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

郭树真;王爱华;徐桂军;翟慎国

关键词:脑梗死,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初诊、复查及临床证实的2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特征,讨论其早期CT表现特点.结果:大面积脑梗死CT早期主要表现为皮髓质交界模糊,邻近脑室、脑池、脑沟略受压等轻度脑组织水肿占位效应,有时可表现出密度略降低.结论:早期CT表现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能提供较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腭裂修复术后恶性高热患者的护理

    恶性高热(Maliganant hyperthermia简称MH)是一种由麻醉药物诱导产生的全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来势凶猛,发展迅速,死亡率很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恶性高热一般为急性发病(在麻醉诱导后),但其发作也可能延迟数小时,甚至于病人返回恢复室后发作.我院于2002年12月发生腭裂修复术后恶性高热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桂萍;李静;闫风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50例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对50例肺部感染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护理方法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安全舒适的护理等.结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黄洁珍;杨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肺癌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6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原则.结果: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282例次,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脊髓损伤5例,肺梗塞1例,肺梗塞抢救无效死亡,5例脊髓损伤2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结论:熟练操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危害减少到小程度.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1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通常是指四肢骨折(指长骨)后所发生的以肺部组织病变为基础,呼吸困难为中心,继发脑部病变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所见.本症发生突然,进展迅速,早发生在伤后8 h,一般为24~72 h,病情极为严重,如诊断不及时,死亡率和病残率甚高.

    作者:刘桂琴;魏清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抗病毒口服液纯化工艺的改进

    目的:对抗病毒口服液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方法:用薄层扫描法对醇沉法、澄清剂法所得的样品进行绿原酸的定性鉴别.结果:两种纯化工艺所得样品均与供试品显示相同的斑点.结论:根据医院制剂的特点和需要,有必要进行绿原酸的含量比较,以求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作者:徐利;石玉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超声在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已很明显.

    作者:章加宝;林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有关脊柱、椎管的细微形态结构的研究,各种手术方式应运而生,作者认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突出间盘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庆江;魏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现况

    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报告250余篇,经整理综合将研究结果归纳,发现巴曲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欣;倪孟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93批医院自制输液质量分析

    多年来,医院制剂在保障临床用药、满足医疗和科研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灭菌制剂(主要是大输液)是医院制剂的主要部分.

    作者:杨俊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低渗性脑病临床诊治分析

    低渗性脑病是一种内科急症,临床以意识障碍、抽搐为主症,常为原发病的一种继发症,一般不易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临床少见报道,在此将我院5 a来诊治的24例低渗性脑病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兴凤;朱富新;李红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坏死的护理体会

    混合型过敏性紫癜(Allergie purpara)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临床常见为皮肤型、腹型、关节性、肾型、混合型等.外科多见皮肤型,关节及消化道出血合并肠坏死,病情危重,治疗困难愈后差,且易反复.我们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手术加中医药治疗,多数能痊愈出院.现将治护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秀华;杨晓芳;白杨;宋长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多发伤手术病人静脉通道选择探讨

    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人在进入手术室进行抢救时的静脉通道的选择.方法:通过对233例多发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临床症状的分析,结合输液部位与静脉回流的关系,讨论输液部位与给药显效时间的关系,合理选择静脉通道.结果:通过对多发伤病人合理选择静脉通道.使多发伤患者在短的时间里得到紧急救治,使抢救药物能及时迅速地发挥作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血管性病变检查中,因其无创伤性、不用对比剂、可三维成像、多角度观察等优点,而在临床得以较广泛的应用,并受到好评.如何开发、利用现有设备的软、硬件功能,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此总结如下.

    作者:冯祥太;梁东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51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以降低窒息发生率.方法:对5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原因以脐带绕颈,胎儿娩出困难为主要原因.其中重度窒息原因以脐带绕颈、胎儿娩出困难、羊水Ⅲ度粪染占前三位.结论: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基层医院应加强孕期保健,提高B超诊断脐带绕颈准确率,注重胎心监护,重视羊水粪染,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居璐;李文智;张淑琴;马素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例冷凝素综合征患者指血与静脉血血常规结果差异的分析

    200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一位患者,指血常规检测结果红细胞参数显著异常,取静脉血复查后结果正常,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冷凝素综合征.就此患者指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存在的显著差异,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晋英;韩毓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在红细胞比积测定中加血方法的改进

    在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的过程中,向温氏管内加入抗凝血液,通常使用竹签或者用专门拉的长毛细滴管.如果用竹签法,是先将血液用滴管加到温氏管口,用竹签往里面送,经常搞得到处是血,而且效果不好,经常有气泡,需要不停的往里送,时间也比较长,到处污染的血液很可能感染操作者,特别是学生实验中的学生,很不卫生.

    作者:蔡晓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农村高血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区高血压发病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35岁以上4905人次进行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发病26.3%,知晓率47.5%,服药率30.5%,控制率6.5%.结论:高血压知识的普及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各地必须及时建立高血压知识的教育网络.

    作者:杨麟;郭焕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螺旋CT齿科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的特殊齿科扫描(Dentascan)软件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Dentascan软件对患者的牙齿,颌骨部位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根据不同的切层距离重建出牙齿,颌骨部位的不同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与轴位的图像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DENTASCAN软件能重建出整口牙,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清晰显示牙根,牙髓腔,牙槽骨,牙周软组织,可对牙、颌骨内微小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DENTASCAN软件扫描密度分辩力高,无重叠无伪影,定位准,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海歌;杨亚芳;承禾;管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建中之法不离甘温之健

    甘温之法是根据寒者热之,虚者补之而立.是八法中温补之法,所谓建中之法不离甘温之健,即建中之法是采用甘温之药来温中补虚的.

    作者:刘孝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监测宫腔镜电切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

    目的:探讨B超监测宫腔镜电刀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价值.方法:15例患者在B超监视下用宫腔镜经宫颈切除子宫内膜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结果:15例病人手术经过顺利,治疗后异常子宫出血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可监导手术全过程,有效的防止子宫穿孔是监导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王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