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陈小平;李圆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除, 结节性甲状腺肿,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9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8例首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者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7%和1.14%;9例既往施行过甲状腺部分切除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和22.2%,显著高于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史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手术难度增加.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首次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能避免组织残留所致病变复发,降低再手术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前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解剖学研究

    目的 进行前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解剖学研究,为前臂背侧神经肌肉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40侧成人上肢尸体标本,测量骨间后神经自分支起点至旋后肌远侧缘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其分布于各个肌肉的分支长度和数量.结果 前臂骨间后神经穿出旋后肌后分出较多短分支和一支较深的长分支.结论 熟悉前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的解剖学特点将有助于指导前臂背侧神经肌肉损伤的治疗.

    作者:孙焕建;董红华;夏春林;朱文峰;朱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CMV特异性抗体IgM,荧光定量PCR检测尿、痰液CMV-DNA,结合临床症状胸片确诊42例婴儿CMV肺炎,其中25例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结果 婴儿CMV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反复咳喘、伴或不伴发热、两肺细湿哕音和哮鸣音.其中25例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多见革兰阴性菌,部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给更昔洛韦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 对婴儿CMV肺炎治疗效果欠佳时,要重视痰液病原菌检查,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作者:倪俊学;马燕;万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强度耐力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目的 了解大强度耐力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影响,提出预防CNS损伤的观点.方法 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大强度耐力训练组.耐力训练6周,训练后取材,采用HE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 ,观察12个CNS部位.结果 (1)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凋亡细胞的类型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2)大强度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HSP70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nNOS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iNOS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结论 大强度耐力训练对CNS有一定的损伤,运动训练后须考虑足够的恢复时间.

    作者:陆阿明;吴金全;孙茂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从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为PMSCs应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P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联合应用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体系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吲哚美辛、地塞米松体系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和Von kossa染色对其进行成骨分化鉴定,采用油红O染色对其进行脂肪分化鉴定.结果 从人胎盘中成功分离获得了PMSCs,形态呈纤维状,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人PMSCs经成骨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人PMSCs经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有明显的脂滴出现.结论 建立了有效分离、培养人PMSCs的实验体系,并能使其在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表明PMSCs可作为新型来源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

    作者:翁震;王泳;袁雅红;李毅平;罗先富;张学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小乳腺癌(≤2 cm)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评估彩超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小肿块高频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小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仅具备部分恶性特征,其中肿块内微小钙化是其重要特征,另外脉冲多普勒(PD)频谱阻力指数RI≥0.70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血流分级≥他级亦具有很好的阳性预告意义.结论 使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小乳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夏国兵;胡春洪;金秋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对20例胃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治疗,其中3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余17例行胃楔形切除术.结果 20例患者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肿瘤.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70~310 min),平均出血量150 ml(6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日4.3 d.随访2~11个月无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汤澄;孙喜太;孙凯;谢如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0例分析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均符合有创通气指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基础疾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神志改变采用Glasaow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 NIPPV 2 h,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明显改善;NIPPV 24 h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P<0.01),APACHEⅡ评分下降,GCS评分升高,以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有效率86.7%,失败率13.3%.结论 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较好.

    作者:陈龙;朱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的存活及分化

    目的 观察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存活率和增殖分化能力,探讨人胚胎生殖细胞异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5~9周人胚胎生殖脊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获得胚胎生殖细胞;用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移植后1 d和1、2、4周处死大鼠,以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作为示踪剂,观察转录因子Nkx-2.5在移植大鼠心脏组织的阳性表达;分析人胚胎生殖细胞在宿主体内转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和转录因子Nkx-2.5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人胚胎生殖细胞植入心肌组织后,不仅在心肌内存活而且表现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

    作者:张于娟;张苏;朱旻;李香;陈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吸气量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盪;张兰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对细胞杀伤作用的方式,并检测了A-549细胞表面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抗Fas单克隆抗体有阻滞细胞周期、通过诱发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经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后,A-549细胞表面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Fas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肺癌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无关.

    作者:李虹;郑世营;蒋东;葛锦峰;赵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IPPO技术植入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MIPPO技术经皮植入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6例,其中应用MIPPO技术植入DHS 36例,常规切口植入DHS 150例;从常规切口组中选择临床资料与MIPPO组具有可比性的患者36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肢消肿时间、血沉变化及骨折愈合时间来评估MIPPO技术的疗效.结果 MIPPO组较常规切口组创伤小,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小,上述指标除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MIPPO技术植入DHS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史源欣;邵伟忠;苏振刚;范胜利;王筱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关节内骨折手术后的运用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在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72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PM治疗组和对照组,CPM治疗组112例术后采用CPM机治疗.结果 CPM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两项指标的差异也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合理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膝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申海慧;杨惠林;王骏骅;张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7例,Ⅳ型8例.Sanders分型为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较好地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正确提供临床分型依据,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峰;徐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ICAM-1、MMP-2及iNOS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RT-PCR法检测了45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P<0.05).结论 ICAM-1、MMP-2及iNOS参与了胃癌的形成,其相互作用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国强;汪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所在.方法 25例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膝内翻角度5°~16°,平均9.8°;术后膝外翻角度3°~12°,平均8.6°;矫正角度8.5°~27.5°,平均17.5°.患膝关节采用HSS评分系统,术前60~82分,平均65.5分;术后78~92分,平均84.6分.截骨端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5月.术中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手术前后HSS评分及患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具有创伤小、骨愈合率高、内固定强度可靠、近中期效果满意等优点.

    作者:龚晓红;姜为民;李雪峰;杨惠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明确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结果 肺炎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T,CD3+CD8+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细胞(CD3-CD19+B)比例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3-CD16+CD56+NK)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固有免疫减弱.感染后免疫功能测定和分析有利于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惠泉;郝创利;范丽萍;陈正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胫骨平台骨折117例手术治疗分析

    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17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都斌;王纪峰;蒋臻欢;李群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藻酸双酯钠对激素性骨坏死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藻酸双酯钠(PSS)对激素性骨坏死高危群体的药物预防作用.方法 动物分两组,模型组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制作骨坏死模型;PSS预防组在制作模型同时口服PSS.分别于模型制作前,使用激素后24 h、4周测定血脂及凝血系统指标,4周后对骨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SS预防组CHOL、TG、LDL-C及TXB2、PAI、D-dimer水平较低,而AT-Ⅲ、t-PA水平较高;同时PSS预防组骨坏死发生率低(25%Vs 83.33%,P<0.05),脂肪细胞直径(29.84 μm Vs 45.54 μm,P<0.05)及股骨头脂肪组织面积百分比(16.35%Vs30.45%,P<0.05)较低.而骨组织面积百分比较高(45.57%Vs 36.64%,P<0.05).结论 PSS具有降低血脂、抗凝、加强纤溶的作用,对减少激素性骨坏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立新;董天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iRNA沉默EPAS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由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介导的靶向缺氧诱导因子2(EPAS1/HIF-2)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阴性组)和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实验组和阴性组分别转染rAAV2-EPAS1-siRNA和rAAV2-EGFP病毒,空白组不转染病毒,进行常氧和缺氧培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PAS1基因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实验组细胞EPAS1 mRNA和蛋白表达受抑制,显著低于阴性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在缺氧状态下,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增殖受抑制,与阴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siRNA抑制缺氧状态下胰腺癌细胞中EPAS1基因表达,能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

    作者:滕宝群;李德春;朱东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低功率激光照射促进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肌肉再生

    目的 探讨635 nm GaAlAs激光照射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组织学愈合进程及腓肠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HC-Ⅱ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激光治疗组采用美国Erchonia EML(ML2)型低功率GaALAs激光器在钝挫伤局部进行照射,正常对照组、自然愈合组不进行照射.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损伤区域腓肠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HE染色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显示,激光照射组肌肉再生速度显著快于自然愈合组,且胶原纤维生成很少;激光治疗组腓肠肌MHC-Ⅱb mRNA的表达量在损伤后第2、3、7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 635 nm GaAlAs激光能促进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大鼠腓肠肌MHC-Ⅱb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肌肉再生,提高愈合质量.

    作者:罗丽;张林;孙中文;史进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