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保;胡小伟;董万利
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2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保全了子宫,挽救了孕产妇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出现转氨酶升高3例,尿素氮升高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降至正常.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何琼;张正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及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效果是否相似.方法 连续入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应用Cypher(进口组;35例78个病变部位)或Firebird(国产组,35例66个病变部位)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随访冠脉造影结果 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进口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百分比显著低于国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靶血管重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结论 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时在造影结果 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没有体现在临床获益上,尚需进一步随访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菁;陈康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藻酸双酯钠(PSS)对激素性骨坏死高危群体的药物预防作用.方法 动物分两组,模型组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制作骨坏死模型;PSS预防组在制作模型同时口服PSS.分别于模型制作前,使用激素后24 h、4周测定血脂及凝血系统指标,4周后对骨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SS预防组CHOL、TG、LDL-C及TXB2、PAI、D-dimer水平较低,而AT-Ⅲ、t-PA水平较高;同时PSS预防组骨坏死发生率低(25%Vs 83.33%,P<0.05),脂肪细胞直径(29.84 μm Vs 45.54 μm,P<0.05)及股骨头脂肪组织面积百分比(16.35%Vs30.45%,P<0.05)较低.而骨组织面积百分比较高(45.57%Vs 36.64%,P<0.05).结论 PSS具有降低血脂、抗凝、加强纤溶的作用,对减少激素性骨坏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立新;董天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盪;张兰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强度耐力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影响,提出预防CNS损伤的观点.方法 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大强度耐力训练组.耐力训练6周,训练后取材,采用HE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 ,观察12个CNS部位.结果 (1)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凋亡细胞的类型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2)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HSP70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nNOS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iNOS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结论 大强度耐力训练对CNS有一定的损伤,运动训练后须考虑足够的恢复时间.
作者:陆阿明;吴金全;孙茂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56例,术后1 d复查CT观察血肿清除程度,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 d复查CT,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和不良率较大骨瓣开颅组明显提高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壳核出血,小骨窗开颅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舒张;汪阳;沈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7例,Ⅳ型8例.Sanders分型为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较好地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正确提供临床分型依据,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峰;徐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所在.方法 25例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膝内翻角度5°~16°,平均9.8°;术后膝外翻角度3°~12°,平均8.6°;矫正角度8.5°~27.5°,平均17.5°.患膝关节采用HSS评分系统,术前60~82分,平均65.5分;术后78~92分,平均84.6分.截骨端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月.术中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手术前后HSS评分及患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具有创伤小、骨愈合率高、内固定强度可靠、近中期效果满意等优点.
作者:龚晓红;姜为民;李雪峰;杨惠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细胞杀伤作用的方式,并检测了A-549细胞表面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抗Fas单克隆抗体有阻滞细胞周期、通过诱发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经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后,A-549细胞表面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Fas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肺癌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无关.
作者:李虹;郑世营;蒋东;葛锦峰;赵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前,美国和我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典型的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是适宜的,但早期非活动性LN的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00例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测定,旨在提高对不典型狼疮性肾炎诊断的准确性,为判断其活动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免疫学依据.
作者:黄燕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自由基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3、7、10和14 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OD和MDA含量变化;于治疗后1个月利用Barthe指数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利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血清自由基的变化,表现为SOD的降低和MDA的升高,以梗死后3~7 d明显,14 d时基本正常,依达拉奉治疗后3、7和10 d血清中SOD较对照组升高,MDA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DL和CSS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
作者:沈奕;鲍逸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98例女性SLE患者与100例女性健康对照者PAB水平,并对SLE组患者PAB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PA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SLE患者中,PAB与AST、GLB、ESR及AnuA呈强负相关关系(P<0.01),与C3、C4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ALT、ALB、CR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PAB可作为SLE活动性指标之一.
作者:曾克勤;陈志伟;强红伟;顾美华;邓迎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采用Toth水解剖技术清除血肿.对术后4-12个月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级.结果 无1例死亡,生存者的ADL分级为:1-2级(完全或部分生活自理)10例,3级(可在搀扶下下地活动)5例,4级(意识清楚,卧床不起)4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 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吴建东;惠国桢;钱苏荣;林荔清;王晨秋;王剑韧;王晨;殷光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分别检测31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52名健康新生儿血清CMV-IgM和尿液PCR-CMV-DNA,并用常规方法 测定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肝功能状况.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CMV-IgM及尿液CMV-DNA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CMV感染阴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消退时间显著长于后者,且肝功能存在明显的受损情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病因,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及黄疸消退延迟.
作者:周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4)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CML患者及正常成人的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抽提RNA后进行RT-PCR得到cDNA,利用所合成的引物进行相应基因的扩增.结果 在12例正常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中皆有MMP-9、TIMP-1的表达,6例表达TIMP-2,而MMP-2和MMP-14的表达皆为阴性;30例CML患者皆有MMP-9、TIMP-I的表达,其中26例有TIMP-2的表达,11例表达MMP-2和MMP-14;而11例表达MMP-2的患者中,3例已发生急变,6例处于加速期.结论 MMP-2与MMP-14的表达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具有一致性,两者的出现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相关.
作者:胡晓慧;吴德沛;孙爱宁;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靠且简便实用的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在延髓锥体切断左侧锥体束,制作大鼠皮质脊髓柬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采用Rivlin斜板实验评价模型的运动功能,运用Luxolfast blue(LFB)染色法、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神经示踪法和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皮质脊髓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皮质脊髓束损伤组大鼠术后右侧前后肢瘫痪,运动功能受限,Rivlin试验显示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区未见LFB阳性神经纤维束通过;在延髓锥体交叉平面,仅见一束BDA或PKCγ阳性纤维束经右侧锥体交叉至脊髓后索,在左侧脊髓后索深层,紧邻脊髓灰质后连合背侧下行至骶段,而在损伤平面以下,未见有BDA或PKC γ阳性纤维束经左侧锥体交叉至右侧,在整个脊髓后索的右侧半未见有BDA或PKC γ阳性纤维束.结论 选择在延髓切断一侧锥体束,建立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方法 简便实用,结果 稳定可靠,是研究皮质脊髓束的可塑性和神经轴突再生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吕广明;刘苏;栗卓;吴辉群;韩笑;季达峰;秦建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结肠癌、腺瘤和相应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TEN、p-Ak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85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9例癌旁结肠黏膜组织分别制成72点和104点两块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芯片中PTEN、p-Akt1的表达.结果 PTEN、p-Akt1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p-Akt1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分别P<0.001和<0.05),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 PTEN、p-Akt1畸变可能未参与正常大肠细胞早期恶性转化的过程,但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施超;陈卫昌;林茂松;张宝峰;方静;周琼;胡莺;郜恒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外照射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照射存活后代增殖的影响,探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 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经6 MV X线DT10 Gy照射后的存活后代细胞(SHG-44-10细胞),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在培养SHG-44-10细胞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其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SHG-44细胞相比较,SHG-44照射后代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倍增时间延长,对放射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而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培养后,SHG-44照射后代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可增加.SHG-44照射后代细胞再次照射后12 h,G2/M相细胞比例增高,24 h比例下降,而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培养后G2/M相细胞12 h、24 h均维持较高的比例.结论 (1)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细胞增殖延缓,放射敏感性下降.(2)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提高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可能的机制为诱导细胞阻滞在对放射敏感的G2/M期并能诱导它的凋亡.(3)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放射增敏剂.
作者:李超;李莉;周菊英;许昌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影响,以期动态评估HBO的临床疗效.方法 发病在24 h内入院的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HBO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前者于病程第7天同时给予HBO治疗,每日1次,连续20 d.在病程第7天和第28天时,分别用T2WI图像和表观扩散系数(ADC)观测脑水肿的范围及程度.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8天时行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定功能障碍的程度、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1)病程第28天,HBO组的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和ADC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病程第28天,脑水肿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3)第28天时NIHSS和MBI评定,HBO组两种量表评分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O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和缩小脑水肿的范围,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兵;胡晓云;方向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