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香素对CIA大鼠脾T淋巴细胞杀瘤效应的影响

王洁莹;刘玮;郑茂;况南珍;曾小平;傅颖媛

关键词:瑞香素, CIA大鼠, 脾T淋巴细胞, 杀瘤效应
摘要:目的 探讨瑞香素对CIA大鼠脾T淋巴细胞杀瘤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瑞香素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连续治疗28天后处死大鼠,分离脾细胞.MTT法测定ConA诱导大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MTT法检测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率.结果 ①瑞香素治疗组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161.11±14.05)%,与CIA模型对照组(55.61±10.88)%、阳性药物对照组(13.00±12.14)%、健康对照组(101.35±16.79)%比均明显增高(P<0.05).②瑞香素治疗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杀伤率为(23.50±11.08)%,与CIA模型对照组(15.89±8.77)%、阳性药物对照组(7.74±8.84)%比均明显增高(P<0.05),接近健康对照组(24.35±13.45)%.结论 瑞香素能明显提高CIA大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和脾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杀伤率,有效促进CIA大鼠免疫功能.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脾气虚与鱼藤酮损伤大鼠模型心肌AgⅡ、BNP及其受体表达差异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与鱼藤酮损伤模型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gⅡ)、脑钠肽(BNP)及其受体表达差异,探讨鱼藤酮损伤线粒体模型与脾气虚证大鼠模型之间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共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组、脾气虚组、鱼藤酮高剂量组、鱼藤酮中剂量组、鱼藤酮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脾气虚组通过饮食不节和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模型,造模共计15d.鱼藤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通过注射2.0、1.5、1.0ml/kg体重的无菌鱼藤酮油进行干预,1次/d,4周.造模结束后,取大鼠心肌组织,Elisa方法检测大鼠心肌中AgⅡ、BNP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gⅡ受体和BNP受体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gⅡ和BNP含量表达.HE染色对心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Ag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BN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组各组AgⅡ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BN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AgⅡ受体蛋白含量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组AgⅡ受体蛋白含量表达具有明显变化,但是高剂量组与脾气虚组蛋白表达为相近;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BNP受体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高剂量组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鱼藤酮干预线粒体工作环境方法复制脾虚证模型大鼠与正常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gⅡ、BNP及其受体表达有关联,为鱼藤酮复制脾气虚证候模型大鼠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谷丽艳;宋囡;贾连群;王德山;单德红;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 优选葛根复方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中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包合率及包合物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优化得到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优包合工艺.结果 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h,验证试验中,藁本内酯、桂皮醛及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为别为86.58%±0.009%,73.34%±0.001%,68.89%±0.020%,包合物得率为67.98%±0.047%.结论 所确定的包合工艺挥发油的包合率高、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周晶;李玲;崔冬雪;王冰;张彤;袁秀荣;刘素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从肝脾失调论治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危重症,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多年理论探索及临床总结,笔者发现本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在于肝脾不调,现代病机与肠-肝轴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提出“肝病实脾、肝脾同治及调节肠-肝轴”的理论治疗本病,经多年临床验证及其他研究证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经宝;陈彦辰;庞凤舜;秦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层次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易损斑块;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管壁的微血管新生,增加斑块稳定性;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与新生;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抑制斑块增殖和破溃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抑制斑块内出血、溃疡及斑块脱落,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钟伟;王永刚;于远望;郑刚;齐婧;尚俊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丁氏溃结灌肠液改善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的疗效,探讨该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 采用DSS诱导大鼠作为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组和丁氏溃结灌肠液(GC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后,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Myd88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丁氏渍结灌肠液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氏溃结灌肠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修复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赵敏;李睿瑛;张亚杰;陆琴;明兰;谭妍妍;丁康;朱维娜;王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心方加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以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脉压(pulse pressure,PP)为观测指标,研究活心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58例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载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加载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心方,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CAVI、ABI、IMT及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中药加载组CAVI、IMT降低,与治疗前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加载组PP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加载组ABI升高,但与治疗前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心方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但不能明确对ABI的影响.

    作者:荀培军;尹亚辉;徐燕;尹媛媛;岑戎;黄敏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为马兜铃总酸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方法 以马兜铃总酸含量为指标,采用L.(34)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提取溶剂、溶剂用量和提取方法3个因素,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马兜铃总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19 nm.结果 马兜铃总酸优的提取条件为用含1%甲酸的甲醇,料液比1∶40,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马兜铃酸Ⅰ浓度在0.005~0.030 m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 =38.046C +0.010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2.09%;不同产地马兜铃种子的马兜铃总酸含量为0.357%~0.597%,果皮的马兜铃总酸含量为0.170% ~0.258%.结论 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种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明显高于果皮.

    作者:刘欣欣;王莉;肖红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下调Vimentin蛋白水平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

    目的 研究健脾益气方下调Vimentin蛋白水平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探讨健脾益气方防治肝癌的机制.方法 利用TGF-β1诱导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 EMT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并结合Vimentin裂解剂和Caspase抑制剂,观察7.5%、15%、30%浓度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干预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Vimentin、Caspase-3、PARP-1与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健脾中、高剂量组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均可以降低肝癌细胞Vimentin和PARP-1蛋白表达量(P<0.01),其下调程度与二者的裂解程度,及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侵袭抑制率和凋亡率趋势一致;并升高肝癌细胞Caspase-3、降低Caspase-1蛋白的表达(P<0.01).Vim裂解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侵袭抑制率和早期凋亡率在各实验组中均为高值,其肝癌细胞中各蛋白表达趋势与健脾组一致,但下调或上调程度更明显.Casp抑制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侵袭抑制率在各实验组均为低值,早期凋亡率在各实验组中也仅高于EMT模型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1),PARP-1表达上调(P<0.01),Viment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和PARP-1无蛋白裂解片段出现.健脾各剂量组中以中剂量组效果佳.结论 15%浓度的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干预效果佳.健脾益气方可能通过下调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Vimentin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并诱导部分肝癌细胞凋亡;导致Vimentin蛋白下调的原因可能在于Caspase-3对它的裂解.此过程中,健脾益气方一方面利用Caspase-3/Vimentin裂解片段形成的正反馈促凋亡信号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另一方面可能利用Vimentin水平的下调导致NLRP3/Caspasee-1炎症信号通路减弱,干预肝癌炎症微环境.

    作者:卓少元;谢金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单体逆转肺癌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膜转运蛋白促进化疗药物外排及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分布;启动细胞内解毒作用;细胞凋亡途径异常及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等确定的机制.根据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进行中药逆转肺癌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叶青;王瑞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神经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调肝方药逍遥散保护作用的探讨

    新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是触发帕金森病(PD)的重要因素,神经可塑性改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前期发现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治疗慢性应激疗效显著,相关机制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介导下,对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慢性应激基于BDNF/GR信号通路,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进而触发PD的相关机制,并试图揭示调肝方药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帕金森病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富文俊;曹国平;富丽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湖南产半夏及其炮制品中尿苷和鸟苷含量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并测定湖南产半夏药材炮制前后尿苷、鸟苷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及文献记载的方法炮制半夏药材,用HPLC法测定尿苷和鸟苷的含量.应用Agilent ZORBX SB-C18色谱柱,以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尿苷和鸟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 11μg·ml-1、1.4~14μg·ml-1,加样回收率为99.83%,100.47%,RSD分别为1.58%,1.27%.生半夏中尿苷的平均含量为0.0652mg·g-1,鸟苷平均含量为0.0534mg·g-1;姜半夏中尿苷的平均含量为0.0113mg·g-1,鸟苷平均含量为0.0165mg·g-1;法半夏中尿苷的平均含量为0.0171mg·g-1,鸟苷平均含量为0.0237mg·g-1.结论 炮制过程中尿苷和鸟苷含量均有所减少,姜半夏中尿苷和鸟苷和含量相对较低.用HPLC法同时测定半夏及其炮制品中尿苷和鸟苷的含量,其准确性高、专属性强,能为湖南产半夏的炮制规范提供依据.

    作者:魏来;罗志勇;周强;张茂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赤水玄珠》中护理技术探微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她的记载散在于汗牛充栋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新安医学以医著宏富著称,《赤水玄珠》是十大新安医著之一[1].笔者将本书所记载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挖掘整理,主要包括塞药法、熏洗法、敷药法、药熨法、艾灸法、口腔护理、中药灌肠法及肛门栓剂通便法等,从护理学视角展示了新安名著《赤水玄珠》的学术价值.

    作者:施慧;方正清;袁亚美;王建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 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882首方剂中,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白芍.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120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为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当归”“当归、白芍”.共挖掘12个核心组合.结论 平乐正骨治疗骨性关节炎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杜仲、川芎、独活、熟地、乳香、没药是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作者:秦娜;魏立伟;刘晓红;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纹党生长期内不同月份总皂苷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 通过测定生长期内不同月份纹党皂苷的含量变化,研究纹党品质形成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后以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后,残渣用甲醇定容;精密取定溶液低温挥干,加1%香草醛-冰醋酸0.5ml,加入高氯酸0.5ml,60℃下静置反应30min,冷水浴2min后,加入5ml冰醋酸,在540hm处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 纹党生长期内不同月份总皂苷含量4月含量高,8月增长幅度大,9月开始下降.结论 纹党总皂苷含量受温度和季节的变化影响较大,纹党皂苷含量积累符合植物开花期、结果期成长的变化规律.

    作者:靳贵林;侯嘉;崔治家;李富云;杨扶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甘满生痰的肝癖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过食肥甘、过食肥甘同时过逸,导致生痰致瘀、痰瘀互结,而发肝癖的特点,为临床基于甘满生痰防治肝癖的思路提供参考.方法 以高糖饲料饲养模拟过食肥甘、致痰湿内生、痰瘀互结而生肝癖;以丙基硫氧嘧啶(PTU)抑制代谢率、减少消耗模拟过逸.观察其对血脂、肝脏脂肪变的影响,以探讨甘满生痰对肝癖的致病机制,为饮食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提供依据.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高糖1组、高糖2组和对照组.高糖1组饲以高糖低代谢饲料,高糖2组饲以高糖饲料,对照组饲以正常饲料.16周后,禁食不禁水12h,麻醉后取血清检测肝功能、血脂,取肝脏组织进行油红0及HE染色.结果 甘油三酯(TG):高糖2组高于其他两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糖1组高于其他两组,谷丙转氨酶(ALT):高糖1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高糖1组高于其他两组,脂肪肝程度:高糖两组均有脂肪变性,2组较1组严重,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高糖饮食能导致肝脏一定程度的脂肪变性,并能导致血脂、肝功能异常;过食肥甘是酿成痰湿、郁久化瘀、痰瘀互结损伤肝脏而致肝癖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睿熙;李亮;衡先培;杨柳清;王志塔;邹平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仕沛教授治疗中风的学术经验

    广东省著名经方家黄仕沛精研中医古籍五十余年,专研伤寒论二十余年,多次在全国各大院校巡讲,介绍“临床运用经方学术的思想”,其著作《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及《梦回伤寒四大金刚》深受中医学子尊崇.黄老师临证以方证对应为核心思想,处方严谨而不失灵活,用药精简量重而主次分明,效如桴鼓.同时,在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病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维,尤善用“中风三方”,收效往往出奇制胜.

    作者:曾丽玲;黄仕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温胆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目的 以院内制剂温胆颗粒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简便、环保、样品用量少、便于实现自动化和易与色谱分析技术联用的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方法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温胆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结合NIST谱库检索分析其成分类别及相对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163种挥发性的成分,鉴定出74个色谱峰,占检出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6.35%.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丁香酚甲醚、异丁香酚甲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桔利酮、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反式藁本内酯等,结合文献确定其主要来源为复方中的生姜、石菖蒲、川芎等药材.结论 运用HS-SPME-GC/MS技术可快速检测温胆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可应用于相关复方挥发性成分的血清药化学和脑组织液药化学研究工作.

    作者:刘军锋;昝俊峰;王平;游秋云;方颖;田代志;张丽萍;呙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不同采收年限桔梗成分比较研究

    目的 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采收年限桔梗的化学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寻找不同采收年限间的成分差异,完善桔梗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收集25批不同采收年限的桔梗药材,建立其化学指纹图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采收年限桔梗中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特征图谱的主成分分析,55个特征成分中,桔梗皂苷D和4个未知成分的差异显著,可作为区分不同生长年限的关键性指标成分.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完善了不同采收年限桔梗药材中特征成分的评价体系,为桔梗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葛鼎;王举涛;桂双英;屈海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赵国定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临床经验探析

    介绍赵国定主任医师辨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性冠心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失运为本,气滞、痰湿、血瘀为标;治疗重固护脾胃,并理气血、化痰湿、清热毒.举验案1则.

    作者:宋琦;宋海萍;戴彦成;赵国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石菖蒲挥发油有效成分联合左旋多巴对6-羟基多巴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目的 研究石菖蒲挥发油有效成分联合左旋多巴对6-羟基多巴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定位于SPF级SD大鼠左脑的内侧前脑束(前囟后:-4.4 mm,中线旁:-1.2 mm,硬膜下:-7.8 mm),注射24μg的6-羟基多巴,造模1个月后,将造模大鼠腹腔注射0.5 mg/kg的阿扑吗啡,大鼠向健侧旋转数大于7圈/min为成功PD模型.将40只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模型组,左旋多巴组(60 mg/kg),β-细辛醚组(15 mg/kg),联合用药组(左旋多巴60 mg/kg+β-细辛醚15 mg/kg).给药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一天2次,给药30天.末次给药1h后,冰上迅速分离皮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皮质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 1,ZO-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肌动蛋白(Actin)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5(Claudin-5).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含量都显著减少(P<0.05),ZO-1、Occlu-din、Actin和Claudin-5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大鼠的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含量都显著增加(P<0.01),ZO-1、Occludin、Actin和Claudin-5的表达都显著减少(P<0.05);与左旋多巴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大鼠的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联合用药组大鼠的ZO-1、Occludin、Actin和Claudin-5的表达都显著减少(P<0.05).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有效成分β-细辛醚联合左旋多巴具有一定提高PD模型大鼠皮质中BBB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黄丽平;马阮昕;冯真英;邓敏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