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恒;杨芳;何永恒
目的 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四方藤凝胶剂处方工艺.方法 以卡波姆用量、pH值、载药量为考察因素,以外观性状、黏稠度、涂展性及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凝胶剂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四方藤凝胶佳处方组成为:卡波姆用量0.99%,pH值为7,载药量1.25%;按优处方制备的四方藤凝胶外观光滑平整、均匀细腻、黏稠度适中、涂展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四方藤凝胶48 h内累积释放率为85%.结论 四方藤凝胶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凝胶稳定性好、质量可控,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中药四方藤提供依据.
作者:周婷;朱静;黄莹;吴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通过梳理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证实践经验,研究“分消走泄法”内涵,与“辛开苦降法”相关,可用“和法”概之.发现“分消走泄法”不仅应用于外感湿热病的治疗,凡邪在少阳,瘟疫邪伏膜原,疟疾及内伤病中气血不和、营卫不调、脏腑失调、以及痰饮病等,乃至危急重症所形成的湿热证,均可参照“分消走泄法“而顺势利导,变通使用,不必拘泥于温病.通过对分消走泄法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法的实质,拓展其应用范围,对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兰;吕波;高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 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好,为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 祁菊花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作者:米晓兰;韩红梅;王雪媛;刘锐;肖波;何燕峰;王彦军;李天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建立UC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双)和“气海”进行隔药灸或电针穴位治疗,连续治疗14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处理.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采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LRP3、NOXs、ROS及IL-1β的表达量.结果 除正常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 mRNA、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mRNA及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隔药灸可能通过影响NOXs-ROS-NLRP3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曾于恒;杨芳;何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优化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及白僵菌素提取的前处理条件,为僵蚕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样品采用超声处理,色谱柱为Symmetry(R) C18(4.6ram×250 r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70∶ 30),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波长215 nm.结果 白僵菌素在1.749~81.88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回收率为90.41%~96.99%,RSD为2.92%(n=6);17批僵蚕中白僵菌素含量在0~0.3153mg/g之间,质量差别大.结论 该方法安全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僵蚕药材质量评价.
作者:陈辉;何金晓;刘佳灵;陶玲;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中药复方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对Stk32c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变化进行探索,以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慢性应激损伤机制及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三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只每天给予逍遥散2 ml,连续造模21天.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Stk32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equenomMassARRAY法检测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其基因启动子区某些特定位点(特别是引物方案2的CpG_6、CpG_27.28、CpG_3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位点DNA甲基化程度较慢性应激模型组显著下调.结论 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程度升高可能是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逍遥散可能通过干预相应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发挥抗慢性应激损伤作用.
作者:孙琪;郭维;江东;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三角风属五加科常春藤植物,是贵州特色民族药,贵州安顺市中所屯堡人主要将其运用于产后护理.文章从“三角风”植物形态学、各民族对三角风的认知和运用、尤其是屯堡人对三角风在妇女月子中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三角风的药用化学成分、药理等对其运用的科学性进行讨论,揭示三角风在产后护理方面的运用是中所屯堡人世世代代用药经验的结晶,很有必要对其药效成分及药理进行深入研究,为其传统药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药用价值的挖掘及推广提供参考.
作者:潘蝶;李丽君;周培富;李相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介绍一种新型智能精准艾灸设备的研制.根据艾灸的作用方法及应用特点,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艾灸精准智能温控处理:改良除烟处理装置避免艾灸时出现的烟雾困扰;新型材料设计的艾灸盒简便灵活,环保并且便于清洁.艾灸设备实现了温控、杜绝烫伤、免除烟雾、节约材料以及更智能化极大的发挥艾灸的温热效应,利于临床应用和社会推广.
作者:唐菊丽;李恒聪;李佳;冉国平;彭延辉;魏芹芹;瞿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白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造“太阴病(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经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节点的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白细胞数表现为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但在2、3、4天升高,反应出疾病的发展阶段;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与药物组的白细胞数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在子时运用药物能有效的调节白细胞数的变化.结论 太阴病(脾阳虚证)中白细胞存在昼夜变化节律;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
作者:赵协慧;李杰;吴萍;张广梅;王仁嫒;张发斌;杨艳;陈湘宏;刘占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以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8个生境的药用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认真梳理药用苔藓植物组成和药用价值,系统分析其多样性,揭示药用苔藓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安岭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到29种药用苔藓植物,隶属于19个科、24个属;在8个生境中,药用苔藓物种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湿润土生>湿润石生>混交林下>干燥石生>木生>干燥土生>水生=云杉林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s种间均匀度指数高分别为湿润土生药用苔藓(2.963),云杉林下药用苔藓(239.549),湿润土生药用苔藓(0.915),混交林下药用苔藓(0.436);凤尾藓6个生境中均有分布,而黄牛毛藓、大叶藓、泽藓、梨蒴珠藓、白齿藓、深绿绢藓、东亚万年藓等药用苔藓植物仅在1个生境中分布.大兴安岭典型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多样性在湿润土生中丰富,种类和分布与生境存在依存关系.
作者:萨如拉;石松利;白迎春;樊丽雅;王登奎;白学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马铃薯外敷药膏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电针造模法建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兔模型,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2次,连续5d.模型组、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实验结束后,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滑膜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HE染色可见模型组细胞肥大,排列混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马铃薯外敷药膏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不明显.结论 马铃薯外敷药膏可能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的表达来减轻滑膜组织的增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
作者:李宁;昊建民;刘晓;谢千;周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综述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整理相关文献56篇,从卷柏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目前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卷柏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衰老和降血糖等方面.结论 为卷柏属植物药用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金旭东;卢轩;王惠国;史丽颖;于大永;冯宝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辟谷是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它指的是通过服药、服气等方法达到节制食量、辟谷清肠的目的.首先,辟谷不仅可以抑制炎性反应,控制感染;也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神经重建、肢体恢复,其对SCI及其并发症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次,通过多历代辟谷方药的研究,发现大量辟谷辅助药饵的功效与SCI的治则吻合,其一可补气而令人不思食;二可通过药物通阳活血,补肾填精,直指病机.第三,服气法不仅通过服气吐纳,通调气机,增强肺通气;其“开合毛孔”“以意驭气”所暗涵的运动想象疗法也是治疗SCI及并发症的一大利器.总之,辟谷三联法对脊髓损伤及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值得继续研习.
作者:黄彬洋;刘晓瑞;王文春;张姗姗;汪俊宇;向武;刘浩;熊德启;张安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从内异症的病机、内异症与气滞血瘀的关系、理气活血法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机理等方面探析理气活血法治疗内异症的可行性.认为血瘀是内异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气滞血瘀证是内异症的常见中医证型,理气活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内异症的常用治法.建议内异症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体系应不断客观化与标准化,对理气活血中药机理研究应多方位、多靶点深入开展,为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娜娜;夏文艳;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白桦酯酸(3),粉蕊黄杨二醇(4),过氧麦角甾醇(5),二羟基蒲公英烷(6),3α-羟基木栓烷-2-酮(7),乌索酸(8).化合物5对人前列腺细胞株PC-3、胃癌细胞株MGC-803、人神经母瘤细胞株SK-N-SH的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5、6和8为首次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魏光璞;孟启;徐淼;于镜坤;刘荐慧;龙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 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 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作者:李晓明;邹宇;杨莹;牛英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应用溃结灌肠液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溃结灌肠液治疗UC的影响因素,对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医院2006年至2016年收治的应用溃结灌肠液治疗UC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相关临床特点以及联合用药等进行综合研究,从发病时间、性别、年龄、病变范围、病情程度、发作类型、中医分型、联合用药等方面,统计研究溃结灌肠液治疗UC的情况.结果 单因素比较结果:饮酒、腹泻的病程、腹泻次数、便血、腹痛、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发作类型、联用菌群调节剂、合用激素灌肠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其余纳入分析的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便血、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发作类型、联用菌群调节剂、合用激素灌肠等因素与溃结灌肠液临床疗效有关(P<0.05).结论 溃结灌肠液对于改善患者便血及排便次数增多疗效显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于中度、偶发或频发的患者可能疗效更可靠.联用菌群调节剂有利于溃结灌肠液有利于其发挥疗效,而配合激素一同灌肠则相反.
作者:陆琴;章蓓;张苏闽;徐翎翎;吴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从JNK信号通路探讨葛根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自噬途径研究.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低(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和高剂量+抑制剂SP600125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闲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5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F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JNK、p-JNK、LC3及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大,p-JNK-1/JNK-1、p-JNK-2/JNK-2及LC3-Ⅱ/LC3-Ⅰ的比值显著增加,p62的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脑梗死面积缩小,p-JNK-1/JNK-1、p-JNK-2/JNK-2的比值降低,LC3-Ⅱ/LC3-Ⅰ的比值显著降低,p62的表达升高;与高剂量组相比,高剂量+ SP600125组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JNK-1/JNK-1、p-JNK-2/JNK-2、LC3-Ⅱ/LC3-Ⅰ的比值及p62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JNK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有关.
作者:汪露;王静静;梅志刚;刘晓露;程瑶;王金凤;冯知涛;陶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苍附导痰汤(CFDTT)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组织中oatp3a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 采用改良Poresky联合高脂饮食造模法,制作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mefformin)组、苍附导痰汤低剂量组、苍附导痰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药物干预14天后各组大鼠肺、脾、肝、肾组织中oatp3a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 a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中oatp3a1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CFDTT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明显升高(P<0.01),CFDTT低剂量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表达轻度升高(P<0.05),CFDTT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调节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的表达,改善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增强痰湿运化而发挥作用.
作者:潘爱珍;易伟民;陈珂;李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伏隔核区谷氨酸、γ-氨基丁酸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和胃汤低、中、高剂量组,氟西汀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制作抑郁大鼠模型,共计造模4周后,疏肝和胃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3.67,7.34,14.68g/(kg·d)给药,氟西汀组按1.58mg/(kg·d)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共计7天.在第5周结束后,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取大鼠脑NAc区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NAc区Glu、GAB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Glu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疏肝和胃汤中剂量组及氟西汀组Glu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疏肝和胃汤中剂量组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GABA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疏肝和胃汤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疏肝和胃汤中、高剂量组与氟西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NAc区Glu的含量,减少GABA的含量,整体调节PFC-NAc-VTA神经环路中NAc区Glu、GABA等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互相投射的异常状态,达到改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作者:岳滢滢;许乐思;陈雨;明浩;赵映前;刘松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