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向荣;贺安妮;熊振芳;杨芬;徐倩;李圣洁;程艳然

关键词:穴位贴敷, 肝硬化腹水,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与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12月20日,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终纳入10篇文献,7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腹水治疗有效[0R(95% CI)=2.96(1.89,4.62),3.34(1.63,6.82),P≤0.0009]、体重[MD(95% CI)=-3.67(-5.52,-2.12),P<0.00001]、腹围[MD(95% CI)=-5.72(-8.13,-3.31),-12.16(-15.07,-9.24),P<0.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方面,穴位敷贴组虽优于单纯西医常规组,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结果不稳定,需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6个研究报告穴位贴敷组发生11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以皮肤红肿瘙痒为主.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体重,减少腹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穴位贴敷组存在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 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CF、足三里穴局部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进行艾灸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旁开对照点,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胃窦SCF及穴位、穴位旁开对照点局部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SCF及穴区局部Cx4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非穴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艾灸非穴组相比,艾灸穴位组SCF及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艾灸干预能够显著升高FD大鼠胃窦SCF及足三里局部Cx4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胃动力,调节胃肠道活动.

    作者:韩永丽;陈松;康朝霞;王计雨;潘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规律

    目的 以古代医家论述中《伤寒杂病论》方及其加减方治疗“心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关联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的汤、证、药特点.方法 ①检索对象为“中华医典”软件,以“惊□悸”“怔□忡”“促”“代”等为关键词检索,在Excel 2010中按照“方剂”“加药”“减药”“证型”等进行信息整理,创建方剂谱.②根据以上方剂使用情况,排除未涉及兼证或加/减药的数据51条,利用SQL Server 2008 R2统计分析软件、EM算法对兼证、加药进行Microsoft聚类分析;以Apfiori算法挖掘经方与兼证、经方与加/减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结合原文和临床实际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 古代医家对“心悸”的治疗,以炙甘草汤运用多,其次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苓桂术甘汤;挖掘结果显示“心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极有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眩晕,需要加入理气化痰药;苓桂术甘汤证则多会有水肿、少气短气、咳喘的发生,有加入白姜、半夏、陈皮等温化痰饮药的可能.结论 为后世变方二陈汤应用于心脏疾患治疗提供了证据,而且为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应用苓桂术甘系列进行中医治疗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作者:吕茜倩;宋俊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督脉灸疗法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督脉灸疗法(督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中医辨证属于痰湿阻遏型,且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7例患者,运用督灸疗法每周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2.35%.结论 督灸不仅能软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痰湿、血瘀体质状况,从而预防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作者:刘源香;崔霞;杨继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属性偏序原理分析乌梅类方配伍规律

    目的 分析乌梅类方配伍规律及其特色.方法 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数据源,共筛选含有乌梅的方剂186个,生成形式背景,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划分不同类型的方剂,得出乌梅类方的基础方剂以及加减方法,分析乌梅类方的用药规律.结果 乌梅类方主病以肺系和消化系疾病多见,配伍药物以入肺、脾、肝经为主.方剂组合分为14组,包含了润肺、敛肺、清肺、宣肺、温肺、止咳、健脾、益气、温中、清热、行气、杀虫、消积、活血化瘀等组合.结论 乌梅类方功效广泛,温、清、补、消俱有优势.

    作者:邓志远;王镘佳;李净;刘敏;罗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黄芪多糖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维生素D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芪多糖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维生素D组(10-5mmol· L-1)、10 μg·ml-1黄芪多糖组、1μg· ml-1L黄芪多糖组、0.1 μg·ml-1黄芪多糖组.结果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均可上调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VD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且在黄芪多糖剂量为1μg·ml-1时其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治疗骨质疏松症重要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VD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柴艺汇;高洁;陈云志;管连城;田兴中;赵威;王焕珍;吴大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伏毒学说”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内径缩窄或管腔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冠心病常以预防治疗和介入等对症治疗,复发率高,不易被患者接受.中医在防治冠心病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伏毒学说的推广,对冠心病防治认识进一步加深.文章从伏毒学说、冠心病与伏毒关系、冠心痛伏毒的病理产物及从伏毒理论治疗冠心病,并结合示意图等进行论述.

    作者:胡芳;沈金峰;刘中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基础的内镜诊疗技术作为一种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其术后并发症却成为其治疗中新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胆总管结石及其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顾立梅;安振涛;魏兰福;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外周CTL、 Treg细胞的影响研究

    目的 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外周CTL细胞(CD3+ CD8+T细胞)及Treg细胞(CD4+ 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D-氨基半乳糖(D-GalN,600mg/kg)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在造模前5天开始预处理,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外周单核细胞,CD3 APC、CD8 FITC、CD25APC、CD4 FITC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CTL细胞比例在模型组大鼠中显著增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二者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治疗组大鼠外周CTL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上升,二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调控并平衡免疫反应发挥治疗效应,调控免疫反应可作为中医“解毒”的科学内涵之一.

    作者:刘茵;王明刚;毛德文;裴燕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南药牛大力本草考证及性状鉴别

    南药牛大力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为严重,从药材名称、功效、产地、植物基源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并与苦牛大力进行辨别,以期正本清源,正确使用.

    作者:莫火月;郑海;黄意成;李攀;蔡国杰;曾庆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症“毒损骨络”病机假说浅谈

    运用中医毒邪学说与络病理论阐述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关键,提出“毒损骨络”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变机理这一假说,基于这一理论探讨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其辨证论治提供全新思路,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于天竺;何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草果姜制工艺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正交试验优选

    目的 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正交试验优选草果姜制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草果中黄酮类成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设计正交试验以外观性状、挥发油提取量、水溶性浸出物、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为指标考察姜汁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草果炮制品质量的影响,优选草果姜制工艺的技术参数.结果 姜汁用量和炒制温度对草果炮制品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闷润时间和炒制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草果姜制的佳工艺为每100g草果仁加入20g的姜汁闷润2h,140C炒制3min.结论 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靠,为规范姜草果饮片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建立的同时测定草果中黄酮类成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HPLC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草果饮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鲁文慧;尼亚孜艾力;崔兰冲;李艳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壮医“解毒”熏洗疗法对于膀胱癌应用的研究

    膀胱癌为当今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手段还是以手术切除配合后期放化疗为主,但由于巨大的手术风险及长期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预后痛苦及生活质量下降.壮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治疗手段.文章论述壮医的“水路”理论及熏洗“解毒”疗法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为使用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肿瘤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常拓;朴香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艾叶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红外(F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0;搅拌速度为1000 r/min;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h;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3.1%,包合物收率为89.57%,TLC、FIR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 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张大委;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响应面法优化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化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为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浓度、提取时间对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影响.结果 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提取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22、提取时间90min.结论 通过响应面法优选的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药材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盛云杰;赵天文;方大宽;陆泽婷;张永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补肾开窍祛痰方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Bax及Bcl-2/Bax比例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开窍祛痰方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及Bcl-2/Bax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 结扎并剪断左侧颈总动脉后缺氧1小时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随机分组后药物干预6天.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计算Bcl-2/Bax比例.结果 ①Bcl-2阳性表达的比较: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假手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Bcl-2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平均光密度值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ax阳性表达的比较:与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Bax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③Bcl-2/Bax比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假手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Bcl-2/Bax比例均升高.结论 补肾开窍祛痰方药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升高Bcl-2/Bax比例,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单海军;曹彩红;张英英;侯玉晋;娄元俊;雷震;张璞;朱珊;罗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虎汤加减方对金黄地鼠血清性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金黄地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白虎汤加减方高剂量(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中剂量(12.5 g·kg-1)、白虎汤加减方低剂量(5g·kg-1)、丹参酮胶囊(37.5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中的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白虎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虎汤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LH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对LH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白虎汤加减方对血清E2水平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白虎汤加减方可能是通过降低金黄地鼠血清T、LH水平,调节雌雄激素比例,及通过其他综合性调控影响性激素的水平.

    作者:刘晶;陈伟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转化作用的研究,并结合讨论了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出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治疗上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唐珊珊;徐友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肝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湖北省宜昌地区所产赤头金足多棘蜈蚣(即金头蜈蚣)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蜈蚣多糖,并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将金头蜈蚣多糖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株后,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2肝癌模型,予以金头蜈蚣多糖灌胃2周后,称量小鼠的脾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金头蜈蚣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HepG2细胞停留在S期.体内实验:金头蜈蚣多糖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加脾脏重量;该药还能使荷瘤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加,而使IL-10、TGF-β含量降低.结论 金头蜈蚣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有一定的调节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研究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茂华;李艳华;赵云;杜虎城;胡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产区菊花药材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元素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各主产区菊花药材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情况,从安全性方面提出质量控制建议.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E-GC/MS/MS)法对全国六大产区34批菊花药材中国家禁限用、常用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检测.结果 各批次菊花均检出了农药残留,包括13种国家禁限用农药及28种常用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按照《中国药典》规定,7批菊花样品的镉超标;按照每日大服用量和膳食结构制定大残留限量标准,1批镉超标,1批铅超标.结论 菊花药材从农药残留方面评价使用存在风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标准制定应重点考察镉、铅元素.

    作者:吕盼;费毅琴;聂晶;侯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经验

    卢芳教授认为免疫相关性皮损病位在肌肤,基本病机为荣卫不和,并用自拟抑免汤治之.文章对国医大师卢芳运用自拟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心得进行总结和介绍.剖析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荣卫虚实病机,阐述卢芳教授自拟抑免汤的学术根基和智慧渊源,从组方理论上论证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病机的合理性,并证明其临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朴勇洙;王波;苏萌;刘孟瑶;卢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