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慧;吴德沛;孙爱宁;白霞;阮长耿
胃癌合并大出血一旦诊断明确,应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积极尽早争取手术切除病灶,以免失去有利的手术时机.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胃癌合并大出血患者15例,经急诊手术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荣林;李恒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哮喘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分布.方法 检测来自苏州地区的哮喘患儿共688例.采用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SPT),共测定16种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吸入和食物).221例哮喘息儿同时用Unicap系统测定血清中SIgE:phadiotop(吸入过敏原筛选)、fxSE(食物过敏原筛选)和d1(屋尘螨).结果 Unicap方法 结果 显示,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的总阳性率为90.4%,食物过敏原的阳性率为24.4%.SPT结果 显示,吸入组阳性率分别为:屋尘螨76.9%,粉尘螨7414%,艾蒿30.9%,狗皮屑25.3%,以屋尘螨高.食物组中以牛奶阳性率高(8.4%),其次为鸡蛋白(5.6%).结论 苏州地区哮喘患儿90%左右为过敏性哮喘.过敏原主要为尘螨.食物过敏在哮喘儿童中所占比例不高,以牛奶过敏多.SPT结果 可靠,方法 简单,经济.
作者:郝创利;张建华;盛锦云;阐玉英;侯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RT-PCR法检测了45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P<0.05).结论 ICAM-1、MMP-2及iNOS参与了胃癌的形成,其相互作用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国强;汪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均符合有创通气指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基础疾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神志改变采用Glasaow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 NIPPV 2 h,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明显改善;NIPPV 24 h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P<0.01),APACHEⅡ评分下降,GCS评分升高,以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有效率86.7%,失败率13.3%.结论 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较好.
作者:陈龙;朱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心理变化.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血运重建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 对32例手术成功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应答率为100%.术前焦虑者为18例(56.3%),抑郁者为10例(31.3%),术后第1、3、5天患焦虑者分别为20例(62.5%)、21例(65.6%)、15例(46.9%).术后第1、3、5天患抑郁者分别为10例(31.3%)、11例(34.4%)、9例(28.1%).术后各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后随时间延长患者心理状态没有明显改善.提示仅有成功的介入治疗是不够的,更需要关注心理干预.
作者:王新;曹音;丁志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MIPPO技术经皮植入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6例,其中应用MIPPO技术植入DHS 36例,常规切口植入DHS 150例;从常规切口组中选择临床资料与MIPPO组具有可比性的患者36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肢消肿时间、血沉变化及骨折愈合时间来评估MIPPO技术的疗效.结果 MIPPO组较常规切口组创伤小,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小,上述指标除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MIPPO技术植入DHS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史源欣;邵伟忠;苏振刚;范胜利;王筱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2例骨盆环骨折进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骨折均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立即解除下肢骨牵引,在床上行功能锻炼,1个月后下地行走,无1例螺钉松动,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有固定可靠、内固定相对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取出容易等优点.
作者:祖晓水;郝跃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24例胫骨骨折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经8~12个月随访,术中出现骨折端劈裂5例(4.03%),胫骨结节劈裂骨折1例(0.81%),大隐静脉损伤8例(6.45%);术后出现膝部切口处皮肤坏死1例(0.81%),膝部疼痛7例(5.65%),远端锁钉松动退出9例(7.25%),骨折延期愈合6例(4.84%)(其中成角畸形1例),伤口感染2例 (1.61%),远端锁钉断裂3例(2.42%).结论 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时,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力;蔡小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9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8例首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者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7%和1.14%;9例既往施行过甲状腺部分切除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和22.2%,显著高于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史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手术难度增加.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首次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能避免组织残留所致病变复发,降低再手术率.
作者:陈小平;李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变后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先后予以CAG方案和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该患者获得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且耐受良好.结论 极少数CML患者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首发表现,CAG方案、伊马替尼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静;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苗瞄;薛胜利;赵晔;王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2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保全了子宫,挽救了孕产妇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2002年起我院应用腹腔镜对89例要求保留子宫肌瘤患者行切除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从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为PMSCs应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P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联合应用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体系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吲哚美辛、地塞米松体系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和Von kossa染色对其进行成骨分化鉴定,采用油红O染色对其进行脂肪分化鉴定.结果 从人胎盘中成功分离获得了PMSCs,形态呈纤维状,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人PMSCs经成骨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人PMSCs经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有明显的脂滴出现.结论 建立了有效分离、培养人PMSCs的实验体系,并能使其在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表明PMSCs可作为新型来源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
作者:翁震;王泳;袁雅红;李毅平;罗先富;张学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盪;张兰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细胞杀伤作用的方式,并检测了A-549细胞表面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抗Fas单克隆抗体有阻滞细胞周期、通过诱发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经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后,A-549细胞表面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Fas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肺癌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无关.
作者:李虹;郑世营;蒋东;葛锦峰;赵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高危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76例和对照组健康老年人53人,均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RP水平;随访记录高危患者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高危患者血清超敏CRP值高于对照组,高危患者中超敏CRP异常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敏CRP是高危患者1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监测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超敏CRP水平有一定临床意义,超敏CRP异常升高预示短期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
作者:史志保;胡小伟;董万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7例,Ⅳ型8例.Sanders分型为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较好地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正确提供临床分型依据,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峰;徐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进;黄祥忠;田浩;沈炜;任冬青;高峰;徐怀瑾;许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存活率和增殖分化能力,探讨人胚胎生殖细胞异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5~9周人胚胎生殖脊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获得胚胎生殖细胞;用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移植后1 d和1、2、4周处死大鼠,以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作为示踪剂,观察转录因子Nkx-2.5在移植大鼠心脏组织的阳性表达;分析人胚胎生殖细胞在宿主体内转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和转录因子Nkx-2.5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人胚胎生殖细胞植入心肌组织后,不仅在心肌内存活而且表现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
作者:张于娟;张苏;朱旻;李香;陈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经床旁漂浮球囊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分析起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床旁临时起搏有效,成功率为93.7%,其中3例先行胸外无创起搏.并发症有胸外无创起搏胸痛1例,电极脱位2例.结论 应用带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具有迅速、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此法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抢救危重患者.
作者:谷惠敏;顾明;于宗良;赵志强;冯振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