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辛汤在豚鼠哮喘模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机理研究

冯晓玲;项珊;黄廷荣;王文丽

关键词:麻辛汤, 豚鼠哮喘模型, 哮喘急性发作期, 作用机理
摘要:目的 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整体、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初步探讨麻辛汤在豚鼠哮喘模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健康豚鼠24只,常规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辛汤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两组复制哮喘模型;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3ml,每日2次;麻辛汤组每次10ml麻辛汤(相当于生药6g/d),每日2次灌胃;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BALF和血清中Eos计数、IL-4、TNF-α、IFN-γ.结果 麻辛汤能降低豚鼠哮喘模型中肺泡及血中EOS、IL-4浓度,同时能提高IFN-γ活性,对BALF及血清中TNF-α浓度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麻辛汤通过降低哮喘模型中肺泡及血中EOS数量、IL-4浓度来降低哮喘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从而缓解气道重塑改变;同时,麻辛汤对提高IFN-γ活性,促进IFN-γ的分泌而下调IL-4水平,调节Th1/Th2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抗哮喘的目的;此外,麻辛汤对BALF及血清中TNF-α浓度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麻辛汤的抗哮喘作用并不是通过调整TNF-α浓度而实现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证素及文献规律研究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证候诊断及证素分布情况,寻找文献报道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 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1990~2017年国内正式发表的临床类文献,对文献发表年度、关键词、文献类型、证型、证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临床研究文献6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整体以观察临床疗效类为主,共出现31种证型,心肾不交证病例数多为1420例,病位证素肾频次高为3188次,病性证素阴虚频次高为3814次.结论 文献整理未见高质量的盲法实验,利用合理随机盲法以验证中医诊断辨证方法及方证对应关系意义重大,对文献证及证素分布规律的分析,基本反映了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主要病机,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陈启亮;李灿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中医体质规律研究

    目的 观察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体质特征,是否存在体质易感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对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及中医体质判定.结果 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比重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气郁质较女性多见,女性阳虚质、气虚质多见.男性与女性发病年龄相当,不同年龄段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差异,50岁以下中青年人居多,以气虚质、气郁质较为多见,50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以阳虚质所占比例高.结论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平和质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因素,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人群在郁闷不舒状态下均较容易罹患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

    作者:刘呈祥;齐向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玄府理论的发展研究

    玄府理论肇源于《黄帝内经》,建立于金代医家刘完素,发展于后世医家的研究与深化,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从微观角度认识生命的开端.玄府作为遍布全身的细小结构,其病变也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其本质对于中医有关疾病的诊疗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怡;高维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的若干要素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当前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其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和自身的实践体会,从知识、科研、德育和传承等要素方面,拟就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相关要素作一探讨.

    作者:毕岩;岳冬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心方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心方对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在ox-LDL刺激48 h,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以护心方含药血清作用24 h.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细胞ABC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护心方含药血清可增加泡沫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能上调诱导后的泡沫细胞ABCA1蛋白水平(P<0.05),但对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护心方可通过提高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内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是其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曹海明;毛思颖;陈仁华;江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前期临床经验,从病医、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脊髓损伤和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脊髓运动功能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的临床方法和病理机制,为临床从督论治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齐英娜;吴鑫杰;王延雷;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方法 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医嘱信息,采用Apf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453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70岁,65~80岁患者数量多(47.99%),其次为45 ~ 65岁(30.47%);住院天数多在15~28天(56.71%);西医合并疾病频数排名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痛(14.09%)、冠心病(7.79%)和糖尿病(4.96%).联合用药频数高的西药为阿司匹林(63.76%),中药为疏血通(45.86%);联合西药药理作用频数高的为抗凝剂(76.15%),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化瘀剂(84.26%);联合2种西药频数高的是前列地尔+阿司匹林,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疏血通;联合的2种西药药理作用高的为抗凝血药+血管活性药,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通络剂+活血化瘀剂.结论 使用脉血康胶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病理因素以血瘀多见,其西医合并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上应注重西医合并疾病的治疗以及活血化瘀法和抗凝法的使用.在联合用药上,中西药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阳;张寅;谢雁鸣;陈仁波;张文丽;庄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免煎剂茵陈五苓散治疗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免煎剂茵陈五苓散治疗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7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免煎剂茵陈五苓散,对照组予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QOL)、化疗通过率、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RR)与对照组相仿,生活质量(QOL)、化疗通过率、低钾血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免煎剂茵陈五苓散治疗化疗所致肝功能损伤的疗效可靠,使用方便.

    作者:李道俊;许新华;李识君;李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基础的内镜诊疗技术作为一种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其术后并发症却成为其治疗中新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顾立梅;安振涛;魏兰福;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 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足三里穴局部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进行艾灸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旁开对照点,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胃窦SCF及穴位、穴位旁开对照点局部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SCF及穴区局部Cx4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非穴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艾灸非穴组相比,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艾灸干预能够显著升高FD大鼠胃窦SCF及足三里局部Cx4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胃动力,调节胃肠道活动.

    作者:韩永丽;陈松;康朝霞;王计雨;潘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细胞自噬角度探讨诊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阳虚湿盛”的微观机制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胡朋言;纪云西;王伟;王仕衍;李蓓蕾;谢博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伤寒论》腹痛类方的量效分析

    目的 量化分析《伤寒论》腹痛类方的特点,分析其治疗腹痛的思路.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条文明确涉及“腹痛”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然后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将方剂划分为不同的簇集,再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每个簇集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后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 第1簇集Ⅲ级功效有清大肠、清胆、疏肝、补心、补脾、健脾、益胃、利咽、补气、行气、补血、解毒、祛风、祛湿、化痰、止痛、消痈疮、止咳、降气、散结、消肿、化饮、治心悸;Ⅱ级功效有补肾;Ⅰ级功效有补肺、补肝、通便、止呕、消积满;-Ⅰ级功效有潜阳、清心、生津;-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第2簇集Ⅲ级功效有补脾、补心、补气、补血、止痛、治心悸;Ⅱ级功效有益胃、止呕、降气;Ⅰ级功效有补肺、健脾、温胃、补肾、温经、化痰、止咳、化饮;-Ⅰ级功效有敛肺、敛阴;-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结论 腹痛辨治重视荣通兼施,五脏相关.

    作者:张久雪;邓志远;刘敏;罗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MMP-9、TIMP-1及其比值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二者比值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同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称重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COPD对照组(B组)、GBE早期干预组(C组)、GBE后期干预组(D组)、红霉素早期干预组(E组)、红霉素后期干预组(F组),6只/组.B、C、D、E和F五组大鼠进行COPD造模,C和D组分别在1~ 14日和29~42日腹腔内注射GBE,E和F组分别在1~14日和29~ 42日腹腔内注射红霉素,于实验的第43日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B、C、D、E和F组大鼠肺组织MMP-9及TIMP-1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A组;B组的MMP-9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红霉素在降低MMP-9及TIMP-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作用不明显,因此红霉素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GB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MP-9及TIMP-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调节MMP-9及TIMP-1的比例平衡,对COPD大鼠的肺纤维化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红梅;谭玉萍;张鹏飞;姚萍;梁炜;杨益宝;李瑞祥;邓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肝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湖北省宜昌地区所产赤头金足多棘蜈蚣(即金头蜈蚣)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蜈蚣多糖,并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将金头蜈蚣多糖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株后,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2肝癌模型,予以金头蜈蚣多糖灌胃2周后,称量小鼠的脾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金头蜈蚣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HepG2细胞停留在S期.体内实验:金头蜈蚣多糖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加脾脏重量;该药还能使荷瘤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加,而使IL-10、TGF-β含量降低.结论 金头蜈蚣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有一定的调节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研究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茂华;李艳华;赵云;杜虎城;胡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阿托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高脂喂养4周末,补肾抗衰组给予补肾抗衰片1 g/kg,2次/日,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5mg/kg,1次/日,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1次/日,连续干预8周后取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C、TG、LDL-C、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Q-PCR法检测脾脏组织T-bet、GATA3、RORγt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IL-4、IL-17的水平.结果 补肾抗衰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可以降低Th1、Th17转录因子T-bet、ROR-γt及下游效应因子IFN-γ、IL-17的表达,而对Th2表达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 补肾抗衰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h1、Th17的表达有关.

    作者:仲爱芹;辛颖;熊鑫;许晓敏;李艳阳;张宁;谢盈彧;王爱迪;田立俊;张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症“毒损骨络”病机假说浅谈

    运用中医毒邪学说与络病理论阐述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关键,提出“毒损骨络”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变机理这一假说,基于这一理论探讨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其辨证论治提供全新思路,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于天竺;何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产区菊花药材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元素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各主产区菊花药材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情况,从安全性方面提出质量控制建议.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E-GC/MS/MS)法对全国六大产区34批菊花药材中国家禁限用、常用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检测.结果 各批次菊花均检出了农药残留,包括13种国家禁限用农药及28种常用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按照《中国药典》规定,7批菊花样品的镉超标;按照每日大服用量和膳食结构制定大残留限量标准,1批镉超标,1批铅超标.结论 菊花药材从农药残留方面评价使用存在风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标准制定应重点考察镉、铅元素.

    作者:吕盼;费毅琴;聂晶;侯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湖北钟祥红豆杉中紫杉醇全年含量变化分析

    目的 建立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湖北钟祥地区不同品种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全年含量变化,为红豆杉枝叶的佳采收期提供依据,同时为红豆杉品种选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27-25-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nm,柱温为35℃,流速为1.00mL/min,选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不低于2500.结果 曼地亚红豆杉希克莎、曼地亚红豆杉紫科一号、曼地亚红豆杉绿星、曼地亚红豆杉泰斗、曼地亚红豆杉红建、南方红豆杉六种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全年含量高的月份分别为8月,8月,5月,9月,10月,5月.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定量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紫科一号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高.

    作者:黄传俊;李晓;胡亮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蓬子菜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蓬子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通过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PLC)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10个化合物为:鸢尾苷(1)、saikoisoflavonoside A(2)、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3)、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5)、表儿茶酸(6)、芹菜素(7)、牡荆素鼠李糖苷(8)、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共分离确定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6,8 ~10首次从拉拉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志伟;李国玉;张志国;马英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茵陈蒿汤加减分阶段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应用进展研究

    孕前服用茵陈蒿汤可有效降低孕妇血清Ig G抗A或抗B的血型抗体效价以降低流产率,较少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病率,产后可通过促进婴儿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患儿黄疸症状,虽然孕期服药安全性仍处于探索之中,但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撒元红;孙振高;肖继梅;姜华颖;苑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