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钟祥红豆杉中紫杉醇全年含量变化分析

黄传俊;李晓;胡亮亮

关键词:红豆杉, 紫杉醇, 枝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变化
摘要:目的 建立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湖北钟祥地区不同品种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全年含量变化,为红豆杉枝叶的佳采收期提供依据,同时为红豆杉品种选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27-25-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nm,柱温为35℃,流速为1.00mL/min,选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不低于2500.结果 曼地亚红豆杉希克莎、曼地亚红豆杉紫科一号、曼地亚红豆杉绿星、曼地亚红豆杉泰斗、曼地亚红豆杉红建、南方红豆杉六种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全年含量高的月份分别为8月,8月,5月,9月,10月,5月.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定量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紫科一号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高.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渊源探析

    人体能否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有赖于脏腑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对于脏腑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意义.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对脏腑升降理论以及气机升降失常论述其在脏腑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常兴;张恬;隋雨言;张庆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Ginsenoside Rb1对大鼠缺血海马VEGF及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GS-Rb1)对缺血海马CA1区脑血流量(regional cortical blood flow,rCB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于术后4h腹腔注射不同药物.通过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和激光多普勒仪检测手术后24h海马CA1区VEGF和rCBF的表达.结果 rCBF:GS-Rb1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缺血后海马rCBF(P <0.05),其中以高剂量GS-Rb1组明显;VEGF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S-Rb1剂量依赖性的增加VEGF的表达(P<0.05),尤其以高剂量GS-Rb1组显著,且与尼莫地平组相似.结论 GS-Rb1作为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药,可能是通过增加rCBF,并上调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赵丽琴;李晨;熊云霞;陆学海;郭英;杨春艳;罗海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细胞自噬角度探讨诊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阳虚湿盛”的微观机制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胡朋言;纪云西;王伟;王仕衍;李蓓蕾;谢博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方法 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医嘱信息,采用Apf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453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70岁,65~80岁患者数量多(47.99%),其次为45 ~ 65岁(30.47%);住院天数多在15~28天(56.71%);西医合并疾病频数排名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痛(14.09%)、冠心病(7.79%)和糖尿病(4.96%).联合用药频数高的西药为阿司匹林(63.76%),中药为疏血通(45.86%);联合西药药理作用频数高的为抗凝剂(76.15%),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化瘀剂(84.26%);联合2种西药频数高的是前列地尔+阿司匹林,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疏血通;联合的2种西药药理作用高的为抗凝血药+血管活性药,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通络剂+活血化瘀剂.结论 使用脉血康胶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病理因素以血瘀多见,其西医合并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上应注重西医合并疾病的治疗以及活血化瘀法和抗凝法的使用.在联合用药上,中西药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阳;张寅;谢雁鸣;陈仁波;张文丽;庄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30名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柴金化瘀方,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患者单项症状、中医证候、彩超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症状、证候及影像学、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润元;谷诺诺;赵丹阳;杜朋丽;李博林;杜姚;郭子敬;杨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真实脉象指感实训的中医诊断教学研究

    中医脉诊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已经不利于中医诊断学本身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炼中医的科学性,并使用现代技术指导的基于中医原理的脉诊仪,以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进行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脉诊兴趣,提高诊脉准确率和医学生脉诊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实效,培养更多中医现代化人才.

    作者:崔骥;许家佗;张志枫;何建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去卵巢大鼠探索通调针法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设立空白(A)组,另取SD大鼠复制MGH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B),电针组(C),去卵巢电针组(D).分组后,D组切除双侧卵巢.C组和D组电针治疗,选择甲组:天宗、肝俞、足三里,均双侧;乙组: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电针治疗.测量乳头高度、直径;取第2对乳房的乳腺组织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 (1)C、D与B组比较,乳头高度、直径减小(P<0.05),C组更明显;(2)形态学观察,C、D组均有改善,C组更趋于正常;(3)C、D与B组乳腺组织中ERα含量下调(P<0.05)、PR含量上调(P<0.05),C组更明显;(4)与B组比较,C、D组均可以使大鼠血清LH水平升高(P<0.05)、血清FSH水平降低(P<0.05).C组与D组比较,大鼠血清中LH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5).结论 电针治疗MGH的作用可能与卵巢密切相关;电针治疗MGH的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功能来调节血清LH、FSH水平完成的.

    作者:郭新荣;马晓军;王仙凤;马小卫;张卫华;程经纬;张迦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正清风痛宁制剂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查找正清风痛宁治疗KOA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9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s,56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相对于西药治疗KOA,依据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Lequesne指数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相对于西药治疗KOA明显降低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及Lequesne指数评分[WMD=-1.85,95% CI(-2.29,-1.41),P<0.000001;WMD=-0.39,95% CI(-0.46,-0.33),P<0.00001;WMD=-5.82,95% CI(-7.27,-4.37),P<0.00001;WMD=-2.53,95% CI(-3.71,-1.35),P<0.0001];正清风痛宁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NF-α、IL-1β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与西药相比,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 CI(0.33,1.21),P=0.17;OR=1.16,95% CI(0.38,3.52),P=0.79].结论 正清风痛宁治疗K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但鉴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以及Meta分析的局限性,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s验证上述结论,从而为临床KOA的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姗姗;刘春香;张俊华;秦艺珊;郑文科;万颖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治疗蛇伤后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对蛇伤后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入选标准60例蛇伤后溃疡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疮面换药,对照组予以0.1%利凡诺纱条换药,观察各疮面的各项项目并进行量化评分及疮面愈合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疮面周围皮肤红肿、坏死组织占疮面比例、脓性分泌物、肉芽出血、疮面气味评分均为零;治疗14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两组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疮面大小、肉芽生长速度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解毒祛腐、煨脓生肌法治疗蛇伤后溃疡疗效显著,且有减少疮面愈合后的瘢痕形成.

    作者:吴允波;胡铁山;程仕萍;邱桂荣;严张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伤寒论》腹痛类方的量效分析

    目的 量化分析《伤寒论》腹痛类方的特点,分析其治疗腹痛的思路.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条文明确涉及“腹痛”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然后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将方剂划分为不同的簇集,再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每个簇集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后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 第1簇集Ⅲ级功效有清大肠、清胆、疏肝、补心、补脾、健脾、益胃、利咽、补气、行气、补血、解毒、祛风、祛湿、化痰、止痛、消痈疮、止咳、降气、散结、消肿、化饮、治心悸;Ⅱ级功效有补肾;Ⅰ级功效有补肺、补肝、通便、止呕、消积满;-Ⅰ级功效有潜阳、清心、生津;-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第2簇集Ⅲ级功效有补脾、补心、补气、补血、止痛、治心悸;Ⅱ级功效有益胃、止呕、降气;Ⅰ级功效有补肺、健脾、温胃、补肾、温经、化痰、止咳、化饮;-Ⅰ级功效有敛肺、敛阴;-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结论 腹痛辨治重视荣通兼施,五脏相关.

    作者:张久雪;邓志远;刘敏;罗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转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转运的影响,并探讨痛泻要方影响胃肠道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酚红排空法观察痛泻要方破壁饮片不同剂量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以及小肠转运的影响.结果 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胃肠蠕动,减缓小鼠的小肠推进速度.与空白组相比,痛泻要方破壁饮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胃酚红排空率(P<0.05),升高小鼠胃残留率(P<0.05),降低小鼠小肠酚红推进率(P<0.05),抑制小鼠小肠转运(P<0.05),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可有效抑制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小鼠小肠转运功能.

    作者:郑依玲;胡莹;梅全喜;成金乐;高玉桥;张文霞;何国樟;郭瑞玲;邓钰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调节和肝脏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养,4周后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和葛黄汤保护组,建模后再灌胃给药4周,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黄汤保护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小鼠体重明显呈上升趋势,肝脏脏器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G、TC、LDL水平降低(P<0.01、P<0.05、P<0.05),HDL(P<0.01)水平升高,肝脏中的SOD、CAT(P <0.05)酶活性提高,MDA(P <0.01)含量减少.结论 葛黄汤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提高小鼠抵抗肝脏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对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兰;杨薪正;常相娜;龚频;杨文娟;赵天雷;赵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研究探讨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常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靶点预测、“病-方-证”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以及新药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作者:胡亚洁;赵晓锦;宋咏梅;付先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规律

    目的 以古代医家论述中《伤寒杂病论》方及其加减方治疗“心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关联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的汤、证、药特点.方法 ①检索对象为“中华医典”软件,以“惊□悸”“怔□忡”“促”“代”等为关键词检索,在Excel 2010中按照“方剂”“加药”“减药”“证型”等进行信息整理,创建方剂谱.②根据以上方剂使用情况,排除未涉及兼证或加/减药的数据51条,利用SQL Server 2008 R2统计分析软件、EM算法对兼证、加药进行Microsoft聚类分析;以Apfiori算法挖掘经方与兼证、经方与加/减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结合原文和临床实际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 古代医家对“心悸”的治疗,以炙甘草汤运用多,其次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苓桂术甘汤;挖掘结果显示“心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极有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眩晕,需要加入理气化痰药;苓桂术甘汤证则多会有水肿、少气短气、咳喘的发生,有加入白姜、半夏、陈皮等温化痰饮药的可能.结论 为后世变方二陈汤应用于心脏疾患治疗提供了证据,而且为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应用苓桂术甘系列进行中医治疗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作者:吕茜倩;宋俊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外感寒邪对小鼠淋巴细胞线粒体Mfn1/Mfn2和Dr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感寒邪对小鼠淋巴细胞线粒体Mfn1/Mfn2和Drp-1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和寒邪模型组,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处理后取小鼠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ATP测试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Ⅴ的活性,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寒邪模型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肿胀、变短,线粒体内出现液泡结构;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寒邪模型组细胞内ATP含量减少,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Ⅴ的活性下降(P<0.05);JC-1荧光探针检测显示寒邪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Mfn1/Mfn2表达下降和Drp-1表达增加.结论 外寒可能通过影响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Mfn1/Mfn2和Drp-1表达,使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发生障碍,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使ATP生成减少,并诱发凋亡的发生,从而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

    作者:陈龙云;徐建民;周艳艳;徐安莉;赵敏;黄敏;陈会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前期临床经验,从病医、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脊髓损伤和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脊髓运动功能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的临床方法和病理机制,为临床从督论治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齐英娜;吴鑫杰;王延雷;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心方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心方对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在ox-LDL刺激48 h,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以护心方含药血清作用24 h.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细胞ABC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护心方含药血清可增加泡沫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能上调诱导后的泡沫细胞ABCA1蛋白水平(P<0.05),但对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护心方可通过提高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内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是其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曹海明;毛思颖;陈仁华;江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肝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湖北省宜昌地区所产赤头金足多棘蜈蚣(即金头蜈蚣)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蜈蚣多糖,并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将金头蜈蚣多糖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株后,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2肝癌模型,予以金头蜈蚣多糖灌胃2周后,称量小鼠的脾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金头蜈蚣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HepG2细胞停留在S期.体内实验:金头蜈蚣多糖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加脾脏重量;该药还能使荷瘤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加,而使IL-10、TGF-β含量降低.结论 金头蜈蚣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有一定的调节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研究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茂华;李艳华;赵云;杜虎城;胡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金黄地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白虎汤加减方高剂量(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中剂量(1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低剂量(5g·kg-1)、丹参酮胶囊(37.5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中的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白虎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虎汤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LH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对LH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白虎汤加减方对血清E2水平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白虎汤加减方可能是通过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LH水平,调节雌雄激素比例,及通过其他综合性调控影响性激素的水平.

    作者:刘晶;陈伟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转化作用的研究,并结合讨论了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出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治疗上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唐珊珊;徐友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