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丹;李文杰
目的 评估活血通络法治疗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回顾55例59髋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活血通络中药干预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4±10.1)岁,平均随访(4.38±2.38)年.病因为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的患者分别为28例(28髋)、10例(10髋)、17例(21髋);ARCO Ⅰ、Ⅱ期分别为10髋、49髋.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与影像学进展分别采用有或无疼痛、有或无塌陷进展进行评估,并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评价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 本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40例,>5、≤10年13例,>10年2例.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89.7±10.5 vs 96.4±12.0).SF-36健康量表评分中精神健康状况(P=0.004)及活力(P =0.000)、角色限制(P=0.001)、心理健康(P =0.003)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ARCO Ⅰ、Ⅱ期分别有2髋(20.0%)、3髋(6.1%)出现疼痛;分别有4髋(40.0%)、9髋(18.4%)出现塌陷.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明显降低.结论 活血通络法中药干预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降低了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提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魏秋实;张颖;曾平;庄至坤;陈哓俊;陈镇秋;张庆文;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黄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选取193例主要诊断为黄疸病的患者病历为研究资料,应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软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病历涉及处方总数428个、涉及中药总数172味,使用频率排名前10的中药为茵陈、茯苓、泽泻、甘草、白术、黄芩、栀子、木通、龙胆草、生姜;常用核心药物配伍组合有26组,主要归于6个大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黄疸病体现了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活血化瘀、温化寒湿、补益肝肾等多种治法.该研究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房赤;雍苏南;孙克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使用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研究,利用筛选出的实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检索出67篇满足要求的研究,一共纳入4084名患者,随访期中位数为12周(2~ 24周).对蛋白尿的Meta分析表明,肾炎康复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蛋白水平,加权化均数差(WMD)为-0.49,95% CI [-0.56,-0.43],P<0.05.对血肌酐水平进行了分析,WMD为-14.69,95% CI[-16.33,-13.05],P<0.05,表明肾炎康复片能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水平.结论 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甘文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滴丸组,额尔敦-乌日勒低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额尔敦-乌日勒高剂量组.各组按要求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给药体积为10ml/kg,每天2次.连续ig给药2周,末次给药12h后,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 min、恢复灌注120 rain法制备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取材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IL-1β)的含量,同时采用Real-Time 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的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6、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额尔敦-乌日勒各剂量组存在量-效关系;Real-Time qPCR分析结果表明额尔敦-乌日勒能显著抑制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结论 额尔敦-乌日勒通过抑制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在血清中的分泌及其心肌组织中mRNA的表达,达到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对MIRI起到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整体效果优于其它剂量组及复方丹参滴丸组.
作者:李超;麻春杰;郝蔷薇;田海广;莲花;王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在脾气虚证糖尿病小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模型组(DM组),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取NC组和DM组回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模型回肠组织的FGF19蛋白表达的强度.结果 DM组FPG、FINS、HOMA-IR水平显著升高,HOMA-β显著下降,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19在DM组回肠中表达显著低于NC组(P<0.05).结论 FGF19与糖代谢、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显著相关,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杨宇峰;付子珊;王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气虚血瘀型IgA肾病(CKDl-3期)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通络颗粒治疗组以及肾炎康复片对照组,各为36例,疗程4个月,观察患者的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8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5),且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的下降水平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9.44%;两组主要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腰脊酸痛,浮肿,纳少或脘胀、腰痛固定或呈刺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疲倦乏力、面色黧黑或晦暗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肾功能及中医证候.
作者:姜健;唐英;吴卿;黄迪;沈沛成;孙川;何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根据肾阳虚COPD大鼠发病机制,研究瘦素与COPD肾阳虚证的发生相关性,论证金匮肾气丸治疗COPD肾阳虚证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运用烟雾联合脂多糖及注射氢化可的松进行肾阳虚证COPD大鼠造模.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药高、中剂量组灌服金匮肾气丸混悬液.光镜下检测大鼠肺叶肺组织病理变化;血清瘦素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瘦素受体mRNA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瘦素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剥脱,纤毛倒伏、粘连,支气管壁,部分肺泡壁破坏、融合,肺大泡架构消失;与模型组比较,金贵肾气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有所减轻.血清瘦素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升高(P<0.01),给予金贵肾气丸高、中剂量治疗后血清瘦素含量有明显降中(P<0.01).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中(P<0.01),金贵肾气丸干预后,高剂量组平均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瘦素受体mRNA含量检测,模型组大鼠肺瘦素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干预组中瘦素受体mRNA表达强度明显降中(P<0.05).结论 瘦素水平与COPD肾阳虚证的发生负相关;采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对实验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血清瘦素、脂肪组织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均有所下降,对瘦素蛋白进一步的研究将为COPD的发病机制阐明和防治提供新研究方向.
作者:萧闵;郑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李时珍是世界著名医药学家,我国明代的中医大家,其著作传承了中华中医药学丰富的治疗方法,这其中也包括针灸疗法.李时珍的著作不仅记载了针灸学的艾灸、火针、穴位敷贴等外治法,还研究总结出奇经八脉辨证论治学说,为明清两代医家开辟了运用奇经八脉学说作为临床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立足于李时珍传世的专著,试探讨李时珍对针灸学的贡献.
作者:宋杰;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众所周知,数、迟二脉,不论在通常所说的二十七部脉、二十八部脉中,还是在三十部脉中,均被列为纲脉.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数、迟脉,而且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辨证诊断结果.因此,明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则颇为重要.文章从数脉的临床意义(主热证、主寒证、主危证)、迟脉的临床意义(主寒证、主热证、主瘀证)以及辨数脉、迟脉的个体相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以及用药的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利;何建成;庄燕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TNF-ot、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L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TD-IR组(IR+I ml桃红四物液+3 ml蒸馏水灌胃)、TZ-IR组(IR+2 ml桃红四物液+2ml蒸馏水灌胃)和TG-IR组(IR+4 ml桃红四物液灌胃),各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0h、2h、4h、8h四个时相组.复制右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IR、TD-IR、TZ-IR、TG-IR四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其中TD-IR、TZ-IR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在相同时间点较IR组降低(P<0.05),而TG-IR组则升高(P<0.05).②TD-IR、TZ-IR、TG-IR三组骨骼肌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TNF-α、IL-1β、IL-6表达均升高.②于再灌注损伤后2h,TNF-α、IL-1β、IL-6含量达到高峰,并在2h至8h时间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③桃红四物液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危害.④中剂量桃红四物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佳.
作者:申震;朱付平;刘天举;潘成熙;罗伟业;周富强;李武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五行之间生克制约循环,如“轮轴”运转,推动生命之流前行.一行之气偏旺则生“克、泄、耗”之疾,一行之气不足则所主脏腑行运不佳,均可影响五行轴运,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病机难寻,辨证时需综合考虑五行间的生克联系.“五行流通”之法为治疗五行克耗、偏枯之良方,其通过深入理解生克的本源,用“化泄”的方法平抑强旺、使五行间能量得以传递沟通.此外,人体内在“气候”的寒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时自然气候寒暖的影响,即所谓天人相应;过寒过暖均会阻碍五行流通,需施以“调候”.“五行流通”理论从多个角度思考临床应用,望可为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媛媛;刘霞;张乐其;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连续给药15d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探讨吴茱萸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组,各炮制品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以6.5,3.25,0.65 g·kg-1连续ig5 d,10 d,15 d后处理,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生吴茱萸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肝、肾脏器指数(P<0.01,P<0.05),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ALT、AST、LDH、AKP的含量(P<0.01,P<0.05),显著增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吴茱萸组比较,甘草制吴茱萸组、盐吴茱萸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肾脏指数(P<0.01,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LDH、AKP的含量(P<0.01,P<0.05),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肝、肾脏指数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具有时间依赖性,吴茱萸各炮制品致小鼠肝毒性的作用顺序为: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结论 给小鼠连续灌胃一定剂量的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后,可造成较为显著的肝损伤,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并具一定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炮制品可降低吴茱萸的体内肝毒性作用.
作者:张晟瑞;刘舒凌;钟振国;陈奔;韦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血清补体C3a、C5a和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1、TLR2的影响.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和三七注射液组(n=36),每组在给药后第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2只.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LR1、TLR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C3a、C5a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组对比,三七注射液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三七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同时降低C3a、C5a的水平,调节补体-炎症受体系统,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吴金玉;黄志敏;唐宇;江旖旎;邱少彬;黄仁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基于传统“肾主骨生髓”和“瘀祛新生”的中医理论,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促进骨再生的作用.文章通过利用“中药、成骨、血管化”等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近年来传统中药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便利.
作者:关德强;于波;李欣;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双环醇组连续灌胃给予双环醇(150 mg·kg-1)4天.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血人参乙酸乙酯(200mg·kg-1,400 mg·kg-1),连续4天,末次给药8h后,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300 mg·kg-1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 h后,断头取血并分离血清,解剖取肝脏.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情况,Reahime RT-PCR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yp3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未对正常小鼠造成明显肝损伤且能降低APAP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明显改善肝细胞坏死病变的程度,抑制肝组织Cyp1 a2,Cyp2e1和Cyp3 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未见明显肝毒性且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效果,可能与其抑制Cyp1 a2,Cyp2e1和Cyp3a11代谢酶表达,下调Egr-1和TNF-α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杨宇莎;时京珍;雷钟;周威;梁妍;刘杰;郝小燕;杨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方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70例老年严重脓毒症AG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74.58±10.66)岁,APACHE Ⅱ评分为(24.4±2.6)分,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73.72±10.81)岁,APACHE Ⅱ评分为(23.8±4.1)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病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方鼻饲或口服,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28天死亡率、APACHE-Ⅱ评分、急性胃肠损伤评分、SOFA评分,以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E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死亡4例(11.4%),对照组13例(37.1%),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AGI评分、SOF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DAO、D-乳酸、iFABP、ET与治疗前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给予益气通腑方能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其机制与减轻肠道黏膜损害并降低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蠕动,打断了肠源性感染与MODS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作者:高志凌;金魁;赵越;杨明;聂卫群;王龙梅;董婷;Fei Cao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建立UC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双)和“气海”进行隔药灸或电针穴位治疗,连续治疗14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处理.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采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LRP3、NOXs、ROS及IL-1β的表达量.结果 除正常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 mRNA、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mRNA及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隔药灸可能通过影响NOXs-ROS-NLRP3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曾于恒;杨芳;何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真武汤对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TnTR141W转基因扩张型心肌病小鼠60只,随机分为真武汤药物治疗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每组15只;野生型小鼠15只,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真武汤、卡托普利、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Bcl-2表达均显著下降,模型组Bax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药物治疗组中,高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表达有降低趋势(P>0.05).真武汤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相比,Bcl-2和Bax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真武汤能够上调扩张型心肌病小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说明真武汤能够干预凋亡调控因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这可能是真武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丽丹;李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胃止痛膏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胀、呃逆嗳气、形寒肢冷等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临床诊断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温胃止痛膏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贴,第1天贴敷神阙穴,第2天贴敷中脘穴,第2天后改为两穴交替贴敷,痛甚者可直接贴患处,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疼痛有效缓解的时间为(2.18±1.42)d,治疗显效率78.0%(39/50),对照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4.96±1.26)d和58.0%(2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配合温胃止痛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显效率更高.温胃止痛膏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有效辅助外用纯中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新军;李为贵;汤双殊;甘曙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情志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其临床病证表现复杂,病情容易反复.文章从脾入手,分析了脾主运化,主思、藏意,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等功能与情志病发生的密切关系,提出临床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调理中焦气机为主,兼治其它脏腑功能紊乱,并配合心理疏导,语言劝慰,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翠娟;巩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