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蔡小强
目的 探讨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采用Toth水解剖技术清除血肿.对术后4-12个月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级.结果 无1例死亡,生存者的ADL分级为:1-2级(完全或部分生活自理)10例,3级(可在搀扶下下地活动)5例,4级(意识清楚,卧床不起)4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 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吴建东;惠国桢;钱苏荣;林荔清;王晨秋;王剑韧;王晨;殷光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高危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76例和对照组健康老年人53人,均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RP水平;随访记录高危患者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高危患者血清超敏CRP值高于对照组,高危患者中超敏CRP异常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敏CRP是高危患者1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监测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超敏CRP水平有一定临床意义,超敏CRP异常升高预示短期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
作者:史志保;胡小伟;董万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儿童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3 638例,交叉配血914例,Coomb's试验25例.结果 血型鉴定中Rh(O)阴性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36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例;交叉配血主侧不合者1例,次侧不合者2例;Coomb's试验阳性9例.结论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儿童临床输血前检测的好方法.
作者:李萌;杨志诚;罗光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用4%水合氯醛麻醉SD大鼠,缝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死,形成与临床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结果 大鼠术后2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组织切片镜下观察病变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细胞核固缩、碎裂.结论 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作者:朱彦博;张于娟;李金;陈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进行前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解剖学研究,为前臂背侧神经肌肉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40侧成人上肢尸体标本,测量骨间后神经自分支起点至旋后肌远侧缘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其分布于各个肌肉的分支长度和数量.结果 前臂骨间后神经穿出旋后肌后分出较多短分支和一支较深的长分支.结论 熟悉前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的解剖学特点将有助于指导前臂背侧神经肌肉损伤的治疗.
作者:孙焕建;董红华;夏春林;朱文峰;朱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4)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CML患者及正常成人的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抽提RNA后进行RT-PCR得到cDNA,利用所合成的引物进行相应基因的扩增.结果 在12例正常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中皆有MMP-9、TIMP-1的表达,6例表达TIMP-2,而MMP-2和MMP-14的表达皆为阴性;30例CML患者皆有MMP-9、TIMP-I的表达,其中26例有TIMP-2的表达,11例表达MMP-2和MMP-14;而11例表达MMP-2的患者中,3例已发生急变,6例处于加速期.结论 MMP-2与MMP-14的表达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具有一致性,两者的出现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相关.
作者:胡晓慧;吴德沛;孙爱宁;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存活率和增殖分化能力,探讨人胚胎生殖细胞异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5~9周人胚胎生殖脊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获得胚胎生殖细胞;用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移植后1 d和1、2、4周处死大鼠,以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作为示踪剂,观察转录因子Nkx-2.5在移植大鼠心脏组织的阳性表达;分析人胚胎生殖细胞在宿主体内转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和转录因子Nkx-2.5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人胚胎生殖细胞植入心肌组织后,不仅在心肌内存活而且表现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
作者:张于娟;张苏;朱旻;李香;陈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右室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导线应用结果,探讨主动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具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30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S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3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测定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固定电极组电极置入即刻起搏阈值、固定次数、曝光时间均明显高于被动固定电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电极置入即刻电极阻抗及感知阈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时,两组各起搏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电极脱位.结论 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钱剑峰;刘庆军;刘峰;茹铁周;潘文;毛家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AACR)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对9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用AACR及颈椎前路钢板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植入10个椎间隙.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并行X线评估.结果 9例患者随访13~18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角度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疗效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4.5%.结论 AACR上下面的倒锯齿状设计使得AACR植入牢固,两侧的微孔设计利于植骨的爬行替代;由于保留了皮质骨,具有类似金属支架的支撑作用.
作者:张志明;杨惠林;袁峰;唐天驷;姜为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强度耐力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影响,提出预防CNS损伤的观点.方法 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大强度耐力训练组.耐力训练6周,训练后取材,采用HE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 ,观察12个CNS部位.结果 (1)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凋亡细胞的类型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2)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HSP70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nNOS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iNOS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结论 大强度耐力训练对CNS有一定的损伤,运动训练后须考虑足够的恢复时间.
作者:陆阿明;吴金全;孙茂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56例,术后1 d复查CT观察血肿清除程度,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 d复查CT,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和不良率较大骨瓣开颅组明显提高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壳核出血,小骨窗开颅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舒张;汪阳;沈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明确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结果 肺炎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T,CD3+CD8+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细胞(CD3-CD19+B)比例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3-CD16+CD56+NK)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固有免疫减弱.感染后免疫功能测定和分析有利于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惠泉;郝创利;范丽萍;陈正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KI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4天测定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计算血浆渗透压,针对高渗透压血症治疗后第7天测定血浆渗透压.结果 AKI患者入院第4天血浆渗透压(329.8±39.7)mOsm/L,高于第2天的(314.7±42.6)mOsm/L;第4天高渗透压血症病例61例,高于第2天的26例;经对症治疗后第7天,血浆渗透压降低为(316.5±37.3)mOsm/L,高渗透压血症病例降低为42例,68例AKI患者治疗第7天有21例好转或治愈.以上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渗透压增高可能导致AKI,降低血浆渗透压治疗可能使AKI发生减少.
作者:沈健;智睿;李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中P16基因表达异常态势,为寻找MDS患者分子诊断标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44例初诊和18例治疗后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与15例非MDS贫血患者相比较.磁珠分选8例初诊MDS患者CD34+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检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中P16表达水平.结果 在单个核细胞中,初诊MDS组与治疗后MDS组P16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DS贫血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纯度为96.7%,在CD34+细胞中,初诊MDS组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MDS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P16表达异常可发生在CD34+细胞,也可发生在分化后较成熟的单个核细胞.P16基因可作为MDS鉴别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其在MDS患者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作者:沈宏杰;陈子兴;王元元;祁小飞;岑建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外照射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照射存活后代增殖的影响,探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 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经6 MV X线DT10 Gy照射后的存活后代细胞(SHG-44-10细胞),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在培养SHG-44-10细胞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其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SHG-44细胞相比较,SHG-44照射后代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倍增时间延长,对放射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而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培养后,SHG-44照射后代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可增加.SHG-44照射后代细胞再次照射后12 h,G2/M相细胞比例增高,24 h比例下降,而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培养后G2/M相细胞12 h、24 h均维持较高的比例.结论 (1)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细胞增殖延缓,放射敏感性下降.(2)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提高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可能的机制为诱导细胞阻滞在对放射敏感的G2/M期并能诱导它的凋亡.(3)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放射增敏剂.
作者:李超;李莉;周菊英;许昌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太湖猪种的梅山猪行无体外静脉转流条件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供/受体手术情况;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关腹前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和部分生化指标测定,记录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 ,明确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不同时期主要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相应的处理原则.结果 顺利完成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15例(手术成功率88.2%),受体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各重要生理指标变化较大,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处理后,除关腹前APTT和Fg仍异常(P<0.05)外,其他都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良好的手术技术,积极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内环境改变,是稳定建立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关键因素;该模型与临床肝移植术的方法 及要求基本一致,有很强的模拟性.
作者:邵文雨;朱楠;张海斌;杨宁;高广勇;钱海鑫;杨广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ockett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Coekett综合征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血栓形成组22例,无血栓形成组16例,其中12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PTA),26例行PTA+支架植入术.结果 38例均获得技术成功,血栓形成组有1例形成后腹膜血肿.34例得到随访,1例术后4周血栓复发,经再次手术取栓后肿胀消退.5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作者:徐清华;黄或和;吴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2例骨盆环骨折进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骨折均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立即解除下肢骨牵引,在床上行功能锻炼,1个月后下地行走,无1例螺钉松动,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有固定可靠、内固定相对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取出容易等优点.
作者:祖晓水;郝跃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中内源性孤儿核受体(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至成年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MFB)制备单侧帕金森病模型,于术后1、7、14、28 d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双侧黑质中Nurr1和TH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Nurr1 mRNA表达在术后1 d损伤侧黑质中即明显下降,术后7 d开始逐渐增加,14 d接近正常水平,28 d明显升高.除14 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H mRNA表达在术后1 d损伤侧黑质中无明显变化,7 d后开始下降,14 d达低,28 d开始上升.除1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urr1 mRNA在多巴胺能表型神经元的损伤和再生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雪锋;金国华;刘娟;秦建兵;田美玲;李浩明;朱蕙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分别检测31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52名健康新生儿血清CMV-IgM和尿液PCR-CMV-DNA,并用常规方法 测定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肝功能状况.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CMV-IgM及尿液CMV-DNA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CMV感染阴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消退时间显著长于后者,且肝功能存在明显的受损情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病因,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及黄疸消退延迟.
作者:周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