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袁亚美;单媛媛;王建青;方正清
目的 观察补中助长颗粒治疗学龄前特发性矮身材(ISS)伴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学龄前ISS伴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补中助长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赖氨酸维B12颗粒口服.分别比较组内、组间治疗6月、12月患儿身高(H)、身高增长速度(GV)、身高落后标准差(HtSDS)、体重指数(BMI)、年龄/骨龄(CA/BA)、预测成人身高(PAH);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月、12月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所得生长激素峰值(GHP)的变化.制定简易厌食症候表,比较治疗12月后两组患儿厌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H、BMI、CA/B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观察组GV、PAH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tSD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H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助长颗粒在促进ISS患儿生长、改善患儿厌食症状方面优于赖氨酸维B12颗粒,促进ISS患儿血清IGF-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凤平;崔伟锋;葛国岚;韩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人工诱导方法对白木香结香过程中萜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小孔滴注法”进行甲酸、甲酸结合镰刀菌人工诱导试验,手工割取诱导前、后12个月内的白木香结香部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测定As-HMGR、As-DXS1、As-DXS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As-HMGR、As-DXS1、As-DXS2回归方程分别为y=-3.580X+ 40.11、y=-3.424X+ 38.38、Y=-3.728X+41.84,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线性关系均良好.甲酸、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过程中,As-DXS1与As-DXS2的表达模式相近,前8个月表达水平较低,随后显著升高.甲酸诱导时,As-HMGR基因从2个月开始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时,初期相对表达量缓慢升高,6个月时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人工诱导12个月As-HMGR、As-DXS1的相对表达量,甲酸诱导高于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P<0.05).结论 甲酸、甲酸结合镰刀菌诱导白木香结香过程中As-HMGR基因在伤害早期响应伤害胁迫,As-DXS1、As-DXS2基因在后期响应,为进一步研究白木香萜类次生代谢产物表达与调控,改善人工沉香品质奠定基础.
作者:冯美柔;樊云飞;陈晓东;周欣;章卫民;高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并比较不同产地忍冬藤的HPLC指纹图谱,为考察忍冬藤质量提供标准并对其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构建忍冬藤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ZORBAX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洗脱时间60 min,0 min~ 10 min(A%:8%→10%);10 min~20 min (A %:10%→15%);20 min ~30 min (A%:15%);30 min ~40 min(A%:15%-25%);40 min ~60 min (A%:25%→100%);检测波长:325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分析15个不同产地忍冬藤样品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 确立了10个共有峰模式,15个不同产地的忍冬藤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在0.850~0.999之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性分析一致.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简便易行.为忍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开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苏征;王玲娜;张芳;李佳;刘谦;蒲高斌;张永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文化势能是跨文化传播的动力来源.作为跨文化传播源文化体的中医药是中国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它独具的传统文化势能和应用价值为其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平等性和多样性等主要特征,既要传承一些传统途径,又要有所创新.这些特征和途径应该视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活动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策略.
作者:张四红;王键;董一帆;储全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重复的刻板动作为自闭症系谱障碍的三大主症,其中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症状.目前自闭症病因尚未明确,亦无明确的特效治疗药物.因社会交往障碍患儿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吕英教授接诊超过200例自闭症患儿,发现此类患儿皆存在阳明主阖功能失常的病机,在“气一元论”指导下予相应方药对治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故文章从“气一元论”论述阳明的生理病理特性,并探讨其与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关系.
作者:张作美;程婉;冯克久;李爱武;吕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殃芪巴布剂中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离体大鼠透皮率测定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ce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屏障,采用HPLC分别测定殃芪巴布剂中不同时间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的透皮累积量.结果 对殃芪巴布剂线性关系考察中,野黄芩苷回归方程为Y=3.29×105X-3.11×104(r =0.9998),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08204 ~0.8204μ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党参炔苷回归方程为Y=3.57×106X-8.54×104(r=0.9995),结果表明党参炔苷进样量在0.1219~1.21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延胡索乙素回归方程为y=6.54×106X+1.55×104(r=0.9996).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02001 ~0.200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HPLC测得殃芪巴布剂中的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延胡索乙素透过离体大鼠皮肤12h透皮率分别为20.06%、19.23%、28.81%.结论 殃芪巴布剂的大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是一个被动扩散行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透过量也增加.
作者:唐万和;肖柳;杨全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50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对61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该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证素辨证学研究结果得出本组503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13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血瘀、气虚、气滞、湿热、水.采用因子分析61个证候条目,KMO统计量为0.812,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1,共提取出17个公因子,被提取有51项具有意义的症状,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7类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血瘀证、脾气虚证.采用聚类分析出该病的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血瘀证占24.85%(125/503),脾气虚证占19.28% (97/503),肝郁脾虚证14.91% (75/503),脾肾阳虚证占12.72% (64/503),湿热内蕴证占11.13%(56/503),脾虚湿盛证10.14%(51/503),肝肾阴虚证7.55%(38/503).结论 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证素辨证体系相结合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特点研究,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李毅;刘艳;刘力;寇小妮;汶明琦;王捷虹;王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是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必备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实施,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萍;赵树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玄参及其拆分组分在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小鼠免疫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观察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小鼠碳廓清试验指数,并计算其胸腺和脾腺指数;应用二硝基氟苯法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测定其免疫功能,并测定血清溶血素及IL-2、IL-4、IFN-γ、IgM、IgG的含量;体外测定脾细胞增殖反应及诱导小鼠RAW264.7炎症因子的分泌量.结果 玄参多糖组分均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及碳廓清指数的增长(P<0.01);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强度(P<0.01)及改善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降低(P<0.01);促进脾细胞增殖(P<0.01)及显著性升高IL-2、IL-4、IFN-γ、IgM、IgG、TNF-α及NO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 说明玄参可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状态小鼠的免疫功能,推测其免疫增强的物质基础为多糖组分.
作者:李自辉;张宁;董婉茹;于卉;赵洪伟;刘树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莪术中抗流感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抗流感药效物质的多靶向作用机制.方法 以莪术中的80种化合物为筛选目标,选取流感病毒合成和炎症发生相关的6个关键靶点,采用Sybyl-X2.1.1软件包的Surflex-Dock分子对接模块分别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有效成分,并探讨其对接程度.结果 以流感病毒合成和炎症发生的相关蛋白为靶点,以打分函数Total-Score等于6为阈值,筛选出与各靶标结合较好的成分有9个.其中,与NA、PB2、NP、p38MAPK、COX-2及TNF-α蛋白活性位点的匹配度高的小分子分剐为常春藤皂苷元、西托糖苷、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结论 莪术中化学成分与流感病毒蛋白靶点和炎症相关蛋白靶点具有一定的结合和抑制效应,因此具有多靶向抗流感病毒作用.
作者:赖艳妮;黄新安;严一文;李向阳;徐培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肌间Cajal间质细胞(myenteric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MY)自噬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疏肝理气法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简称柴高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简称柴中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简称柴低组)、多潘立酮组(简称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夹尾激惹刺激法制备FD大鼠模型.各组药物干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持续灌胃4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ICC-MY内自噬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ICC-MY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增多,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比较,柴高组、柴中组、西药对照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减少,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均P=0.000).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柴高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减少,Beclin1、LC3B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结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CC-MY过度自噬有关;柴胡疏肝散可抑制FD大鼠ICC-MY过度自噬,这可能是疏肝理气法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曾丽君;凌江红;邓静;王煜姣;张智;雷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中医心理教育治疗临床研究中提炼出多轴诊断评估.该研究分别从病因、病机、人格倾向、病症、心理状态5大轴诊断评估展开阐述,为中医心理诊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世通;杜金全;李孟鑫;汪卫东;王米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各类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rimary mesangial cells,MsC)表达Smad2及泛素mRNA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各类含药血清对MsC表达Smad2及泛素mRNA的影响.结果 各组合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MsC表达Samd2及泛素mRN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复方组作用强,优于TW组(P<0.01);清热组和化瘀组优于益气组(P<0.01),但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TW含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MsC表达Samd2及泛素mRNA,复方组较强,化瘀组、TW组次之,益气组较弱.
作者:翟文生;杨濛;张霞;张建;袁泉;宋纯东;郭庆寅;任献青;黄岩杰;李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六神曲为临床常用曲剂,通过查阅和分析六神曲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相关文献,从六神曲处方、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发现六神曲存在处方、制备工艺、炮制方法各异、质量评价指标多以经验判断为主等问题.文章拟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六神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六神曲的炮制工艺、提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霞;毛鑫;王熠;阮俊杰;操文浩;兰泽伦;周霞;万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PY-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性的成分.结果 通过探究不同热解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终确定佳热解条件为200℃,且从中国四川省敖平镇、中国陕西省渭南市、中国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三产地川芎中共检测到98种成分,共有成分为17种,含有萜烯类、内酯类、苯环类、杂环类、醇类及一些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等.结论 发现不同地域对川芎成分有影响,敖平产川芎所合成分较其它两地多,四川敖平、陕西渭南、云南大理其中主要的药用成分萜烯类和内酯类其两者相对总含量分别为20.85%、12.71%、11.70%.
作者:侯彬彬;陈福欣;马骁;马逢乐;张少利;龚频;周安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新医改形式下必须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医全科医师人才的培养质量决定中医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院校教育是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重要的一个途径,我们计划以中医全科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为蓝本,通过修订完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在中医全科班实施,期望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全科人才.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孟毅;刘志勇;丁虹;杜凤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基础上,胡荫奇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善于用桂枝加葛根汤辨治风湿病,效果颇佳.胡师认为桂枝加葛根汤内外兼治,既可调和营卫,又能升督脉阳气、疏通气血、缓急止痛,可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适用于风湿病初期,督脉受邪者;病变日久,脾胃阳气亏虚者;经脉不利,气血郁滞者等,并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硬化症为例,进一步阐述桂枝加葛根汤在风湿病临床的实际应用.
作者:夏淑洁;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量化指标,优化养心膏的收膏成型工艺,控制膏方质量.方法 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膏方的得膏率、膏滋含水量、膏滋动力黏度以及主成分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养心膏制备工艺.结果 养心膏佳收膏成型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1.21,清膏与蜂蜜量比例为1∶1.51,膏滋相对密度1.40,在此条件下进行工艺验证试验,所得实际成型性值为95.28,与模型拟合值基本吻合.结论 上述工艺合理可行,所选各项工艺指标稳定可靠,能够对养心膏的收膏成型工艺进行准确有效的控制.
作者:张炜华;岳宝森;李江英;李云;职媛;杨帅;吕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miRNA (MicroRNA)为一类非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能间接的发挥调控蛋白翻译的作用,目前在现代解剖意义上的肾脏中已发现有大量miRNA与中医藏象理论中“肾藏象”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该文通过文献整理与理论评述,从传统中医学“肾藏精”理论出发,探讨miRNA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意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危害性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以微血管病变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为重要特点.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着显著作用,通过对相关miRNA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治疗的现代物质基础.今后miRNA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詹理睿;王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中医药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中药及中药活性成分被证实具有抗糖尿病作用,越来越多的降糖中药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文章对近年来抗糖尿病中药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苷类、生物碱类等进行分类概述,以期为糖尿病的临床合理用药及抗糖尿病天然活性产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发现提供依据.
作者:宋保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