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王阶
从基础理论、病因学、辨证论治和方药特点四个方面,对扶阳学派中的经典火神派和卢氏火神派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并提醒各位中医药从业者应该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总则,认真鉴别.
作者:张雪冰;吴生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分析“疾病-证候-治法-中药”之间的关系,探讨丁学屏教授诊治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总结丁学屏教授学术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医案采集,结合软件的分析系统,采用频次统计法,统计得出医案症状、证候、治法出现频次,使用中药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得出处方中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本研究对13例糖尿病合并肥胖脾胃湿热证进行分析,高频药物有黄连,地骨皮,土牛膝,土茯苓,莪术等;药物组合有“黄连,土茯苓”“黄连,地骨皮”“黄连,莪术”“黄连,土牛膝”“土茯苓,土牛膝”“黄连,土茯苓,土牛膝”“莪术,郁金”等.结论 辨治糖尿病合并肥胖,从湿、热、瘀、浊着手,治以清热祛湿,疏瘀化浊.
作者:陆施婷;陈清光;徐佩英;陶枫;姚政;陆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2(GSH-PX2)、固醇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 c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食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剂量组、慈菇消脂胶囊中剂量组、慈菇消脂胶囊低剂量组、吡格列酮药物阳性对照组.慈菇消脂胶囊对模型大鼠治疗6周后,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血脂(TC、TG、SF)、碱性磷酸酶(AKP)、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变化以及GSH-PX2和SREBP-1c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出现大量脂肪变性,汇管区伴有炎细胞浸润以及部分点状肝细胞坏死,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SF均升高,GSH-PX2表达减少、SREBP-1 c mRNA增多.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慈菇消脂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TC、TG、SF含量,降低AKP、提升HL、LPL水平(P<0.05);对GSH-PX2、SREBP-1c mRNA表达有较好调节作用(P <0.05-0.01).结论 慈菇消脂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调节肝脂代谢,调节GSH-PX2、SREBP-1 c mRNA表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起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少军;马燕花;白洲霞;王晋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消瘰疬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2HRZE/10HRE),治疗组在对照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内消瘰疬丸.所有患者在整个疗程中,每2个月复查1次颈部彩超评估疗效.12个月后作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于4、6、8、10、12个月等5个时段的临床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内消瘰疬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有缩短治疗时间及提高疗效的作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为继承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提高中医诊疗食管癌的水平.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和文献整理对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切脉针炙治疗食管癌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俞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是以调动人体的内因为主,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扶正与祛邪.结论 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经验对中医治疗食管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田黎;刘泽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眩晕病展开研究.首先对证候要素作初步筛选,筛选出病位证候要素20项,病性证候要素16项.继而提取规范共性证素,病位证素8项,分别为肝、胃、肾、脾、胆、神、胸膈和经络;病性证素10项,分别为动风、痰、阳亢、火、气虚、气逆、阴虚、血虚、津伤和惊恐.然后由证素组合基本证型19项,再由基本证型或证素组合反映医案机理的复合证型.后揭示出应用证素分析方法分析医案对于研究医案和指导临床辨证的意义.
作者:董文军;鲁琴;刘今;邢志峰;贾智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促进柴胡发芽成苗的佳条件.方法 本研究对中柴1-3号及中红柴1号4个柴胡品种进行发芽基质的筛选,以明确促进柴胡发芽成苗的佳条件.结果 疏松的泥炭土与河沙混合基质可以使柴胡种子出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远高于田间直播成活率(3%).结论 本研究对柴胡集中育苗以保障柴胡新品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铭松;侯大斌;舒晓燕;刘丹;刘霞;余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家兔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影响,并观察其对血清EGF、IL-1β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血塞通组、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造腹部皮瓣移植术模型,取皮瓣近、中、远端标本,并检测术后第1小时、第24小时、第7天共3个时相标本MDA、NO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EGF、IL-1β及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血塞通组术后血清EGF、IL-1β及TGF-β1值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h、24h、7d三个不同时相,检测皮瓣组织中MDA、NO的含量,发现血塞通组标本MDA值和NO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能减轻皮瓣移植术后水肿,改善静脉淤血,降低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
作者:宋渊;刘涛;何志军;蒋振兴;李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金银花九丰一号和中花一号不同花期不同生长部位的药效成分含量,为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临沂产九丰一号和中花一号在不同花期的花和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九丰一号幼蕾期到金花期的绿原酸含量大于1.5%,中花一号除幼蕾期的其他时期均在1.5%以上,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九丰一号只有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050%,中花一号大白期和叶的木犀草苷含量高于0.050%,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结论 根据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综合分析,确定中花一号大白期为佳采收期,确定九丰一号三青期到二白期为佳采收期,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高,可充分利用金银花的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作者:孙清新;冯尚彩;陈楚君;徐帅;郭绍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该研究源于提纲式作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基于双相情感障碍等案例引发探索构思成长回顾报告雏形,并尝试探索发展水平报告,后确定并从定义、内容、意义等方面阐述成长回顾报告,为构成和完善中医心理临床工具系统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文章从中药单体和复方制剂两方面对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并总结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行了很多,但其过程复杂,需要寻找更加特异的靶点,特异性地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随着对肿瘤乏氧微环境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理论的完善,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起到重要意义.
作者:杨婷;钱亚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微籽龙胆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 详细描述了微籽龙胆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月娥;张杰;太加所;王福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张士舜名老中医是全国从事中医肿瘤研究的中医肿瘤学专家,他所从事肿瘤的研究五十四年,为研究、发展中医肿瘤学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临床和科研实验经验,在中医肿瘤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笔者跟随张老工作十余年,现将其治疗肿瘤常用中药做如下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初步形成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方法,丰富和推动中医肿瘤学的前进发展.
作者:王永欣;袁素;李雪松;张士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校本科中医学专业2013级学生,共400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CBL教学方法在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思辨方面,以及在创新性、实用性、难易程度、满意度及接受程度方面均高于LBL组.结论 CBL教学法通过进行病例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莫春梅;陈羽娜;荣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壮药龙脷叶Sauropus rostratu.s Miq.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脷叶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烷醇(1)、β-谷甾醇(2)、(Z)-10-Eicosenoic acid(3)、1,3-十四烷酸甘油二酯(4)、亚油酸(5)、硫代乙酸酐(6)、胡萝卜苷(7)、月桂酸(8)、3-羟基-2-羟甲基-吡喃-4-酮(9)、β-谷甾醇油酸酯(10)、3-乙酰氧基咖啡酸(11),异槲皮苷(12).结论 化合物1、3、5、6、9、10、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韦建华;李亚楠;莫惠雯;陈娜;卢汝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在以清湿化瘀为治法的内异康复片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AM)和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同种异体垂体植入子宫的方法建立AM实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技术检测PTEN、P-P65在AM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差异,探究AM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异体垂体移植法造模,随机设内异康复片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饲养3月后分别灌胃3月治疗,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前后在位、异位子宫内膜上PTEN、P-P65差异.结果 不同方法治疗后PTEN表达均增高,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内异康复片高剂量组优于其他各治疗组(P<0.001);P-P65表达均下降,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01),内异康复片高剂量组优于其他各治疗组(P<0.001).结论 内异康复片可上调PTEN,下调P-P65的表达,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子宫腺肌病及其临床症状的目的.
作者:屈丽媛;魏绍斌;冯婷婷;王烨;范小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尹莲芳老中医从医50年,学验俱丰,在中医内科、妇科、肿瘤病、皮肤病等方面造诣深厚.尹师临证喜用药队且立意严谨,用药活泼,疗效显著.笔者选录尹师常用的十组药队,介绍其运用心得,以飨读者.
作者:徐玉禄;尹莲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麝香保心丸进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索其药效成分的潜在靶标.方法 采用包括口服可利用度预测、类药性评估、主成分分析、分子对接模拟以及药效分子-靶标网络的分析等方法于一体的网络药理学模型,研究麝香保心丸所含中药组分.结果 14个主要药效分子与41个治疗冠心病靶标具有高网络度,且分子对接计算得出10个关键药效分子与靶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推断其协同作用来发挥治疗冠心病.结论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搜寻麝香保心丸中可能的药效活性分子,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史海龙;王玉成;樊莹莹;龚佳鑫;郭新荣;张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对脓毒症大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和评估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小组,每组各12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脓毒症模型大鼠中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D组)、中药联合西药组(E组);A组不造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通过股静脉连续滴注脂多糖(LPS)制作脓毒症休克大鼠模型,各实验组相应处理,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 脓毒症休克模型大鼠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的大鼠一般情况优于B组,且该组大鼠sCD163、IL-6、PCT的含量明显低于单用西药组以及单用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能改善大鼠脓毒症休克症状,其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CD163、IL-6、PCT的表达,而且sCD163可能可以作为临床中脓毒症休克用药观察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霖;王智超;李立为;陈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所致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施以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每次治疗约20分钟,隔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呃逆频率及间隔时间改善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痊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86%.结论 一指禅推拿治疗颈椎病所致呃逆安全、有效.
作者:李亚洲;顾非;吉登军;禹圭泽;宁元率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