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蕾;庄田畋;翟海英
目的 通过中药复方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对Stk32c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变化进行探索,以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慢性应激损伤机制及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三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只每天给予逍遥散2 ml,连续造模21天.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Stk32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equenomMassARRAY法检测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其基因启动子区某些特定位点(特别是引物方案2的CpG_6、CpG_27.28、CpG_3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位点DNA甲基化程度较慢性应激模型组显著下调.结论 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程度升高可能是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逍遥散可能通过干预相应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发挥抗慢性应激损伤作用.
作者:孙琪;郭维;江东;马会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情志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其临床病证表现复杂,病情容易反复.文章从脾入手,分析了脾主运化,主思、藏意,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等功能与情志病发生的密切关系,提出临床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调理中焦气机为主,兼治其它脏腑功能紊乱,并配合心理疏导,语言劝慰,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翠娟;巩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李时珍是世界著名医药学家,我国明代的中医大家,其著作传承了中华中医药学丰富的治疗方法,这其中也包括针灸疗法.李时珍的著作不仅记载了针灸学的艾灸、火针、穴位敷贴等外治法,还研究总结出奇经八脉辨证论治学说,为明清两代医家开辟了运用奇经八脉学说作为临床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立足于李时珍传世的专著,试探讨李时珍对针灸学的贡献.
作者:宋杰;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冬虫夏草中3个甾醇类成分(麦角甾醇、胆甾醇、谷甾醇)含量.方法 以0.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超声提取样本,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A)和0.005%甲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35℃,雾化压力3.5 bar,增益值6,噪音过滤5s.结果 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分别在0.35~6.95 μg、0.20~3.98 lμg和0.18 ~3.6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RSD值分别为3.53%、2.99%和3.2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4%、100.28%和100.20%.采用该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甾醇进行测定,麦角甾醇含量为3.41~4.72 mg/g;胆甾醇含量为1.09~1.43 mg/g;谷甾醇含量为0.35~ 0.52 mg/g.结论 建立的甾醇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冬虫夏草主要甾醇类成分的分析,为冬虫夏草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参考.
作者:李文庆;孙敏甜;李文佳;杨丰庆;田野;钱正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肥大心肌细胞表面积及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黄芪甲苷保护心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常规培养,使用异丙肾上腺素(lsO)干预24h造模.待心肌肥大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维生素D组(10-8mmol·L-1)、模型组+黄芪甲苷10μmol·L-1组,模型组+黄芪甲苷30μmol·L-1组,模型组+黄芪甲苷60μmo 1·L-1组.MT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通过软件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RT-PCR法检测与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CYP24A、CYP27B、VD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ISO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大大下降,而加入了维生素D和黄芪甲苷后存活率则明显上升.通过对细胞表面积的检测表明,黄芪甲苷和维生素D能够不同程度的减轻由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黄芪甲苷能够提高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而ISO则会导致其表达量降低.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而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对维生素D轴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王焕珍;张惠鹏;赵东亮;管连城;覃海波;王亚兰;柴艺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仲景经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加减灵活、疗效卓著.仲景运用经方时,或者依据兼变证的不同加减药味,或者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改变其剂量,或者仅仅是改变方剂的服用方法,就可以灵活微妙地调节方剂应用的侧重点.深入学习经方,学习仲景变化运用之妙,临床方可随证施用.
作者:邹旭峰;雎世聪;黄振;王元红;龙飘;郁保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药煎服法直接影响中药药效,在煎药器皿和水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煎药不仅有先煎、后下等之分,在火候、水温和煎药时间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服药也有饭前饭后的不同,而儿童服药又有别于成人.徐荣谦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中药的认识,总结出徐氏儿科煎服法,煎法巧妙省事而不碍药效,服法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另辟蹊径,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肖钦文;徐荣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方法 实验采用清洁级健康3月龄雄性wstar大鼠100只,将其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注射环磷酰胺溶液作为建模方法,制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模型组不作特殊处理,其中治疗组分别采用运动平板、针刺(分别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综合二种手段(治疗Ⅲ组)进行治疗,针刺三里、关元、三阴交,运动平板采用运动平板进行.通过对一般状况的观察,模型体重的变化,脾脏指数的测定,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的含量)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T细胞的数量)的检测,研究针刺,康复锻炼以及综合针刺及康复锻炼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一般情况的改善优于模型组和其他治疗组;上述各治疗组的免疫抑制大鼠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建模组;三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脾脏指数,但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效果的明显,作用效果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治疗Ⅲ组的免疫抑制大鼠IgA,IgG,IgM均提高显著,且效果更尤于两种方法的单一应用;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CD3+、CD4+T细胞的数量,治疗Ⅲ组为明显.结论 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单一治疗方法.实验积极探讨有利于利用针刺和运动平板来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其运用于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卢哲;贾杰;吴雄文;张琳;石小霞;何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甘草、甘遂在配伍前后及甘遂半夏汤中主要药效成分提取量的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十八反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甘遂配伍前后及在甘遂半夏汤中甘草酸单铵盐、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变化情况.结果 甘草酸、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随单药→对药→全方的配伍变化,提取量先升高,后降低;但甘草酸升高幅度低于降低幅度,大戟二烯醇升高幅度高于降低幅度.结论 甘草与甘遂合煎,其相应毒效成分均明显增加,说明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确实属于配伍禁忌,但二者在甘遂半夏汤复方中相应毒效成分有提取量又均明显降低,说明中医药复方配伍用药确实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也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佐证十八反药对只要配伍使用得当也能在临床上起到应有的作用.研究结论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段秀俊;王嘉琛;叶花;刘培;王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综述近年来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经验,提出循证制定出疗效显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者:刘未艾;岳增辉;陈建宏;贺新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活血通络法治疗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回顾55例59髋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活血通络中药干预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4±10.1)岁,平均随访(4.38±2.38)年.病因为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的患者分别为28例(28髋)、10例(10髋)、17例(21髋);ARCO Ⅰ、Ⅱ期分别为10髋、49髋.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与影像学进展分别采用有或无疼痛、有或无塌陷进展进行评估,并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评价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 本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40例,>5、≤10年13例,>10年2例.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89.7±10.5 vs 96.4±12.0).SF-36健康量表评分中精神健康状况(P=0.004)及活力(P =0.000)、角色限制(P=0.001)、心理健康(P =0.003)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ARCO Ⅰ、Ⅱ期分别有2髋(20.0%)、3髋(6.1%)出现疼痛;分别有4髋(40.0%)、9髋(18.4%)出现塌陷.与文献报道的静息髋自然转归对比,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明显降低.结论 活血通络法中药干预静息性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降低了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率,提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魏秋实;张颖;曾平;庄至坤;陈哓俊;陈镇秋;张庆文;何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要求学生明确掌握穴位定位和手法操作技巧,并运用于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操作性很强.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在穴位描画和手法动画演示方面凸显不足,笔者采取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整合文字、图片、表格、声音、视频、动画等模态于PPT文稿中,已经成为目前学校小儿推拿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文章从多模态PPT的构成要素及应用评价两个方面对其在小儿推拿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作者:杨丽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常见证候的分布与病机.方法 分析19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痰热证、郁热证、瘀热证、阴虚证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常见证候,肝肾阴血亏虚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共同发病基础,阳气郁遏、心神受损为病机关键,痰、热、瘀、虚、郁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王越;丁元庆;张成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选育产量高、品质好的灵芝新品种.方法 采用系统选育法,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子实体形态、产量和内在品质,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优良品种进行申报审定.结果 宇泽灵芝子实体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直径10~16cm,厚1~2cm,皮壳坚硬,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生产周期较短.2014年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12.68%,浸出物、多糖、三萜及甾醇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68%、15.52%和13.56%,并于2015年1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 宇泽灵芝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良好,适宜在当前灵芝生产区域栽培,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王盼;许晓燕;余梦瑶;江南;罗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 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 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作者:李晓明;邹宇;杨莹;牛英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拔根塞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11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组采用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总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保护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拔根赛源法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愈合时间.
作者:司中华;王业皇;刘飞;郑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小鼠骨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以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RRM1)的调节作用,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小鼠骨髓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针刺组、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和“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小鼠于第6天取股骨ELISA法检测骨髓中ERCCI和RRMI的含量.结果 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CTX模型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促进骨髓细胞DNA损伤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从而减轻CTX造成的骨髓抑制.结论 针灸可以促进骨髓细胞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的能力,保护因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应该是针灸改善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于冬冬;付雪鸽;路玫;滕迎春;程相琨;华金双;牛云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五行之间生克制约循环,如“轮轴”运转,推动生命之流前行.一行之气偏旺则生“克、泄、耗”之疾,一行之气不足则所主脏腑行运不佳,均可影响五行轴运,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病机难寻,辨证时需综合考虑五行间的生克联系.“五行流通”之法为治疗五行克耗、偏枯之良方,其通过深入理解生克的本源,用“化泄”的方法平抑强旺、使五行间能量得以传递沟通.此外,人体内在“气候”的寒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时自然气候寒暖的影响,即所谓天人相应;过寒过暖均会阻碍五行流通,需施以“调候”.“五行流通”理论从多个角度思考临床应用,望可为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媛媛;刘霞;张乐其;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特点,根据基础医学新进教师培养目标,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指导学生等方面创新性地分两个阶段制定新进教师学分制培养方案,探讨采取学分制对基础医学新进教师进行培养的可行性.方法 将贵阳中医学院2016年度新进采取学分制培养方案教师8名设为实验组,将未实施学分制培养的2015年度新进教师8名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学分制方案分两阶段进行培养,各阶段均需修满一定学分并通过考核合格,对照组实行导师带教普通培养,培养期均为一年.培养结束后分别从教学能力评价、科研能力评价、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学分制培养的8名新进教师各方面得分均优于未实施学分制培养的新进教师,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进教师学分制培养方案以师德建设为根本,以质量监控为保障,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载体,以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提升为目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蕾蕾;庄田畋;翟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白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造“太阴病(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经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节点的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白细胞数表现为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但在2、3、4天升高,反应出疾病的发展阶段;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与药物组的白细胞数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在子时运用药物能有效的调节白细胞数的变化.结论 太阴病(脾阳虚证)中白细胞存在昼夜变化节律;子时模型组的白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药物组.
作者:赵协慧;李杰;吴萍;张广梅;王仁嫒;张发斌;杨艳;陈湘宏;刘占厚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