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薇;张子滇;邓学东;陆永怡;陈群;刘静
目的 研究氧自由基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VitE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SOD/LPO、VitE/LPO、总抗氧化能力/LPO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血清中抗氧化能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为临床选择腹腔内应用抗氧化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导致的不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陆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制订恶性肿瘤防治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减寿分析的方法描述启东市2000年至2004年期间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结果 引起寿命损失的前4位恶性肿瘤为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恶性肿瘤标化减寿率的性别比值(男∶女)是2.53∶1.在低年龄组,白血病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高;中壮年中,肝癌的PYLL大;中老年人口中肺癌的PYLL位次较高.结论 肝癌、肺癌、胃癌、白血病是引起寿命损失主要的恶性肿瘤,大力保护男性人群,特别应当加强低年龄段白血病和高年龄段肝癌、肺癌、胃癌的防治.
作者:凌良健;陈建国;陆青云;朱健;张永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469例,主要包括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造口术、盆腔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近20种手术.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463例(98.72%),中转开腹6例(1.28%),并发症8例(1.71%),手术时间(83.12±25.27)min,术中出血(87.9±31.4)ml.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地应用于各种良性妇科疾病.
作者:朱维培;钱志红;龙启芳;任琼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加自体骨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90处)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板减压取得骨粒或者用自体骼骨与生物活性玻璃混合于不连节段后外侧进行治疗.结果 45例均随访12个月,根据邹德威的术后临床功能评价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98%,根据术后X线检查结果,1年的融合率达98%.结论 采用该方法治疗腰椎峡部不连,融合率较高,临床效果较好,方法可行.
作者:马良波;孙俊英;郝越峰;汪强;杨沛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35例恢复满意,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能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效.
作者:成炳祥;徐卫星;金建荣;周天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MCF7乳腺癌细胞株、HL60白血病细胞株分别作为BCRP及MDR1 mRNA 表达的参照标准,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对照,检测了54例AML患者BCRP mRNA的表达,其中8例患者测定MDR1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BCRP表达在AML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AML中BCRP mRNA表达水平差异较大, BCRP表达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完全缓解组、初治敏感组和临床耐药组.其中临床耐药组B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BCRP表达与MDR1 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BCRP在AML中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与MDR1的表达无关,可能是AML患者临床耐药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原因,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刘晓健;李晟;江波;吴德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生物活性玻璃配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83例.骨不连部位:肱骨中下段15例,尺桡骨中段11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上段7例,胫骨远端19例.新鲜骨折骨缺损15例,良性骨肿瘤骨缺损7例;术后定期进行患肢功能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经4~25个月(平均10.3个月 )随访,所有骨不连骨缺损部位均达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治疗骨不连、修复骨缺损安全可靠、方便有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自体骨移植.
作者:殷浩;孙俊英;李喜功;宋兵华;赖震;石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R系统在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96例上颌窦疾病(其中上颌窦外伤472例,上颌窦炎症564例,上颌窦癌60例)分为常规X线摄影组(605例)和CR摄影组(491例),对各组所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CR系统在图像质量、显示骨折能力、显示骨质破坏能力及软组织改变的能力均显著优于常规X线摄影,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R系统在上颌窦疾病摄影中具有很大的优点,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张宏美;胡春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发夹状核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抗人VEGF发夹状核酶(RZ)基因构建的pcDNA3.1+/RZ转染ECV304细胞,经G418筛选后,用RT-PCR法鉴定RZ基因在ECV304细胞中的转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ECV304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RZ基因在ECV304细胞中获得转录,它不改变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但能明显下调VEGF的表达.结论 抗人VEGF发夹状核酶能够显著抑制ECV304细胞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核酶的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刘春宇;谢宇锋;盛伟华;缪竞成;杨吉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每28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有效26例(26/36,72.2%),无效10例(10/36,17.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能较好改善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建新;李德春;张子祥;赵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 回顾性分析11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中,无手术死亡,发生骶前出血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并发排尿困难12例,顽固性便意频繁1例.保肛成功率为81.5%(97/119).随访98例(12~60个月),局部复发率为5.1%(6/119),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0.5%.结论 TME的规范化应用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保肛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吕剑;季涌;薛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细胞化学特性.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技术,从成年大鼠的嗅球分离培养OECs,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等方法纯化培养OECs,并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扩增OE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形态变化特点及生长情况,采用GFAP、NGFRp75、S100等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统计培养的OECs的纯度,并计算OECs的增殖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OECs主要为双极或三极细胞,其突起细长.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纯化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成年大鼠OECs呈现GFAP、NGFRp75、S100蛋白染色阳性.bFGF能明显促进OECs的增殖(P<0.01),对OECs的形态、纯度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是一种高效率的纯化培养OECs的方法,bFGF能明显促进OECs的增殖.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陆政峰;成茂华;董启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间采用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经术后平均3.72年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拆除内植物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一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但中期随访发现,仍存在椎间盘退变及矫正度丢失的情况,影响术后长期疗效.
作者:李荣群;徐耀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卵巢肿瘤中,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76例(观察组),开腹手术44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6±25.8) min与对照组(83.5±24.7)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切除直径<10 cm的卵巢肿瘤能发挥其微创的独物优势.
作者:徐彩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考察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的外观,药物和有关物质的含量,以及药物溶出速度(T80)的变化.结果 该固体分散体微丸对温度和湿度稳定,对光不稳定,模拟上市包装后稳定性良好.结论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经包装后稳定性较好.
作者:游本刚;唐丽华;朱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各组又根据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中、高危险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内两组各危险分层组的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监测出、凝血指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P<0.05),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并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但高危险组中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李增男;张艳晖;李德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未触及睾丸的诊疗价值及其经验总结. 方法对47例(51侧)未触及睾丸患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探查.结果 47例未触及睾丸患儿中,腹腔镜手术探及睾丸31例(35侧).其中26例(30侧睾丸)在腹腔镜下进行了一期睾丸固定术,3例单侧腹内隐睾因精索血管过短而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2例单侧隐睾因严重睾丸发育不良而行睾丸切除术.另16例经腹腔镜手术探查确诊单侧无睾丸.结论 对于体检时不能触及的睾丸采用腹腔镜手术探查,具有观察全面的同时进行治疗、兼顾两侧睾丸及手术疤痕小等优点,可以提供安全、准确、美观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建;周云;严向明;张婷;孙庆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RT-PCR连续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尿中巨细胞病毒(UCMV)载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尿中CMV-DNA载量(术后9周内1周1次,此后2周1次,共23周).比较CMV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在不同时点病毒载量的变化,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探讨高病毒载量与CMV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56例患者UCMV的阳性率为87.5(49/56),随访过程中有8例患者出现CMV肺炎,发生率为14.3%,中位发病时间在术后第15周.两组患者在术后4周UCMV-DNA均维持在0值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7、8和11周,CMV肺炎组患者其病毒载量明显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第5~15周内连续3次病毒载量>104拷贝/ml作为预测CMV肺炎的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3.6%、61.5%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107(95%CI=0.4791-0.9474),预警时间达2~8周.结论 RT-PCR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UCMV-DNA敏感性高,5~15周内病毒载量连续3次>104拷贝/ml是预测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CMV肺炎的良好指标.
作者:何小舟;许贤林;叶青;罗光华;朱江;董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手术方式、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回顾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对其术前诊断、定位、术式选择及疗效评定进行总结.结果 102例随访4个月~5年,平均13个月.结果 为优68例,良21例,可10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7.2%.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及术中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周永其;崔同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13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均进行胆道造影,其中采取方法①造影359例,方法②造影107例,方法③造影47例.结果 方法①显示胆道残余结石36例,帮助行胆囊摘除术5例,显示胆道情况避免胆总管探查20例;方法②造影107例,结果显示胆道残余结石19例,显示胆道损伤2例;方法③显示胆道残余结石6例,显示胆总管下段损伤1例.其中联合方法①、②或③及多次造影61例.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可避免胆道残余结石、胆道损伤,降低再手术率.
作者:黄良平;耿兴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