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精氨酸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侍阳;钱海鑫;秦磊;周晓俊

关键词:精氨酸,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肝, 再灌注损伤,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 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做肝门阻断及再灌注;I/R组、L-Arg组分别于缺血前20 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L-Arg 300 mg/kg,然后进行45 min的部分肝门阻断及60 min的再灌注.取下腔静脉血2 ml,并迅速切取缺血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指标;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ALT、AST、LDH、MDA、XOD、i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L-Arg组ALT、AST、LDH、MDA、XO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L-Arg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重,L-Arg组病理损害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L-Arg预处理对大鼠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O和不同亚型NOS的变化参与其中.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兔骨性关节炎早期软骨细胞凋亡与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OA)早期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与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Hulth关节不稳造模,左膝为模型组,右膝为对照组,10 d、3个月时各取12只放血处死.各时相点模型组、对照组各取4个膝关节的胫骨近段,去除软组织,进行Mankin软骨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去除软骨后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软骨下骨的载荷-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及弹性模量.结果 在造模10 d、3个月后软骨细胞的凋亡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0 d模型组和3个月模型组的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相差18%和19%(P<0.05);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数增加与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下降变化呈负相关(r=-0.7579,P<0.01).结论 OA早期即出现软骨细胞凋亡,同时软骨下骨生物力学发生改变.

    作者:王亚斌;陈向阳;董启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未触及睾丸4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未触及睾丸的诊疗价值及其经验总结. 方法对47例(51侧)未触及睾丸患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探查.结果 47例未触及睾丸患儿中,腹腔镜手术探及睾丸31例(35侧).其中26例(30侧睾丸)在腹腔镜下进行了一期睾丸固定术,3例单侧腹内隐睾因精索血管过短而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2例单侧隐睾因严重睾丸发育不良而行睾丸切除术.另16例经腹腔镜手术探查确诊单侧无睾丸.结论 对于体检时不能触及的睾丸采用腹腔镜手术探查,具有观察全面的同时进行治疗、兼顾两侧睾丸及手术疤痕小等优点,可以提供安全、准确、美观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建;周云;严向明;张婷;孙庆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痤疮丙酸杆菌性眼内炎1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对眼内组织的损害十分严重,可导致失明或眼球萎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因致病菌种类不同而表现不一.痤疮丙酸杆菌由于其毒性较小,潜伏期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较少见,而常被误诊为葡萄膜炎,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我院遇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痤疮丙酸杆菌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及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及球旁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永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附10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手术方式、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回顾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对其术前诊断、定位、术式选择及疗效评定进行总结.结果 102例随访4个月~5年,平均13个月.结果 为优68例,良21例,可10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7.2%.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及术中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周永其;崔同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持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的25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翻转方向.凡骨折塌陷>5 mm,且伤前无关节退行性变者,均作为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结果 除1例Ⅱ度开放性骨折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外,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经6个月~3年(平均1.8年)的X线片和功能随访,维持解剖复位者21例(占84%);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良22例(88%).结论 多孔磷酸三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多孔磷酸三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汪强;孙俊英;马良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8 只,用持针器夹持21 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术前及术后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MRI及CR检查.结果 术后第4周到第12周,造模后的椎间盘MRI的T2W1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抽吸法可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从而为研究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作者:吴健;唐天驷;王根林;赖震;殷浩;祝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生物活性玻璃在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生物活性玻璃配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83例.骨不连部位:肱骨中下段15例,尺桡骨中段11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上段7例,胫骨远端19例.新鲜骨折骨缺损15例,良性骨肿瘤骨缺损7例;术后定期进行患肢功能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经4~25个月(平均10.3个月 )随访,所有骨不连骨缺损部位均达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治疗骨不连、修复骨缺损安全可靠、方便有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自体骨移植.

    作者:殷浩;孙俊英;李喜功;宋兵华;赖震;石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35例恢复满意,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能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效.

    作者:成炳祥;徐卫星;金建荣;周天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13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均进行胆道造影,其中采取方法①造影359例,方法②造影107例,方法③造影47例.结果 方法①显示胆道残余结石36例,帮助行胆囊摘除术5例,显示胆道情况避免胆总管探查20例;方法②造影107例,结果显示胆道残余结石19例,显示胆道损伤2例;方法③显示胆道残余结石6例,显示胆总管下段损伤1例.其中联合方法①、②或③及多次造影61例.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可避免胆道残余结石、胆道损伤,降低再手术率.

    作者:黄良平;耿兴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2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处理与血流动力性及内环境调控的关系.方法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血流动力性及内环境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结果 20例患者术中麻醉深度满意,血流动力性及内环境稳定.结论 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吉林;袁从虎;陈佩军;刘鹏;王成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苏州地区冬春季儿童急性肺炎的病毒病原学研究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的病毒病原学.方法 对662例患儿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662例患儿痰标本中, 阳性297例,总阳性率为44.9%,其中单纯病毒感染289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55例(85.9%)占首位,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25例(8.4%),乙型流感病毒4例(1.3%),副流感1.3型病毒4例(1.3%),腺病毒1例(0.4%),2种或以上病毒感染8例.结论 病毒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小儿急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其中RSV是首要病毒病原,其次是流感病毒.

    作者:王宇清;季伟;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3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对36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以下两种化疗方案:(1)顺铂50 mg/m2+长春新碱1.5 mg/m2+博来霉素20 mg/m2;(2)顺铂50 mg/m2+表阿霉素60 mg/m2+5-氟脲嘧啶1000 mg,予以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其中28例于灌注化疗后用携带抗癌药物的凝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化疗结束后10~14 d经评估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结果 36例宫颈癌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总有效率为77.78%.肿瘤直径≤4 cm者的有效率为84%,>4 cm者的有效率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治疗宫颈癌的较佳模式.

    作者:徐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对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利多卡因对术后气管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8例择期行开颅胶质瘤、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B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 μg/kg,C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 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D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 记录术前基础值、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 血压的变化:A组、D组SBP、DBP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升高,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BP、DBP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的变化:B组、D组HR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增快,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HR在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拔管前联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钱美娟;鄂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人流术中呼吸抑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深呼吸预处理对全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所致缺氧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无痛人流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深呼吸组在麻醉前嘱患者做10次深呼吸,对照组任其自然呼吸,麻醉方法均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及SpO2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发生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22例和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SpO2值有2例降至97%~98%,但无1例低于95%;对照组有21例SpO2降至99%以下,其中16例低于95%,给予人工辅助呼吸;两组SpO2变化相比,深呼吸组缺氧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实施无痛人流术,麻醉前深呼吸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可避免呼吸抑制所致的缺氧.

    作者:常留辉;谢红;王琛;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 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3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 NSE水平越高.结论 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朱余德;袁伯稳;周辉;季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3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状态在急性期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期川崎病23例患儿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56+、CD19+CD23+和CD4+CD25+细胞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3+CD4+、CD4+/CD8+、CD19+CD23+细胞显著升高,而CD3+、CD3+CD8+、CD16+56+、CD4+CD25+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川崎病的发生与患儿的免疫系统失衡密切相关.

    作者: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孙凌;季正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麻醉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TCI)异丙酚+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MG) 胸腺切除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靶控输注组(T组)10例MG患者T5-6硬膜外阻滞后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以3 μg/ml为血浆靶浓度持续异丙酚输注;对照组(C组)25例,硬膜外阻滞后咪唑安定、芬太尼、硫喷妥钠或异丙酚、阿曲库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N2O和安氟醚维持全麻.于术前(t1)、插管后1 min(t2)、劈开胸骨(t3)、胸腺切除(t4)、缝皮 (t5) 时测定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变化和T组术中尺神经4个成串刺激(TOF);记录术毕清醒睁眼和拔管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两组HR、MAP、SpO2、PETCO2均在正常范围,TOF比率(T4/T1)为0.15~0.45;T、C组术毕清醒时间分别为(8.2±1.3)min和(9.6±2.1)min(P>0.05);拔管时间T组为(36.4±5.8)min,C组为(42.7±6.2)min(P<0.05);C组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死亡1例,肺不张1例,肺炎2例,气管切开3例,T组未发生上述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维持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MG手术,麻醉平稳,术后呼吸影响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作者:余健;嵇富海;王擒云;杨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半定量研究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相关责任病灶在常规MRI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的影像表现,着重探讨DWI阳性的TIA责任病灶体积、平均ADC值、平均信号强度(AI)等半定量特点.方法 前瞻性对39例资料完整的TIA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和DWI检查,MRI检查均在TIA发作5 d内进行.运用Functool 2.6.6i对其中15例在DWI表现为阳性的责任病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病灶平均体积、平均ADC值、平均AI,并和健侧进行配对比较研究.结果 TIA阳性责任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点状的异常高信号,病灶平均体积(1.29±0.38)cm3,平均ADC值较健侧下降(25.8±9.01)%,AI较健侧升高(59.9±12.9)%,患、健侧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较常规MRI序列明显升高,TIA患者的责任病灶的体积较小,ADC值轻度下降而AI较健侧明显升高.DWI序列有利于对TIA的早期诊断,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较大价值.

    作者:文峰;郭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汉族人VKORC1 G3673A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检测汉族人VKORC1 G3673A 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正常人外周血VKORC1 G3673A基因进行扩增,以Msp 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 219名(男112人,女107人) 中国汉族人VKORC1 G3673A基因中,表现型A/A的频率是81.3%(男90人,女88人),表现型G/ A是18.7% (男22人,女19人),表现型G/G是0.VKORC1 G3673A基因A的频率是90.6%, 基因G的频率是9.4%.结论 中国汉族人VKORC1 G3673A基因的分布有自己的特点,为研究VKORC1 G3673A基因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资料.

    作者:杨剑;缪丽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肩锁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肩锁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肩锁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8例.其中25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3例无法修复,用喙肩韧带代替喙锁韧带.结果 28例经8个月~4年(平均12个月)的随访,按Karlsson分类评价,A级20例,B级8例.结论 肩锁钩钢板内固定结合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Ⅲ型肩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肩关节及关节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等优点.

    作者:谢海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