量组的5-HT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测定GABA,结果均提示安眠方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安眠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脑组织的5-HT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该制剂不是通过影响5-HT神经递质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安眠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脑组织的GABA含量却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王亚茹;于世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补体-炎症受体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血清补体C3a、C5a和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1、TLR2的影响.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和三七注射液组(n=36),每组在给药后第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2只.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LR1、TLR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C3a、C5a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组对比,三七注射液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三七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同时降低C3a、C5a的水平,调节补体-炎症受体系统,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吴金玉;黄志敏;唐宇;江旖旎;邱少彬;黄仁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消化道动力学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消化道动力学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电图、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Cajal间质细胞分布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在胃电主频率和平均振幅、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Caja1间质细胞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②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胃电主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③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④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数量得以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以俞调枢”法具有较好的改善胃肠动力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胡雄丽;陈峭;谢胜;税典奎;覃婧;侯秋科;颜春艳;刘珊;覃凤传;刘礼剑;韦金秀;梁梦月;陈家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白芍对斑马鱼促血管生成和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目的 采用斑马鱼模型比较白芍不同部位、主要成分及主要代谢产物的促血管和抗血栓生成作用.方法 采用Tg(VEGFR2:GFP)系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型动物,分别将白芍总样、不同萃取部位、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Ⅰ设置三个药物剂量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不同给药组有血流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数;以三氯化铁为血栓诱导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不同给药组对斑马鱼腹部血管血流停止时间的影响.结果 白芍总样、石油醚萃取物、水层样品、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Ⅰ均表现出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芍药苷代谢素-Ⅰ能够明显增加具有血流的节间血管数量.结论 芍药苷代谢素-Ⅰ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且优于总样和芍药苷.

    作者:段文娟;李月;杨国红;何秋霞;张瑞凌;王晓;刘峰;赵恒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金叶败毒颗粒对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围术期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中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组(J组)和对照组(C组).对照组围术期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维生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叶败毒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术后4h、术后24h、术后48h的疼痛评分,苏醒室躁动评分,术后体温、术后进半流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术后出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J组患儿术后24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86±1.76) vs(6.66±2.34),P<0.05],苏醒室躁动评分显著减少[(3.6±0.6)vs(5.2±0.8),P<0.05],术后进半流质时间明显早于C组[(28.80±4.75)h vs(42.75±7.15)h,P<0.05],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4.85±1.06)d vs(7.25±0.88)d,P<0.05].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流程中,围术期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可缓解术后疼痛和减少躁动,患儿可尽早地进半流质饮食,缩短总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作者:李正时;韩东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白桦酯酸(3),粉蕊黄杨二醇(4),过氧麦角甾醇(5),二羟基蒲公英烷(6),3α-羟基木栓烷-2-酮(7),乌索酸(8).化合物5对人前列腺细胞株PC-3、胃癌细胞株MGC-803、人神经母瘤细胞株SK-N-SH的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5、6和8为首次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魏光璞;孟启;徐淼;于镜坤;刘荐慧;龙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模态PPT演示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要求学生明确掌握穴位定位和手法操作技巧,并运用于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操作性很强.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在穴位描画和手法动画演示方面凸显不足,笔者采取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整合文字、图片、表格、声音、视频、动画等模态于PPT文稿中,已经成为目前学校小儿推拿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文章从多模态PPT的构成要素及应用评价两个方面对其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作者:杨丽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鳄嘴花鲜药对阿霉素NS模型抗肾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鳄嘴花鲜药对N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的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6组,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N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鳄嘴花高、中、低剂量组.相应处理连续灌胃5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24h尿蛋白、血液生化等指标的影响,肾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鳄嘴花高、中、低组尿蛋白、血脂等水平均明显降低,肾组织α-SMA蛋白表达量下降,E-cadherin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 鳄嘴花有降低肾病综合征大鼠尿蛋白、降低血脂、提高血清蛋白等作用,改善肾纤维化,进而抑制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张洁帅;钟希文;戴卫波;张文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刺对焦虑大鼠心房利钠肽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对不可预知的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焦虑模型大鼠心脏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其利钠肽受体-A(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type A,NPR-A)的影响,探讨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效应的外周作用机理.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10只).模型和针刺组采用CES方法复制焦虑模型.选用具有“宁心安神”作用的“内关”和“神门”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次治疗30min,隔日1次,持续15 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免疫组化法观察左、右心房ANP及NPR-A的表达.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臂的次数(open-arms entries,OE)占进入开臂和闭臂总次数的百分比(0E%)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OE%值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房和右心房ANP及NPR-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较模型组左心房和右心房ANP及NPR-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调节外周左、右心房ANP及NPR-A水平有相关.

    作者:何建才;余曙光;周奇志;张承舜;魏大能;杨名己;谢光春;黄文琴;田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马铃薯外敷药膏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L-1β和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马铃薯外敷药膏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电针造模法建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兔模型,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2次,连续5d.模型组、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实验结束后,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滑膜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HE染色可见模型组细胞肥大,排列混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不明显.结论 马铃薯外敷药膏可能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的表达来减轻滑膜组织的增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

    作者:李宁;昊建民;刘晓;谢千;周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滴丸组,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高剂量组.各组按要求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给药体积为10ml/kg,每天2次.连续ig给药2周,末次给药12h后,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 min、恢复灌注120 rain法制备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取材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IL-1β)的含量,同时采用Real-Time 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的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6、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额尔敦-乌日勒各剂量组存在量-效关系;Real-Time qPCR分析结果表明额尔敦-乌日勒能显著抑制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结论 额尔敦-乌日勒通过抑制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在血清中的分泌及其心肌组织中mRNA的表达,达到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对MIRI起到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于其它剂量组及复方丹参滴丸组.

    作者:李超;麻春杰;郝蔷薇;田海广;莲花;王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白脉软膏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脉软膏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45例,同时配合白脉软膏按摩治疗,每日两次,每次用药5g,每次按摩时间20~30min,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均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上肢的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治疗合并白脉软膏按摩组治疗6周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可明显减轻上肢痉挛程度,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20±0.11 vs.2.44±0.16,P<O.05;37.20±2.36 vs.20.49±3.08,P<0.05;79.56±2.04 vs.59.78±3.26,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白脉软膏按摩,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作者:邓盼墨;王金宇;韦冰心;吴玉芬;卢昌均;陆佳敏;贾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腰椎侧扳推拿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研究温针电针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阐述温针电针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联合温针电针对照组(简称超短波组)及腰椎侧扳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组(简称侧扳组),其中超短波组52例,侧扳组53例.超短波组,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超短波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取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溪等穴,每次取4~6穴,轮流替换使用,进针运针得气后,再联接HT-1型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上述治疗结束后再用超短波治疗.治疗组中,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腰椎侧扳法.结果 两组对比,在平均治疗天数、显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侧扳组更低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 腰椎侧扳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疼痛明显减轻以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柯于麟;丁玉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组(治疗组)及药内服组(对照组),每组各55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无效7人,好转5人,显效13人,基本治愈30人,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无效21人,好转16人,显效10人,基本治愈8人,有效率为61.8%.结论 应用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祛斑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薇;张艳;易铭;郑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