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军;李为贵;汤双殊;甘曙光
目的 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溶液法,仅用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考察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为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8g·g-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h;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适用于优化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作者:敖利;钟芙蓉;申婵;梁善卓;马云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雀儿舌头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白桦酯酸(3),粉蕊黄杨二醇(4),过氧麦角甾醇(5),二羟基蒲公英烷(6),3α-羟基木栓烷-2-酮(7),乌索酸(8).化合物5对人前列腺细胞株PC-3、胃癌细胞株MGC-803、人神经母瘤细胞株SK-N-SH的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5、6和8为首次从雀儿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魏光璞;孟启;徐淼;于镜坤;刘荐慧;龙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四方藤凝胶剂处方工艺.方法 以卡波姆用量、pH值、载药量为考察因素,以外观性状、黏稠度、涂展性及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凝胶剂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四方藤凝胶佳处方组成为:卡波姆用量0.99%,pH值为7,载药量1.25%;按优处方制备的四方藤凝胶外观光滑平整、均匀细腻、黏稠度适中、涂展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四方藤凝胶48 h内累积释放率为85%.结论 四方藤凝胶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凝胶稳定性好、质量可控,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中药四方藤提供依据.
作者:周婷;朱静;黄莹;吴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秘精益气法对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健康SPF级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桂龙咳喘宁组、金水宝低剂量组、金水宝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气管滴入法(200 μg/200 μL)制备CB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滴入生理盐水(0.5 mL/只).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桂龙咳喘宁组(0.9g·kg-1)、金水宝低剂量组(0.3g· kg-1)、金水宝高剂量组(0.6g· kg-1)灌服相应剂量中药混悬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0 mL·kg-1),连续灌胃21d.实验第22天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50 mg/kg),待麻醉后断头取肺,双缩脲法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cNOS)蛋白表达特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NF-α与IL-1β含量显著升高,IL-4与IL-10含量显著降低,cNOS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大鼠TNF-α与IL-1β含量明显下调,IL-4与IL-10含量显著增高,cNOS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 金水宝胶囊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抗炎细胞因子活性,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间的失衡状态,有效调节肺组织中cNOS的表达,从而对CB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王浩;王杰鹏;方芳;刘娜;鲁晨希;张千一;郭靠山;方朝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药煎服法直接影响中药药效,在煎药器皿和水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煎药不仅有先煎、后下等之分,在火候、水温和煎药时间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服药也有饭前饭后的不同,而儿童服药又有别于成人.徐荣谦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中药的认识,总结出徐氏儿科煎服法,煎法巧妙省事而不碍药效,服法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另辟蹊径,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肖钦文;徐荣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脉软膏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45例,同时配合白脉软膏按摩治疗,每日两次,每次用药5g,每次按摩时间20~30min,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均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上肢的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治疗合并白脉软膏按摩组治疗6周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可明显减轻上肢痉挛程度,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20±0.11 vs.2.44±0.16,P<O.05;37.20±2.36 vs.20.49±3.08,P<0.05;79.56±2.04 vs.59.78±3.26,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白脉软膏按摩,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作者:邓盼墨;王金宇;韦冰心;吴玉芬;卢昌均;陆佳敏;贾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建立UC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双)和“气海”进行隔药灸或电针穴位治疗,连续治疗14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处理.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采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LRP3、NOXs、ROS及IL-1β的表达量.结果 除正常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 mRNA、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mRNA及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隔药灸可能通过影响NOXs-ROS-NLRP3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曾于恒;杨芳;何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通过总结许子春专家诊治青春期崩漏的临床经验,归纳出“调经三法”,并从理论探析和用药规律两方面对“调经三法”作进一步阐释,再结合验案赏析,旨在为青春期崩漏的诊治提供更广阔的临证思路.
作者:章海娟;许子春;顾锡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在菊苣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菊苣各部位的利用提供依据,为优良品种选育建立基础.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mm×260 mm),流动相乙腈: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67 nm.结果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分别在0.05~0.3μg,1.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8.山莴苣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软化后的芽球山莴苣素含量低,山莴苣苦素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为菊苣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选育品种或改进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施天慧;凡杭;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确定优提取条件.方法 以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回流提取工艺,进一步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正交试验结果.结果 紫苏叶的优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9倍的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93 h;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分别为27.24 mg/g、18.32 mg/g及17.07%,与预测结果相近.结论 所得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
作者:鲁银均;吴巧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安眠方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含量,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安眠方三个剂量组的5-HT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测定GABA,结果均提示安眠方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安眠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脑组织的5-HT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该制剂不是通过影响5-HT神经递质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安眠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脑组织的GABA含量却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王亚茹;于世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众所周知,数、迟二脉,不论在通常所说的二十七部脉、二十八部脉中,还是在三十部脉中,均被列为纲脉.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数、迟脉,而且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辨证诊断结果.因此,明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则颇为重要.文章从数脉的临床意义(主热证、主寒证、主危证)、迟脉的临床意义(主寒证、主热证、主瘀证)以及辨数脉、迟脉的个体相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以及用药的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利;何建成;庄燕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TNF-ot、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L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TD-IR组(IR+I ml桃红四物液+3 ml蒸馏水灌胃)、TZ-IR组(IR+2 ml桃红四物液+2ml蒸馏水灌胃)和TG-IR组(IR+4 ml桃红四物液灌胃),各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0h、2h、4h、8h四个时相组.复制右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IR、TD-IR、TZ-IR、TG-IR四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其中TD-IR、TZ-IR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在相同时间点较IR组降低(P<0.05),而TG-IR组则升高(P<0.05).②TD-IR、TZ-IR、TG-IR三组骨骼肌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TNF-α、IL-1β、IL-6表达均升高.②于再灌注损伤后2h,TNF-α、IL-1β、IL-6含量达到高峰,并在2h至8h时间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③桃红四物液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危害.④中剂量桃红四物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佳.
作者:申震;朱付平;刘天举;潘成熙;罗伟业;周富强;李武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中药复方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对Stk32c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变化进行探索,以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慢性应激损伤机制及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三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只每天给予逍遥散2 ml,连续造模21天.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Stk32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equenomMassARRAY法检测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其基因启动子区某些特定位点(特别是引物方案2的CpG_6、CpG_27.28、CpG_3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位点DNA甲基化程度较慢性应激模型组显著下调.结论 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程度升高可能是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逍遥散可能通过干预相应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发挥抗慢性应激损伤作用.
作者:孙琪;郭维;江东;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常见证候的分布与病机.方法 分析19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痰热证、郁热证、瘀热证、阴虚证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常见证候,肝肾阴血亏虚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共同发病基础,阳气郁遏、心神受损为病机关键,痰、热、瘀、虚、郁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王越;丁元庆;张成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提出耳呜病证从脾虚论治的观点,明确临床治疗思路.方法 发掘中医古籍文献关于耳呜与脾虚的记载,结合从脾虚论治耳鸣的临床报道及科室耳鸣数据库中辨证分型统计及临床疗效,探讨耳鸣与脾虚的关系,分析脾虚在耳鸣辨证论治中的意义.结果 中医古籍文献记载从脾虚角度论治耳鸣颇为丰富,大量临床报道从脾虚治疗耳鸣有效,科室耳鸣数据库大样本资料提示脾虚型占耳鸣证型分型中51.98%,采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耳呜总体有效率达86.49%.结论 耳鸣与脾虚关系密切,临床需重视脾虚引起的耳鸣,从脾虚论治耳呜可能是临床治疗耳鸣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余亚斌;李明;黄平;张剑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 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好,为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 祁菊花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作者:米晓兰;韩红梅;王雪媛;刘锐;肖波;何燕峰;王彦军;李天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基于传统“肾主骨生髓”和“瘀祛新生”的中医理论,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促进骨再生的作用.文章通过利用“中药、成骨、血管化”等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近年来传统中药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便利.
作者:关德强;于波;李欣;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血清补体C3a、C5a和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1、TLR2的影响.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和三七注射液组(n=36),每组在给药后第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2只.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LR1、TLR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C3a、C5a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组对比,三七注射液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三七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同时降低C3a、C5a的水平,调节补体-炎症受体系统,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吴金玉;黄志敏;唐宇;江旖旎;邱少彬;黄仁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气虚血瘀型IgA肾病(CKDl-3期)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通络颗粒治疗组以及肾炎康复片对照组,各为36例,疗程4个月,观察患者的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8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5),且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的下降水平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9.44%;两组主要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腰脊酸痛,浮肿,纳少或脘胀、腰痛固定或呈刺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疲倦乏力、面色黧黑或晦暗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肾功能及中医证候.
作者:姜健;唐英;吴卿;黄迪;沈沛成;孙川;何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