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数据挖掘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规律

吕茜倩;宋俊生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数据挖掘, 古代医家, “心悸”
摘要:目的 以古代医家论述中《伤寒杂病论》方及其加减方治疗“心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关联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的汤、证、药特点.方法 ①检索对象为“中华医典”软件,以“惊□悸”“怔□忡”“促”“代”等为关键词检索,在Excel 2010中按照“方剂”“加药”“减药”“证型”等进行信息整理,创建方剂谱.②根据以上方剂使用情况,排除未涉及兼证或加/减药的数据51条,利用SQL Server 2008 R2统计分析软件、EM算法对兼证、加药进行Microsoft聚类分析;以Apfiori算法挖掘经方与兼证、经方与加/减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结合原文和临床实际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 古代医家对“心悸”的治疗,以炙甘草汤运用多,其次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苓桂术甘汤;挖掘结果显示“心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极有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眩晕,需要加入理气化痰药;苓桂术甘汤证则多会有水肿、少气短气、咳喘的发生,有加入白姜、半夏、陈皮等温化痰饮药的可能.结论 为后世变方二陈汤应用于心脏疾患治疗提供了证据,而且为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应用苓桂术甘系列进行中医治疗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中医体质规律研究

    目的 观察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体质特征,是否存在体质易感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对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及中医体质判定.结果 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比重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气郁质较女性多见,女性阳虚质、气虚质多见.男性与女性发病年龄相当,不同年龄段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差异,50岁以下中青年人居多,以气虚质、气郁质较为多见,50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以阳虚质所占比例高.结论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平和质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因素,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人群在郁闷不舒状态下均较容易罹患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

    作者:刘呈祥;齐向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黄芪多糖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维生素D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芪多糖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维生素D组(10-5mmol· L-1)、10 μg·ml-1黄芪多糖组、1μg· ml-1L黄芪多糖组、0.1 μg·ml-1黄芪多糖组.结果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均可上调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VD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且在黄芪多糖剂量为1μg·ml-1时其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治疗骨质疏松症重要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VD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柴艺汇;高洁;陈云志;管连城;田兴中;赵威;王焕珍;吴大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督脉灸疗法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督脉灸疗法(督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中医辨证属于痰湿阻遏型,且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7例患者,运用督灸疗法每周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2.35%.结论 督灸不仅能软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痰湿、血瘀体质状况,从而预防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作者:刘源香;崔霞;杨继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研究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方法,整理分析腰痹病的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为临床治疗腰痹病提供可靠证据和思路.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整理腰痹病的穴位敏化现象,分析腰痹病的穴位敏化规律.结果 共纳入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文献81篇,其中热敏33篇,痛敏8篇,化学敏23篇,光敏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力敏和热敏,2篇文献同时涉及形敏和痛敏,12篇文献同时涉及热敏和痛敏.涉及敏化腧穴57个,常见敏化穴位为委中、阳陵泉、环跳、大肠俞;其中,委中与阳陵泉常同时出现敏化;常见敏化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敏化的特定穴涉及五输穴、下合穴、背俞穴等;敏化部位多集中于在腰背及下肢部.结论 腰痹病穴位敏化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敏化穴位多出现在腰背及下肢部;经络分布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为主.

    作者:王旭;李涓;叶静;罗廖君;肖奇蔚;杨晗;沈陈;张亚;李雨谿;任玉兰;梁繁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前期临床经验,从病医、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脊髓损伤和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脊髓运动功能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的临床方法和病理机制,为临床从督论治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齐英娜;吴鑫杰;王延雷;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玄府理论的发展研究

    玄府理论肇源于《黄帝内经》,建立于金代医家刘完素,发展于后世医家的研究与深化,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从微观角度认识生命的开端.玄府作为遍布全身的细小结构,其病变也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其本质对于中医有关疾病的诊疗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怡;高维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推拿手法治疗经筋病的原理探析

    经筋病主要分为“筋急”和“筋痿”.临床上经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效显著,其中推拿手法在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试论述推拿手法分别在治疗经筋病筋急和筋痿状态下的原理,为推拿手法治疗经筋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于婷;杨岚菲;方燕平;李忠丽;廖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思路与用药规律

    目的 了解名老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探讨名老中医临床治疗CAG的用药规律.方法 在CNKI数据库应用高级检索,用“主题=中医药AND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检索词,精确匹配,不设定年限,检索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文献,共检索文献1074条,其中与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文献241篇,下载符合条件的文献.结果与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存在癌变风险.各名老中医对CAG的中医药治疗既有独到的见解,又有大致相同的病因病机与用药认识.中医治疗CAG方式方法多样,较西医具有优势.总结名老中医临床治疗CAG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用药经验,有利于临床工作者对CAG有更准确的认识,在治疗CAG病例时收获更佳效果.

    作者:赵欢;杨巧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茵陈蒿汤加减分阶段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应用进展研究

    孕前服用茵陈蒿汤可有效降低孕妇血清Ig G抗A或抗B的血型抗体效价以降低流产率,较少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病率,产后可通过促进婴儿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患儿黄疸症状,虽然孕期服药安全性仍处于探索之中,但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撒元红;孙振高;肖继梅;姜华颖;苑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基础的内镜诊疗技术作为一种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其术后并发症却成为其治疗中新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顾立梅;安振涛;魏兰福;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氢青蒿素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二氢青蒿素对博莱毒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博莱霉素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造模组(BLM组)、地塞米松组(DXM组)、二氢青蒿素组(DHT组).正常对照组(NC组)大鼠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用药28d后,HE染色及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肺泡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 与BLM组比较,DHT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1),肺组织TGF-β1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NF-κb含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 二氢青蒿素可通过下调NF-κb及TGF-β1表达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进程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邓守恒;蔡晓军;喻雄杰;佐志刚;曹风军;李宗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 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足三里穴局部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进行艾灸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旁开对照点,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胃窦SCF及穴位、穴位旁开对照点局部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SCF及穴区局部Cx4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非穴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艾灸非穴组相比,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艾灸干预能够显著升高FD大鼠胃窦SCF及足三里局部Cx4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胃动力,调节胃肠道活动.

    作者:韩永丽;陈松;康朝霞;王计雨;潘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川续断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

    文章对重庆产区分布的野生川续断资源进行了种群生物量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生物量分配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作为药用部分的块根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6.2%.用直线、幂函数和对数曲线方程拟合了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的回归模型,拟合各个模型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调查的45个样方中川续断资源总体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当前放牧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旅游开发等经济生产活动和人工采挖也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因素,预计随着川续断价格上涨,川续断野生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作者:周益权;赵继峰;潘瑞;刘翔;瞿显友;危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壮医“解毒”熏洗疗法对于膀胱癌应用的研究

    膀胱癌为当今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手段还是以手术切除配合后期放化疗为主,但由于巨大的手术风险及长期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预后痛苦及生活质量下降.壮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治疗手段.文章论述壮医的“水路”理论及熏洗“解毒”疗法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为使用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肿瘤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常拓;朴香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金黄地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白虎汤加减方高剂量(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中剂量(1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低剂量(5g·kg-1)、丹参酮胶囊(37.5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中的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白虎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虎汤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LH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对LH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白虎汤加减方对血清E2水平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白虎汤加减方可能是通过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LH水平,调节雌雄激素比例,及通过其他综合性调控影响性激素的水平.

    作者:刘晶;陈伟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心方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心方对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在ox-LDL刺激48 h,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以护心方含药血清作用24 h.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细胞ABC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护心方含药血清可增加泡沫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能上调诱导后的泡沫细胞ABCA1蛋白水平(P<0.05),但对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护心方可通过提高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内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是其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曹海明;毛思颖;陈仁华;江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调节和肝脏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养,4周后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和葛黄汤保护组,建模后再灌胃给药4周,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黄汤保护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小鼠体重明显呈上升趋势,肝脏脏器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G、TC、LDL水平降低(P<0.01、P<0.05、P<0.05),HDL(P<0.01)水平升高,肝脏中的SOD、CAT(P <0.05)酶活性提高,MDA(P <0.01)含量减少.结论 葛黄汤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提高小鼠抵抗肝脏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对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兰;杨薪正;常相娜;龚频;杨文娟;赵天雷;赵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艾叶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红外(F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0;搅拌速度为1000 r/min;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h;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3.1%,包合物收率为89.57%,TLC、FIR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 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张大委;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经验

    卢芳教授认为免疫相关性皮损病位在肌肤,基本病机为荣卫不和,并用自拟抑免汤治之.文章对国医大师卢芳运用自拟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心得进行总结和介绍.剖析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荣卫虚实病机,阐述卢芳教授自拟抑免汤的学术根基和智慧渊源,从组方理论上论证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病机的合理性,并证明其临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朴勇洙;王波;苏萌;刘孟瑶;卢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与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12月20日,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终纳入10篇文献,7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腹水治疗有效[0R(95% CI)=2.96(1.89,4.62),3.34(1.63,6.82),P≤0.0009]、体重[MD(95% CI)=-3.67(-5.52,-2.12),P<0.00001]、腹围[MD(95% CI)=-5.72(-8.13,-3.31),-12.16(-15.07,-9.24),P<0.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方面,穴位敷贴组虽优于单纯西医常规组,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结果不稳定,需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6个研究报告穴位贴敷组发生11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以皮肤红肿瘙痒为主.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体重,减少腹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穴位贴敷组存在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王向荣;贺安妮;熊振芳;杨芬;徐倩;李圣洁;程艳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