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宇莎;时京珍;雷钟;周威;梁妍;刘杰;郝小燕;杨虹

关键词:血人参, 药物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 Egr-1, TNF-α, P450酶
摘要:目的 研究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双环醇组连续灌胃给予双环醇(150 mg·kg-1)4天.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血人参乙酸乙酯(200mg·kg-1,400 mg·kg-1),连续4天,末次给药8h后,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300 mg·kg-1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 h后,断头取血并分离血清,解剖取肝脏.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情况,Reahime RT-PCR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yp3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未对正常小鼠造成明显肝损伤且能降低APAP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明显改善肝细胞坏死病变的程度,抑制肝组织Cyp1 a2,Cyp2e1和Cyp3 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未见明显肝毒性且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效果,可能与其抑制Cyp1 a2,Cyp2e1和Cyp3a11代谢酶表达,下调Egr-1和TNF-α基因表达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安全快速测定僵蚕中白僵菌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研究

    目的 优化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及白僵菌素提取的前处理条件,为僵蚕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样品采用超声处理,色谱柱为Symmetry(R) C18(4.6ram×250 r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70∶ 30),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波长215 nm.结果 白僵菌素在1.749~81.88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回收率为90.41%~96.99%,RSD为2.92%(n=6);17批僵蚕中白僵菌素含量在0~0.3153mg/g之间,质量差别大.结论 该方法安全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僵蚕药材质量评价.

    作者:陈辉;何金晓;刘佳灵;陶玲;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秘精益气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秘精益气法对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健康SPF级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桂龙咳喘宁组、金水宝低剂量组、金水宝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气管滴入法(200 μg/200 μL)制备CB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滴入生理盐水(0.5 mL/只).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桂龙咳喘宁组(0.9g·kg-1)、金水宝低剂量组(0.3g· kg-1)、金水宝高剂量组(0.6g· kg-1)灌服相应剂量中药混悬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0 mL·kg-1),连续灌胃21d.实验第22天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50 mg/kg),待麻醉后断头取肺,双缩脲法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cNOS)蛋白表达特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NF-α与IL-1β含量显著升高,IL-4与IL-10含量显著降低,cNOS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大鼠TNF-α与IL-1β含量明显下调,IL-4与IL-10含量显著增高,cNOS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 金水宝胶囊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抗炎细胞因子活性,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间的失衡状态,有效调节肺组织中cNOS的表达,从而对CB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王浩;王杰鹏;方芳;刘娜;鲁晨希;张千一;郭靠山;方朝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SWOT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建议及措施,为推进国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病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WOT模型分析,构建SWOT分析矩阵.结果 在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人民健康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中医特色慢病管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结论 通过发挥中医药防治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

    作者:李圣洁;陶军秀;汪婷;程艳然;贺安妮;雷雨迟;李敬文;熊振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活血通络法对静息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干预作用

    目的 评估活血通络法治疗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回顾55例59髋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活血通络中药干预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4±10.1)岁,平均随访(4.38±2.38)年.病因为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的患者分别为28例(28髋)、10例(10髋)、17例(21髋);ARCO Ⅰ、Ⅱ期分别为10髋、49髋.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与影像学进展分别采用有或无疼痛、有或无塌陷进展进行评估,并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评价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 本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40例,>5、≤10年13例,>10年2例.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89.7±10.5 vs 96.4±12.0).SF-36健康量表评分中精神健康状况(P=0.004)及活力(P =0.000)、角色限制(P=0.001)、心理健康(P =0.003)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ARCO Ⅰ、Ⅱ期分别有2髋(20.0%)、3髋(6.1%)出现疼痛;分别有4髋(40.0%)、9髋(18.4%)出现塌陷.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明显降低.结论 活血通络法中药干预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降低了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提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魏秋实;张颖;曾平;庄至坤;陈哓俊;陈镇秋;张庆文;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马铃薯外敷药膏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L-1β和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马铃薯外敷药膏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电针造模法建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兔模型,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2次,连续5d.模型组、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实验结束后,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滑膜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HE染色可见模型组细胞肥大,排列混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不明显.结论 马铃薯外敷药膏可能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的表达来减轻滑膜组织的增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

    作者:李宁;昊建民;刘晓;谢千;周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药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基于传统“肾主骨生髓”和“瘀祛新生”的中医理论,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促进骨再生的作用.文章通过利用“中药、成骨、血管化”等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近年来传统中药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便利.

    作者:关德强;于波;李欣;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主要毒效成分的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及其在甘遂半夏汤的配伍研究

    目的 考察甘草、甘遂在配伍前后及甘遂半夏汤中主要药效成分提取量的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十八反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甘遂配伍前后及在甘遂半夏汤中甘草酸单铵盐、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变化情况.结果 甘草酸、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随单药→对药→全方的配伍变化,提取量先升高,后降低;但甘草酸升高幅度低于降低幅度,大戟二烯醇升高幅度高于降低幅度.结论 甘草与甘遂合煎,其相应毒效成分均明显增加,说明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确实属于配伍禁忌,但二者在甘遂半夏汤复方中相应毒效成分有提取量又均明显降低,说明中医药复方配伍用药确实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也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佐证十八反药对只要配伍使用得当也能在临床上起到应有的作用.研究结论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段秀俊;王嘉琛;叶花;刘培;王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马归液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马归液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马归液组和索利那新组3组,分别口服中药马归液与西药索利那新、马归液、索利那新,治疗45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组的平均尿流率、大尿流率、尿量、排尿记录、OABSS、QOL.结果 治疗后,马归液组、中西结合组与索利那新组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量、排尿记录、OABSS、QO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组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组、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索利那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马归液组总有效率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马归液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明确疗效,经济实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蔡蔚;谢海平;龙蠡;杨华伟;谢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火针联合清热毒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清热毒胶囊与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3例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比组31例.观察组使用火针治疗,7天1次,共治疗4次,并联合清热毒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连服1月;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每次1粒,每日2次.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联合清热毒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蓓;张明;刘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祁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目的 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 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好,为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 祁菊花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作者:米晓兰;韩红梅;王雪媛;刘锐;肖波;何燕峰;王彦军;李天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楂提取物泡腾片制备工艺优化

    目的 优化制备山楂提取物泡腾片的工艺.方法 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制备山楂提取物泡腾片,以崩解时限、pH为评价指标,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主辅料配比及工艺.结果 制备泡腾片主辅料优配比为:26%山楂提取物、2%聚乙二醇6000、8%柠檬酸、8%碳酸氢钠、1%甜味素、1%阿斯巴甜、0.1%硬脂酸镁,乳糖、无水乙醇和山楂红色素适量.结论 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简单且可行性好,稳定性好.

    作者:毛文英;刘耀茹;孙胜杰;王颖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白屈菜红碱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屈菜红碱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 高(8μg/ml)、中(4μg/ml)、低(2μg/ml)浓度的白屈菜红碱处理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Arnexin V-FITC/PI双染联合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凋亡相关基因及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白屈菜红碱能有效抑制B16细胞的增殖,且能提高B1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屈菜红碱可显著升高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cl-2基因表达水平及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白屈菜红碱具有抑制B16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该作用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步鑫;赵献敏;成琼;李锡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徐氏儿科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直接影响中药药效,在煎药器皿和水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煎药不仅有先煎、后下等之分,在火候、水温和煎药时间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服药也有饭前饭后的不同,而儿童服药又有别于成人.徐荣谦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中药的认识,总结出徐氏儿科煎服法,煎法巧妙省事而不碍药效,服法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另辟蹊径,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肖钦文;徐荣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配伍对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 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 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作者:李晓明;邹宇;杨莹;牛英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拔根塞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拔根塞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11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组采用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总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保护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愈合时间.

    作者:司中华;王业皇;刘飞;郑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变化灵活话经方

    仲景经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加减灵活、疗效卓著.仲景运用经方时,或者依据兼变证的不同加减药味,或者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改变其剂量,或者仅仅是改变方剂的服用方法,就可以灵活微妙地调节方剂应用的侧重点.深入学习经方,学习仲景变化运用之妙,临床方可随证施用.

    作者:邹旭峰;雎世聪;黄振;王元红;龙飘;郁保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3个甾醇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冬虫夏草中3个甾醇类成分(麦角甾醇、胆甾醇、谷甾醇)含量.方法 以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超声提取样本,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A)和0.005%甲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35℃,雾化压力3.5 bar,增益值6,噪音过滤5s.结果 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分别在0.35~6.95 μg、0.20~3.98 lμg和0.18 ~3.6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RSD值分别为3.53%、2.99%和3.2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4%、100.28%和100.20%.采用该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甾醇进行测定,麦角甾醇含量为3.41~4.72 mg/g;胆甾醇含量为1.09~1.43 mg/g;谷甾醇含量为0.35~ 0.52 mg/g.结论 建立的甾醇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冬虫夏草主要甾醇类成分的分析,为冬虫夏草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参考.

    作者:李文庆;孙敏甜;李文佳;杨丰庆;田野;钱正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白脉软膏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脉软膏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45例,同时配合白脉软膏按摩治疗,每日两次,每次用药5g,每次按摩时间20~30min,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均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上肢的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治疗合并白脉软膏按摩组治疗6周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可明显减轻上肢痉挛程度,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20±0.11 vs.2.44±0.16,P<O.05;37.20±2.36 vs.20.49±3.08,P<0.05;79.56±2.04 vs.59.78±3.26,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白脉软膏按摩,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作者:邓盼墨;王金宇;韦冰心;吴玉芬;卢昌均;陆佳敏;贾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溃结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回顾性多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应用溃结灌肠液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溃结灌肠液治疗UC的影响因素,对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医院2006年至2016年收治的应用溃结灌肠液治疗UC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相关临床特点以及联合用药等进行综合研究,从发病时间、性别、年龄、病变范围、病情程度、发作类型、中医分型、联合用药等方面,统计研究溃结灌肠液治疗UC的情况.结果 单因素比较结果:饮酒、腹泻的病程、腹泻次数、便血、腹痛、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发作类型、联用菌群调节剂、合用激素灌肠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其余纳入分析的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便血、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发作类型、联用菌群调节剂、合用激素灌肠等因素与溃结灌肠液临床疗效有关(P<0.05).结论 溃结灌肠液对于改善患者便血及排便次数增多疗效显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于中度、偶发或频发的患者可能疗效更可靠.联用菌群调节剂有利于溃结灌肠液有利于其发挥疗效,而配合激素一同灌肠则相反.

    作者:陆琴;章蓓;张苏闽;徐翎翎;吴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培土生金穴位敷贴治疗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及IgE的影响

    目的 观察培土生金穴位敷贴治疗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临床症状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将就诊的2 ~14岁脾虚挟痰型CVA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培土生金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统计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CD4+、CD8+、CD4+/CD8+比值等免疫指标及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治疗6周,两组面色萎黄、喉间痰鸣、多汗、纳呆、大便稀薄积分均降低,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治疗组IgA、IgG、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IgE、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培土生金穴位敷贴治疗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IgE水平,提升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莫珊;黎家楼;黄卓红;潘靖波;邬素珍;吴声振;陈海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