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浮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张浛芮;李应昆;梁静涛;罗诗雨;王宇

关键词:浮针, 背肌筋膜炎,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浮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综合疗效和总结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CBM、CNKI、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5月)中关于浮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总计628例患者,结果显示浮针介入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总有效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9,95% CI(1.13,1.26),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浮针介入治疗背肌筋膜炎有效.但临床研究设计需改进研究样本量较小、随机分配方法不严格、未使用盲法、操作缺乏规范标准、未使用统一诊断标准、缺乏客观疗效评价量表、干预措施不一致等问题,而实现构建符合浮针特点的科研模式.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整理相关文献56篇,从卷柏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目前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卷柏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衰老和降血糖等方面.结论 为卷柏属植物药用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金旭东;卢轩;王惠国;史丽颖;于大永;冯宝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期抑郁症病机探讨与常见证候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常见证候的分布与病机.方法 分析19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痰热证、郁热证、瘀热证、阴虚证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常见证候,肝肾阴血亏虚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共同发病基础,阳气郁遏、心神受损为病机关键,痰、热、瘀、虚、郁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王越;丁元庆;张成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气通腑方干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方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70例老年严重脓毒症AG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74.58±10.66)岁,APACHE Ⅱ评分为(24.4±2.6)分,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73.72±10.81)岁,APACHE Ⅱ评分为(23.8±4.1)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病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方鼻饲或口服,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28天死亡率、APACHE-Ⅱ评分、急性胃肠损伤评分、SOFA评分,以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E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死亡4例(11.4%),对照组13例(37.1%),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AGI评分、SOF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DAO、D-乳酸、iFABP、ET与治疗前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给予益气通腑方能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其机制与减轻肠道黏膜损害并降低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蠕动,打断了肠源性感染与MODS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作者:高志凌;金魁;赵越;杨明;聂卫群;王龙梅;董婷;Fei Cao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芪甲苷对肥大心肌细胞表面积及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肥大心肌细胞表面积及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黄芪甲苷保护心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常规培养,使用异丙肾上腺素(lsO)干预24h造模.待心肌肥大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维生素D组(10-8mmol·L-1)、模型组+黄芪甲苷10μmol·L-1组,模型组+黄芪甲苷30μmol·L-1组,模型组+黄芪甲苷60μmo 1·L-1组.MT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通过软件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RT-PCR法检测与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CYP24A、CYP27B、VD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ISO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大大下降,而加入了维生素D和黄芪甲苷后存活率则明显上升.通过对细胞表面积的检测表明,黄芪甲苷和维生素D能够不同程度的减轻由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黄芪甲苷能够提高维生素D轴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而ISO则会导致其表达量降低.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而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对维生素D轴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王焕珍;张惠鹏;赵东亮;管连城;覃海波;王亚兰;柴艺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对环磷酰胺小鼠骨髓细胞DNA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和RRM1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小鼠骨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以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RRM1)的调节作用,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小鼠骨髓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针刺组、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和“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小鼠于第6天取股骨ELISA法检测骨髓中ERCCI和RRMI的含量.结果 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CTX模型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促进骨髓细胞DNA损伤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从而减轻CTX造成的骨髓抑制.结论 针灸可以促进骨髓细胞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的能力,保护因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应该是针灸改善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于冬冬;付雪鸽;路玫;滕迎春;程相琨;华金双;牛云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滋勒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滋勒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滋勒调经汤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鸟鸡白凤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l丸,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药,连续服药20天,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滋勒调经汤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优于乌鸡白风丸:且观察组在改善月经量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勒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美春;刘姣;李雪梅;江宁;方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主要毒效成分的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及其在甘遂半夏汤的配伍研究

    目的 考察甘草、甘遂在配伍前后及甘遂半夏汤中主要药效成分提取量的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十八反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甘遂配伍前后及在甘遂半夏汤中甘草酸单铵盐、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变化情况.结果 甘草酸、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随单药→对药→全方的配伍变化,提取量先升高,后降低;但甘草酸升高幅度低于降低幅度,大戟二烯醇升高幅度高于降低幅度.结论 甘草与甘遂合煎,其相应毒效成分均明显增加,说明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确实属于配伍禁忌,但二者在甘遂半夏汤复方中相应毒效成分有提取量又均明显降低,说明中医药复方配伍用药确实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也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佐证十八反药对只要配伍使用得当也能在临床上起到应有的作用.研究结论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段秀俊;王嘉琛;叶花;刘培;王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五行流通”理论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探析

    五行之间生克制约循环,如“轮轴”运转,推动生命之流前行.一行之气偏旺则生“克、泄、耗”之疾,一行之气不足则所主脏腑行运不佳,均可影响五行轴运,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病机难寻,辨证时需综合考虑五行间的生克联系.“五行流通”之法为治疗五行克耗、偏枯之良方,其通过深入理解生克的本源,用“化泄”的方法平抑强旺、使五行间能量得以传递沟通.此外,人体内在“气候”的寒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时自然气候寒暖的影响,即所谓天人相应;过寒过暖均会阻碍五行流通,需施以“调候”.“五行流通”理论从多个角度思考临床应用,望可为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媛媛;刘霞;张乐其;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SWOT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建议及措施,为推进国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病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WOT模型分析,构建SWOT分析矩阵.结果 在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人民健康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中医特色慢病管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结论 通过发挥中医药防治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

    作者:李圣洁;陶军秀;汪婷;程艳然;贺安妮;雷雨迟;李敬文;熊振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腰椎侧扳推拿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研究温针电针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阐述温针电针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联合温针电针对照组(简称超短波组)及腰椎侧扳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组(简称侧扳组),其中超短波组52例,侧扳组53例.超短波组,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超短波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取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溪等穴,每次取4~6穴,轮流替换使用,进针运针得气后,再联接HT-1型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上述治疗结束后再用超短波治疗.治疗组中,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腰椎侧扳法.结果 两组对比,在平均治疗天数、显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侧扳组更低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 腰椎侧扳法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疼痛明显减轻以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柯于麟;丁玉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目标遗传算法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确定优提取条件.方法 以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有效部位的回流提取工艺,进一步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正交试验结果.结果 紫苏叶的优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9倍的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93 h;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浸膏得率分别为27.24 mg/g、18.32 mg/g及17.07%,与预测结果相近.结论 所得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叶有效部位的提取.

    作者:鲁银均;吴巧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菊苣不同部位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在菊苣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菊苣各部位的利用提供依据,为优良品种选育建立基础.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mm×260 mm),流动相乙腈: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67 nm.结果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分别在0.05~0.3μg,1.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8.山莴苣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软化后的芽球山莴苣素含量低,山莴苣苦素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方法测定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较大的线性范围.为菊苣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选育品种或改进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施天慧;凡杭;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双环醇组连续灌胃给予双环醇(150 mg·kg-1)4天.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血人参乙酸乙酯(200mg·kg-1,400 mg·kg-1),连续4天,末次给药8h后,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300 mg·kg-1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 h后,断头取血并分离血清,解剖取肝脏.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情况,Reahime RT-PCR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yp3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低、高剂量组未对正常小鼠造成明显肝损伤且能降低APAP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明显改善肝细胞坏死病变的程度,抑制肝组织Cyp1 a2,Cyp2e1和Cyp3 a11以及Egr-1、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未见明显肝毒性且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效果,可能与其抑制Cyp1 a2,Cyp2e1和Cyp3a11代谢酶表达,下调Egr-1和TNF-α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杨宇莎;时京珍;雷钟;周威;梁妍;刘杰;郝小燕;杨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探讨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通过梳理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证实践经验,研究“分消走泄法”内涵,与“辛开苦降法”相关,可用“和法”概之.发现“分消走泄法”不仅应用于外感湿热病的治疗,凡邪在少阳,瘟疫邪伏膜原,疟疾及内伤病中气血不和、营卫不调、脏腑失调、以及痰饮病等,乃至危急重症所形成的湿热证,均可参照“分消走泄法“而顺势利导,变通使用,不必拘泥于温病.通过对分消走泄法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法的实质,拓展其应用范围,对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兰;吕波;高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理气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探析

    从内异症的病机、内异症与气滞血瘀的关系、理气活血法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机理等方面探析理气活血法治疗内异症的可行性.认为血瘀是内异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气滞血瘀证是内异症的常见中医证型,理气活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内异症的常用治法.建议内异症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体系应不断客观化与标准化,对理气活血中药机理研究应多方位、多靶点深入开展,为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娜娜;夏文艳;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祁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目的 考察祁菊花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HPLC-UV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祁菊花整体质量.结果 各采收期祁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随着采收期的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由模糊评判法处理结果得出,当祁菊花开放程度达到50%时,有效成分含量水平较高,药材整体质量好,为佳采收期;祁菊与其他种菊花相比较,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扩大推广运用价值.结论 祁菊花佳采收期为花盛开50%时,整体质量较好,因此当花盛开50%时可做祁菊合理采收期.

    作者:米晓兰;韩红梅;王雪媛;刘锐;肖波;何燕峰;王彦军;李天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配伍对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 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 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作者:李晓明;邹宇;杨莹;牛英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cAMP、cGMP、IP3、DAG含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cAMP、cGMP水平,经由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P3、DAG水平.结果 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比对照组(71.79%)显著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浆cGMP、血清IP3、DAG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浆cA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精神功能缺损症状,这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浆cAMP、cGMP水平,降低血清IP3、DAG含量有关.

    作者:刘欢;那儿布力·巴合提别克;孙飒;辜琨;周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皂荚提取物对肝癌细胞PTEN/P1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皂荚提取物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上对PTEN/PI3 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空白组(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未加任何药物),索拉非尼组(将41μmol/L的索拉非尼加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皂荚提取物组(将皂提取物0.3g·kg-1·d-1,按10%浓度加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用Westem blot法检测细胞中PTEN/PI3 K/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m blot检测表明,空白组对AKT、PTEN、PI3K的表达没有影响,索拉非尼和皂荚提取物均使AKT、PI3K基因表达下调,PTEN表达上调(25h和48h皂荚提取物H3K下调要强于索拉非尼(P<0.01);25h索拉非尼对PTEN上调要强于皂荚提取物(P<0.01).结论 皂荚提取物能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蔡岳;詹磊;王晓东;张赤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药调节菌群及黏膜免疫防治疾病的探讨

    人体黏膜上共生大量的菌群,菌群与黏膜免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生长发育,形成动态平衡.菌群附着于黏膜,与黏膜直接接触,菌群通过代谢产物等作用于黏膜免疫,与其形成的动态的平衡微环境共同维系宿主的生理功能稳定.中医药常与菌群及黏膜直接接触,虽有很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菌群及黏膜免疫关系密切,但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故,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试从菌群及黏膜免疫角度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医药调节菌群及黏膜免疫防治相关疾病的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天浩;袁嘉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