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周永学
水液代谢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紧密相关,找到水通道蛋白与中医水液代谢的相关性,探求中医脏腑在水液代谢中作用的分子基础及其在水液代谢中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量近几年国内外、古籍文献,归纳整理与水液代谢有关的脏腑所参与的AQPs.AQPs的发现可能是合理解释中医学水、津液、水病和水液代谢过程的证据,研究AQPs与中医学水液代谢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宁;刘树民;于栋华;汪娜;李自辉;于卉;赵洪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人数逐年在增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益智药物,文章梳理总结这些益智药物的归经及其功效,归纳其功效相应五脏属性,并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探析五脏与痴呆发生的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提供依据.
作者:廖勉勉;王平;孔明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枳壳水煎液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脾虚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血浆乙酰胆碱(ACh)、胃动素(MTL)、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 以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枳壳水煎液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分别灌胃给药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泌素、血浆乙酰胆碱、胃动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变化,观察各组给药后对脾虚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ACh、GAS、MTL和SP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VIP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各组给药后,柚皮苷低、中、高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柚皮苷低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和柚皮苷低剂量组中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而柚皮苷中、高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和柚皮苷低、中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新橙皮苷低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而新橙皮苷高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新橙皮苷低、中、高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新橙皮苷中、高剂量组血浆中MTL含量和新橙皮苷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两个单体组合物低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和两个单体组合物低、中剂量组血浆中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两个单体组合物中、高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两个单体组合物高剂量组血浆中SP含量,两个单体组合物高剂量组血浆中MTL含量和两个单体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枳壳水煎液低剂量组血浆中AC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枳壳水煎液高剂量组血浆中MTL含量和枳壳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GAS含量则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 枳壳可能通过升高血清中GAS、血浆中ACh、MTL、SP含量和抑制VIP的分泌来促进胃肠运动,这可能是枳壳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谭舒舒;陈海芳;宋玉鹏;胡源祥;罗小泉;杨武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在《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并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 2015级护理本科生62人为实验组,2014级63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设计性实训教学,对照组则沿袭传统教学法.结果 教学改革后实训开设项目显著增加,学生综合反馈满意度较高.结论 综合设计性实训课改变了传统实训课护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现状.在不影响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思维.
作者:施慧;袁亚美;单媛媛;王建青;方正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益智醇提取物体外抗炎抗氧化活性以及改善小鼠认知状况的能力.方法 以益智醇提取物为实验对象,采用小鼠足肿胀、腹腔注射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实验,并检测小鼠致炎部位前列腺素E2含量和肝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来评估益智醇提取物的抗炎抗氧化活性.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益智提取物对于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状况改善能力.结果 益智醇提取物在小鼠足肿胀实验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实验中表现出和阿司匹林接近的抗炎活性,其对小鼠后足肿胀抑制率达到61.60%,炎症组织中致炎因子含量对比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抑制情况(P<0.01).益智醇提取物在小鼠脂质过氧化反应实验中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抑制率达到32.50%,效果接近维生素C.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益智提取物能够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状况,且效果和多奈哌齐效果接近.结论 益智提取物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以及改善小鼠认知状况活性.
作者:赵嘉宝;苏航;齐钰;肖锋;毕开顺;贾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侗药马卡列丙中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BD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进行分析;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40℃.结果 异绿原酸A在2.54~50.8μg·ml-1(r=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3%,RSD为3.6%(n=6);异绿原酸C在1.28 ~ 25.7μg·ml-(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9%,RSD为1.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侗药马卡列丙中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同时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关英;汪冶;周洋;王雨薇;郑斌婕;王李婷;蔡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基础上,胡荫奇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善于用桂枝加葛根汤辨治风湿病,效果颇佳.胡师认为桂枝加葛根汤内外兼治,既可调和营卫,又能升督脉阳气、疏通气血、缓急止痛,可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适用于风湿病初期,督脉受邪者;病变日久,脾胃阳气亏虚者;经脉不利,气血郁滞者等,并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硬化症为例,进一步阐述桂枝加葛根汤在风湿病临床的实际应用.
作者:夏淑洁;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东紫苏叶特征与挥发油的相关性,为生产中确定提取东紫苏挥发油佳取材时期提供依据,为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所采集的东紫苏叶鲜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基于同期对东紫苏叶特征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在8月份高,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29.93% ~50.11%).从2014年7~11月份,东紫苏挥发油提取率与挥发油化学成分中的α-松油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下部叶宽呈显著负相关,1,8-桉叶油素与生物量相关数据间并未呈现相关关系.排除植物生殖生长期的影响,从7月份到10月份,1,8-桉叶油素分别与下部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数、下部叶面积、中部叶下表皮成熟近无柄腺毛分布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分枝数少、叶宽小的植株提取率高,丰沛的降雨量可能会促进东紫苏挥发油的合成,推测降雨可能是促进挥发油合成的主导环境因子.其挥发油的主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理功效,11月份其百分含量达到大,初步确定生产中提取东紫苏中挥发油的佳取材时期为11月份.当年生枝长较长、叶片数较多、下部叶片较长、下部叶片叶面积较大的植株合成的1,8-桉叶油素更多,且1,8-按叶油素极有可能是在中部叶成熟近无柄腺毛里合成,因此上述性状可作为下一步东紫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重要评价筛选指标.
作者:罗燕;王文静;张红霞;张洁;朱丽霞;普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肌间Cajal间质细胞(myenteric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MY)自噬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疏肝理气法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简称柴高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简称柴中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简称柴低组)、多潘立酮组(简称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夹尾激惹刺激法制备FD大鼠模型.各组药物干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持续灌胃4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ICC-MY内自噬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ICC-MY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增多,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比较,柴高组、柴中组、西药对照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减少,Beclin1、LC3B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均P=0.000).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柴高组ICC-MY内自噬体数量减少,Beclin1、LC3B荧光强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结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CC-MY过度自噬有关;柴胡疏肝散可抑制FD大鼠ICC-MY过度自噬,这可能是疏肝理气法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曾丽君;凌江红;邓静;王煜姣;张智;雷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优选北柴胡的佳麸煨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d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麦麸用量、麸煨锅温、麸煨时间3个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麸煨锅温和麸煨时间对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麦麸用量对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影响不明显.佳麸煨工艺为1倍麦麸用量,麸煨锅温150℃,麸煨时间60 min.结论 优选的北柴胡佳麸煨工艺合理可靠,重现性好,为规范麸煨北柴胡的饮片加工提供参考.
作者:廖念;庞雪;周逸群;邱云;罗怀浩;石继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湿疹乳膏在贮存期内干燥开裂,影响乳膏的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研究乳膏的失水规律,建立失水率随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优选佳保温处方.方法 在模拟温度为25~65℃时测量乳膏50h内的失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拟合湿疹乳膏失水百分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探索失水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结果 通过测定湿疹乳膏的失水百分率变化,拟合出湿疹乳膏的失水率与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得到阿伦尼乌斯方程,筛选出保温剂含量中等的处方二为佳保温处方.结论 该模型拟合度高,可以有效地预测湿疹乳膏50h内的水分损失规律.
作者:陈叶童;刘园园;张依人;张可人;蒋龙波;邹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该文从量效关系角度探讨扶阳派运用附子的特点,通过梳理扶阳派学术理论特色,总结附子功效及适应症,发现扶阳派运用附子的特点在于附子的量效关系——小剂量补火助阳,常与熟地黄、磁石、生枣仁等配伍;大剂量回阳救逆,常与干姜、肉桂、山茱萸等配伍,且善用小剂量附子治疗危重病证.
作者:张永;周永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量化指标,优化养心膏的收膏成型工艺,控制膏方质量.方法 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膏方的得膏率、膏滋含水量、膏滋动力黏度以及主成分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养心膏制备工艺.结果 养心膏佳收膏成型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1.21,清膏与蜂蜜量比例为1∶1.51,膏滋相对密度1.40,在此条件下进行工艺验证试验,所得实际成型性值为95.28,与模型拟合值基本吻合.结论 上述工艺合理可行,所选各项工艺指标稳定可靠,能够对养心膏的收膏成型工艺进行准确有效的控制.
作者:张炜华;岳宝森;李江英;李云;职媛;杨帅;吕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六神曲为临床常用曲剂,通过查阅和分析六神曲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相关文献,从六神曲处方、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发现六神曲存在处方、制备工艺、炮制方法各异、质量评价指标多以经验判断为主等问题.文章拟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六神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六神曲的炮制工艺、提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霞;毛鑫;王熠;阮俊杰;操文浩;兰泽伦;周霞;万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与完善紫花前胡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及TLC法,对10批不同产地紫花前胡药材进行研究;采用HPLC建立紫花前胡药材的特征图谱及紫花前胡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10批紫花前胡药材的各检查项及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该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显著;10批药材的薄层色谱中,与对照品紫花前胡苷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中,10批不同产地的紫花前胡药材检出5个主要共有特征峰,其相似度为0.92~0.99,但相对峰面积有较大差异.紫花前胡苷含量测定在1.0~120 mg· 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n =9),加样回收率为102.31%,RSD为3.17%.结论 文章所涉及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简便高效,可用于紫花前胡药材质量的综合性评价.
作者:朱利霞;王茹静;黄青;张汉扬;李鸿翔;谭玉柱;董小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悬钩子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十分广泛,近年来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文章对悬钩子属植物近5年来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该属植物中主要包括了萜类化合物、黄酮类成分、酚酸类成分和甾体类成分,并建议后续应重点阐明该属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敬;李水清;赵斌;梅全喜;林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脾胃虚弱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脾胃虚弱评分,并运用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获得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减弱,脾胃虚弱程度越高,自主神经功能越差.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脾胃虚弱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菊;李姿;苗嘉萌;陈俊昱;袁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四黄外洗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Kirby-Bauer(K-B)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外洗液体外抑制MRSA生长的情况,检测不同浓度复方四黄外洗液作用下MRSA菌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钾镁离子的渗漏情况.结果 复方四黄外洗液在较低浓度即可抑制MRSA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高浓度时抑菌圈直径可达15mm;复方四黄外洗液可以导致受试MRSA菌液ALP、钾离子、镁离子的检出量的改变.结论 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影响菌体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作者:陈晓坚;邱雄泉;陆丹倩;王巧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归纳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深度挖掘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临床采集、平台管理、资料管理、知识检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135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192味,综合分析获得各中药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演化得到新方共7首.结论:CNKI中收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以药性多偏温平,药味甘苦辛,用药多选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活血化瘀等功效为主,体现了扩张型心肌病的“标本同治,补泻兼施”的治疗原则.
作者:侯王君;庄贺;庄慧魁;刘伟;吴彤;薛一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中医卫气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系统查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及中医古籍,包括理论分析及实验药物、实验动物、临床观察等各种研究,收集卫气、自噬、免疫相互联系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从理论、实验、临床等方面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 卫气、自噬、免疫在组成、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及相关功能过亢后导致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卫气与自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中医提高卫气功能来调节自噬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作者:石冬燕;陈兆耀;常诚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