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方肇勤;贾冬威
目的 分析乌梅类方配伍规律及其特色.方法 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数据源,共筛选含有乌梅的方剂186个,生成形式背景,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划分不同类型的方剂,得出乌梅类方的基础方剂以及加减方法,分析乌梅类方的用药规律.结果 乌梅类方主病以肺系和消化系疾病多见,配伍药物以入肺、脾、肝经为主.方剂组合分为14组,包含了润肺、敛肺、清肺、宣肺、温肺、止咳、健脾、益气、温中、清热、行气、杀虫、消积、活血化瘀等组合.结论 乌梅类方功效广泛,温、清、补、消俱有优势.
作者:邓志远;王镘佳;李净;刘敏;罗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内热针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电针组,每组46例.选用腰椎JOA评分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腰屈曲范围(LFR)为疗效观察指标,作临床及腰椎JOA的疗效评定.结果 内热针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电针组82.61%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JOA评分、VAS、LFR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而内热针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症状、临床体伍、腰部活动功能.
作者:张丽霞;黄上晏;金玮;尹晶;刘巧媚;张照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阿托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高脂喂养4周末,补肾抗衰组给予补肾抗衰片1 g/kg,2次/日,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5mg/kg,1次/日,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1次/日,连续干预8周后取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C、TG、LDL-C、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Q-PCR法检测脾脏组织T-bet、GATA3、RORγt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IL-4、IL-17的水平.结果 补肾抗衰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可以降低Th1、Th17转录因子T-bet、ROR-γt及下游效应因子IFN-γ、IL-17的表达,而对Th2表达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 补肾抗衰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h1、Th17的表达有关.
作者:仲爱芹;辛颖;熊鑫;许晓敏;李艳阳;张宁;谢盈彧;王爱迪;田立俊;张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基础的内镜诊疗技术作为一种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其术后并发症却成为其治疗中新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顾立梅;安振涛;魏兰福;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当前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其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和自身的实践体会,从知识、科研、德育和传承等要素方面,拟就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相关要素作一探讨.
作者:毕岩;岳冬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设立空白(A)组,另取SD大鼠复制MGH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B),电针组(C),去卵巢电针组(D).分组后,D组切除双侧卵巢.C组和D组电针治疗,选择甲组:天宗、肝俞、足三里,均双侧;乙组: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电针治疗.测量乳头高度、直径;取第2对乳房的乳腺组织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 (1)C、D与B组比较,乳头高度、直径减小(P<0.05),C组更明显;(2)形态学观察,C、D组均有改善,C组更趋于正常;(3)C、D与B组乳腺组织中ERα含量下调(P<0.05)、PR含量上调(P<0.05),C组更明显;(4)与B组比较,C、D组均可以使大鼠血清LH水平升高(P<0.05)、血清FSH水平降低(P<0.05).C组与D组比较,大鼠血清中LH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5).结论 电针治疗MGH的作用可能与卵巢密切相关;电针治疗MGH的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功能来调节血清LH、FSH水平完成的.
作者:郭新荣;马晓军;王仙凤;马小卫;张卫华;程经纬;张迦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杞荷祛脂方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5例)给予口服杞荷祛脂方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以及肝脏超声影像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血脂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杞荷祛脂方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NASH疗效优于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贺惠娟;熊振芳;李华成;费新应;邵志林;李圣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对蛇伤后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入选标准60例蛇伤后溃疡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疮面换药,对照组予以0.1%利凡诺纱条换药,观察各疮面的各项项目并进行量化评分及疮面愈合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疮面周围皮肤红肿、坏死组织占疮面比例、脓性分泌物、肉芽出血、疮面气味评分均为零;治疗14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疮面大小、肉芽生长速度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治疗蛇伤后溃疡疗效显著,且有减少疮面愈合后的瘢痕形成.
作者:吴允波;胡铁山;程仕萍;邱桂荣;严张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金黄地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白虎汤加减方高剂量(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中剂量(1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低剂量(5g·kg-1)、丹参酮胶囊(37.5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中的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白虎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虎汤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LH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对LH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白虎汤加减方对血清E2水平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白虎汤加减方可能是通过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LH水平,调节雌雄激素比例,及通过其他综合性调控影响性激素的水平.
作者:刘晶;陈伟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临床调研南京市鼓楼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376例患者,分析各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功能及结节大直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7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痰凝证多见(40.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18.6%)、气阴两虚证(16.7%)、痰瘀互结证(16.1%)、脾肾阳虚证(8.2%).病机主要以气滞、痰凝、血瘀为特征.男女性别比为1∶4.9,年龄分布为46 ~ 55岁多见,占28.7%,其次为36 ~ 45岁,占24.5%.脾肾阳虚证的病程较气滞痰凝、痰瘀互结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气阴两虚证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低,脾肾阳虚证的TSH水平较高,与其他证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结节直径均值较女性大,但各证型的结节直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以气滞痰凝、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为多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病机.
作者:李自尊;王旭;俞烨晨;王娜娜;方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蓬子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通过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PLC)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10个化合物为:鸢尾苷(1)、saikoisoflavonoside A(2)、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3)、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5)、表儿茶酸(6)、芹菜素(7)、牡荆素鼠李糖苷(8)、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共分离确定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6,8 ~10首次从拉拉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志伟;李国玉;张志国;马英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56例慢性肾衰竭CKD5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患者均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常规控制血压、血糖,并积极改善贫血及酸中毒情况.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和复方α-酮酸片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综合营养评分(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综合营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下降(P<0.05).结论 联合应用百令胶囊和复方α-酮酸片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CKD5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辉辉;陈文莉;徐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5-HT水平变化,探讨深刺八髎穴改善结肠动力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规律.方法 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予深刺八髎穴治疗,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清5-HT水平和肠道推进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模型组血清5-HT明显增多(P<0.05),深刺八髎可有效降低其水平(P<0.05).治疗期第1天和第14天,针刺组血清5-HT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但恢复期第14天,针刺组和空白组已无差异.说明针刺1次,深刺八髎的效应已经呈现;14次治疗后,针刺耐受尚未出现;停止针刺14天后,还能表现显著的后效应.肠道推进率结果与5-HT水平变化不完全吻合,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肠道推进率的改善并不明显,但也可观察到针刺后效应.结论 深刺八髎可下调STC大鼠血清5-HT水平,并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能观察到明显的效应期和后效应期,这可能是深刺八髎治疗STC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清5-HT水平可用作效应指标.但仍需进一步观察深刺八髎穴效应潜伏期及各期的持续时间,这对临床针灸效应的维持和积累、确定疗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金洵;丁曙晴;吕兴;白桦;刘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药性-疾病-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模拟人类痹证成因,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建立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38 d后取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l mRNA、TIMP-1 mRNA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的MMP-l蛋白、MMP-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而TIMP-1蛋白、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MMP-1蛋白、MMP-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病证模型组,其中秦艽防己组MMP-1蛋白、MMP-1 mRNA表达量少,且明显低于其它给药组(P<0.05);而各给药组TIMP-1蛋白、TIMP-1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秦艽防己组升高为明显,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风湿热痹中,秦艽不同配伍药对治疗风湿热痹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MP-1表达、升高TIMP-1表达有关,其中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与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是相一致.
作者:王蓉;苏杉;孙少伯;高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特点、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代表性病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期传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促进针灸在中医急症治疗方面的发展.
作者:杜旭;王瑞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保妇康栓与雌激素软膏联合治疗老年阴道炎糖尿病对患者阴道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老年阴道炎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雌激素软膏单独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1例),与此基础上加以保妇康栓治疗者作为研究组(31例),比较两组阴道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阴道症状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以研究组健康状况(16.71±4.13)分、炎症症状(0.77±0.81)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阴道炎糖尿病患者经保妇康栓与雌激素软膏联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阴道症状,促进疗效提升,且药物不良反应程度轻,患者安全性得到保障,可推广.
作者:兰瑞红;龚护民;王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督脉灸疗法(督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中医辨证属于痰湿阻遏型,且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7例患者,运用督灸疗法每周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2.35%.结论 督灸不仅能软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痰湿、血瘀体质状况,从而预防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作者:刘源香;崔霞;杨继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外周CTL细胞(CD3+ CD8+T细胞)及Treg细胞(CD4+ 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D-氨基半乳糖(D-GalN,600mg/kg)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在造模前5天开始预处理,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外周单核细胞,CD3 APC、CD8 FITC、CD25APC、CD4 FITC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CTL细胞比例在模型组大鼠中显著增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二者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治疗组大鼠外周CTL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上升,二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调控并平衡免疫反应发挥治疗效应,调控免疫反应可作为中医“解毒”的科学内涵之一.
作者:刘茵;王明刚;毛德文;裴燕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膀胱癌为当今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手段还是以手术切除配合后期放化疗为主,但由于巨大的手术风险及长期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预后痛苦及生活质量下降.壮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治疗手段.文章论述壮医的“水路”理论及熏洗“解毒”疗法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为使用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肿瘤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常拓;朴香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药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转化作用的研究,并结合讨论了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出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治疗上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唐珊珊;徐友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