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渊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在菊苣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菊苣各部位的利用提供依据,为优良品种选育建立基础.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mm×260 mm),流动相乙腈: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67 nm.结果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分别在0.05~0.3μg,1.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8.山莴苣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软化后的芽球山莴苣素含量低,山莴苣苦素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为菊苣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选育品种或改进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施天慧;凡杭;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清热毒胶囊与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3例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比组31例.观察组使用火针治疗,7天1次,共治疗4次,并联合清热毒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连服1月;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每次1粒,每日2次.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联合清热毒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蓓;张明;刘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要求学生明确掌握穴位定位和手法操作技巧,并运用于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操作性很强.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在穴位描画和手法动画演示方面凸显不足,笔者采取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整合文字、图片、表格、声音、视频、动画等模态于PPT文稿中,已经成为目前学校小儿推拿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文章从多模态PPT的构成要素及应用评价两个方面对其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作者:杨丽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药煎服法直接影响中药药效,在煎药器皿和水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煎药不仅有先煎、后下等之分,在火候、水温和煎药时间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服药也有饭前饭后的不同,而儿童服药又有别于成人.徐荣谦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中药的认识,总结出徐氏儿科煎服法,煎法巧妙省事而不碍药效,服法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另辟蹊径,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肖钦文;徐荣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方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70例老年严重脓毒症AG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74.58±10.66)岁,APACHE Ⅱ评分为(24.4±2.6)分,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73.72±10.81)岁,APACHE Ⅱ评分为(23.8±4.1)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病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方鼻饲或口服,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28天死亡率、APACHE-Ⅱ评分、急性胃肠损伤评分、SOFA评分,以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E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死亡4例(11.4%),对照组13例(37.1%),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AGI评分、SOF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DAO、D-乳酸、iFABP、ET与治疗前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给予益气通腑方能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其机制与减轻肠道黏膜损害并降低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蠕动,打断了肠源性感染与MODS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作者:高志凌;金魁;赵越;杨明;聂卫群;王龙梅;董婷;Fei Cao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溶液法,仅用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考察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为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8g·g-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h;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适用于优化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作者:敖利;钟芙蓉;申婵;梁善卓;马云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冬虫夏草中3个甾醇类成分(麦角甾醇、胆甾醇、谷甾醇)含量.方法 以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超声提取样本,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A)和0.005%甲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35℃,雾化压力3.5 bar,增益值6,噪音过滤5s.结果 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分别在0.35~6.95 μg、0.20~3.98 lμg和0.18 ~3.6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RSD值分别为3.53%、2.99%和3.2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4%、100.28%和100.20%.采用该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甾醇进行测定,麦角甾醇含量为3.41~4.72 mg/g;胆甾醇含量为1.09~1.43 mg/g;谷甾醇含量为0.35~ 0.52 mg/g.结论 建立的甾醇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冬虫夏草主要甾醇类成分的分析,为冬虫夏草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参考.
作者:李文庆;孙敏甜;李文佳;杨丰庆;田野;钱正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建立UC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双)和“气海”进行隔药灸或电针穴位治疗,连续治疗14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处理.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采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LRP3、NOXs、ROS及IL-1β的表达量.结果 除正常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 mRNA、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NLRP3mRNA及IL-1βmRNA表达量,NOXs、ROS、NLRP3及IL-1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隔药灸可能通过影响NOXs-ROS-NLRP3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曾于恒;杨芳;何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小鼠骨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以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RRM1)的调节作用,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小鼠骨髓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针刺组、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和“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小鼠于第6天取股骨ELISA法检测骨髓中ERCCI和RRMI的含量.结果 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CTX模型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促进骨髓细胞DNA损伤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从而减轻CTX造成的骨髓抑制.结论 针灸可以促进骨髓细胞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的能力,保护因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应该是针灸改善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于冬冬;付雪鸽;路玫;滕迎春;程相琨;华金双;牛云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组(治疗组)及药内服组(对照组),每组各55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无效7人,好转5人,显效13人,基本治愈30人,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无效21人,好转16人,显效10人,基本治愈8人,有效率为61.8%.结论 应用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祛斑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薇;张艳;易铭;郑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苍附导痰汤(CFDTT)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组织中oatp3a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 采用改良Poresky联合高脂饮食造模法,制作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mefformin)组、苍附导痰汤低剂量组、苍附导痰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药物干预14天后各组大鼠肺、脾、肝、肾组织中oatp3a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 a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中oatp3a1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CFDTT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明显升高(P<0.01),CFDTT低剂量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表达轻度升高(P<0.05),CFDTT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调节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的表达,改善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增强痰湿运化而发挥作用.
作者:潘爱珍;易伟民;陈珂;李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大鼠血清补体C3a、C5a和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1、TLR2的影响.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和三七注射液组(n=36),每组在给药后第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2只.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LR1、TLR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C3a、C5a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组对比,三七注射液组大鼠BUN和Scr、血清C3a和C5a、肾组织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三七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TLR1、TLR2蛋白表达的水平,同时降低C3a、C5a的水平,调节补体-炎症受体系统,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吴金玉;黄志敏;唐宇;江旖旎;邱少彬;黄仁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脉软膏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45例,同时配合白脉软膏按摩治疗,每日两次,每次用药5g,每次按摩时间20~30min,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均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上肢的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治疗合并白脉软膏按摩组治疗6周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可明显减轻上肢痉挛程度,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20±0.11 vs.2.44±0.16,P<O.05;37.20±2.36 vs.20.49±3.08,P<0.05;79.56±2.04 vs.59.78±3.26,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白脉软膏按摩,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作者:邓盼墨;王金宇;韦冰心;吴玉芬;卢昌均;陆佳敏;贾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气虚血瘀型IgA肾病(CKDl-3期)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通络颗粒治疗组以及肾炎康复片对照组,各为36例,疗程4个月,观察患者的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8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5),且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的下降水平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9.44%;两组主要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腰脊酸痛,浮肿,纳少或脘胀、腰痛固定或呈刺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疲倦乏力、面色黧黑或晦暗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肾功能及中医证候.
作者:姜健;唐英;吴卿;黄迪;沈沛成;孙川;何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特点,根据基础医学新进教师培养目标,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指导学生等方面创新性地分两个阶段制定新进教师学分制培养方案,探讨采取学分制对基础医学新进教师进行培养的可行性.方法 将贵阳中医学院2016年度新进采取学分制培养方案教师8名设为实验组,将未实施学分制培养的2015年度新进教师8名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学分制方案分两阶段进行培养,各阶段均需修满一定学分并通过考核合格,对照组实行导师带教普通培养,培养期均为一年.培养结束后分别从教学能力评价、科研能力评价、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学分制培养的8名新进教师各方面得分均优于未实施学分制培养的新进教师,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进教师学分制培养方案以师德建设为根本,以质量监控为保障,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载体,以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提升为目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蕾蕾;庄田畋;翟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根据肾阳虚COPD大鼠发病机制,研究瘦素与COPD肾阳虚证的发生相关性,论证金匮肾气丸治疗COPD肾阳虚证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运用烟雾联合脂多糖及注射氢化可的松进行肾阳虚证COPD大鼠造模.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药高、中剂量组灌服金匮肾气丸混悬液.光镜下检测大鼠肺叶肺组织病理变化;血清瘦素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瘦素受体mRNA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瘦素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剥脱,纤毛倒伏、粘连,支气管壁,部分肺泡壁破坏、融合,肺大泡架构消失;与模型组比较,金贵肾气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有所减轻.血清瘦素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升高(P<0.01),给予金贵肾气丸高、中剂量治疗后血清瘦素含量有明显降中(P<0.01).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中(P<0.01),金贵肾气丸干预后,高剂量组平均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瘦素受体mRNA含量检测,模型组大鼠肺瘦素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干预组中瘦素受体mRNA表达强度明显降中(P<0.05).结论 瘦素水平与COPD肾阳虚证的发生负相关;采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对实验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血清瘦素、脂肪组织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均有所下降,对瘦素蛋白进一步的研究将为COPD的发病机制阐明和防治提供新研究方向.
作者:萧闵;郑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拔根塞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11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组采用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总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保护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愈合时间.
作者:司中华;王业皇;刘飞;郑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 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 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作者:李晓明;邹宇;杨莹;牛英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斑马鱼模型比较白芍不同部位、主要成分及主要代谢产物的促血管和抗血栓生成作用.方法 采用Tg(VEGFR2:GFP)系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型动物,分别将白芍总样、不同萃取部位、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Ⅰ设置三个药物剂量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不同给药组有血流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数;以三氯化铁为血栓诱导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不同给药组对斑马鱼腹部血管血流停止时间的影响.结果 白芍总样、石油醚萃取物、水层样品、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Ⅰ均表现出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芍药苷代谢素-Ⅰ能够明显增加具有血流的节间血管数量.结论 芍药苷代谢素-Ⅰ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且优于总样和芍药苷.
作者:段文娟;李月;杨国红;何秋霞;张瑞凌;王晓;刘峰;赵恒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中药复方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对Stk32c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变化进行探索,以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慢性应激损伤机制及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三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只每天给予逍遥散2 ml,连续造模21天.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Stk32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equenomMassARRAY法检测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其基因启动子区某些特定位点(特别是引物方案2的CpG_6、CpG_27.28、CpG_3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位点DNA甲基化程度较慢性应激模型组显著下调.结论 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程度升高可能是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逍遥散可能通过干预相应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发挥抗慢性应激损伤作用.
作者:孙琪;郭维;江东;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