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川芎根中阿魏酸的含量

朱建全;向缅;孙梦杰;许洁云;廖海;周嘉裕

关键词:川芎, 阿魏酸, HPLC,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川芎根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 HPLC法,依利特Hypersil ODS2 (4.6mm×200mm,5μm),流动相0.1%的磷酸-甲醇(66:34)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323nm,柱温30℃.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3~2.0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2.1%.对不同胁迫条件下川芎根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川芎盐胁迫组中的阿魏酸含量高,干旱胁迫组次之,低温胁迫组少,但均高于空白组.结论 盐、干旱、低温三种胁迫方式均能使川芎根中阿魏酸蓄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试验法优选止痛胶囊中延胡索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止痛胶囊中延胡索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延胡索的粉碎度、乙醇的浓度、乙醇的用量、提取的时间为主要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止痛胶囊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延胡索粗粉、15倍量的40%乙醇、提取时间为2.0h.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靠,可用于生产.

    作者:王云山;张晓春;余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参皂苷Rb2在大鼠肠外翻实验中吸收特征的研究

    目的 利用大鼠肠外翻模型研究人参皂苷Rb2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考察其是否存在分段吸收的差异.方法 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将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肠管外翻模型置于含0.2 mg/ml Rb2的Tyrode液中,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囊内药物浓度,通过Rb2的吸收参数分析其在肠道中的吸收特征.结果 人参皂苷Rb2在十二指肠呈现明显主动吸收,空肠和回肠也能够主动吸收人参皂苷Rb2;但在结肠表现为简单扩散特征.结论 人参皂苷Rb2能够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部位主动吸收.

    作者:郭军鹏;徐婷;林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百部新碱单体及其口腔崩解片对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不同剂量百部新碱单体及百部新碱口腔崩解片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DEX组)、百部新碱高剂量组(H组)、百部新碱低剂量组(L组)和百部新碱制剂组(Z组).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予2% OVA雾化吸入激发的方式建立哮喘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炎症变化,PAS染色观察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引喘潜伏期变短(P<0.01)、炎症评分增高(P<0.01)、杯状细胞增生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部新碱高低剂量组和制剂组小鼠引喘潜伏期变长(P<0.01),炎症评分降低(P<0.01)、杯状细胞增生减轻(P<0.01).结论 不同剂量百部新碱及百部新碱口腔崩解片均对小鼠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相同剂量百部新碱制剂的平喘效果强于百部新碱单体.

    作者:易敏;李秀存;梁光平;黄丰;江仁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川楝子不同药用部位的川楝素含量研究

    目的 以川楝子中主要药效和毒性成分川楝素为指标,测定川楝子不同部位中川楝素的含量,为“肉核分离”入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川楝子皮、肉、核分离后,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的川楝子及其各部位的川楝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川楝子果核中不合川楝素,果肉中川楝素含量较果皮高,不同产地的川楝子及其各部位川楝素含量不同.结论 肉核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提示川楝子传统的“肉核分离”入药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作者:朱夏敏;夏林波;王鑫;谷宇;戴莹;梅晓丹;邓仕任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一种降脂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通过设计工艺路线,进行工艺方法和条件的筛选,以优选降脂软胶囊的佳提取工艺与制备方法.方法 丹参、三七等五味中药材,分别经95%乙醇、75%乙醇和水提取一次后,浓缩,减压干燥后粉碎,加入大豆油、蜂蜡和大豆磷脂后胶磨均匀,压制成软胶囊.结果 第1次95%乙醇提取,佳提取工艺为乙醇用量为6倍量,提取时间1.5h.第2次75%乙醇提取,佳提取工艺为乙醇用量为10倍量,提取时间2.0h.第3次提取—水温浸工艺考察,在80℃加8倍量水温浸1.0h.软胶囊内容物的合适处方比例为:干膏粉∶大豆油=1∶0.9.蜂蜡加入量为大豆油量的3.8%,大豆磷脂加入量为大豆油量1.7%.结论 所制得的软胶囊工艺稳定,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生产.

    作者:程翔燕;杨泽锐;陈勇军;成金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生长期的黄精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不同生长期的黔产黄精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 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试剂,正亮氨酸为内标物,色谱柱为Venusil-AA(4.6mm×250mm,5μm)氨基酸分析专用柱,流动相为乙酸钠缓冲溶液(pH 6.5) (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结果 在16种氨基酸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38~ 0.92μmol/L,定量限为0.95 ~2.31μmol/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20%-99.09%,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2.68%.真空冷冻干燥比其他干燥方式效果好,生长期为4年的黄精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种类氨基酸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生长期的黄精中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为黔产黄精的前处理方式和采收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彦东;陈文生;张权;吴慧敏;洪亮;黄俊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陈慈煦辨治内分泌疾病的学术思想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类疾病病机复杂,大多发病隐匿、缓慢,缠绵难愈.贵州省首批名老中医陈慈煦老先生行医五十余载,对内分泌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对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腺结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糖尿病、席汉氏综合征及乳腺纤维瘤等,更是颇具心得.陈老认为内分泌疾病非纯实或纯虚之证,虚实夹杂,数脏同病.其病机为相火妄动,心肝失调,脾肾多虚,痰瘀并存,治疗原则为调心肝,补脾肾,化痰浊,活瘀血.如能将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于实践,必将造福于患者,如能将其深厚的学术理论传与后学者,必将对其辨治内分泌疾病有所启迪.

    作者:武静;王俊霞;杨毅;龚小雪;陈继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活血定眩胶囊对CSA模型大鼠血液TXB2、6-Keto-PGF1α、ET、NO及椎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对CSA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颈复康组、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等6组,采用植骨压迫+组织离断联合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血液中ET、TXB2浓度增加,而NO、6-Keto-PGF1α浓度降低,椎动脉中NF-κB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剂量组及颈复康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复康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定眩胶囊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的表达,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孙定平;宋敏;李清林;蒋宜伟;巩彦龙;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荔波产铁皮石斛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 探索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在荔波产两种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中的含量.方法 应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酸水解-阳离子交换分离-茚三酮柱后衍生-外标法定性定量测定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两种铁皮石斛茎中的多糖含量在24.70% ~ 28.99%之间,叶片多糖含量分别为12.94%和14.95%.氨基酸含量上茎分别为41.08mg/g和43.78 mg/g,下茎分别为23.33 mg/g和25.89 mg/g,叶片氨基酸含量高,分别为92.32mg/g和96.96mg/g.两种铁皮石斛各部位均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K,Ca,Mg,Fe,Cu,Mn,Zn.结论 荔波产两种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茎中明显高于叶片,但在上下茎间差别不大;氨基酸在叶片中含量高,下茎低,但在相同部位差别不大;除Fe外,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茎.

    作者:张桂玲;冉靓;罗绪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白芥子药组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白芥子相关药组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水飞蓟宾)组、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白芥子+莪术组、白芥子+黄芪+莪术组,每组药组设低、中、高剂量组(药组中白芥子和莪术剂量为:0.5,1.0,2.0g/kg,丹参和黄芪剂量为0.75,1.5,3 g/kg).除正常组以外,各组大鼠均以4%硫代乙酰胺水溶液200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持续8周.于造模开始次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水飞蓟宾50 mg/kg体重灌胃,每日1次,药物治疗组均给予5 ml/kg体重不同浓度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8周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中CK、LDH、SOD、GSH-Px、TNOS、iNOS、cNOS、NO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白芥子及药组治疗后,大鼠血清CK、LDH、iNOS水平明显低,SOD、GSH-Px、NO、cNOS、TNOS活性升高.结论 以化痰理论为指导的白芥子及药组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损伤及影响NOS系统有关.

    作者:曹思;常欣峰;尹宝;陈涛;郑保平;黄志华;韩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维C银翘片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马来酸氯苯那敏、连翘酯苷A、甘草苷和牛蒡子苷等6种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5μ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醋酸(B)溶液,梯度洗脱,0min,5%A;10min,10%A;15min,20%A;40min,25%A;45min,45%A;60min,10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马来酸氯苯那敏、连翘酯苷A、甘草苷和牛蒡子苷分别在12.5~ 75μg、0.25~ 1.5 μg、0.15 ~0.9μg、0.175~1.05μg、0.035 ~0.21μg、0.35 ~2.1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27%、99.17%、102.69%、98.37%、102.63%、99.21%,RSD分别为1.11%、0.84%、1.28%、1.08%、3.45%、1.41%.结论 实验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在50%甲醇溶液中超声提取30 min,适用于维C银翘片中这6个成分的测定,为维C银翘片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汤丹丰;郑琴;罗俊;朱梅芳;吴海霞;章德林;杨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为例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药学专业,是我院品牌特色专业,其定位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学院的中药学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药学实训中心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开设中药学类专业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吕志阳;顾雪梅;杨雨微;何立巍;陈璟;涂清波;单鑫;汪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黄芪破壁饮片中黄芪甲苷

    目的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法提取黄芪破壁饮片中黄芪甲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法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考察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循环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确定佳提取条件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对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法测定黄芪甲苷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ASE法提取黄芪破壁饮片中黄芪甲苷的优条件是以水饱和正丁醇为溶剂,在100℃静态萃取10 min,循环次数3次;经ASE提取,样品平均得率为0.129%,经索氏提取,样品的平均得率为0.090%.结论 ASE具有萃取速率快、效率高、溶剂用量少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完全可以替代索氏提取法对黄芪破壁饮片中黄芪甲苷的提取.

    作者:杨红梅;赵钟兴;高松花;雷敬玲;江怡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贵州药食两用同源植物资源与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方法 通过踏查、资料考证和文献整理对贵州地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居民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丰富,但部分应用广而少的药食同源植物缺乏保护;部分居民存在食用石蒜、商陆有毒植物,不宜作为食物.结论 必须对贵州药食同源植物以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和GAP种植基地保护资源;加强向居民宣传药食同源植物的毒副作用及适宜体质类型,确保人们正确地辨认并安全地食用植物.

    作者:夏卉芳;王毓;冉从简;张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张士舜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用药经验

    张士舜名老中医是全国从事中医肿瘤研究的中医肿瘤学专家,他所从事肿瘤的研究五十四年,为研究、发展中医肿瘤学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临床和科研实验经验,在中医肿瘤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笔者跟随张老工作十余年,现将其治疗肿瘤常用中药做如下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初步形成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方法,丰富和推动中医肿瘤学的前进发展.

    作者:王永欣;袁素;李雪松;张士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温病条辨》诸“窍”论治探析

    通过对《温病条辨》中关于“窍”的论述分析,从“窍”的名称、病机、治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温病条辨》重视“开窍”,其开窍法并不仅指开通心包机窍或心窍,而且还包括毛窍、清窍、浊窍等在内的广义之窍.并探析《温病条辨》对于开窍机理的认识,即外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内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主,外邪侵袭机体易致诸窍郁闭,当须岌岌开窍.而开窍诸法的运用,因邪之性质、窍之部位、正之虚实、病之缓急不同而各异.这些论述揭示了不可囿于传统上开窍即是开心窍的狭义开窍法认识,并启示从开窍机理来把握温病传变及其证治规律.

    作者:郭永胜;张思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瘀血阻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瘀血阻络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三组-瘀血阻络型组(A组)、非瘀血阻络型组(B组)、正常组(C组),均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A组与B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分别测定随机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取大鼠的肾皮质,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的变化;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别为(24.20 ±4.10) mg/24h和(24.29±3.89) mg/24h,都明显高于C组的(5.93±2.14) mg/24h(P<0.05).A组与B组的TGF-β1表达量明显高于C组(P<0.05),同时A组的TGF-β1表达量也高于B组(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相对于B组,A组的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结论 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中瘀血阻络型的TGF-β1表达量相对比较高,伴随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导致大鼠病情恶化,也确认了糖尿病肾病瘀血阻络型的存在.

    作者:潘永梅;陈志强;贾蕊;马赟;郭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尹莲芳老中医常用药队运用介绍

    尹莲芳老中医从医50年,学验俱丰,在中医内科、妇科、肿瘤病、皮肤病等方面造诣深厚.尹师临证喜用药队且立意严谨,用药活泼,疗效显著.笔者选录尹师常用的十组药队,介绍其运用心得,以飨读者.

    作者:徐玉禄;尹莲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药液眼浴治疗春季结膜炎

    目的 研究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药液眼浴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疗效及对复发的作用.方法 106例春季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眼浴;对照组予奥洛他定眼液.于治疗前后观察眼部和全身情况,1年和2年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及总评分大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d、20d后,症状、体征及总评分,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5d、10d、20d时,治疗组有效率(68.89%、93.33%、100%)优于对照组(43.18%、77.27%、86.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2年后随访,治疗组10例、14例复发,对照组37例、40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药液眼浴可显著改善春季结膜炎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作用持久,且优于奥洛他定对照组,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彩霞;张静慧;张延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GSH-PX2、SREBP-1c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2(GSH-PX2)、固醇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 c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食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剂量组、慈菇消脂胶囊中剂量组、慈菇消脂胶囊低剂量组、吡格列酮药物阳性对照组.慈菇消脂胶囊对模型大鼠治疗6周后,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血脂(TC、TG、SF)、碱性磷酸酶(AKP)、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变化以及GSH-PX2和SREBP-1c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出现大量脂肪变性,汇管区伴有炎细胞浸润以及部分点状肝细胞坏死,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SF均升高,GSH-PX2表达减少、SREBP-1 c mRNA增多.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慈菇消脂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TC、TG、SF含量,降低AKP、提升HL、LPL水平(P<0.05);对GSH-PX2、SREBP-1c mRNA表达有较好调节作用(P <0.05-0.01).结论 慈菇消脂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调节肝脂代谢,调节GSH-PX2、SREBP-1 c mRNA表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起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少军;马燕花;白洲霞;王晋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