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胡春松;陈振东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析中药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Medlin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FSGS的临床研究期刊论著,评价其中RCTs研究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Meta分析;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寻纳入研究的中药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7项RCTs行Meta分析,共356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FSG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肾功能无影响;纳入14篇文献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提示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常用,聚类分析显示补虚、活血药常与固涩药联用,清热解毒药与泻下药常同时运用.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FSGS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韩世盛;卢嫣;王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含量.方法 采用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分析色谱柱为CenturySIL C18BDS(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60 min;98%~0%B;2%~100%A),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结果 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及狼毒乙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依次为Y=458411X+1704565 (r=0.9999),Y=127938X-168409(r =0.9998),在1.871 ~9.355 μg,0.1856~0.92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5.5%,RSD分别为3.2%和1.0%.结论 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法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良;包勿兰;李桂花;王曦烨;刘景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阴虚夹瘀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组(简称治疗组)和针刺加叩刺组(简称对照组),每组102例.治疗时间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肥胖指标[体质量(W)、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0,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肥胖指标、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TC指标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LDL-C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具有减肥降脂双重作用,针刺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叩刺.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教材本身出发对生药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生药学》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课程教材庞杂冗长,理论虽不深奥,但内容相对枯燥、易学难记且易混淆,加之学时有限,学习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文章就如何使繁杂枯燥的生药学教材内容立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效果.
作者:孔松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阴性症状,即不存在症状,对于某些病或证的诊断具有否定意义的资料,亦即某一病或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不呕、不渴、小便利、无汗等症状.阴性症状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文章将《伤寒论》中的阴性症状归纳分类同时对部分阴性症状(不呕、不渴、小便利、不恶寒、不结胸、无大热、无汗)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论述了阴性症状的临床辨证意义,即可以通过阴性症状来辨别病性,判定病位,审查病机,还可作为药物中病的指征或以其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作者:刘倩倩;钟相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指微络放血法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68例头痛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头痛综合评分结果,同时对典型案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评分为(2.97±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1±4.3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4.7%,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通过放出瘀血,起到涤痰祛瘀、清热利湿、祛寒排毒的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李颖文;廖钦贤;左常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督脉经针刺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及消化科门诊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督脉经导气针刺法治疗,每周三次,隔天一次,每次留针30min,;对照组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按需服用,观察周期均为为4周.使用RDQ、SAS、SDS量表分别于治疗0天、2周、4周进行症状积分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43.3%,对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SDS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SAS、SDS、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SAS、SDS的积分差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督脉经导气针刺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NERD患者的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反食等临床症状,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也有明显作用,均优于雷贝拉唑,值得推广.
作者:丰金香;陈朝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重症肌无力(MG)患者及健康者酸负荷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唾液流率及pH值变化,为“脾主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集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脾气虚证17例,脾虚湿热证15例)和30例健康者酸负荷前、后唾液,检测并比较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唾液流率及唾液pH值.结果 ①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MG患者酸负荷前、后sAA活性均低于健康者(P<0.05),酸负荷后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MG患者唾液流率高于健康者(P<0.05)、唾液pH值低于健康者(P<0.05),脾气虚证与脾虚湿热证之间在酸负荷前后sAA活性、唾液流率及唾液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酸负荷前后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MG单位时间sAA活性均低于健康者(P<0.01),而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脾气虚证组、脾虚湿热组sAA活性比值低于健康组(P<0.05),流率比值、pH值比值和单位时间sAA活性比值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AA活性、流率及pH值的变化可反映脾气虚证MG患者唾液的改变特点.
作者:杨龙;王丽辉;林传权;李茹柳;邱向红;石琪妮;汪双双;陈蔚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中药作为底物的非线性反应,建立天南星科植物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一定量的中草药粉末作为反应的底物.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铂电极作指示电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利用Origin7.5软件绘制E-t曲线,获得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 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的重复性良好,3种药材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可以利用此方法鉴别天南星科药材.
作者:沈广志;邹桂华;李守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竹节参及其近缘人参属植物种间快速鉴别体系.方法 采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根据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绘制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MCID).结果 从1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并且具有特异性条带的4条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4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条,多态性比率为91.30%.利用其中的多态性条带,绘制出图谱关系分析图,构成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直观可靠,为竹节参及近缘品种的初步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许成;张长城;李菁;周志勇;刘朝奇;王婷;袁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凉血活血中药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患者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紫癜清颗粒,对照组给予糖品质激素,紫癜性肾炎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NK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组腹痛、关节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慢(P<0.05),皮肤紫斑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损伤改善则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蛋白尿消褪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治疗前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细胞水平升高明显(P<0.05).结论 凉血活血中药紫癜清颗粒可以改善过敏性紫癜患者NK细胞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郝晶;王小东;贾春晖;陈斌;梅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绿原酸在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作用以及致敏的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对绿原酸的致敏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作者:胡婧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对HIV/HCV重叠感染者病毒载量、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8例HIV/HCV重叠感染病人予中药扶正抗毒胶囊治疗12月.观察治疗前后HIV-RNA、HCV-RNA、CD4+T淋巴细胞记数和肝功能变化.其中22例肝功能异常.结果 38例治疗前和治疗12月后比较HIV病毒载量无显著变化,HCV病毒栽量下降,CD4+ 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 中医药治疗能抑制HIV/HCV重叠感染者HCV-RNA的复制、稳定HIV-RNA,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重建免疫功能,对肝功能恢复有益.
作者:王莉;赵竞;刘彦丽;瞿广城;方路;马克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生理机能和气血盈亏不同,其病理变化特点各异,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适应能力、病理转归、强弱寿夭等方面的区别.文章在分析归纳小儿、青壮年、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生理机能与病理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不同年龄段疾病总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作者:李晓屏;钟周;胡志希;周鸿图;陈四红;周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证型分布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202例,以其证型分布及所涉及的中药处方为研究点,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用药规律.结果 儿童大叶性肺炎证型分布居于首位的为痰热闭肺证,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兼证中以血瘀证居多,用药方面款冬花,紫苑,鱼腥草,大青叶,苇茎,红花为常用药物,类别方面止咳化痰平喘类药物应用多,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次之.结论 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以痰热闭肺型为主,兼证以血瘀为常见,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以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体现了清热解毒法、化痰祛瘀法并用的用药规律.
作者:张岩;宋桂华;王立鹏;王雪峰;管志伟;于素平;吕伟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OPD气道重建关键基因β-Catenin的相关性分析,尝试从基因水平探讨COPD中医证型诊断.方法 选取61例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正常人为实验对照组.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浊雍肺证21人、痰热郁肺证17人、肺肾气虚证23人.受试者空腹采集静脉血,Real-time PCR检测血液β-catenin基因.结果 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组血液β-catenin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COPD患者中医证型从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血液β-catenin表达逐渐增高,肺肾气虚组与痰浊壅肺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肺肾气虚组与痰热郁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β-catenin基因的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区分COPD中医证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李霄;葛正行;周洵;赵克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通络糖泰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GK大鼠,高脂饲料饲养造模12周,按血糖值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次/d.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坐骨神经病理切片、坐骨神经电生理、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并且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可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P<0.01),以通络糖泰方中高组与中中组的效果好(P<0.01,P<0.05).结论 通络泰方治疗DPN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实现对DPN进行预防与治疗.
作者:宋春雨;王华;杜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研究冷应激即低温环境下对虚寒证人群线粒体呼吸链模块中线粒体膜电位功能的影响,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虚寒证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先从学生中选出正常对照组及典型虚寒证组,再分别从二组中随机选出20例组成被试组,分别置于寒冷环境(约-4~5℃)30min和室温环境(23~25℃)20min,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含量.结果 二组证型间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为正常对照组>虚寒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低温条件下,虚寒证组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室温条件下,膜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冷应激状态下,虚寒证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较小,说明虚寒证组体内线粒体膜电位功能存在异常.这也可能是虚寒证人群畏寒的原因之一.
作者:孙士玲;杨丽萍;杨盼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重金属(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和硒Se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重金属和硒元素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重金属和硒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总黄酮的含量范围为2.84%~14.67%,以湖北蕲春产艾叶较高;艾叶中重金属元素镉、铜含量超标,超标率分别为镉62.5%、铜12.5%;硒元素的含量以山西交城产艾叶较高.结论 不同产地艾叶总黄酮、重金属和硒元素的含量测定可为艾叶的道地性、安全性评价和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作者:董鹏鹏;梅全喜;戴卫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野生黄芩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方法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10个不同产地的野生黄芩种质进行了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7条引物扩增出54条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52条,多态率为96.30%,10个野生种的遗传距离在0~0.818之间,可聚为五类.结论 10个不同产地的山西野生黄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山西野生黄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优良黄芩种质的选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刘晓伶;郝建平;付琳;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