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俭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和沐舒坦静脉滴注;对照组120例,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显著快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好.
作者:殷小平;张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HSPT0、HSP90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肾细胞癌组织标本中HSP70、HSP90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HSP70、HSP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84.4%(27/32),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表达程度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细胞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SPT0、HSP90高表达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臧晋;严春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19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剖腹手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剖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显著少于剖腹手术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陆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从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为PMSCs应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P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联合应用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体系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吲哚美辛、地塞米松体系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和Von kossa染色对其进行成骨分化鉴定,采用油红O染色对其进行脂肪分化鉴定.结果 从人胎盘中成功分离获得了PMSCs,形态呈纤维状,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人PMSCs经成骨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人PMSCs经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有明显的脂滴出现.结论 建立了有效分离、培养人PMSCs的实验体系,并能使其在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表明PMSCs可作为新型来源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
作者:翁震;王泳;袁雅红;李毅平;罗先富;张学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Ⅰ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25例急性嵌顿性混合痔行Ⅰ期PPH手术治疗(I期组),并与21例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经保守治疗后行Ⅱ期PPH术(Ⅱ期组)作对照,分析Ⅰ期PPH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Ⅰ期组与Ⅱ期组相比,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Ⅰ期组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Ⅰ期PPH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安全有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后Ⅱ期PPH手术.
作者:于泓;唐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心理变化.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血运重建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 对32例手术成功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应答率为100%.术前焦虑者为18例(56.3%),抑郁者为10例(31.3%),术后第1、3、5天患焦虑者分别为20例(62.5%)、21例(65.6%)、15例(46.9%).术后第1、3、5天患抑郁者分别为10例(31.3%)、11例(34.4%)、9例(28.1%).术后各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后随时间延长患者心理状态没有明显改善.提示仅有成功的介入治疗是不够的,更需要关注心理干预.
作者:王新;曹音;丁志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O-2A祖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从新生1~2 d SD大鼠大脑皮质中分离纯化O-2A祖细胞.80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组,与其他3组同期饲养;其他3组均行T9脊髓左半侧离断手术,B组损伤处植入吸附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损伤对照组);C组损伤处移植50%O-2A祖细胞和50%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混悬液(O-2A+T1A组);D组损伤处植入含有纯化O-2A祖细胞的细胞悬液(O-2A移植组).移植术后3、7、14、21、28 d分别以CBS及BBB方法 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定.结果 A组大鼠后肢CBS和BBB得分分别为100和21.O-2A祖细胞移植术后3、7、14、21、28 d,B、C、D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后肢得分均显著低于右侧,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组运动功能恢复好.结论 O-2A祖细胞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孙茂民;孙文阁;王宇卉;黄兴锐;朱云霞;夏春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明确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结果 肺炎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T,CD3+CD8+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细胞(CD3-CD19+B)比例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3-CD16+CD56+NK)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固有免疫减弱.感染后免疫功能测定和分析有利于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惠泉;郝创利;范丽萍;陈正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KI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4天测定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计算血浆渗透压,针对高渗透压血症治疗后第7天测定血浆渗透压.结果 AKI患者入院第4天血浆渗透压(329.8±39.7)mOsm/L,高于第2天的(314.7±42.6)mOsm/L;第4天高渗透压血症病例61例,高于第2天的26例;经对症治疗后第7天,血浆渗透压降低为(316.5±37.3)mOsm/L,高渗透压血症病例降低为42例,68例AKI患者治疗第7天有21例好转或治愈.以上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渗透压增高可能导致AKI,降低血浆渗透压治疗可能使AKI发生减少.
作者:沈健;智睿;李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儿童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3 638例,交叉配血914例,Coomb's试验25例.结果 血型鉴定中Rh(O)阴性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36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例;交叉配血主侧不合者1例,次侧不合者2例;Coomb's试验阳性9例.结论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儿童临床输血前检测的好方法.
作者:李萌;杨志诚;罗光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PACHE-Ⅱ评分>20分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早期手术12例,未早期手术14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治愈10例,死亡2例(16.7%);未早期手术组14例中,治愈11例,死亡3例(21.4%).早期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8例,平均住院日为45.7 d;未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日为40.4 d.结论 非手术治疗无效及胰腺周围有严重局部并发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行早期手术干预.
作者:吴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出现罕见毒副反应,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过程中出现罕见毒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尿崩症、窦性心动过速伴肌肉损坏,停药70多天再次减量服用后又出现类似症状.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国民;钟宜干;徐娟;蔡亚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2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保全了子宫,挽救了孕产妇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及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效果是否相似.方法 连续入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应用Cypher(进口组;35例78个病变部位)或Firebird(国产组,35例66个病变部位)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随访冠脉造影结果 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进口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百分比显著低于国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靶血管重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结论 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时在造影结果 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没有体现在临床获益上,尚需进一步随访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菁;陈康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环(AACR)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对9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用AACR及颈椎前路钢板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植入10个椎间隙.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并行X线评估.结果 9例患者随访13~18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角度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疗效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4.5%.结论 AACR上下面的倒锯齿状设计使得AACR植入牢固,两侧的微孔设计利于植骨的爬行替代;由于保留了皮质骨,具有类似金属支架的支撑作用.
作者:张志明;杨惠林;袁峰;唐天驷;姜为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ockett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Coekett综合征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血栓形成组22例,无血栓形成组16例,其中12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PTA),26例行PTA+支架植入术.结果 38例均获得技术成功,血栓形成组有1例形成后腹膜血肿.34例得到随访,1例术后4周血栓复发,经再次手术取栓后肿胀消退.5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作者:徐清华;黄或和;吴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dpv)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ADV-dpv 10 mg,每日1次,共4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在抗病毒治疗前,与低病毒载量患者相比,高病毒载量患者存在着更为明显的T细胞亚群的失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T细胞亚群失衡呈进行性改善,除CD3+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dpv治疗后HBV-DNA转阴组与未转阴组患者初始T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状态密切相关,经ADV-dpv抗病毒治疗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
作者:董莉;李军;韩亚萍;刘源;宋培新;郭小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处理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的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149例故意摄入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 149例中,通过X线和(或)胃镜找到167件异物,其中1枚缝针深刺入咽部组织,16件在食管,112件在胃腔,7件在十二指肠球部,31件已进入降部以下肠道.经胃镜发现的异物大多可自行排出体外.内镜成功钳取了118例131件异物.22例(占未处理病例数的71%)从大便排出,9例因延迟排出或出现症状而手术.149例无1例造成医源性严重伤害或死亡.结论 故意摄入异物经急诊内镜结合X线确认和处理,可消除异物的潜在危险,减少外科手术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毛果伟;朱俊;陈志荣;龚菲;郑丽华;任伯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进;黄祥忠;田浩;沈炜;任冬青;高峰;徐怀瑾;许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CMV特异性抗体IgM,荧光定量PCR检测尿、痰液CMV-DNA,结合临床症状胸片确诊42例婴儿CMV肺炎,其中25例合并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结果 婴儿CMV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反复咳喘、伴或不伴发热、两肺细湿哕音和哮鸣音.其中25例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多见革兰阴性菌,部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给更昔洛韦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 对婴儿CMV肺炎治疗效果欠佳时,要重视痰液病原菌检查,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作者:倪俊学;马燕;万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