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守恒;蔡晓军;喻雄杰;佐志刚;曹风军;李宗铠
目的 观察护心方对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在ox-LDL刺激48 h,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以护心方含药血清作用24 h.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细胞ABC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护心方含药血清可增加泡沫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能上调诱导后的泡沫细胞ABCA1蛋白水平(P<0.05),但对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护心方可通过提高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内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是其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曹海明;毛思颖;陈仁华;江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中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颈型颈椎病常规临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d,观察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Berg平衡功能(BBS)以及疼痛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及主观症状得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方面得分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其BBS评分较前均升高,而VAS评分较前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其升高和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其CASCS和BBS评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盛伟;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药性-疾病-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模拟人类痹证成因,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建立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38 d后取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l mRNA、TIMP-1 mRNA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的MMP-l蛋白、MMP-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而TIMP-1蛋白、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MMP-1蛋白、MMP-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病证模型组,其中秦艽防己组MMP-1蛋白、MMP-1 mRNA表达量少,且明显低于其它给药组(P<0.05);而各给药组TIMP-1蛋白、TIMP-1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秦艽防己组升高为明显,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风湿热痹中,秦艽不同配伍药对治疗风湿热痹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MP-1表达、升高TIMP-1表达有关,其中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与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是相一致.
作者:王蓉;苏杉;孙少伯;高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30名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柴金化瘀方,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患者单项症状、中医证候、彩超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症状、证候及影像学、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润元;谷诺诺;赵丹阳;杜朋丽;李博林;杜姚;郭子敬;杨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内热针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电针组,每组46例.选用腰椎JOA评分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腰屈曲范围(LFR)为疗效观察指标,作临床及腰椎JOA的疗效评定.结果 内热针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电针组82.61%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JOA评分、VAS、LFR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而内热针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症状、临床体伍、腰部活动功能.
作者:张丽霞;黄上晏;金玮;尹晶;刘巧媚;张照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艾叶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红外(F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0;搅拌速度为1000 r/min;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h;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3.1%,包合物收率为89.57%,TLC、FIR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 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张大委;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膝关节积液为临床常见病,旷教授认为脾肾亏损、气血两虚为其内因,风寒湿邪侵袭等为其外因,凡积液形成,多以本虚为先,复感外邪,而究其主要病机,皆与气阳密切相关.故在临床治疗中,除辨证施治外,还应注意益气温阳,并注意脾肾两脏的调理,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柳玉佳;吴伊莹;王莘智;旷惠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二者比值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同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称重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COPD对照组(B组)、GBE早期干预组(C组)、GBE后期干预组(D组)、红霉素早期干预组(E组)、红霉素后期干预组(F组),6只/组.B、C、D、E和F五组大鼠进行COPD造模,C和D组分别在1~ 14日和29~42日腹腔内注射GBE,E和F组分别在1~14日和29~ 42日腹腔内注射红霉素,于实验的第43日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B、C、D、E和F组大鼠肺组织MMP-9及TIMP-1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A组;B组的MMP-9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红霉素在降低MMP-9及TIMP-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作用不明显,因此红霉素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GB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MP-9及TIMP-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调节MMP-9及TIMP-1的比例平衡,对COPD大鼠的肺纤维化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红梅;谭玉萍;张鹏飞;姚萍;梁炜;杨益宝;李瑞祥;邓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运用中医毒邪学说与络病理论阐述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关键,提出“毒损骨络”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变机理这一假说,基于这一理论探讨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其辨证论治提供全新思路,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于天竺;何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人体能否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有赖于脏腑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对于脏腑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意义.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对脏腑升降理论以及气机升降失常论述其在脏腑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常兴;张恬;隋雨言;张庆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筛选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的内服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161首,涉及中药577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 疫病的治疗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祛邪常用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祛风解表、泻下通腑药,扶正常用健脾益气、滋阴补血药.
作者: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施铮;曹宜;梅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蓬子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通过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PLC)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10个化合物为:鸢尾苷(1)、saikoisoflavonoside A(2)、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3)、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5)、表儿茶酸(6)、芹菜素(7)、牡荆素鼠李糖苷(8)、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共分离确定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6,8 ~10首次从拉拉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志伟;李国玉;张志国;马英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LFD)的病因病机,阐明通过“温阳健脾化浊法”调节中医“阳虚湿盛”的微观辩证机制,为中医药调节自噬、平衡阴阳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及“温阳健脾化浊法”在NALFD的防治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胡朋言;纪云西;王伟;王仕衍;李蓓蕾;谢博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红景天苷是红景天属植物的酚类次生代谢物,其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文章从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血管、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的作用以及抗哮喘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红景天苷生物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孙安琪;颜天华;巨修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阿托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高脂喂养4周末,补肾抗衰组给予补肾抗衰片1 g/kg,2次/日,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5mg/kg,1次/日,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1次/日,连续干预8周后取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C、TG、LDL-C、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Q-PCR法检测脾脏组织T-bet、GATA3、RORγt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IL-4、IL-17的水平.结果 补肾抗衰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可以降低Th1、Th17转录因子T-bet、ROR-γt及下游效应因子IFN-γ、IL-17的表达,而对Th2表达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 补肾抗衰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h1、Th17的表达有关.
作者:仲爱芹;辛颖;熊鑫;许晓敏;李艳阳;张宁;谢盈彧;王爱迪;田立俊;张军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胃肠功能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是ICU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从针灸、穴位贴敷、灌肠、热熨疗法等方面的近况研究做一概述.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中确有疗效,操作简便、安全,具有良好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作者:张艳秋;马柯;董振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文章对重庆产区分布的野生川续断资源进行了种群生物量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生物量分配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作为药用部分的块根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6.2%.用直线、幂函数和对数曲线方程拟合了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的回归模型,拟合各个模型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调查的45个样方中川续断资源总体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当前放牧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旅游开发等经济生产活动和人工采挖也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因素,预计随着川续断价格上涨,川续断野生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作者:周益权;赵继峰;潘瑞;刘翔;瞿显友;危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优化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为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浓度、提取时间对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影响.结果 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提取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22、提取时间90min.结论 通过响应面法优选的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药材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盛云杰;赵天文;方大宽;陆泽婷;张永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张学智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临床治疗脾胃病应用升降思想经验丰富,主张病证结合,灵活用药,结合中西医诊断,体现中医药特长.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症状的改善、疗程的缩短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笔者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为例加以总结.
作者:史宗明;叶晖;于靖;刘倩;张学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医脉诊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已经不利于中医诊断学本身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炼中医的科学性,并使用现代技术指导的基于中医原理的脉诊仪,以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进行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脉诊兴趣,提高诊脉准确率和医学生脉诊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实效,培养更多中医现代化人才.
作者:崔骥;许家佗;张志枫;何建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