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安全快速测定僵蚕中白僵菌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研究

陈辉;何金晓;刘佳灵;陶玲;李敏

关键词:僵蚕, 白僵菌素, 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优化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及白僵菌素提取的前处理条件,为僵蚕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样品采用超声处理,色谱柱为Symmetry(R) C18(4.6ram×250 r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70∶ 30),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波长215 nm.结果 白僵菌素在1.749~81.88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回收率为90.41%~96.99%,RSD为2.92%(n=6);17批僵蚕中白僵菌素含量在0~0.3153mg/g之间,质量差别大.结论 该方法安全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僵蚕药材质量评价.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消化道动力学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消化道动力学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电图、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Cajal间质细胞分布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在胃电主频率和平均振幅、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Caja1间质细胞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②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胃电主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③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④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数量得以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以俞调枢”法具有较好的改善胃肠动力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胡雄丽;陈峭;谢胜;税典奎;覃婧;侯秋科;颜春艳;刘珊;覃凤传;刘礼剑;韦金秀;梁梦月;陈家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目的 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连续给药15d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探讨吴茱萸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组,各炮制品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以6.5,3.25,0.65 g·kg-1连续ig5 d,10 d,15 d后处理,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生吴茱萸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肝、肾脏器指数(P<0.01,P<0.05),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ALT、AST、LDH、AKP的含量(P<0.01,P<0.05),显著增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吴茱萸组比较,甘草制吴茱萸组、盐吴茱萸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肾脏指数(P<0.01,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LDH、AKP的含量(P<0.01,P<0.05),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肝、肾脏指数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具有时间依赖性,吴茱萸各炮制品致小鼠肝毒性的作用顺序为: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结论 给小鼠连续灌胃一定剂量的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后,可造成较为显著的肝损伤,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并具一定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炮制品可降低吴茱萸的体内肝毒性作用.

    作者:张晟瑞;刘舒凌;钟振国;陈奔;韦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皂荚提取物对肝癌细胞PTEN/P1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皂荚提取物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上对PTEN/PI3 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空白组(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未加任何药物),索拉非尼组(将41μmol/L的索拉非尼加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皂荚提取物组(将皂提取物0.3g·kg-1·d-1,按10%浓度加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用Westem blot法检测细胞中PTEN/PI3 K/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m blot检测表明,空白组对AKT、PTEN、PI3K的表达没有影响,索拉非尼和皂荚提取物均使AKT、PI3K基因表达下调,PTEN表达上调(25h和48h皂荚提取物H3K下调要强于索拉非尼(P<0.01);25h索拉非尼对PTEN上调要强于皂荚提取物(P<0.01).结论 皂荚提取物能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蔡岳;詹磊;王晓东;张赤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真武汤对cTnTR141W转基因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Bax和Bcl-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真武汤对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TnTR141W转基因扩张型心肌病小鼠60只,随机分为真武汤药物治疗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每组15只;野生型小鼠15只,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真武汤、卡托普利、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Bcl-2表达均显著下降,模型组Bax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药物治疗组中,高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表达有降低趋势(P>0.05).真武汤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相比,Bcl-2和Bax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真武汤能够上调扩张型心肌病小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说明真武汤能够干预凋亡调控因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这可能是真武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丽丹;李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模态PPT演示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要求学生明确掌握穴位定位和手法操作技巧,并运用于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操作性很强.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在穴位描画和手法动画演示方面凸显不足,笔者采取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整合文字、图片、表格、声音、视频、动画等模态于PPT文稿中,已经成为目前学校小儿推拿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文章从多模态PPT的构成要素及应用评价两个方面对其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作者:杨丽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菊苣不同部位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在菊苣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菊苣各部位的利用提供依据,为优良品种选育建立基础.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mm×260 mm),流动相乙腈: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67 nm.结果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分别在0.05~0.3μg,1.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8.山莴苣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软化后的芽球山莴苣素含量低,山莴苣苦素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为菊苣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选育品种或改进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施天慧;凡杭;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目标遗传算法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确定优提取条件.方法 以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回流提取工艺,进一步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正交试验结果.结果 紫苏叶的优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9倍的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93 h;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分别为27.24 mg/g、18.32 mg/g及17.07%,与预测结果相近.结论 所得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

    作者:鲁银均;吴巧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调查

    以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8个生境的药用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认真梳理药用苔藓植物组成和药用价值,系统分析其多样性,揭示药用苔藓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安岭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到29种药用苔藓植物,隶属于19个科、24个属;在8个生境中,药用苔藓物种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湿润土生>湿润石生>混交林下>干燥石生>木生>干燥土生>水生=云杉林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s种间均匀度指数高分别为湿润土生药用苔藓(2.963),云杉林下药用苔藓(239.549),湿润土生药用苔藓(0.915),混交林下药用苔藓(0.436);凤尾藓6个生境中均有分布,而黄牛毛藓、大叶藓、泽藓、梨蒴珠藓、白齿藓、深绿绢藓、东亚万年藓等药用苔藓植物仅在1个生境中分布.大兴安岭典型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多样性在湿润土生中丰富,种类和分布与生境存在依存关系.

    作者:萨如拉;石松利;白迎春;樊丽雅;王登奎;白学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四二五合方治疗肾精亏虚型死精子症不育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四二五合方治疗肾精亏虚型死精子症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肾精亏虚型死精子症不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以四二五合方汤剂口服治疗(40例)为观察组,维生素E胶丸口服治疗(40例)作为对照组,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死精子率和精浆α-葡萄糖苷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40例中,临床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40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1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精子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精浆α-葡萄糖苷酶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示:死精子率与α-葡萄糖苷酶含量相关系数为-0.732(P <0.05).结论 四二五合方可提高肾精亏虚型死精子症不育患者配偶怀孕率,有效降低死精子率,同时可提高精浆α-葡萄糖苷酶含量,死精子率与精浆α-葡萄糖苷酶含量呈负相关性,治疗过程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赵文;张琦;李鹏超;张文博;马慧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复方增氧分散片提取工艺的活性筛选及其正交优化试验研究

    目的 复方增氧分散片的佳活性提取工艺研究.方法 采用药效跟踪法,以耐缺氧活性为考察指标,对复方增氧分散片五个提取工艺进行活性筛选.针对所筛选出的活性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IIA提取率、丹酚酸B提取率、红景天苷提取率、总多糖提取率、总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媒量进行进一步的参数优选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获得了复方增氧分散片佳活性药效提取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方增氧分散片佳提取工艺为以9倍量水煎提取2次,每次2h.结论 综合运用药效跟踪法及正交试验法,获得了具有佳活性的提取工艺,为确保开发出安全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复方增氧分散片提供了实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作者:肖凤琴;弓佩含;杨洋;刘玉婷;王天宁;苗磊;严铭铭;邵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变化灵活话经方

    仲景经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加减灵活、疗效卓著.仲景运用经方时,或者依据兼变证的不同加减药味,或者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改变其剂量,或者仅仅是改变方剂的服用方法,就可以灵活微妙地调节方剂应用的侧重点.深入学习经方,学习仲景变化运用之妙,临床方可随证施用.

    作者:邹旭峰;雎世聪;黄振;王元红;龙飘;郁保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经验,提出循证制定出疗效显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者:刘未艾;岳增辉;陈建宏;贺新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楂提取物泡腾片制备工艺优化

    目的 优化制备山楂提取物泡腾片的工艺.方法 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制备山楂提取物泡腾片,以崩解时限、pH为评价指标,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主辅料配比及工艺.结果 制备泡腾片主辅料优配比为:26%山楂提取物、2%聚乙二醇6000、8%柠檬酸、8%碳酸氢钠、1%甜味素、1%阿斯巴甜、0.1%硬脂酸镁,乳糖、无水乙醇和山楂红色素适量.结论 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简单且可行性好,稳定性好.

    作者:毛文英;刘耀茹;孙胜杰;王颖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白桦酯酸(3),粉蕊黄杨二醇(4),过氧麦角甾醇(5),二羟基蒲公英烷(6),3α-羟基木栓烷-2-酮(7),乌索酸(8).化合物5对人前列腺细胞株PC-3、胃癌细胞株MGC-803、人神经母瘤细胞株SK-N-SH的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5、6和8为首次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魏光璞;孟启;徐淼;于镜坤;刘荐慧;龙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药调节菌群及黏膜免疫防治疾病的探讨

    人体黏膜上共生大量的菌群,菌群与黏膜免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生长发育,形成动态平衡.菌群附着于黏膜,与黏膜直接接触,菌群通过代谢产物等作用于黏膜免疫,与其形成的动态的平衡微环境共同维系宿主的生理功能稳定.中医药常与菌群及黏膜直接接触,虽有很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菌群及黏膜免疫关系密切,但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故,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试从菌群及黏膜免疫角度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医药调节菌群及黏膜免疫防治相关疾病的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天浩;袁嘉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祁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目的 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 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好,为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 祁菊花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作者:米晓兰;韩红梅;王雪媛;刘锐;肖波;何燕峰;王彦军;李天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主要毒效成分的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及其在甘遂半夏汤的配伍研究

    目的 考察甘草、甘遂在配伍前后及甘遂半夏汤中主要药效成分提取量的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十八反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甘遂配伍前后及在甘遂半夏汤中甘草酸单铵盐、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变化情况.结果 甘草酸、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随单药→对药→全方的配伍变化,提取量先升高,后降低;但甘草酸升高幅度低于降低幅度,大戟二烯醇升高幅度高于降低幅度.结论 甘草与甘遂合煎,其相应毒效成分均明显增加,说明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确实属于配伍禁忌,但二者在甘遂半夏汤复方中相应毒效成分有提取量又均明显降低,说明中医药复方配伍用药确实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也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佐证十八反药对只要配伍使用得当也能在临床上起到应有的作用.研究结论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段秀俊;王嘉琛;叶花;刘培;王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白屈菜红碱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屈菜红碱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 高(8μg/ml)、中(4μg/ml)、低(2μg/ml)浓度的白屈菜红碱处理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Arnexin V-FITC/PI双染联合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凋亡相关基因及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白屈菜红碱能有效抑制B16细胞的增殖,且能提高B1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屈菜红碱可显著升高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cl-2基因表达水平及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白屈菜红碱具有抑制B16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该作用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步鑫;赵献敏;成琼;李锡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脾论治情志病探析

    情志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其临床病证表现复杂,病情容易反复.文章从脾入手,分析了脾主运化,主思、藏意,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等功能与情志病发生的密切关系,提出临床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调理中焦气机为主,兼治其它脏腑功能紊乱,并配合心理疏导,语言劝慰,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翠娟;巩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芪甲苷对肥大心肌细胞表面积及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肥大心肌细胞表面积及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黄芪甲苷保护心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常规培养,使用异丙肾上腺素(lsO)干预24h造模.待心肌肥大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维生素D组(10-8mmol·L-1)、模型组+黄芪甲苷10μmol·L-1组,模型组+黄芪甲苷30μmol·L-1组,模型组+黄芪甲苷60μmo 1·L-1组.MT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通过软件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RT-PCR法检测与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CYP24A、CYP27B、VD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ISO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大大下降,而加入了维生素D和黄芪甲苷后存活率则明显上升.通过对细胞表面积的检测表明,黄芪甲苷和维生素D能够不同程度的减轻由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黄芪甲苷能够提高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而ISO则会导致其表达量降低.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而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对维生素D轴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王焕珍;张惠鹏;赵东亮;管连城;覃海波;王亚兰;柴艺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