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岩;岳冬辉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前期临床经验,从病医、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脊髓损伤和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脊髓运动功能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的临床方法和病理机制,为临床从督论治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齐英娜;吴鑫杰;王延雷;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外周CTL细胞(CD3+ CD8+T细胞)及Treg细胞(CD4+ 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D-氨基半乳糖(D-GalN,600mg/kg)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在造模前5天开始预处理,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外周单核细胞,CD3 APC、CD8 FITC、CD25APC、CD4 FITC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CTL细胞比例在模型组大鼠中显著增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二者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治疗组大鼠外周CTL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上升,二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调控并平衡免疫反应发挥治疗效应,调控免疫反应可作为中医“解毒”的科学内涵之一.
作者:刘茵;王明刚;毛德文;裴燕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索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应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96%)和肺脾肾气虚(15.87%)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87%)、血瘀证(13.47%)和痰湿阻肺(12.57%)多.聚类分析把主要症状归类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的证候因子,得到3类证候:脾肾气虚、痰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壅肺、风寒犯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有决定意义的证候因子:影响肺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苔白;影响肺脾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耳鸣.结论 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COPD稳定期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作者:吴孝政;王振兴;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当前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其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和自身的实践体会,从知识、科研、德育和传承等要素方面,拟就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相关要素作一探讨.
作者:毕岩;岳冬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对蛇伤后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入选标准60例蛇伤后溃疡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疮面换药,对照组予以0.1%利凡诺纱条换药,观察各疮面的各项项目并进行量化评分及疮面愈合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疮面周围皮肤红肿、坏死组织占疮面比例、脓性分泌物、肉芽出血、疮面气味评分均为零;治疗14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疮面大小、肉芽生长速度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治疗蛇伤后溃疡疗效显著,且有减少疮面愈合后的瘢痕形成.
作者:吴允波;胡铁山;程仕萍;邱桂荣;严张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筛选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的内服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161首,涉及中药577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 疫病的治疗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祛邪常用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祛风解表、泻下通腑药,扶正常用健脾益气、滋阴补血药.
作者: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施铮;曹宜;梅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鉴别醋延胡索饮片及其混伪品零余子并分析其掺伪的加工方法,为保障延胡索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较全面的参考.方法 对醋延胡索和零余子进行性状、显微、理化等定性鉴别,并以HPLC和LC-MS/MS对其进行延胡索乙素的定量研究.结果 通过观察零余子外表面凸起的芽痕及其粉末中的草酸钙针晶束可将其快速定性鉴别.碘化铋钾反应、紫外荧光法和HPLC法可用于鉴别醋延胡索和零余子,但均不具备鉴别混伪饮片的可操作性.LC-MS/MS可测零余子中的微量延胡索乙素,借此可推测其加工混伪的方法.结论 该研究系统地鉴别了醋延胡索及其伪品零余子,并为甄别二者的混伪饮片提供了参考.
作者:黄传奇;熊鑫;马浩然;程璐;王富乾;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孕前服用茵陈蒿汤可有效降低孕妇血清Ig G抗A或抗B的血型抗体效价以降低流产率,较少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病率,产后可通过促进婴儿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患儿黄疸症状,虽然孕期服药安全性仍处于探索之中,但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撒元红;孙振高;肖继梅;姜华颖;苑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张简斋为民国时期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为当时首都南京的“首席名医”,乃金陵医学流派的奠基人,与北方施今墨齐名,时有“南张北施”之说.当年南京曾温疫流行,各医家皆以清凉诸法立方,效果不佳,而张简斋清凉参以和解,辅以辛宣发散之法,效如桴鼓,救人无数.为金陵医派的一代宗师.
作者:张工彧;付怡;朱博冉;翟意;叶靖宇;蒋龙魁;侯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基础的内镜诊疗技术作为一种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其术后并发症却成为其治疗中新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顾立梅;安振涛;魏兰福;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补阳还五汤是《医林改错》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疾病.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肺痿”“肺痹”范畴,核心病机是气虚血瘀、肺络闭阻.依据“方-证要素对应”原理,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机制.
作者:张川锋;王振兴;杨昆;杨晗;潘怡;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GS-Rb1)对缺血海马CA1区脑血流量(regional cortical blood flow,rCB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于术后4h腹腔注射不同药物.通过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和激光多普勒仪检测手术后24h海马CA1区VEGF和rCBF的表达.结果 rCBF:GS-Rb1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缺血后海马rCBF(P <0.05),其中以高剂量GS-Rb1组明显;VEGF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S-Rb1剂量依赖性的增加VEGF的表达(P<0.05),尤其以高剂量GS-Rb1组显著,且与尼莫地平组相似.结论 GS-Rb1作为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药,可能是通过增加rCBF,并上调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赵丽琴;李晨;熊云霞;陆学海;郭英;杨春艳;罗海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张学智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临床治疗脾胃病应用升降思想经验丰富,主张病证结合,灵活用药,结合中西医诊断,体现中医药特长.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症状的改善、疗程的缩短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笔者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为例加以总结.
作者:史宗明;叶晖;于靖;刘倩;张学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二者比值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同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称重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COPD对照组(B组)、GBE早期干预组(C组)、GBE后期干预组(D组)、红霉素早期干预组(E组)、红霉素后期干预组(F组),6只/组.B、C、D、E和F五组大鼠进行COPD造模,C和D组分别在1~ 14日和29~42日腹腔内注射GBE,E和F组分别在1~14日和29~ 42日腹腔内注射红霉素,于实验的第43日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B、C、D、E和F组大鼠肺组织MMP-9及TIMP-1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A组;B组的MMP-9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红霉素在降低MMP-9及TIMP-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作用不明显,因此红霉素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GB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MP-9及TIMP-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调节MMP-9及TIMP-1的比例平衡,对COPD大鼠的肺纤维化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红梅;谭玉萍;张鹏飞;姚萍;梁炜;杨益宝;李瑞祥;邓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免煎剂茵陈五苓散治疗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7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免煎剂茵陈五苓散,对照组予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QOL)、化疗通过率、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RR)与对照组相仿,生活质量(QOL)、化疗通过率、低钾血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免煎剂茵陈五苓散治疗化疗所致肝功能损伤的疗效可靠,使用方便.
作者:李道俊;许新华;李识君;李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医脉诊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已经不利于中医诊断学本身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炼中医的科学性,并使用现代技术指导的基于中医原理的脉诊仪,以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进行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脉诊兴趣,提高诊脉准确率和医学生脉诊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实效,培养更多中医现代化人才.
作者:崔骥;许家佗;张志枫;何建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胡朋言;纪云西;王伟;王仕衍;李蓓蕾;谢博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整体、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初步探讨麻辛汤在豚鼠哮喘模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健康豚鼠24只,常规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辛汤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两组复制哮喘模型;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3ml,每日2次;麻辛汤组每次10ml麻辛汤(相当于生药6g/d),每日2次灌胃;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BALF和血清中Eos计数、IL-4、TNF-α、IFN-γ.结果 麻辛汤能降低豚鼠哮喘模型中肺泡及血中EOS、IL-4浓度,同时能提高IFN-γ活性,对BALF及血清中TNF-α浓度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麻辛汤通过降低哮喘模型中肺泡及血中EOS数量、IL-4浓度来降低哮喘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从而缓解气道重塑改变;同时,麻辛汤对提高IFN-γ活性,促进IFN-γ的分泌而下调IL-4水平,调节Th1/Th2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抗哮喘的目的;此外,麻辛汤对BALF及血清中TNF-α浓度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麻辛汤的抗哮喘作用并不是通过调整TNF-α浓度而实现的.
作者:冯晓玲;项珊;黄廷荣;王文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内热针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电针组,每组46例.选用腰椎JOA评分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腰屈曲范围(LFR)为疗效观察指标,作临床及腰椎JOA的疗效评定.结果 内热针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电针组82.61%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JOA评分、VAS、LFR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而内热针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症状、临床体伍、腰部活动功能.
作者:张丽霞;黄上晏;金玮;尹晶;刘巧媚;张照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蓬子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通过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PLC)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10个化合物为:鸢尾苷(1)、saikoisoflavonoside A(2)、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3)、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5)、表儿茶酸(6)、芹菜素(7)、牡荆素鼠李糖苷(8)、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共分离确定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6,8 ~10首次从拉拉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志伟;李国玉;张志国;马英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