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昊建民;刘晓;谢千;周文杰
目的 评价围术期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中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组(J组)和对照组(C组).对照组围术期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维生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叶败毒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术后4h、术后24h、术后48h的疼痛评分,苏醒室躁动评分,术后体温、术后进半流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术后出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J组患儿术后24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86±1.76) vs(6.66±2.34),P<0.05],苏醒室躁动评分显著减少[(3.6±0.6)vs(5.2±0.8),P<0.05],术后进半流质时间明显早于C组[(28.80±4.75)h vs(42.75±7.15)h,P<0.05],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4.85±1.06)d vs(7.25±0.88)d,P<0.05].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流程中,围术期口服金叶败毒颗粒可缓解术后疼痛和减少躁动,患儿可尽早地进半流质饮食,缩短总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作者:李正时;韩东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滋勒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滋勒调经汤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鸟鸡白凤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l丸,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药,连续服药20天,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滋勒调经汤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优于乌鸡白风丸:且观察组在改善月经量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勒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美春;刘姣;李雪梅;江宁;方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滴丸组,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高剂量组.各组按要求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给药体积为10ml/kg,每天2次.连续ig给药2周,末次给药12h后,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 min、恢复灌注120 rain法制备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取材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IL-1β)的含量,同时采用Real-Time 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的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6、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额尔敦-乌日勒各剂量组存在量-效关系;Real-Time qPCR分析结果表明额尔敦-乌日勒能显著抑制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结论 额尔敦-乌日勒通过抑制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在血清中的分泌及其心肌组织中mRNA的表达,达到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对MIRI起到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于其它剂量组及复方丹参滴丸组.
作者:李超;麻春杰;郝蔷薇;田海广;莲花;王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SD大鼠肠道乙酸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并探究安肠汤干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丽珠肠乐组、安肠汤组(低、中、高剂量组),16只/组.造模后给予各干预措施,分别于第10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肠道粪便及血清标本检测.①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肠道乙酸含量;②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内毒素.结果 ①肠道乙酸:模型组大鼠肠道乙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5);②血清内毒素:各对照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下调(P<0.05).安肠汤中剂量组对肠道乙酸、血清内毒素下调明显,靠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UC大鼠肠道乙酸及血清内毒素水平能够有效反映UC大鼠病情程度,并与其病情呈正相关性.安肠汤能有效降低UC大鼠肠道乙酸及血清内毒素含量,对改善病程发展及预后发挥积极作用,可能与其能有效修复并维持UC大鼠肠道内环境稳态有关.
作者:钟元帅;韦日娜;孙平良;刘佳丽;杨坤;袁代解;耿曙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白桦酯酸(3),粉蕊黄杨二醇(4),过氧麦角甾醇(5),二羟基蒲公英烷(6),3α-羟基木栓烷-2-酮(7),乌索酸(8).化合物5对人前列腺细胞株PC-3、胃癌细胞株MGC-803、人神经母瘤细胞株SK-N-SH的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5、6和8为首次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魏光璞;孟启;徐淼;于镜坤;刘荐慧;龙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 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好,为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 祁菊花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作者:米晓兰;韩红梅;王雪媛;刘锐;肖波;何燕峰;王彦军;李天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复方增氧分散片的佳活性提取工艺研究.方法 采用药效跟踪法,以耐缺氧活性为考察指标,对复方增氧分散片五个提取工艺进行活性筛选.针对所筛选出的活性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IIA提取率、丹酚酸B提取率、红景天苷提取率、总多糖提取率、总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媒量进行进一步的参数优选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获得了复方增氧分散片佳活性药效提取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方增氧分散片佳提取工艺为以9倍量水煎提取2次,每次2h.结论 综合运用药效跟踪法及正交试验法,获得了具有佳活性的提取工艺,为确保开发出安全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复方增氧分散片提供了实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作者:肖凤琴;弓佩含;杨洋;刘玉婷;王天宁;苗磊;严铭铭;邵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白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造“太阴病(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经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节点的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白细胞数表现为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但在2、3、4天升高,反应出疾病的发展阶段;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与药物组的白细胞数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在子时运用药物能有效的调节白细胞数的变化.结论 太阴病(脾阳虚证)中白细胞存在昼夜变化节律;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
作者:赵协慧;李杰;吴萍;张广梅;王仁嫒;张发斌;杨艳;陈湘宏;刘占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药煎服法直接影响中药药效,在煎药器皿和水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煎药不仅有先煎、后下等之分,在火候、水温和煎药时间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服药也有饭前饭后的不同,而儿童服药又有别于成人.徐荣谦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中药的认识,总结出徐氏儿科煎服法,煎法巧妙省事而不碍药效,服法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另辟蹊径,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肖钦文;徐荣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确定优提取条件.方法 以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回流提取工艺,进一步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正交试验结果.结果 紫苏叶的优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9倍的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93 h;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分别为27.24 mg/g、18.32 mg/g及17.07%,与预测结果相近.结论 所得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
作者:鲁银均;吴巧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真武汤对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TnTR141W转基因扩张型心肌病小鼠60只,随机分为真武汤药物治疗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每组15只;野生型小鼠15只,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真武汤、卡托普利、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Bcl-2表达均显著下降,模型组Bax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药物治疗组中,高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表达有降低趋势(P>0.05).真武汤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相比,Bcl-2和Bax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真武汤能够上调扩张型心肌病小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说明真武汤能够干预凋亡调控因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这可能是真武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丽丹;李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 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 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作者:李晓明;邹宇;杨莹;牛英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建议及措施,为推进国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病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WOT模型分析,构建SWOT分析矩阵.结果 在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人民健康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中医特色慢病管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结论 通过发挥中医药防治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
作者:李圣洁;陶军秀;汪婷;程艳然;贺安妮;雷雨迟;李敬文;熊振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综述近年来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经验,提出循证制定出疗效显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者:刘未艾;岳增辉;陈建宏;贺新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众所周知,数、迟二脉,不论在通常所说的二十七部脉、二十八部脉中,还是在三十部脉中,均被列为纲脉.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数、迟脉,而且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辨证诊断结果.因此,明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则颇为重要.文章从数脉的临床意义(主热证、主寒证、主危证)、迟脉的临床意义(主寒证、主热证、主瘀证)以及辨数脉、迟脉的个体相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以及用药的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利;何建成;庄燕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温针电针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阐述温针电针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联合温针电针对照组(简称超短波组)及腰椎侧扳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组(简称侧扳组),其中超短波组52例,侧扳组53例.超短波组,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超短波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取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溪等穴,每次取4~6穴,轮流替换使用,进针运针得气后,再联接HT-1型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上述治疗结束后再用超短波治疗.治疗组中,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腰椎侧扳法.结果 两组对比,在平均治疗天数、显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侧扳组更低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 腰椎侧扳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疼痛明显减轻以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柯于麟;丁玉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从内异症的病机、内异症与气滞血瘀的关系、理气活血法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机理等方面探析理气活血法治疗内异症的可行性.认为血瘀是内异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气滞血瘀证是内异症的常见中医证型,理气活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内异症的常用治法.建议内异症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体系应不断客观化与标准化,对理气活血中药机理研究应多方位、多靶点深入开展,为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娜娜;夏文艳;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通过总结许子春专家诊治青春期崩漏的临床经验,归纳出“调经三法”,并从理论探析和用药规律两方面对“调经三法”作进一步阐释,再结合验案赏析,旨在为青春期崩漏的诊治提供更广阔的临证思路.
作者:章海娟;许子春;顾锡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双环醇组连续灌胃给予双环醇(150 mg·kg-1)4天.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血人参乙酸乙酯(200mg·kg-1,400 mg·kg-1),连续4天,末次给药8h后,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300 mg·kg-1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 h后,断头取血并分离血清,解剖取肝脏.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情况,Reahime RT-PCR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yp3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未对正常小鼠造成明显肝损伤且能降低APAP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明显改善肝细胞坏死病变的程度,抑制肝组织Cyp1 a2,Cyp2e1和Cyp3 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未见明显肝毒性且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效果,可能与其抑制Cyp1 a2,Cyp2e1和Cyp3a11代谢酶表达,下调Egr-1和TNF-α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杨宇莎;时京珍;雷钟;周威;梁妍;刘杰;郝小燕;杨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残黄片的利胆作用,为残黄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观察残黄片对正常小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及对正常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ANIT诱导胆汁淤滞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胆汁分泌量及胆汁中TBIL、DBIL和CHOL含量以及血液生化学指标(ALT、AST、TBIL、DBIL)的变化.结果 残黄片可明显地促进正常大、小鼠和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胆汁的分泌,且能够降低肝损伤大鼠胆汁中的TBIL、DBIL和血清中的水平,显示出较强的利胆作用和对胆管和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残黄片高、中、低剂量呈量效关系.结论 残黄片具有明显的利胆和保肝作用.
作者:王雯颍;李承平;李娜娜;邓莉;石金金;陈慧芳;孙曼;何永侠;李寅超;袁海龙;韩晋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