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

吕广明;刘苏;栗卓;吴辉群;韩笑;季达峰;秦建兵

关键词:皮质脊髓束, 脊髓损伤,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 蛋白激酶Cγ, 顺行追踪,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靠且简便实用的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在延髓锥体切断左侧锥体束,制作大鼠皮质脊髓柬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采用Rivlin斜板实验评价模型的运动功能,运用Luxolfast blue(LFB)染色法、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神经示踪法和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皮质脊髓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皮质脊髓束损伤组大鼠术后右侧前后肢瘫痪,运动功能受限,Rivlin试验显示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区未见LFB阳性神经纤维束通过;在延髓锥体交叉平面,仅见一束BDA或PKCγ阳性纤维束经右侧锥体交叉至脊髓后索,在左侧脊髓后索深层,紧邻脊髓灰质后连合背侧下行至骶段,而在损伤平面以下,未见有BDA或PKC γ阳性纤维束经左侧锥体交叉至右侧,在整个脊髓后索的右侧半未见有BDA或PKC γ阳性纤维束.结论 选择在延髓切断一侧锥体束,建立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方法 简便实用,结果 稳定可靠,是研究皮质脊髓束的可塑性和神经轴突再生的理想动物模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目的 观察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经床旁漂浮球囊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分析起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床旁临时起搏有效,成功率为93.7%,其中3例先行胸外无创起搏.并发症有胸外无创起搏胸痛1例,电极脱位2例.结论 应用带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具有迅速、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此法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抢救危重患者.

    作者:谷惠敏;顾明;于宗良;赵志强;冯振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人结肠癌组织中PTEN/p-Ak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结肠癌、腺瘤和相应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TEN、p-Ak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85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9例癌旁结肠黏膜组织分别制成72点和104点两块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芯片中PTEN、p-Akt1的表达.结果 PTEN、p-Akt1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p-Akt1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分别P<0.001和<0.05),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 PTEN、p-Akt1畸变可能未参与正常大肠细胞早期恶性转化的过程,但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施超;陈卫昌;林茂松;张宝峰;方静;周琼;胡莺;郜恒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自由基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3、7、10和14 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OD和MDA含量变化;于治疗后1个月利用Barthe指数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利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血清自由基的变化,表现为SOD的降低和MDA的升高,以梗死后3~7 d明显,14 d时基本正常,依达拉奉治疗后3、7和10 d血清中SOD较对照组升高,MDA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DL和CSS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

    作者:沈奕;鲍逸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存活及分化

    目的 观察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存活率和增殖分化能力,探讨人胚胎生殖细胞异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5~9周人胚胎生殖脊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获得胚胎生殖细胞;用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移植后1 d和1、2、4周处死大鼠,以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作为示踪剂,观察转录因子Nkx-2.5在移植大鼠心脏组织的阳性表达;分析人胚胎生殖细胞在宿主体内转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和转录因子Nkx-2.5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人胚胎生殖细胞植入心肌组织后,不仅在心肌内存活而且表现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

    作者:张于娟;张苏;朱旻;李香;陈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PACHE-Ⅱ评分>20分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早期手术12例,未早期手术14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治愈10例,死亡2例(16.7%);未早期手术组14例中,治愈11例,死亡3例(21.4%).早期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8例,平均住院日为45.7 d;未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日为40.4 d.结论 非手术治疗无效及胰腺周围有严重局部并发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行早期手术干预.

    作者:吴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既往接收过化疗或放疗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NSCLC患者23例,应用吉非替尼(每天250 mg)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有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时为止.结果 23例中,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6例(26.1%),疾病稳定7例(30.4%),疾病控制率65.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5个月,1年生存率为48%,2年生存率为34.5%.毒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其中Ⅰ~Ⅱ级皮疹发生率为56.5%(13例),Ⅰ~Ⅱ级腹泻发生率为39.1%(9例).罕见中枢神经系统毒性1例.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王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托吡酯对癫痫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所致慢性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为其作为神经细胞保护剂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癫痫大鼠模型(模型组)和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后以TPM进行干预(TPM预防组),并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及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结果 TPM预防组痫性发作级别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惊厥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惊厥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数较TPM预防组、对照组显著增加,TPM预防组神经细胞凋亡数、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PM对PTZ所致慢性癫痫大鼠模型有预防作用;TPM能有效控制PTZ所致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是降低caspase-3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霍洪亮;王海燕;戴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简易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立体定向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术3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分别采用此3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组总有效率分别83.9%、86.8%、100%.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1%、17.6%、9.1%.结论 3种术式均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病程短、出血量大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可减少术后再出血.

    作者:朱敏;何卫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49例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的处理

    目的 探讨处理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的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149例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 149例中,通过X线和(或)胃镜找到167件异物,其中1枚缝针深刺入咽部组织,16件在食管,112件在胃腔,7件在十二指肠球部,31件已进入降部以下肠道.经胃镜发现的异物大多可自行排出体外.内镜成功钳取了118例131件异物.22例(占未处理病例数的71%)从大便排出,9例因延迟排出或出现症状而手术.149例无1例造成医源性严重伤害或死亡.结论 故意摄入异物经急诊内镜结合X线确认和处理,可消除异物的潜在危险,减少外科手术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毛果伟;朱俊;陈志荣;龚菲;郑丽华;任伯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ockett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Cockett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Coekett综合征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血栓形成组22例,无血栓形成组16例,其中12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PTA),26例行PTA+支架植入术.结果 38例均获得技术成功,血栓形成组有1例形成后腹膜血肿.34例得到随访,1例术后4周血栓复发,经再次手术取栓后肿胀消退.5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作者:徐清华;黄或和;吴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检测

    目的 检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水平,并探讨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14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包括食管癌20例,胃癌31例,结直肠癌32例,肺癌22例,乳腺癌23例,卵巢癌1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浆Hcy,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对照组为5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 各组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浆Hcy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下降而血浆Hcy水平升高,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凡;张勤英;王毓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6的表达态势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中P16基因表达异常态势,为寻找MDS患者分子诊断标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44例初诊和18例治疗后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与15例非MDS贫血患者相比较.磁珠分选8例初诊MDS患者CD34+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检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中P16表达水平.结果 在单个核细胞中,初诊MDS组与治疗后MDS组P16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DS贫血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纯度为96.7%,在CD34+细胞中,初诊MDS组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MDS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P16表达异常可发生在CD34+细胞,也可发生在分化后较成熟的单个核细胞.P16基因可作为MDS鉴别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其在MDS患者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作者:沈宏杰;陈子兴;王元元;祁小飞;岑建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48例DNⅣ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接受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贝那普利组接受贝那普利治疗;缬沙坦组接受缬沙坦治疗,治疗12周.观察期间每月检测1次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钾.基础治疗均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必要时加用钙拮抗剂等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在正常范围.结果 治疗12周患者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恶化.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DN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提高疗效.

    作者:狄伟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柱凝胶法在儿童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儿童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3 638例,交叉配血914例,Coomb's试验25例.结果 血型鉴定中Rh(O)阴性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36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例;交叉配血主侧不合者1例,次侧不合者2例;Coomb's试验阳性9例.结论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儿童临床输血前检测的好方法.

    作者:李萌;杨志诚;罗光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急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灶周水肿的影响,以期动态评估HBO的临床疗效.方法 发病在24 h内入院的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HBO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前者于病程第7天同时给予HBO治疗,每日1次,连续20 d.在病程第7天和第28天时,分别用T2WI图像和表观扩散系数(ADC)观测脑水肿的范围及程度.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8天时行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定功能障碍的程度、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1)病程第28天,HBO组的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和ADC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病程第28天,脑水肿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3)第28天时NIHSS和MBI评定,HBO组两种量表评分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O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和缩小脑水肿的范围,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兵;胡晓云;方向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1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19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剖腹手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剖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显著少于剖腹手术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陆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癌合并大出血15例急诊手术探讨

    胃癌合并大出血一旦诊断明确,应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积极尽早争取手术切除病灶,以免失去有利的手术时机.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胃癌合并大出血患者15例,经急诊手术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荣林;李恒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新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普通肠镜在大肠新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者进行了NBI检查.内镜插至回盲部,发现病变后先普通肠镜下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和毛细血管形态;后切换至NBI,再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和毛细血管形态;并对比观察病变和周围正常黏膜.结果 NBI下可更清晰地观察结、直肠黏膜毛细血管网;对于病变腺管开口的观察,NBI组清晰和非常清晰率达82.7%,明显优于普通肠镜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结、直肠病变和周围正常黏膜,NBI组清晰可见和非常清晰可见百分率达93.5%,明显优于普通肠镜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技术对大肠新生性病变的观察明显优于普通肠镜,且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徐亚;任伯良;陈志荣;闵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7例,Ⅳ型8例.Sanders分型为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较好地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正确提供临床分型依据,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峰;徐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124例胫骨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24例胫骨骨折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经8~12个月随访,术中出现骨折端劈裂5例(4.03%),胫骨结节劈裂骨折1例(0.81%),大隐静脉损伤8例(6.45%);术后出现膝部切口处皮肤坏死1例(0.81%),膝部疼痛7例(5.65%),远端锁钉松动退出9例(7.25%),骨折延期愈合6例(4.84%)(其中成角畸形1例),伤口感染2例 (1.61%),远端锁钉断裂3例(2.42%).结论 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时,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力;蔡小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