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多糖基于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鲁文飞;朱宁;吕小成

关键词:中药多糖,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抗肿瘤, 肿瘤疫苗
摘要:中药多糖是从传统草本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简称DC)对抗原信息处理,提高DC呈递功能.DC在特异性免疫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C是一种强大的抗原呈递专职细胞,该细胞在捕获抗原信息后,经过处理使抗原结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 HC)而暴露到细胞表面,在抗原特异性信号和协同刺激信号的双重作用下,活化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体内特异性免疫[1-3].本文从中药多糖对DC形态、吞噬能力、表型及免疫学影响,DC的来源及分化策略,中药多糖基于DC抗肿瘤机制,中药多糖在DC肿瘤疫苗中的应用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热哮的中医药内治研究进展

    小儿热哮为临床儿科哮喘发作期的常见证型.文章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综合中医医家对小儿热性哮喘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归纳进行文献综述,为小儿热哮的中医药内治提供理论和临床治疗依据,探析小儿热性哮喘的中医药内治法优势,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作者:李芸;薛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窦肌间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肌间Cajal间质细胞(myenteric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MY)自噬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疏肝理气法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简称柴高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简称柴中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简称柴低组)、多潘立酮组(简称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夹尾激惹刺激法制备FD大鼠模型.各组药物干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持续灌胃4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ICC-MY内自噬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ICC-MY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增多,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比较,柴高组、柴中组、西药对照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减少,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均P=0.000).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柴高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减少,Beclin1、LC3B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结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CC-MY过度自噬有关;柴胡疏肝散可抑制FD大鼠ICC-MY过度自噬,这可能是疏肝理气法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曾丽君;凌江红;邓静;王煜姣;张智;雷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方及雷贝拉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之间临床症状及临床有效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和胃方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有效率方面优于雷贝拉唑.

    作者:徐亭亭;朱生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新癀片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新癀片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入组的患者均只累及1个关节,两组患者均使用秋水仙碱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醋调制的新癀片外敷患处,每日2次.3天为研究观察的终点,所有患者均治疗3天以上.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1%,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外敷新癀片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伟;毛辉辉;张先进;罗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周岱翰教授活用《神农本草经》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的浅析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早的本草学专著,一直被奉为药学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至今对于中医临床实践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周岱翰教授在肿瘤临床中不断思考与实践,将《神农本草经》中的辨证思想总结并应用到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红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枳壳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脾虚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血浆乙酰胆碱、胃动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枳壳水煎液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脾虚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血浆乙酰胆碱(ACh)、胃动素(MTL)、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 以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枳壳水煎液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分别灌胃给药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泌素、血浆乙酰胆碱、胃动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变化,观察各组给药后对脾虚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ACh、GAS、MTL和SP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VIP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各组给药后,柚皮苷低、中、高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柚皮苷低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和柚皮苷低剂量组中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而柚皮苷中、高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和柚皮苷低、中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新橙皮苷低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而新橙皮苷高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新橙皮苷低、中、高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新橙皮苷中、高剂量组血浆中MTL含量和新橙皮苷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两个单体组合物低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和两个单体组合物低、中剂量组血浆中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两个单体组合物中、高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两个单体组合物高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两个单体组合物高剂量组血浆中MTL含量和两个单体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枳壳水煎液低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枳壳水煎液高剂量组血浆中MTL含量和枳壳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 枳壳可能通过升高血清中GAS、血浆中ACh、MTL、SP含量和抑制VIP的分泌来促进胃肠运动,这可能是枳壳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谭舒舒;陈海芳;宋玉鹏;胡源祥;罗小泉;杨武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民间医生药用野生植物的初步调查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民间医生从当地采集的药用植物共有42种、2变种,隶属24科40属.所用的药用植物在药用部位的选择上以花类为主,全部种类中有4种植物有2~3个不同的药用部位.未见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的药用记载.

    作者:依如贵;哈斯巴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东紫苏昆明居群叶特征与挥发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东紫苏叶特征与挥发油的相关性,为生产中确定提取东紫苏挥发油佳取材时期提供依据,为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所采集的东紫苏叶鲜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基于同期对东紫苏叶特征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在8月份高,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29.93% ~50.11%).从2014年7~11月份,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与挥发油化学成分中的α-松油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下部叶宽呈显著负相关,1,8-桉叶油素与生物量相关数据间并未呈现相关关系.排除植物生殖生长期的影响,从7月份到10月份,1,8-桉叶油素分别与下部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数、下部叶面积、中部叶下表皮成熟近无柄腺毛分布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分枝数少、叶宽小的植株提取率高,丰沛的降雨量可能会促进东紫苏挥发油的合成,推测降雨可能是促进挥发油合成的主导环境因子.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理功效,11月份其百分含量达到大,初步确定生产中提取东紫苏中挥发油的佳取材时期为11月份.当年生枝长较长、叶片数较多、下部叶片较长、下部叶片叶面积较大的植株合成的1,8-桉叶油素更多,且1,8-按叶油素极有可能是在中部叶成熟近无柄腺毛里合成,因此上述性状可作为下一步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重要评价筛选指标.

    作者:罗燕;王文静;张红霞;张洁;朱丽霞;普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中黄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人中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7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0min,制备人中黄样品溶液;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Boston Green ODS (4.6mm×250mm,5μ m),流速0.5~0.8ml/min,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测定波长228nm.结果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0批人中黄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人中黄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钱凯;杨德森;毛芬兰;干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乌蛇止痒方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乌蛇止痒方对艾滋病相关瘙瘁性丘疹性皮疹脾虚湿蕴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方法 45例HIV-PPE脾虚湿蕴证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终完成治疗者41例,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乌蛇止痒方(乌梢蛇、苍术、淮山药、鸡内金、泽泻、白芍、当归、茯苓、白鲜皮、苦参、防风、黄芩、甘草)口服;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分别在治疗3周、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量化评分、中医症状体征、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和血常规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组皮损改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肤症状体征就已经有所改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节、丘疹、苔癣样变、瘙瘁症状体征改善明显(P<0.01).治疗3周后,治疗组乏力、纳呆、腹胀有所改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乏力、纳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乌蛇止痒方能够有效治疗HIV-PPE脾虚湿蕴证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霞;姜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胡荫奇运用桂枝加葛根汤辨治风湿病经验

    在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基础上,胡荫奇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善于用桂枝加葛根汤辨治风湿病,效果颇佳.胡师认为桂枝加葛根汤内外兼治,既可调和营卫,又能升督脉阳气、疏通气血、缓急止痛,可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适用于风湿病初期,督脉受邪者;病变日久,脾胃阳气亏虚者;经脉不利,气血郁滞者等,并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硬化症为例,进一步阐述桂枝加葛根汤在风湿病临床的实际应用.

    作者:夏淑洁;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互联网+时代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

    文化势能是跨文化传播的动力来源.作为跨文化传播源文化体的中医药是中国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它独具的传统文化势能和应用价值为其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平等性和多样性等主要特征,既要传承一些传统途径,又要有所创新.这些特征和途径应该视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策略.

    作者:张四红;王键;董一帆;储全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丁苯酞联合脑安胶囊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脑安胶囊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就诊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40例.A组给予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及脑安胶囊口服,研究周期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蒙特利尔智能评估(MOCA)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测量表(MMSE)评分比较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均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A组及B组,B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4周时,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及B组,治疗B组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脑安胶囊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预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魏从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主教学模式”中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应用探索

    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是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必备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实施,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萍;赵树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青龙汤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的抗过敏作用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和中药单体的抗组胺作用,探讨该药抗过敏作用的有效物质基础,为其功效和临床应用提供药理依据.方法 利用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探讨小青龙汤的抗过敏作用,并观察小青龙汤、不同极性提取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及其单体成分(麻黄碱、儿茶素、甘草酸、芍药苷)对组胺诱导豚鼠离体肠收缩的抑制作用,初步阐明其抗过敏机制及有效部位.结果 小青龙汤(0.78,1.56g/kg)均能减小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中蓝斑面积,提示其对Ⅰ型变态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离体实验发现,小青龙汤(2,4,8mg/ml)均使组胺诱导的豚鼠肠管收缩量效曲线向右下方移位,离体肠收缩的大效应降低,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提取物中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均可抑制组胺诱导的肠管收缩,其中正丁醇部位较为突出.麻黄碱、儿茶素能明显减弱组胺诱导的肠管收缩,而甘草酸、芍药苷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小青龙汤具有抗过敏作用,机制可能为非竞争性拮抗组胺H1受体,其提取物中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均有拮抗作用,尤以正丁醇部位拮抗作用明显.麻黄碱、儿茶素均具拮抗H1受体作用,提示其可能为小青龙汤抗过敏作用的物质基础.

    作者:郑永艳;周园;周联;罗霞;钟萍;阮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中医全科卓越医师人才培养

    新医改形式下必须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医全科医师人才的培养质量决定中医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院校教育是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重要的一个途径,我们计划以中医全科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为蓝本,通过修订完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在中医全科班实施,期望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全科人才.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孟毅;刘志勇;丁虹;杜凤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LC-MS/MS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9个蒽醌成分的含量

    目的 采用LC-MS/MS方法对养血清脑颗粒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橙黄决明素、甲基钝叶决明素、钝叶素、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共9个蒽醌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mm×100mm,1.8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采用ESI负离子电离方式,MRM扫描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养血清脑颗粒中9个蒽醌成分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8),各成分回收率为95.6%~105.5%,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9个蒽醌成分的含量之和为366 μg·g-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用于养血清脑颗粒中多个蒽醌成分的同时测定.

    作者:陈浩浩;王晓明;潘桂湘;李文芳;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肺衰病经验

    刘尚义国医大师治疗肺衰病,以“宣畅肺气、祛湿化痰”为总治则,早中期以调理肺气为法,予保金立甦汤治之,晚期以“泄热存阴”为原则,取得良好疗效,凸显中医药在危急重症中的潜力和优势,对总结、传承、发扬国医大师治疗重症疾病的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兰;杨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钩藤生物碱部位对AD大鼠学习记忆作用研究

    目的 进行钩藤饮片生物碱组分(AUR)制备,探索AUR对D-半乳糖模型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作用.方法 单因素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制备钩藤饮片生物碱部位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选择75%乙醇作为树脂洗脱溶媒.AUR能够增加AD模型大鼠的入水象限停留时间,缩短逃避潜伏期,提高血清ChAT、Ach、SOD水平,降低AchE活性、MDA水平.结论 AB-8树脂适用于AUR制备,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降低,AUR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改善胆碱能系统作用有关.

    作者:王海波;王波;邸学;谭超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神曲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六神曲为临床常用曲剂,通过查阅和分析六神曲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相关文献,从六神曲处方、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发现六神曲存在处方、制备工艺、炮制方法各异、质量评价指标多以经验判断为主等问题.文章拟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六神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六神曲的炮制工艺、提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霞;毛鑫;王熠;阮俊杰;操文浩;兰泽伦;周霞;万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