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姜枫
目的 探究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PY-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性的成分.结果 通过探究不同热解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终确定佳热解条件为200℃,且从中国四川省敖平镇、中国陕西省渭南市、中国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三产地川芎中共检测到98种成分,共有成分为17种,含有萜烯类、内酯类、苯环类、杂环类、醇类及一些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等.结论 发现不同地域对川芎成分有影响,敖平产川芎所合成分较其它两地多,四川敖平、陕西渭南、云南大理其中主要的药用成分萜烯类和内酯类其两者相对总含量分别为20.85%、12.71%、11.70%.
作者:侯彬彬;陈福欣;马骁;马逢乐;张少利;龚频;周安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人中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7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0min,制备人中黄样品溶液;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Boston Green ODS (4.6mm×250mm,5μ m),流速0.5~0.8ml/min,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测定波长228nm.结果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0批人中黄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人中黄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钱凯;杨德森;毛芬兰;干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etcinases-2,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用药后裂隙灯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2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角膜透明,MMP-2分泌较少;碱烧伤对照组新生血管多;各时间点Tet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发展均较碱烧伤对照组轻,MMP-2的表达亦较碱烧伤对照组显著降低.三组各时间段MMP-2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粉防己碱可能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作者:张晓斌;李青春;熊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5种广西道地药材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的广西道地药材.方法 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25种广西道地药材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对抑制率较高的几种药材用大孔树脂D101进一步进行脱色处理并跟踪活性.结果 25种广西道地药材中较强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有金银花、紫苏叶、鸡血藤和黄芪,药液浓度为40mg/ml时抑制率分别为61.03%、41.08%、40.00%和36.10%,其中金银花的抑制率与5mg/ml的阿卡波糖抑制作用相近.用大孔树脂D101对抑制作用强的4中药材的水提液进行脱色,发现4种药材经脱色后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均不同程度降低,有抑制作用的成分大部分集中于95%的流份中.结论 金银花、紫苏叶、黄芪和鸡血藤4味中药体外对α-淀粉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考虑进一步开发其在降血糖、减肥保健产品中的利用.
作者:徐佳佳;蒙秋华;蒙雪芳;李佳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在《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并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 2015级护理本科生62人为实验组,2014级63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设计性实训教学,对照组则沿袭传统教学法.结果 教学改革后实训开设项目显著增加,学生综合反馈满意度较高.结论 综合设计性实训课改变了传统实训课护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现状.在不影响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思维.
作者:施慧;袁亚美;单媛媛;王建青;方正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人工诱导方法对白木香结香过程中萜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小孔滴注法”进行甲酸、甲酸结合镰刀菌人工诱导试验,手工割取诱导前、后12个月内的白木香结香部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测定As-HMGR、As-DXS1、As-DXS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As-HMGR、As-DXS1、As-DXS2回归方程分别为y=-3.580X+ 40.11、y=-3.424X+ 38.38、Y=-3.728X+41.84,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线性关系均良好.甲酸、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过程中,As-DXS1与As-DXS2的表达模式相近,前8个月表达水平较低,随后显著升高.甲酸诱导时,As-HMGR基因从2个月开始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时,初期相对表达量缓慢升高,6个月时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人工诱导12个月As-HMGR、As-DXS1的相对表达量,甲酸诱导高于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P<0.05).结论 甲酸、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白木香结香过程中As-HMGR基因在伤害早期响应伤害胁迫,As-DXS1、As-DXS2基因在后期响应,为进一步研究白木香萜类次生代谢产物表达与调控,改善人工沉香品质奠定基础.
作者:冯美柔;樊云飞;陈晓东;周欣;章卫民;高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克什克腾旗蒙古族民间医生从当地采集的药用植物共有42种、2变种,隶属24科40属.所用的药用植物在药用部位的选择上以花类为主,全部种类中有4种植物有2~3个不同的药用部位.未见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的药用记载.
作者:依如贵;哈斯巴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各类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rimary mesangial cells,MsC)表达Smad2及泛素mRNA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各类含药血清对MsC表达Smad2及泛素mRNA的影响.结果 各组合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MsC表达Samd2及泛素mRN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复方组作用强,优于TW组(P<0.01);清热组和化瘀组优于益气组(P<0.01),但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TW含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MsC表达Samd2及泛素mRNA,复方组较强,化瘀组、TW组次之,益气组较弱.
作者:翟文生;杨濛;张霞;张建;袁泉;宋纯东;郭庆寅;任献青;黄岩杰;李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悬钩子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十分广泛,近年来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文章对悬钩子属植物近5年来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该属植物中主要包括了萜类化合物、黄酮类成分、酚酸类成分和甾体类成分,并建议后续应重点阐明该属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敬;李水清;赵斌;梅全喜;林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对乌拉尔甘草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二年生乌拉尔甘草苗为材料,设置2个盐水平,分别为12 g/kg NaCl干土(Na1)、15 g/kg(Na2),同时设置对照组(CK),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制备样品,并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结果 发现对照组的叶片叶绿体结构紧实,膜系统完整;中度盐浓度下(12g/kg NaCl)叶绿体内存在极少淀粉粒,并被大量的线粒体包围;高盐浓度下(15 g/kg NaCl)淀粉粒增多,波浪状细胞壁,叶绿体被膜严重损伤而降解,边缘结构遭到破坏,类囊体膨大,片层结构排列松散且片层间距加大,叶绿体降解呈离散状态,线粒体嵴膨大,部分出现空泡化现象.结论 盐胁迫对乌拉尔甘草叶片细胞叶绿体、线粒体等的超微结构具有损伤作用,且盐浓度愈高损伤作用愈明显.
作者:解植彩;张文晋;张新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方对荷瘤动物(裸鼠)肿瘤成瘤性影响,计算肿瘤生长率及脾脏指数,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测定肿瘤PI3K、PDK1和Akt蛋白及基因表变化.结果 每日口服2g/kg化瘀解毒方提取物显著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小鼠瘤重显著下降.口服化瘀解毒方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和脾脏指数均无影响,而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显著降低小鼠体重和脾脏指数.qRT-PCR结果显示化瘀解毒方提取物不影响PI3K,PDK1及Akt蛋白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每日口服2g/kg化瘀解毒方提取物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化瘀解毒方提取物有效抑制体内肿瘤细胞增殖,对荷瘤小鼠的体重及其脾脏指数无影响,存在较低的毒副作用,PI3K/Akt通路参与化瘀解毒方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俊萍;赵一;赵国岑;魏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金银岗梅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250 mm×4.6mm,5μm),流动相以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327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在1.72 ~ 34.35 μg/ml(r=0.999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5%,RSD为0.48%.结论 结果准确、快速、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良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文昌;梅全喜;陈优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湿疹乳膏在贮存期内干燥开裂,影响乳膏的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研究乳膏的失水规律,建立失水率随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优选佳保温处方.方法 在模拟温度为25~65℃时测量乳膏50h内的失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拟合湿疹乳膏失水百分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探索失水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结果 通过测定湿疹乳膏的失水百分率变化,拟合出湿疹乳膏的失水率与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得到阿伦尼乌斯方程,筛选出保温剂含量中等的处方二为佳保温处方.结论 该模型拟合度高,可以有效地预测湿疹乳膏50h内的水分损失规律.
作者:陈叶童;刘园园;张依人;张可人;蒋龙波;邹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早的本草学专著,一直被奉为药学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至今对于中医临床实践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周岱翰教授在肿瘤临床中不断思考与实践,将《神农本草经》中的辨证思想总结并应用到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红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药多糖是从传统草本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简称DC)对抗原信息处理,提高DC呈递功能.DC在特异性免疫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C是一种强大的抗原呈递专职细胞,该细胞在捕获抗原信息后,经过处理使抗原结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 HC)而暴露到细胞表面,在抗原特异性信号和协同刺激信号的双重作用下,活化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体内特异性免疫[1-3].本文从中药多糖对DC形态、吞噬能力、表型及免疫学影响,DC的来源及分化策略,中药多糖基于DC抗肿瘤机制,中药多糖在DC肿瘤疫苗中的应用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鲁文飞;朱宁;吕小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脾胃虚弱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脾胃虚弱评分,并运用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获得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减弱,脾胃虚弱程度越高,自主神经功能越差.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脾胃虚弱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菊;李姿;苗嘉萌;陈俊昱;袁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激痛点理论指导下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麻木、疼痛和睡眠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30人,分别给予激痛点针刀治疗和常规体针加电针治疗,采用VAS麻木、疼痛积分和睡眠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针刀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木、疼痛积分上,治疗后针刀组积分低于电针组,麻木、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积分上,治疗后电针组积分低于针刀组,睡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痛点针刀疗法在缓解疼痛、麻木方面优于针刺加电针疗法;针刺加电针疗法在改善睡眠方面效果优于激痛点针刀疗法.
作者:马林;李万瑶;张先进;黄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重复的刻板动作为自闭症系谱障碍的三大主症,其中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症状.目前自闭症病因尚未明确,亦无明确的特效治疗药物.因社会交往障碍患儿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吕英教授接诊超过200例自闭症患儿,发现此类患儿皆存在阳明主阖功能失常的病机,在“气一元论”指导下予相应方药对治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故文章从“气一元论”论述阳明的生理病理特性,并探讨其与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关系.
作者:张作美;程婉;冯克久;李爱武;吕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中医卫气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系统查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及中医古籍,包括理论分析及实验药物、实验动物、临床观察等各种研究,收集卫气、自噬、免疫相互联系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从理论、实验、临床等方面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 卫气、自噬、免疫在组成、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及相关功能过亢后导致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卫气与自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中医提高卫气功能来调节自噬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作者:石冬燕;陈兆耀;常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LC-MS/MS方法对养血清脑颗粒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橙黄决明素、甲基钝叶决明素、钝叶素、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共9个蒽醌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mm×100mm,1.8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采用ESI负离子电离方式,MRM扫描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养血清脑颗粒中9个蒽醌成分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8),各成分回收率为95.6%~105.5%,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9个蒽醌成分的含量之和为366 μg·g-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用于养血清脑颗粒中多个蒽醌成分的同时测定.
作者:陈浩浩;王晓明;潘桂湘;李文芳;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