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李水清;赵斌;梅全喜;林励
目的 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组、抗纤抑癌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纤维化病变,每周1次,持续8周.同时每天分别以等剂量蒸馏水、扶正化瘀胶囊及抗纤抑癌颗粒的水溶剂灌胃给药.在第8周末取材,进行大鼠肝脏HE、Masson染色,α-SMA、Col Ⅰ、Col Ⅲ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抗纤抑癌方可降低α-SMA表达(P<0.01),减少抑制Col Ⅲ的形成(P<0.01),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ol Ⅰ的表达(P>0.05),并且抗纤抑癌组α-SMA表达量低于扶正化瘀组(P<0.05).结论 抗纤抑癌方可抑制HSC的活化,降低Col Ⅲ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进而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但其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焦云涛;杨先照;刘蕊洁;张鹏;李莹;叶永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人数逐年在增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益智药物,文章梳理总结这些益智药物的归经及其功效,归纳其功效相应五脏属性,并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探析五脏与痴呆发生的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提供依据.
作者:廖勉勉;王平;孔明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新癀片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入组的患者均只累及1个关节,两组患者均使用秋水仙碱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醋调制的新癀片外敷患处,每日2次.3天为研究观察的终点,所有患者均治疗3天以上.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1%,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外敷新癀片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伟;毛辉辉;张先进;罗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和非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应用NF-κB信号通路PCR芯片技术,观察内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84个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中,高血压病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检测到73个差异基因,其中,54个基因表达上调,19个基因表达下调.有6个上调基因和1个下调基因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上调基因包括EGR1、FOS、IKBKG、TLR9、TNFRSF10A、TRADD,下调基因为BCL2A1.非高血压病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检测到71个差异基因,其中,49个基因表达上调,22个基因表达下调.有5个上调基因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包括IKBKG、NFKBIA、REL、TLR9、TRADD.可以推测:血瘀证的差异基因为IKBKG、TLR9、TRADD,均为上调基因.结论 血瘀证与NF-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形成机制与炎症、免疫、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作者:胡小勤;曾学文;王强;钟卫干;周蓓;郝二伟;谢滟;陈仪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不同非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明确LIDP活血化瘀治疗的血清标志蛋白.方法 纳入60例确诊为LIDP并中医辨证为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用西医非手术综合治疗.基于iTRAQ联合LC-MS/MS分析和鉴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采用Gene Ontology及KEGG对相关生物信息、差异蛋白的功能和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并注意观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iTRAQ联合LC-MS/MS质谱共鉴定到蛋白质组为300个,对应209个非冗余蛋白,观察组符合条件的差异蛋白20个,其中在LIDP血瘀证患者中呈上调表达及下调表达的差异蛋白各占10个,9个差异蛋白序列表达涉及27条KEGG生物代谢途径;对照组符合条件的差异蛋白23个,其中呈上调表达的差异蛋白13个,下调10个,14个差异蛋白序列表达涉及25条KEGG生物代谢途径;筛选出两组共同差异蛋白8个,其中呈上调表达的差异蛋白3个,下调5个,两组共同有6个差异蛋白富集到19条信号通路上,有2个差异蛋白为观察组所特有.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性差异表达蛋白碳酸酐酶1与转铁蛋白变体在观察组LIDP患者血清中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VAS、JOA评分及总体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LIDP可取得与西医非手术综合疗法几乎相同的疗效,治疗是对证的;碳酸酐酶1与转铁蛋白变体是活血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目标蛋白质.
作者:邰志洪;桂裕昌;许建文;尹利军;伍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大黄黄连泻心汤“麻沸汤”的具体温度和“须臾”的时间范围.方法 以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和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素、小檗碱、黄芩苷的浸出量为依据,运用麦特氏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以Guth标准计算溃疡指数和HPLC法测定三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药物组中A、B、C、D、E、F、G、H各组的溃疡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第F组溃疡指数低,溃疡指数为0.33±0.58,以此为基准大黄黄连泻心汤在85℃温度下浸渍48min时使溃疡修复的效果好;A、C、E、G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这四组胃蛋白酶活性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以此为基准大黄黄连泻心汤在100℃条件下浸渍48min效果好;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H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素含量在70℃条件下浸渍15min浓度高.小檗碱在100℃热水浸渍48min的条件下浓度大,黄芩苷在85℃热水浸溃48min的时候浓度大.结论 大黄黄连泻心汤佳浸渍条件为85℃条件下浸渍15min.
作者:石银龙;凌云;包雨晴;周春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早的本草学专著,一直被奉为药学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至今对于中医临床实践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周岱翰教授在肿瘤临床中不断思考与实践,将《神农本草经》中的辨证思想总结并应用到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红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药多糖是从传统草本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简称DC)对抗原信息处理,提高DC呈递功能.DC在特异性免疫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C是一种强大的抗原呈递专职细胞,该细胞在捕获抗原信息后,经过处理使抗原结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 HC)而暴露到细胞表面,在抗原特异性信号和协同刺激信号的双重作用下,活化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体内特异性免疫[1-3].本文从中药多糖对DC形态、吞噬能力、表型及免疫学影响,DC的来源及分化策略,中药多糖基于DC抗肿瘤机制,中药多糖在DC肿瘤疫苗中的应用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鲁文飞;朱宁;吕小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激痛点理论指导下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麻木、疼痛和睡眠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30人,分别给予激痛点针刀治疗和常规体针加电针治疗,采用VAS麻木、疼痛积分和睡眠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针刀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木、疼痛积分上,治疗后针刀组积分低于电针组,麻木、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积分上,治疗后电针组积分低于针刀组,睡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痛点针刀疗法在缓解疼痛、麻木方面优于针刺加电针疗法;针刺加电针疗法在改善睡眠方面效果优于激痛点针刀疗法.
作者:马林;李万瑶;张先进;黄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三磷酸肌醇(IP3)、钙调素(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灌服腺嘌呤和番泻叶水煎剂复制脾肾阳虚型泄泻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4d后,采用ELISA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中IP3的含量,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十二指肠中CaM和MLCK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IP3含量及十二指肠中CaM、MLCK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和得舒特组IP3含量降低(P<0.05或P<0.01),四神丸各剂量组和得舒特组CaM、MLCK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且四神丸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而四神丸中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变与得舒特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十二指肠IP3-CaM-MLCK信号途径指标有关.
作者:蔺晓源;李霞;蔡莹;邓娜;夏旭婷;刘富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东紫苏叶特征与挥发油的相关性,为生产中确定提取东紫苏挥发油佳取材时期提供依据,为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所采集的东紫苏叶鲜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基于同期对东紫苏叶特征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在8月份高,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29.93% ~50.11%).从2014年7~11月份,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与挥发油化学成分中的α-松油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下部叶宽呈显著负相关,1,8-桉叶油素与生物量相关数据间并未呈现相关关系.排除植物生殖生长期的影响,从7月份到10月份,1,8-桉叶油素分别与下部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数、下部叶面积、中部叶下表皮成熟近无柄腺毛分布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分枝数少、叶宽小的植株提取率高,丰沛的降雨量可能会促进东紫苏挥发油的合成,推测降雨可能是促进挥发油合成的主导环境因子.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理功效,11月份其百分含量达到大,初步确定生产中提取东紫苏中挥发油的佳取材时期为11月份.当年生枝长较长、叶片数较多、下部叶片较长、下部叶片叶面积较大的植株合成的1,8-桉叶油素更多,且1,8-按叶油素极有可能是在中部叶成熟近无柄腺毛里合成,因此上述性状可作为下一步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重要评价筛选指标.
作者:罗燕;王文静;张红霞;张洁;朱丽霞;普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模式在中医内分泌本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教学对象分为“以主题为基础”教学法(SBL)的传统模式组(46人,对照组)和PBL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模式组(50人,实验组),经过3周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西医理论测试成绩、中医理论测试成绩、病例综合分析测试成绩、临床实践能力成绩、学生满意度.结果 两组学生的西医理论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在中医理论测试成绩、病例综合分析测试成绩、临床实践测试成绩、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模式在中医内分泌本科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白蕊;陈文辉;李双蕾;翟琳娜;王振刚;王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水液代谢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紧密相关,找到水通道蛋白与中医水液代谢的相关性,探求中医脏腑在水液代谢中作用的分子基础及其在水液代谢中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量近几年国内外、古籍文献,归纳整理与水液代谢有关的脏腑所参与的AQPs.AQPs的发现可能是合理解释中医学水、津液、水病和水液代谢过程的证据,研究AQPs与中医学水液代谢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宁;刘树民;于栋华;汪娜;李自辉;于卉;赵洪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进行钩藤饮片生物碱组分(AUR)制备,探索AUR对D-半乳糖模型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作用.方法 单因素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制备钩藤饮片生物碱部位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选择75%乙醇作为树脂洗脱溶媒.AUR能够增加AD模型大鼠的入水象限停留时间,缩短逃避潜伏期,提高血清ChAT、Ach、SOD水平,降低AchE活性、MDA水平.结论 AB-8树脂适用于AUR制备,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降低,AUR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改善胆碱能系统作用有关.
作者:王海波;王波;邸学;谭超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谢氏温针法(盱江医学五官科流派传承人谢强教授经验)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治疗机理,为变应性鼻炎提供更加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技术.方法 将80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运用谢氏温针法结合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片口服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病例脱落,有效病例39例,其中总有效37例(94.87%),临床痊愈32例(82.05%),显效4例(10.26%),有效1例(2.56%),无效2例(5.1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谢氏温针法结合红外线照射疗法具有疏经通络,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祛风散寒,通利鼻窍之功效,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效佳、价廉的治疗技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亢婷婷;杨淑荣;谢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殃芪巴布剂中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离体大鼠透皮率测定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ce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屏障,采用HPLC分别测定殃芪巴布剂中不同时间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的透皮累积量.结果 对殃芪巴布剂线性关系考察中,野黄芩苷回归方程为Y=3.29×105X-3.11×104(r =0.9998),结果表明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08204 ~0.8204μ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党参炔苷回归方程为Y=3.57×106X-8.54×104(r=0.9995),结果表明党参炔苷进样量在0.1219~1.21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延胡索乙素回归方程为y=6.54×106X+1.55×104(r=0.9996).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02001 ~0.200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HPLC测得殃芪巴布剂中的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延胡索乙素透过离体大鼠皮肤12h透皮率分别为20.06%、19.23%、28.81%.结论 殃芪巴布剂的大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是一个被动扩散行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透过量也增加.
作者:唐万和;肖柳;杨全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黑米花色苷对哮喘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清洁级BABL/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黑米花色苷低、中和高剂量组.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哮喘小鼠在激发前按50,150和300 mg/kg给予黑米花色苷灌胃治疗.观察支气管炎肺泡灌洗液(BAFL)炎症细胞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黑米花色苷对BALF和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5(IL-4、5)表达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变化,结果 哮喘组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BALF和肺组织中IL-4、IL-5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米花色苷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水平(P<0.05),同时抑制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结论 黑米花色苷能够降低哮喘小鼠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抑制哮喘炎症.
作者:王天宇;车楠;姜京植;叶晶;李良昌;赵洪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捏脊疗法对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婴幼儿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将其分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采取捏脊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捏脊疗法对婴幼儿营养不良临床疗效有效,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该文从量效关系角度探讨扶阳派运用附子的特点,通过梳理扶阳派学术理论特色,总结附子功效及适应症,发现扶阳派运用附子的特点在于附子的量效关系——小剂量补火助阳,常与熟地黄、磁石、生枣仁等配伍;大剂量回阳救逆,常与干姜、肉桂、山茱萸等配伍,且善用小剂量附子治疗危重病证.
作者:张永;周永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刘尚义国医大师治疗肺衰病,以“宣畅肺气、祛湿化痰”为总治则,早中期以调理肺气为法,予保金立甦汤治之,晚期以“泄热存阴”为原则,取得良好疗效,凸显中医药在危急重症中的潜力和优势,对总结、传承、发扬国医大师治疗重症疾病的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兰;杨柱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