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英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剥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385例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剥除术病例,并对照分析225例放置腹腔引流管与160例未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康复过程.结果 两组术后发热(≥38℃)、腹痛发生率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剥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红梅;商九香;陈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35例恢复满意,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能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效.
作者:成炳祥;徐卫星;金建荣;周天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组、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1)阿霉素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每次2.5 mg/kg,4次/周,连续2周,累积剂量为20 mg/kg;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2)卡维地洛组:腹腔注射阿霉素,剂量同阿霉素组;用卡维地洛每天30 mg/kg,分2次灌胃,共8周.(3)对照组: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9周检测大鼠血流动力性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血流动力学监测:卡维地洛组与阿霉素组相比,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大速率(±dp/dtmax)提高,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左室收缩压(LVSP)、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维地洛组与对照组相比,仅LVSP和MA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中的SOD活性、MDA含量:卡维地洛组与阿霉素组相比,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维地洛组与对照组相比,SOD和MDA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阿霉素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而卡维地洛组比阿霉素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改善阿霉素引起的血流动力性异常,主要表现为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卡维地洛能抑制阿霉素引起的机体内过度的氧化应激;卡维地洛能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李世红;王绍军;陆士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对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结果 2例死亡,4例存活.结论 通过对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表明控制肺动脉高压、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纠治急性肾功能不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和预防感染是围手术期的重点工作.
作者:余云生;沈振亚;于曙东;朱江;叶文学;焦鹏;黄浩岳;朱雅萍;卜丽芬;胡雁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相关责任病灶在常规MRI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的影像表现,着重探讨DWI阳性的TIA责任病灶体积、平均ADC值、平均信号强度(AI)等半定量特点.方法 前瞻性对39例资料完整的TIA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和DWI检查,MRI检查均在TIA发作5 d内进行.运用Functool 2.6.6i对其中15例在DWI表现为阳性的责任病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病灶平均体积、平均ADC值、平均AI,并和健侧进行配对比较研究.结果 TIA阳性责任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点状的异常高信号,病灶平均体积(1.29±0.38)cm3,平均ADC值较健侧下降(25.8±9.01)%,AI较健侧升高(59.9±12.9)%,患、健侧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较常规MRI序列明显升高,TIA患者的责任病灶的体积较小,ADC值轻度下降而AI较健侧明显升高.DWI序列有利于对TIA的早期诊断,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较大价值.
作者:文峰;郭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细胞化学特性.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技术,从成年大鼠的嗅球分离培养OECs,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等方法纯化培养OECs,并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扩增OE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形态变化特点及生长情况,采用GFAP、NGFRp75、S100等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统计培养的OECs的纯度,并计算OECs的增殖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OECs主要为双极或三极细胞,其突起细长.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纯化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成年大鼠OECs呈现GFAP、NGFRp75、S100蛋白染色阳性.bFGF能明显促进OECs的增殖(P<0.01),对OECs的形态、纯度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是一种高效率的纯化培养OECs的方法,bFGF能明显促进OECs的增殖.
作者:范志海;沈忆新;陆政峰;成茂华;董启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 回顾性分析11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中,无手术死亡,发生骶前出血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并发排尿困难12例,顽固性便意频繁1例.保肛成功率为81.5%(97/119).随访98例(12~60个月),局部复发率为5.1%(6/119),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0.5%.结论 TME的规范化应用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保肛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吕剑;季涌;薛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MCF7乳腺癌细胞株、HL60白血病细胞株分别作为BCRP及MDR1 mRNA 表达的参照标准,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对照,检测了54例AML患者BCRP mRNA的表达,其中8例患者测定MDR1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BCRP表达在AML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AML中BCRP mRNA表达水平差异较大, BCRP表达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完全缓解组、初治敏感组和临床耐药组.其中临床耐药组B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BCRP表达与MDR1 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BCRP在AML中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与MDR1的表达无关,可能是AML患者临床耐药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原因,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刘晓健;李晟;江波;吴德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中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80只Wistar大鼠随机配成40对,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肝素生理盐水经腹主动脉灌注;IP组:灌注前阻断肝门血供10 min,再开放10 min.每组受体中,10只观测1周生存率,另10只检测再灌注2 h后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IP组受体肝功能、生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IP组肝脏组织标本中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虽然各组肝脏组织都出现了凋亡细胞,但IP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IP对移植肝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TNF-α表达减少、肝窦状内皮细胞凋亡减轻密切相关.
作者:秦磊;高广勇;余斌;钱海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利多卡因对术后气管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8例择期行开颅胶质瘤、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B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 μg/kg,C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 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D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 记录术前基础值、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 血压的变化:A组、D组SBP、DBP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升高,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BP、DBP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的变化:B组、D组HR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增快,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HR在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拔管前联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钱美娟;鄂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的25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翻转方向.凡骨折塌陷>5 mm,且伤前无关节退行性变者,均作为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结果 除1例Ⅱ度开放性骨折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外,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经6个月~3年(平均1.8年)的X线片和功能随访,维持解剖复位者21例(占84%);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良22例(88%).结论 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多孔磷酸三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汪强;孙俊英;马良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54例乳腺癌中,ER、 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26/54)、53.7%(29/54)、72.2%(39/54).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46.3%(25/54),表达不一致率为27.8%(15/54),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姚卫康;包建荣;吴德明;顾丽琴;陈正中;吴伟兵;晏爱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RT-PCR连续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尿中巨细胞病毒(UCMV)载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尿中CMV-DNA载量(术后9周内1周1次,此后2周1次,共23周).比较CMV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在不同时点病毒载量的变化,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探讨高病毒载量与CMV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56例患者UCMV的阳性率为87.5(49/56),随访过程中有8例患者出现CMV肺炎,发生率为14.3%,中位发病时间在术后第15周.两组患者在术后4周UCMV-DNA均维持在0值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7、8和11周,CMV肺炎组患者其病毒载量明显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第5~15周内连续3次病毒载量>104拷贝/ml作为预测CMV肺炎的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3.6%、61.5%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107(95%CI=0.4791-0.9474),预警时间达2~8周.结论 RT-PCR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UCMV-DNA敏感性高,5~15周内病毒载量连续3次>104拷贝/ml是预测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CMV肺炎的良好指标.
作者:何小舟;许贤林;叶青;罗光华;朱江;董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D105和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和TGF-β1在50例NSCLC和15例非肿瘤性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肺组织(P<0.01),NSCLC分化越低,CD105标记的MVD值越高,且Ⅲ、Ⅳ期MVD值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GF-β1在NSCLC和非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和42%,两者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表达强度与NSCLC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1),同时与肿瘤中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444,P<0.01).结论 CD105和TGF-β1在NSCLC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董贇;冯一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状态在急性期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期川崎病23例患儿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56+、CD19+CD23+和CD4+CD25+细胞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3+CD4+、CD4+/CD8+、CD19+CD23+细胞显著升高,而CD3+、CD3+CD8+、CD16+56+、CD4+CD25+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川崎病的发生与患儿的免疫系统失衡密切相关.
作者: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孙凌;季正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的病毒病原学.方法 对662例患儿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662例患儿痰标本中, 阳性297例,总阳性率为44.9%,其中单纯病毒感染289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55例(85.9%)占首位,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25例(8.4%),乙型流感病毒4例(1.3%),副流感1.3型病毒4例(1.3%),腺病毒1例(0.4%),2种或以上病毒感染8例.结论 病毒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小儿急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其中RSV是首要病毒病原,其次是流感病毒.
作者:王宇清;季伟;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儿童及成人腺样体肥大185例,采用切削吸引、刮除、咬除等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腺样体切除彻底,术后无出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良好,咽鼓管无损伤.随访1~2年,患者睡眠障碍、鼻阻塞、流脓涕及耳闷塞等症状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切除能在直视下操作,结合多种手术方法更能彻底切除腺样体,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刘济生;肖根生;唐云青;吴文璎;秦照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469例,主要包括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造口术、盆腔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近20种手术.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463例(98.72%),中转开腹6例(1.28%),并发症8例(1.71%),手术时间(83.12±25.27)min,术中出血(87.9±31.4)ml.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地应用于各种良性妇科疾病.
作者:朱维培;钱志红;龙启芳;任琼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降脂达标治疗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0例,按中国血脂防治指南中的标准进行调脂治疗,血脂达标后继续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20 mg/d治疗6个月,测定达标前后患者的血脂,肝、肾功能及行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结果 患者血脂达标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钙6个月后,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P<0.01),颈动脉斑块缩小(P<0.01),同时患者TC、LDL-C、TG降低(P<0.01),HDL-C升高(P<0.05).结论 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经血脂达标治疗后可以缩小并稳定.
作者:蔡薇;张子滇;邓学东;陆永怡;陈群;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深呼吸预处理对全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所致缺氧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无痛人流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深呼吸组在麻醉前嘱患者做10次深呼吸,对照组任其自然呼吸,麻醉方法均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及SpO2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发生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22例和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SpO2值有2例降至97%~98%,但无1例低于95%;对照组有21例SpO2降至99%以下,其中16例低于95%,给予人工辅助呼吸;两组SpO2变化相比,深呼吸组缺氧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实施无痛人流术,麻醉前深呼吸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可避免呼吸抑制所致的缺氧.
作者:常留辉;谢红;王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