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成春;马根山;黄峻;杨国平;张建桥
目的 检测白介素-10(IL-10)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72只Balh/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孟鲁司特治疗组(B组)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均设1、2、3、4周4个时段.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分析IL-10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HE染色B组肺组织炎症较A组明显减轻;A组、B组肺组织IL-10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1);B组肺组织IL-10的表达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哮喘小鼠能抑制气道炎症而增加IL-10的生成,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IL-10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卫芳;刘芬菊;孙惠泉;金美芳;陈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Mu受体在小鼠树突状细胞中的诱导表达.方法 取7~8周龄的C57BL/6J雌鼠骨髓细胞培养,培养7 d后,用CD11c~+磁珠,采用磁性分选的方法纯化树突状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PCR检测Mu受体及其基因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对树突状细胞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Mu受体在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上有明显(P<0.05)表达.不同Toll样受体的配体诱导不同程度的Mu受体表达.结论 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诱导表达Mu受体.
作者:李正红;单立冬;龚珊;蒋星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鼠髓系树突状细胞(BMDC)共刺激分子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促DC成熟活化因子LPS、TNF-α、2A抗体、1c10抗体和免疫负性凋节因子IL-10加入到各组BMDC中,观察BM-DC上HVEM表达的变化.结果 加入促成熟活化因子的各组BMDC上HVEM表达与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而加入免疫负性调节因子的BMDC上HVEM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 促成熟活化因子有下调BMDC上HVEM表达的作用,而免疫负性调节因子有上调BMDC上HVEM表达的作用.
作者:蒋玉平;蒋靓;陈曦;张学光;顾宗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婴幼儿TOF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5例姑息性手术均存活,107例根治术存活100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病死率6.2%.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4例、严重低心排2例、严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1例.结论 对婴幼儿TOF多能一期根治;呼衰是TOF根治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术中监测右室压及保留房间隔缺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李红卫;沈振亚;法宪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及环氧合酶-2(COX-2)在足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足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条件永生性小鼠的足细胞,经诱导分化成熟后,采用PA诱导足细胞凋亡,分别在诱导后0、8、24和48 h检测足细胞活性和凋亡水平,并检测足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性水平,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足细胞P53及COX-2的表达.结果 随时间的延长,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在24 h及48 h较明显(P<0.05).各组细胞caspase-3水平无明显差异.24 h及48 h PA组P5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正常足细胞表达COX-2,用PA干预后,24 h及48 h COX-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随时间的延长,足细胞凋亡逐渐增多;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过程中COX-2、P53表达明显增多;足细胞凋亡过程与caspase-3无关.
作者:丁露露;孔维信;顾勇;杨海春;陈靖;朱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短期运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蛋白激酶C(PKC)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关系.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运动组(EXE组)、运动+PKC抑制剂CHE组(E+C组)和PKC抑制剂组(CHE组).以上4组大鼠每组再随机分成2组:(1)I/R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指标恢复率及心肌梗死范围;(2)假处理组: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MnSOD活性测定.结果 EXE组大鼠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心率压力乘积(RPP)的恢复率明显高于CON组和E+C组(P<0.05或<0.01),心肌梗死范围显著低于CON组和E+C组(均P<0.01);CON组和CHE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EXE组大鼠心肌组织MnSOD活性高于CON组和E+C组(P<0.05),CHE组和CON组MnSOD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短期运动通过激活PKC、升高MnSOD活性.发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PKC是MnSOD活性升高的中间信号分子.
作者:侯云英;马志勇;范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TBNA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肺癌18例,结节病3例,感染性疾病9例.30例中纵隔淋巴结穿刺成功20例(66.7%),其中i8例肺癌TBNA穿刺成功12例(66.7%);12例非肿瘤病例TBNA穿刺成功8例(66.7%).结论 TBNA为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病理学标本.
作者:蒋军红;衡伟;朱晔涵;穆传勇;黄建安;王国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体外常氧环境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 以LPS单独或联合NF-κB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SSZ)、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L-NMMA)作用于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IF-1α蛋白的变化,用Griess反应检测培养上清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结果 LPS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10 h后,HIF-1α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IF-1α蛋白水平则明显增加(P<0.05).SSZ和L-NMMA组HIF-1α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LPS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LPS可明显增加巨噬细胞NO的生成(P<0.05),SSZ则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NO的产生(P<0.05).结论 LPS可通过NF-κB及iNOS等转录后信号途径上调HIF-1α的表达.
作者:王亮;谢平;刘立民;谢可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腹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经腹腔镜确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检查及活检后明确诊断,其中诊断为转移性腺癌15例,淋巴瘤7例,腹腔结核6例,结肠癌5例,胰腺癌3例,神经鞘瘤2例,胃恶性间质瘤2例,肝硬化腹水2例,肝圆韧带纤维脂肪胶原变性1例,陈旧性异位妊娠破裂1例,脾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孤立纤维性肿瘤1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左侧卵巢混合性囊腺瘤1例,胆囊假性囊肿1例,胰腺囊性病变1例,肝良性肿瘤1例,胃底良性间质瘤1例,小肠憩室1例,十二指肠癌1例.除1例腹腔结核患者出现伤口破裂而行修补术,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是诊断腹部疑难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文妍;陈卫昌;毛忠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5-氮胞苷局部注入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对心肌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幼猪20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猪AMI模型;3周后治疗组(10只)通过局部注射将1 mg/ml的5-氮胞苷溶液1 ml注入梗死区及其周边;对照组(10只)予以等量的培养液接种;术后3周及7周分别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7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获取心肌标本,HE、免疫组化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损伤心肌的转归.结果 PET示治疗组7周时可见前壁、心尖部放射性分布较3周时密集;对照组7周与3周比较无明显差异.TTC染色治疗组梗死区面积及所占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组,[(4.06±0.29)cm~2 V8(5.41±0.28)cm~2;(16.34±0.89)vs(21.23±1.02)%,P<0.001].HE染色治疗组梗死区可见散在带横纹的肌肉组织,电镜下新生细胞之间未见闰盘连接;免疫组化染色这些细胞肌球蛋白重链β(β-MHC)、心脏肌钙蛋白Ⅰ(cTn Ⅰ)及连接蛋白43(Cx43)呈阳性.对照组梗死区为均匀一致的纤维疤痕组织.结论 5-氮胞苷局部注入猪AMI区后可以诱导产生新的带横纹的肌细胞,修复心肌损伤.
作者:汤成春;马根山;黄峻;杨国平;张建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ANP组及NAC处理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NAC处理组于模型制作前30 min腹腔内注射NAC(200 mg/kg)进行预处理.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丙二醛(MDA)、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比值的变化,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MDA、肺组织MPO、肺湿/干比值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TNF-αmRNA表达较SO组显著增加(P<0.01),NAC处理组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显著降低(P<0.05),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NAC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TNF-α、IL-6的产生等机制对ANP进行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朱树养;高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在儿章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56例瘫痪患儿进行周围神经传导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其中20例进行了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EMG呈肌源性损害91例,临床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59例,皮肌炎(DM)6例,多发性肌炎(PM)11例,糖原累积病1例,14例诊断不明确.(2)EMG呈神经源性损害70例,临床诊断脊髓性肌萎缩(SMA)28例,急性脊髓炎(ATM)12例,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PS)19例,11例诊断不明.(3)EMG呈周围神经性损害123例,临床诊断注射损伤16例,臂丛损伤26例,外伤性桡神经损伤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36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19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2例,16例诊断不明.(4)EMG呈可疑异常10例,临床确诊PMD1例,PM1例,8例诊断不明.(5)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2例,临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MG),其中1例为眼肌型、1例为全身型.(6)EMG检查正常260例,临床诊断脑瘫(CP)16例,MG 7例,GBS2例,其他疾病26例,209例诊断不明.结论 (1)EMG检查对早期诊断因肌肉病变、脊髓前角损害引起的瘫痪非常有帮助.(2)EMG检查对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瘫痪的定位、受损程度、诊断、鉴别诊断、分型、随访等有重要临床价值.(3)单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EMG一般呈正常.(4)MG患儿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较低.
作者:刘芳;苏志暖;宋建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与T辅助(Th)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7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30名健康人外周血DCs亚群(DCI和DC2)与Th细胞亚群(Th1和Th2)按疾病分组进行检测.结果 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DC1、Th1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h2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DC2含在这3个病程中有下降趋势,前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粟粒型肺结核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粟粒型肺结核与浸润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Th1含量明显低于肺结核组(P<0.05),Th2含量明显高于肺结核组(P<0.05).15例重度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化疗与微卡治疗3个月后,DCI、DC2、Th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h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DC1、DC2表达水平调控着Th0向Th1、Th2分化,Th1、Th2的分化也间接地负反馈调节DC1、DC2表达,维持这种平衡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
作者:胥萍;施美华;费晓峰;朱传武;吴妹英;吴敏娟;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小肠梗阻诊治的合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小肠梗阻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缓解31例,手术治疗缓解90例,死亡5例.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及依据肠管梗阻程度及早及时手术治疗是影响急性小肠梗阻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朱万坤;汪树利;刘宏斌;杨文举;韩晓鹏;苏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自介素-11(rhIL-11)联合治疗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比格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4.5 Gy ~(60)Coγ射线照射比格狗建立极重度骨髓型ARS模型,随机分成照射对照组、综合对症组和细胞因子组.照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综合对症组给予包括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细胞因子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rhG-CSF和rhIL-11治疗3周,然后观察各组的血象变化、输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动物的存活率等.结果 照射后3组动物血象中各类细胞都呈急剧下降,细胞因子组治疗后血象基本恢复正常.细胞因子组的平均输血量和输血时间均显著少于综合对症组(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照后45 d观察期内,存活率照射对照组为0%,综合对症组为80%,细胞因子组为100%,3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综合对症基础上联合rhG-CSF和rhIL-11治疗极重度骨髓型ARS比格狗,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刺激血细胞较快地回升,显著减少输血量,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并能提高照射狗的存活率.
作者:赵建治;李明;邢爽;罗庆良;张学光;缪竞诚;朱南康;张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S0、TPSGF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64例胰腺癌患者、45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3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中AFP、CEA、CA199、CA125、CAS0、TSGF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6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胰腺良性疾病组(P<0.05或<0.01).在单项检测中,CA199敏感度高,但其特异度低于AFP、CEA、CA125和TS-GF.不同组合的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均能提高敏感度和准确度,但特异度略有降低.在联合检测效能的评价中,CEA+CA199+TSGF组合为佳检测指标.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提高了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杨晓春;申咏梅;宋妙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糖尿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3例人院后确诊,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并发伤口感染4例,并发急性左心衰1例,无死亡,均未发生酮症酸中毒,10~15 d出院.结论 糖尿病并发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炎症和高血糖互为因果,保守治疗不易控制炎症的发展和高血糖,而及时切除病灶,则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恢复.
作者:曹洪良;张永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手术探查漏诊,后经再次手术确诊.本组治愈17例(85%),死亡3例(15%).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30%),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3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是掌握好早期手术探查指征和选择合适的术式.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诊和漏诊以及术式选择不当引起肠瘘、感染和出血.
作者:汤世军;汪良;何宋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游离并阻断子宫动脉后再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36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和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预先游离出子宫动脉,并使用一次性锁扣夹阻断后,再行子宫切除手术.结果 56例手术均成功分离出子宫动脉,无1例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 min 20 h,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住院时间5.5 d.结论 腹腔镜下先游离并阻断子宫动脉后再行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输尿管损伤,是目前公认的安全的术式.
作者:徐云;薛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两种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2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胶联式矫治器,B组使用压膜式矫治器.根据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和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变,比较两种矫治器的疗效.结果 胶联式矫治器有效率77.78%,压膜式矫治器有效率81.82%,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依从性存在差别.结论 应结合患者的主观要求及其口腔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有效的矫治器.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范建林;杨建新;刘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