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分析

解菁;宋纪文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 食物中毒, 综合分析, 国内
摘要: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国内外均有报道,应引起重视,本文就本地发生的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综合分析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CT及其影像后处理在功能性脑立体定向毁损术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为脑内核团的立体定向毁损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CT对53例需做脑内核团立体定向毁损术的患者的丘脑区域行2 mm层厚和1.0螺距的螺旋扫描.扫描时应与立体定向仪y轴平行,然后将所得图像用1 mm层厚进行多重投影容积重建(MPVR),在矢状位上找出精确的AC-PC点,后在AC-PC线所在平面进行1 mm薄层扫描.结果:通过对图像层面数值和窗宽窗位等参数值的修改可得到不同方位投影的丘脑容积图像,其中矢状位是测量AC-PC点的关键,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可得出有精确测量价值的轴位像.结论:CT及其影像后处理为手术者在术前展示了前后联合点的具体位置,使脑内核团解剖影像定位更加准确,为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提供帮助.且CT定位费用较MR低廉,定位时间短,值得提倡.

    作者:田俊;杨亚芳;肖安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血小板、白细胞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日本东亚SF-3000型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对191例严重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结果: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的患者,计数大于15.0×109/L.细胞胞浆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血小板总数明显升高,平均值大于300×109/L.结论: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观察临床感染患者的重要指标中有明显相关性特别是细菌性感染随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升高更明显.

    作者:吴清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结果假性高值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广泛应用.但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结果偏高是临床经常问题.本研究对SF-3 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出现可疑提示(WBC旁注*,并提示PLTC/NRBC)的标本加以分析,发现有5种原因造成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升高,本文探讨造成白细胞计数假性高值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纠正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许宏敏;孙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健择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择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采用健择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13例多程化疗后晚期鼻咽癌.结果:13例中CR 1例,占7.7%;PR10例,占76.9%;总缓解率84.6%.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Ⅲ~Ⅳ度69.3%,消化道反应多数为Ⅰ~Ⅱ度占61.5%,1例Ⅱ度肝功能损害,1例肺部感染.结论:健择为主的联合方案对多程化疗后晚期鼻咽癌均能得到明显的缓解,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剑扬;杨瑜;黄雪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过敏性紫癜90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本文对我科1995年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90例做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云;李旭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影像诊断学阅片及报告多媒体教学及考核系统的开发

    阅片及报告书写是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指标,又可作为医院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定级考核、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由于目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科书有关影像诊断阅片及诊断报告书写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并且国内亦未见有关影像诊断学阅片、诊断报告书写及考核的多媒体教学与考核的综合性软件.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通过两年的努力,收集临床典型病例的影像图片,并根据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制定的的要求,研制该多媒体教学及考核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阅片、诊断报告书写以及考核等三个方面,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图文并茂,使用方便的优点,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和临床医生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营养护理在肿瘤治疗中作用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非常普遍,这将减低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影响生存质量,增加住院时间和降低生存率.因此,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学方面的监测、有效地安排病人的营养护理显得尤为迫切.肿瘤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恶液质往往表现为进行性的体重减轻和身体衰竭,这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营养护理的目的是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确定护理计划,进行药物和营养方面的干预,营养方面的干预包括营养添加剂的使用等.

    作者:陈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心先安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心先安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治疗组(A组)(38例)和对照组(B组)(37例),均予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依那普利、速尿、地高辛).A组联用心先安90~180 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B组比较,A组用药后,无创心排量指标和临床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达89.4%,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先安临床用药安全、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脂肪肝患者血清脂类酶类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形成对肝脏的不良影响.方法:对96例临床表现符合并经B超明确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血清酶和脂类含量水平.结果: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血清γ-GT、AST升高伴TG升高是诊断脂肪肝较有价值的指标.结论:应用血清和酶类分析的方法,再结合B超诊断即可作出脂肪肝的明确诊断.

    作者:李殿云;刘怀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的配合

    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35例,效果满意,现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伟;刘清军;尹秀敏;梁荣先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谈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据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正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冠心病的发生受心理、社会、个性和生物等多种易患因素的影响,行为医学在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已受到人们重视,现就经我科治疗和长期随访的36位病人健康教育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公茂桂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ICU护理安全探讨与体会

    ICU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治疗单位,也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防止发生护理缺陷,结合本院ICU室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和完善ICU室管理制度,加强制订目标管理,近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吴国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手术室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初探

    随着整体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普遍开展,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模式之一而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我院自1998年开始手术室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认可和称赞,现将初步实践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张红霞;焦雪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壮肌灵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壮肌灵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织,疗程3个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8例患者中,102例治愈,67例好转,临床治愈率57.3%,总有效率94.9%.结论:壮肌灵胶囊破瘀散结、养血活血、行气强筋,其功效符合中风后遗症发病机制,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脂蛋白(a)分析

    冠心病和脑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本文就老年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脂蛋白(a)水平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脂质异常特点.

    作者:张士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普理灵立体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附85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3月采用普理灵三维立体补片对85例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军;董剑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硬膜外麻醉下不同辅助用药减少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常需辅助用药,特别对于胆道手术更易发生胆心反射,为了探索理想的硬外辅助用药,达到有效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本文对40例病人进行如下临床观察.

    作者:雷掌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颌面部骨折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及技巧

    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颌面部外伤病人.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走向、骨折端移位情况,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等为多种方法均有报道[1,2].笔者通过对72例颌面区骨折病人的SSD、MPR和VR成像的比较,全面探讨其方法、技巧以及三种方法相互配合等问题.

    作者:尹晓劼;宜继红;李海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甲硝唑与西咪替丁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甲硝唑与西咪替丁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甲硝唑与西咪替丁按临床用量配伍,考察不同时间的外观、pH值、吸收曲线、含量.结果:在25 C 6 h内其外观、pH值、吸收曲线、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甲硝唑与西咪替丁可配伍应用.

    作者:张琴;戴亚琴;吕建峰;顾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眼科刮匙刮除鼻中隔毛细血管瘤98例

    目的:探讨鼻中隔毛细血管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鼻腔表面麻醉下用眼科小刮匙刮除鼻中隔毛细血管瘤.结果:98例全部一次性治愈.结论:鼻中隔毛细血管瘤采用手术刮除效果好.

    作者:任冰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