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危少华;李保磊;李伟;谷春伟;邢春根;吴浩荣

关键词: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全身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和5d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 ml,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NK细胞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1d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两组IL-6、TNF、CRP较术前增高(均P <0.05),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5 d IL-6、TNF两组间比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RP下降缓慢,两组间比较仍有差异(均P<0.05);术后1d两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较术前均降低(均P <0.05),而腹腔镜组下降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3d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5d还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机体全身炎性反应轻、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优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血管炎症标志物水平与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20岁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炎症标志物等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炎症标志物水平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复合型高血压(SDH)的关系.结果 经年龄与性别调整后,各亚型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SH组和SDH组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高于正常组,IDH和SDH组的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ISH组[lnCRP1.99(1.86~2.12),P=0.075]和SDH组[lnCRP1.95(1.89 ~2.02),P<0.05]的CRP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lnCRP1.86(1.83 ~ 1.90)],IDH组的sICAM-1水平[313.21 (301.16 ~325.26) μg/L]低于血压正常组[328.65 (323.68~ 333.61) μg/L](P<0.05),IDH组的sE-selectin水平[lnE-selectin3.03(2.98 ~ 3.08)]高于血压正常组[lnE-selectin2.96(2.94 ~2.98)] (P <0.05).结论 CRP与ISH关系更密切,sE-selectin与IDH关系更密切.

    作者:卜晓青;陆洪敏;王珂;赵丽;汤玲燕;张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8-2010年我院麻醉药品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08-2010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麻醉用药的品种、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盐酸哌替啶注射液DDDs从第6位下降到第8位,硫酸吗啡缓释片、枸橼酸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3年中一直稳居前五位.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鲍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苏州市相城区2006-2010年肺结核的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苏州市相城区2006-2010年肺结核的动态变化情况,评价相城区肺结核综合防制措施的效果,揭示苏州市相城区肺结核的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2006-2010年网络专报系统数据和各类结核病登记报表,对苏州市相城区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后3年较前2年新发涂阳病例登记率户籍人口明显下降,流动人口明显上升;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的新发病人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P<0.05);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0.04%,流动人口涂阳和新发涂阳患者治愈率均高于户籍人口(均P <0.01).结论 苏州市相城区2008年后新发涂阳患者登记率呈现户籍人口下降、流动人口上升趋势;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和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后,结核病防治成效显著.

    作者:钱珍花;蔡莉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后前3d及入住SICU期间总的出入水量,随访患者入SICU后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80例患者中,65例存活,15例死亡.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和血清PCT水平相近(均P>0.05);第3天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出入水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SICU当天,死亡组的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总出入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 <0.05).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相关(r=0.583,P<0.05;r =0.475,P<0.05);血清PCT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769,P<0.05),血浆NT-pro-BNP与患者总出入水量情况相关(r=0.494,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感染指标血清PCT水平相关,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陶勇;李文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随访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2年10月行KP治疗且资料较完整的1 45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改善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三方面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51个月(1~9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7±1.0,末次随访为2.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改善率为71.3%;骨水泥渗漏率2.4%;随访4年以上生存率75.3%.结论 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发症低,安全有效.

    作者:王根林;杨惠林;孟斌;郑召民;张宁;殷国勇;梅昕;周军;朱雪松;汪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开始时间和不同次数高压氧(HBO)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损伤的疗效,明确HBO治疗的时间窗和有效的治疗次数.方法 采用Feeney法制备TBI模型,分别在致伤3、6、12、24、48、72 h后开始HBO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确定HBO治疗的有效时间窗和治疗次数.结果 治疗组伤后3、6、12 h进行1次HBO治疗,大鼠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形态及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改善,细胞丢失显著减少,其中3、6h的作用佳(均P<0.01).而伤后24、48、72 h进行1次HBO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伤后6h,进行1、3、5次HBO治疗,各次治疗后在神经行为学、海马结构形态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伤后24h,进行1、3、5次HBO治疗后,3、5次治疗效果明显好于1次治疗(均P<0.05).结论 大鼠TBI后6h内起行HBO治疗效果显著,增加治疗次数有助于增加疗效.

    作者:王勇;李永财;马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分析39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术区头皮伤口、脑脊液漏、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区人工植入物、多次手术、术中失血量等情况与术后颅内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颅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9.39%.脑脊液漏、多次手术及术中大量失血与颅内感染发生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术前抗生素的应用能减少感染发生(P<0.05).在彻底清创等情况下,术区头皮开放伤及术区植入物与感染发生相关性不大.年龄、性别及术前GCS评分与颅内感染发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术区彻底清创、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与输血量、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有助于减少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管义祥;吴德模;陆正;李军;王海波;蔡舒;刘中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20岁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CRP、sE-selectin、sICAM-1等炎症标志物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水平与ISI降低的关联关系.结果 经多因素调整后,随着CRP和sE-selectin水平的升高,ISI降低的危险度呈升高趋势(P<0.05).以低分位为参比,高分位CRP和sE-selectin者的ISI降低(ISI≤0.0130)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1.324(0.990~1.771)和1.986(1.486~2.654).而sICAM-1水平升高与ISI降低的危险性无关联关系(P>0.05).结论 CRP和sE-selectin水平升高与ISI降低的危险性相关联.

    作者:王珂;陆洪敏;赵丽;韦晓淋;卜晓青;汤玲燕;张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肺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1)NSCLC组织中CD40阳性表达率较癌旁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I4O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NSCLC组织CD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3) NSCLC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 (s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 NSCLC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和NSCLC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CD40含量增加可增强肺癌的侵袭和免疫逃逸能力;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升高可能和肺癌细胞表面CD40分子释放有关.

    作者:穆传勇;陈成;庞雪芹;瞿秋霞;刘慧;黄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3-NT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3-硝基酪氨酸(3-NT)浓度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37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41例)、AD组(4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的血浆3-NT浓度,并对AD组患者的血浆3-NT浓度与MMSE得分及各个认知领域分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C组、VD组、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分别为(55.09±9.63) nmol/1、(70.42±11.45) nmol/1、(119.46±21.82) nmol/1,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明显高于NC组、VD组(均P<0.05);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与MMSE得分成明显负相关(r=-0.638,P<0.05);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与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均成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 血浆3-NT浓度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AD与VD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殷晓菁;胡玲玲;彭誉;周华;邱晨红;孙沁怡;王锋;谢红娜;赵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132例术后早期经肠内营养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3d肠功能恢复.均能耐受肠内营养.6例患者出现频繁腹泻,4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清创换药后愈合.均无肺部感染,无死亡.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宋心雨;马海涛;何靖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Egr-1启动子调控hNIS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及转染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 构建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启动子调控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稳定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评价Egr-1启动子对hNIS蛋白功能的辐射诱导作用.方法 以Egr-1/pMR18T为模板PCR扩增Egr-1启动子序列,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FL*-hNIS/pcDNA3,构成重组质粒Egr-1-hNIS/pcDNA3,酶切电泳鉴定,通过FuGENE HD转染入Hela细胞,G418筛选抗性克隆,获取单克隆Hela-Egr-1-hNIS.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RT-PCR检测Hela-Egr-1-hNIS细胞系中NIS基因和NIS蛋白的表达.动态摄取碘-125实验观察Hela-Egr-1-hNIS细胞和前期研究所得细胞株Hela-NIS(+)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辐照前后的摄碘功能.未转染的Hela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Egr-1-hNIS/pcDNA3,转染Hela细胞后获得了稳定表达细胞系Hela-Egr-1-hNIS,流式细胞仪测得NIS表达效率为11.2%;RT-PCR检测到Hela-Egr-1-hNIS有NIS mRNA的转录,而对照组无NIS蛋白表达.动态摄碘实验提示Hela-Egr-1-hNIS细胞摄碘能力比阴性对照Hela细胞提高了13倍;辐照后摄碘能力增强,在0~6 Gy范围内与辐射剂量成正相关(r=0.960,P<0.05);而Hela-NIS(+)组辐照后摄碘功能下降,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r=-0.770,P>O.05).结论 成功构建Egr-1启动子调控的稳定表达hNIS蛋白的Hela-Egr-1-hNIS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较强的摄碘功能及辐射诱导作用,有望在体内治疗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强乐;许袁琦;黄宏;石怡珍;刘增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脾脏切除术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切除术在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脏切除前后的临床资料,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观察脾脏切除后的血小板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脾脏切除术后48 h,显效80%(12/15),良效20%(3/15),总有效率100%;脾脏切除术后1周,显效100%(15/15);脾脏切除术后52周,显效13.33% (2/15),良效20% (3/15),无效66.67%(11/15),总有效率33.33%.与脾脏切除前比较,血小板计数在脾脏切除后24、48 h和1、4、8周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 脾脏切除术对治疗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

    作者:曾克勤;陈志伟;强红伟;武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年龄>60岁,入院前1年反复住院,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IPA确诊2例,临床诊断2例,疑诊4例.有7例给予抗曲霉菌治疗,有效2例,6例死亡.结论 老年COPD患者,如反复住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一般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合并IPA,尽早采取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居建平;王佩芳;周建新;黄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准确分级并记录,同时选取同期83例有基础心脏病但无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予24h动态血压监测(24 hABPM),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均P <0.05).结论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增高,并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钱惠英;浦剑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早孕期妇女感染弓形虫与早产及婴儿感染弓形虫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早孕期妇女感染弓形虫(TOX)与早产及婴儿感染TOX的关系.方法 对597名早孕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TOX感染血清学检测,并进行分组,分别对其所产564名婴儿是否早产,是否感染TOX进行分析.结果 297名TOX(+)孕妇早产率为9.09%,300名TOX(-)孕妇的早产率为1.67%,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OX(+)孕妇所产婴儿先天TOX感染率为9.33%,TOX(-)孕妇所产婴儿先天TOX感染率为1.01%,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OX(+)婴儿和TOX(-)婴儿早产率分别为28.57%、4.48%,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孕期TOX感染与胎儿早产及婴儿感染TOX有关.

    作者:费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苏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苏州市主要功能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 μm,PM10)、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PM5)、细颗粒物(粒径≤2.5μm,PM2.5)等4种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垂直分布特征、24h浓度变化,以及不同类型口罩对大气颗粒物的防护效果.方法 (1)在苏州市选取7个功能区,连续3d监测大气中TSP、PM10、PM5、PM2.5的浓度;(2)选取一栋25层高的居民楼,分别检测第1、5、10、15、20、25层楼大气中TSP、PM10、PM5、PM2.5的浓度;(3)选取一监测点,每2h监测1次大气颗粒物浓度,连续测定3d,观察24h内颗粒物浓度变化;(4)分别使用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口罩、时尚型口罩、棉纱口罩、活性炭防尘口罩裹住采样头后监测4种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比较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效果.结果 (1)7个功能区PM2.5浓度均超标;(2)不同楼层间大气颗粒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气颗粒物浓度在早晨和傍晚各出现1个小高峰,凌晨时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P<0.05);(4)4种口罩比较,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效果好.结论 PM2.5是苏州地区主要大气颗粒污染物,4种大气颗粒污染物在凌晨浓度较高,在距地面75 m高的低空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口罩来防护大气颗粒物污染.

    作者:陈益欧;张玉良;王娅;王培;田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流式免疫微球芯片技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流式免疫微球芯片技术(FCIBA)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包被不同GP的单克隆抗体,抗GPⅨ(SZ1)、抗GPⅠb(SZ2)、抗GP Ⅲa(SZ21)、抗GPⅡb(SZ22)、抗P-选择素(SZ51)的不同荧光强度的微球,检测结果与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进行比较.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非ITP (NITP)组和健康人对照组样本用FCIBA分析SZ1、SZ2、SZ21、SZ22、SZ51共5种特异性血小板自身抗体.结果 批内批间差异小;rTP组与NITP组和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对ITP诊断的总特异度为81.4%(70/86),MAIPA总特异度为80.2%(6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62.00% (31/50),明显高于改良间接MAIPA的31.00%(19/50,P<0.05).结论 FCIBA可以一次同时进行5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为ITP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的新方法.

    作者:赵赟霄;何杨;朱明清;阮长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T2DM+ CP组),24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24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浓度.结果 T2DM+ CP组和T2DM组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2DM+ CP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5).血清HIF-1α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成明显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是血清HIF-1 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HIF-1α与血糖、胰岛素抵抗有关,在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鄂维琴;施毕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罗丹宁衍生物Lj0104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

    目的 研究罗丹宁衍生物Lj0104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 对雄性SD大鼠采用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为5.0 mg/kg(口服)和1.0 mg/kg(静脉注射).在24 h内眼眶取血,采用质谱方法对血浆中母体化合物及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Lj0104有3种主要代谢产物.结论 化合物Lj0104主要代谢为水解和羟基化产物.该研究为进一步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作者:陈晶磊;汪维鹏;孙伟振;李静;乔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