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药牛大力本草考证及性状鉴别

莫火月;郑海;黄意成;李攀;蔡国杰;曾庆钱

关键词:牛大力, 本草考证, 性状鉴别
摘要:南药牛大力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为严重,从药材名称、功效、产地、植物基源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并与苦牛大力进行辨别,以期正本清源,正确使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中医外治法近况

    胃肠功能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是ICU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从针灸、穴位贴敷、灌肠、热熨疗法等方面的近况研究做一概述.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中确有疗效,操作简便、安全,具有良好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作者:张艳秋;马柯;董振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刺血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及炎症标志物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维普、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运用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使用stata12.1软件利用筛选出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17项研究共1232名患者,结果显示刺血疗法在降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一的刺血疗法对血尿酸的改变与西医常规疗法疗效相当.刺血疗法在运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常规疗法.结论 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医疗法,作为临床辅助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云芳;张云;甘文渊;刘昌璇;胡攀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渊源探析

    人体能否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有赖于脏腑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对于脏腑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意义.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对脏腑升降理论以及气机升降失常论述其在脏腑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常兴;张恬;隋雨言;张庆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膏摩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膏摩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采用膏摩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隔天治疗1次,治疗10次后观察治疗后两组组内及组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活动量表评分(LKSS)、膝关节大被动活动度(TPM)、伸膝峰力矩(PT)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LK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后两组的TPM和伸膝P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1);同时,治疗组的VAS和LKSS改善度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PM和伸膝PT改善度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膏摩结合关节松动术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僵硬患者疼痛、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膝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作者:陶吉明;马嘉吟;张宏;郭清娟;陶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与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12月20日,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终纳入10篇文献,7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腹水治疗有效[0R(95% CI)=2.96(1.89,4.62),3.34(1.63,6.82),P≤0.0009]、体重[MD(95% CI)=-3.67(-5.52,-2.12),P<0.00001]、腹围[MD(95% CI)=-5.72(-8.13,-3.31),-12.16(-15.07,-9.24),P<0.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方面,穴位敷贴组虽优于单纯西医常规组,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结果不稳定,需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6个研究报告穴位贴敷组发生11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以皮肤红肿瘙痒为主.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体重,减少腹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穴位贴敷组存在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王向荣;贺安妮;熊振芳;杨芬;徐倩;李圣洁;程艳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调节和肝脏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养,4周后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和葛黄汤保护组,建模后再灌胃给药4周,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黄汤保护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小鼠体重明显呈上升趋势,肝脏脏器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G、TC、LDL水平降低(P<0.01、P<0.05、P<0.05),HDL(P<0.01)水平升高,肝脏中的SOD、CAT(P <0.05)酶活性提高,MDA(P <0.01)含量减少.结论 葛黄汤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提高小鼠抵抗肝脏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对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兰;杨薪正;常相娜;龚频;杨文娟;赵天雷;赵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产区菊花药材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元素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各主产区菊花药材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情况,从安全性方面提出质量控制建议.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串联质谱(SPE-GC/MS/MS)法对全国六大产区34批菊花药材中国家禁限用、常用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检测.结果 各批次菊花均检出了农药残留,包括13种国家禁限用农药及28种常用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按照《中国药典》规定,7批菊花样品的镉超标;按照每日大服用量和膳食结构制定大残留限量标准,1批镉超标,1批铅超标.结论 菊花药材从农药残留方面评价使用存在风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标准制定应重点考察镉、铅元素.

    作者:吕盼;费毅琴;聂晶;侯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规律

    目的 以古代医家论述中《伤寒杂病论》方及其加减方治疗“心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关联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古代医家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悸”的汤、证、药特点.方法 ①检索对象为“中华医典”软件,以“惊□悸”“怔□忡”“促”“代”等为关键词检索,在Excel 2010中按照“方剂”“加药”“减药”“证型”等进行信息整理,创建方剂谱.②根据以上方剂使用情况,排除未涉及兼证或加/减药的数据51条,利用SQL Server 2008 R2统计分析软件、EM算法对兼证、加药进行Microsoft聚类分析;以Apfiori算法挖掘经方与兼证、经方与加/减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结合原文和临床实际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 古代医家对“心悸”的治疗,以炙甘草汤运用多,其次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苓桂术甘汤;挖掘结果显示“心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极有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眩晕,需要加入理气化痰药;苓桂术甘汤证则多会有水肿、少气短气、咳喘的发生,有加入白姜、半夏、陈皮等温化痰饮药的可能.结论 为后世变方二陈汤应用于心脏疾患治疗提供了证据,而且为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应用苓桂术甘系列进行中医治疗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作者:吕茜倩;宋俊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茵陈蒿汤加减分阶段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应用进展研究

    孕前服用茵陈蒿汤可有效降低孕妇血清Ig G抗A或抗B的血型抗体效价以降低流产率,较少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病率,产后可通过促进婴儿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患儿黄疸症状,虽然孕期服药安全性仍处于探索之中,但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撒元红;孙振高;肖继梅;姜华颖;苑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细胞自噬角度探讨诊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阳虚湿盛”的微观机制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胡朋言;纪云西;王伟;王仕衍;李蓓蕾;谢博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推拿手法治疗经筋病的原理探析

    经筋病主要分为“筋急”和“筋痿”.临床上经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效显著,其中推拿手法在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试论述推拿手法分别在治疗经筋病筋急和筋痿状态下的原理,为推拿手法治疗经筋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于婷;杨岚菲;方燕平;李忠丽;廖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醋延胡索饮片及其混伪品零余子的系统鉴别

    目的 系统鉴别醋延胡索饮片及其混伪品零余子并分析其掺伪的加工方法,为保障延胡索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较全面的参考.方法 对醋延胡索和零余子进行性状、显微、理化等定性鉴别,并以HPLC和LC-MS/MS对其进行延胡索乙素的定量研究.结果 通过观察零余子外表面凸起的芽痕及其粉末中的草酸钙针晶束可将其快速定性鉴别.碘化铋钾反应、紫外荧光法和HPLC法可用于鉴别醋延胡索和零余子,但均不具备鉴别混伪饮片的可操作性.LC-MS/MS可测零余子中的微量延胡索乙素,借此可推测其加工混伪的方法.结论 该研究系统地鉴别了醋延胡索及其伪品零余子,并为甄别二者的混伪饮片提供了参考.

    作者:黄传奇;熊鑫;马浩然;程璐;王富乾;张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研究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方法,整理分析腰痹病的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为临床治疗腰痹病提供可靠证据和思路.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整理腰痹病的穴位敏化现象,分析腰痹病的穴位敏化规律.结果 共纳入腰痹病穴位敏化现象文献81篇,其中热敏33篇,痛敏8篇,化学敏23篇,光敏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力敏和热敏,2篇文献同时涉及形敏和痛敏,12篇文献同时涉及热敏和痛敏.涉及敏化腧穴57个,常见敏化穴位为委中、阳陵泉、环跳、大肠俞;其中,委中与阳陵泉常同时出现敏化;常见敏化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敏化的特定穴涉及五输穴、下合穴、背俞穴等;敏化部位多集中于在腰背及下肢部.结论 腰痹病穴位敏化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敏化穴位多出现在腰背及下肢部;经络分布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为主.

    作者:王旭;李涓;叶静;罗廖君;肖奇蔚;杨晗;沈陈;张亚;李雨谿;任玉兰;梁繁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前期临床经验,从病医、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脊髓损伤和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脊髓运动功能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的临床方法和病理机制,为临床从督论治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齐英娜;吴鑫杰;王延雷;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CASCS评分、Berg平衡功能和疼痛程度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中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颈型颈椎病常规临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d,观察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Berg平衡功能(BBS)以及疼痛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及主观症状得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方面得分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其BBS评分较前均升高,而VAS评分较前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其升高和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其CASCS和BBS评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盛伟;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射干内生真菌SRAP-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以从射干中分离纯化出的96株内生真菌DNA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SRAP-PCR反应的DNA模板、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和引物对浓度进行了优化,以确定适合射干内生真菌的SRAP-PCR反应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射干内生真菌佳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中含10×PCR buffer(不合Mg2)2.0 μL,DNA模板50 ng,Mg2+浓度为2.5mmol·L-1,dNTPs为0.5 mmol·L-1,引物1.0μmol·L-1,Taq DNA聚合酶1.5U.利用该反应体系从90对引物中筛选出可扩增清晰、稳定性好条带的引物38对.该体系为今后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射干内生真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罗琴;赵欢;彭正松;刘小红;钟钒;邓迪;谭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伤寒论》腹痛类方的量效分析

    目的 量化分析《伤寒论》腹痛类方的特点,分析其治疗腹痛的思路.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条文明确涉及“腹痛”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然后运用属性偏序原理将方剂划分为不同的簇集,再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每个簇集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后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 第1簇集Ⅲ级功效有清大肠、清胆、疏肝、补心、补脾、健脾、益胃、利咽、补气、行气、补血、解毒、祛风、祛湿、化痰、止痛、消痈疮、止咳、降气、散结、消肿、化饮、治心悸;Ⅱ级功效有补肾;Ⅰ级功效有补肺、补肝、通便、止呕、消积满;-Ⅰ级功效有潜阳、清心、生津;-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第2簇集Ⅲ级功效有补脾、补心、补气、补血、止痛、治心悸;Ⅱ级功效有益胃、止呕、降气;Ⅰ级功效有补肺、健脾、温胃、补肾、温经、化痰、止咳、化饮;-Ⅰ级功效有敛肺、敛阴;-Ⅱ级功效有润燥;-Ⅲ级功效有滋阴.结论 腹痛辨治重视荣通兼施,五脏相关.

    作者:张久雪;邓志远;刘敏;罗广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真实脉象指感实训的中医诊断教学研究

    中医脉诊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已经不利于中医诊断学本身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炼中医的科学性,并使用现代技术指导的基于中医原理的脉诊仪,以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进行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脉诊兴趣,提高诊脉准确率和医学生脉诊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实效,培养更多中医现代化人才.

    作者:崔骥;许家佗;张志枫;何建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筛选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的内服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161首,涉及中药577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 疫病的治疗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祛邪常用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祛风解表、泻下通腑药,扶正常用健脾益气、滋阴补血药.

    作者: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施铮;曹宜;梅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鹅绒藤巴布贴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为了筛选复方鹅绒藤巴布贴剂基质材料的种类、用量和优处方.方法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进行筛选,以剥离强度、剥离性、黏度、涂展性、均匀性、初黏力、黏度值、剥离强度等为评价指标,终筛选出巴布剂基质佳配比;利用Franz扩散池装置以1h、6h、12h的累积渗透率为指标,对透皮促进剂氮酮和丙二醇的比例和用量进行筛选.结果 巴布贴剂基质配比为NP-700:甘羟铝:浸膏:卡波姆=6:0.35:4:0.40;氮酮和丙二醇比例为1:1,总促透剂用量为5%时为佳.结论 以佳配比和透皮促进剂方案制备的复方鹅绒藤巴布贴剂性能良好,制备工艺可行、可靠.

    作者:李强;陈虹;应雪;刘江云;刘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