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兆基;朱麟;曹苇;徐乃元
对Sysmex XE-2100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Q-flags)出现报警的584例各种病例的标本进行人工镜检并比较.评价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Q-flags)的报警性能.结果 :Q-flags警示值在100~200之间时,人工镜检符合率为36%,警示值在200~300之间时,人工镜检符合率为65%,警示值为300时,人工镜检符合率为85%.提示XE-2100的Q-flags报警系统对异常细胞的预示具有高度灵敏性,阳性预示值越大,人工镜检符合率越高.
作者:孙兰云;宋红蕾;潘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选择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根据生命体征和肠鸣音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72 h内(早期)随机给予肠内营养(EN组)和静脉营养(PN组).分别于患者术后第1天(EN开始前)和第5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蛋白水平(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探讨肠内营养(EN)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术后的早期临床应用.结果 :术后第5天EN组和PN组血清蛋白水平均比术后第1天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第5天EN组血清蛋白水平较PN组患者高(总蛋白59.33±1.74 g/l vs 54.36±1.88 g/l;白蛋白40.65±6.03 g/l vs 33.30±4.92 g/l;前白蛋白0.31±0.08 g/l vs 0.20±0.06 g/l;P<0.05).此外,EN组患者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43.09±6.28 h vs64.08±3.01 h,P<0.05).提示严重多发伤早期肠内营养可使术后肠道功能提前恢复,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玉坤;高建瓴;殷骏;王丽娜;詹英;陈军;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不同病程阶段的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疗效观察来推测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梗死佳时机.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疗效.结果 急性期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明显高于恢复期使用的患者(P<0.05).结论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有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改善及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专;张正春;袁霞;蒋建华;倪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制剂的含量及溶出度,为该药的质量控制及处方工艺评定提供方法和参数.结果 :参数m(形状参数)(P<0.01)有极显著差异,α(位置参数)(P<0.05)有显著差异,Td(特征数)(P>0.05),两个厂家制剂溶出度无明显差异.提示:为了确保双氯芬酸钠制剂的临床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金奕;程宗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60例先后采用意大利GIOTTO专用钼靶机、传统屏/胶系统和CR系统进行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研究乳腺照片各种组织结构的显示率.比较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结果 :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比较,患者接受的辐射增加,乳腺肿块或结节、微钙化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皮肤与皮下组织、腺体组织、静脉血管影及腋窝淋巴结的显示率明显提高.提示CR系统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优于传统屏/胶系统.
作者:高松华;刘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12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使用放射治疗防护剂涂抹为观察组;64例只作常规的健康教育为对照组.观察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放射治疗防护剂提高了皮肤对辐射的耐受程度,减轻了皮肤损伤程度,降低了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杨益群;史玉玲;孙仲轶;朱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 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陈峰;吴德沛;符粤文;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应用希罗达联合草酸铂方案(XELOX)和FU/LV联合草酸铂(FOLFOX4)方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XELOX与FOLFOX4方案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XELOX方案的有效率和疾病进展(TTP)分别为47.7%和6.04个月,与FOLFOX4方案相似(52.3%和5.47个月),无显著性差别;XELOX方案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9.5%和0%,显著低于FOLFOX4方案(57.1%和52.4%)(P<0.01);XELOX方案的手足综合症发生率(47.6%)明显高于FOLFOX4方案(14.2%)(P<0.05),但程度较轻,主要为Ⅰ~Ⅱ度.结论 :XELOX方案与FOLFOX4方案的疗效相近,但XELOX方案用药更为方便,安全性更好.
作者:张茹霞;陶敏;段卫明;王振欣;王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无疾病的成人新鲜尸体跟骨的形态特征,目测测量跟骨的长、宽、高,CR-X线测量跟骨Bohler's角、跟骨轴位角、骨小梁分布及其周围结构.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外科解剖与形态学依据.结果 :跟骨的外科解剖与形态结构较复杂,骨皮质薄是其特点,跟骨前部跟骨沟下方骨小梁稀疏,后部内侧骨小梁密集;正常跟骨长、宽、高等测量值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性别间除跟骨轴位角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跟骨外科解剖与形态学上存在力学薄弱点,正常跟骨高/长>1/2,跟结节(Bohler's)角的改变和跟骨宽度(跟骨轴位角)的增加是判断跟骨骨折严重性的参照指标,临床可参照本测量结果,以恢复跟骨的长、宽、高等形态结构.
作者:李洪法;华锦明;赵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树突细胞浸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4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D1α、CD83、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肺癌组织中CD83阳性细胞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减少,VEGF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83阳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期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3)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组中CD8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MVD明显增加,与VEGF阴性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与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细胞(TIDC)的成熟存在负相关,可能参与肺癌组织微血管形成和肿瘤的免疫逃逸.
作者:穆传勇;黄建安;闫廷赞;杨新静;雷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P-糖蛋白对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的调节,评估维拉帕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微透析技术,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慢性癫痫(PTZ)组及维拉帕米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测定海马细胞外液、血清卡马西平浓度,并计算细胞外液/血清比值.结果 慢性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而两组血浓度相差不大;通过探针局部灌注Verapamil可提高CBZ在脑中的浓度,使得其与血中的浓度比值也相应提高.结论 P-gp能调节脑细胞外液卡与西平浓度;予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可提高细胞外液药物浓度.
作者:楚冰;包仕尧;周旭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1例肝硬化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和1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slL-6R和sgpl 30水平.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β链sgp1 30)变化.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sIL-6R、sgp1 3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较原发性肝癌组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sIL-6R、sgp1 30水平随着Child分级逐渐升高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血清中IL-6、sIL-6R、sgp130水平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严辉;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选择老年患者40例,应用腰硬联合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根据麻醉平面,在硬膜外腔酌情追加2%利多卡因.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经扩容和应用麻黄碱后恢复平稳;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等症状经相应处理后得到改善.全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
作者:吴学东;赵建华;方志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转子下骨折22例,对稳定型骨折应用普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型应用第二代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PFN)内固定.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应用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总体疗效满意.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提示:髓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疗效优良,应作为手术方式的首选.
作者:史金辉;杨惠林;姜为民;周峰;王遥伟;王根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和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例胃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2),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失血100 ml,手术耗时平均320 min,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3.5 d;术后未出现特殊并发症;随访1~8月患者各项指标无异常.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上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邢春根;王浩炜;龚巍;吴永友;危少华;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探讨TNF-α、TNFR1和TNFR2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标本,运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计算并分析大鼠大脑放射性损伤后大脑皮质区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结果 0 Gy组大鼠各时间点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均是低水平表达,与正常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在光镜下观察2 Gy组、10 Gy组及30Gy组照射后12 h到1月不同时间点大脑皮层内TNF-α的免疫组化表达,发现抗体阳性细胞表达均在12 h达高峰(P<0 05),并可见30 Gy组数值高(P<0.001),但10 Gy组与30 Gy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4 h以后各照射组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同样方法观察发现2 Gy组、10 Gy组和30 Gy组的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类似于TNF-α的免疫表达.结论 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在24 h内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提示它们可能在放射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泉;杨劲松;邓翀;田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外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PDC312-TP质粒和PSUCMV-TK质粒经EcoR I,Sal I酶切连接构建PDC312-TP-TK,将质粒PDC312-TP-TK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PSG-TP-TK,PSG-TP-TK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其滴度.结果 质粒PDC312-TP-TK经酶切鉴定正确,扩增得到的PSG-TP-TK经PCR扩增证实为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重组腺病毒,腺病毒滴度为1.9×1010pfu/ml.结论 该实验为重组腺病毒PSG-TP-TK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作者:谢于;张子祥;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用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云克治疗A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云克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好转.108例AS患者,显效57例(52.8%),有效38例(35.2%),无效13例(12.0%),总有效率为88.0%.此药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晨僵、关节功能受限和降低血沉速度等方面为明显.提示云克作为一种新型治疗AS药物,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程短,疗效满意,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消炎镇痛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桑士标;吴翼伟;苏成海;张玮;董慎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252例HI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A组116例,仅予常规治疗;B组1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洛赛克0.6~0.8 mg/kg/qd,连用3 d.观察比较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及两组不同程度HIE之间应激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探讨洛赛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 :A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34.48%,B组为10.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同程度HIE之间应激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发现,洛赛克能显著降低中、重度HIE应激性溃疡的出血发生率(P<0.01);对轻度HIE,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洛赛克能有效预防中、重度HIE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周罗根;周承;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ICP)患者胎盘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3、bcl-2、bax在胎盘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基因在胎盘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镜检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对32例ICP患者的胎盘组织中的P53、bcl-2、bax及凋亡指数进行检测,并以1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①ICP患者胎盘发生梗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②ICP患者胎盘细胞中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蜕膜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2.72±23.73;45.34±21.97;23.03±27.10;34.13±22.49,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9.80±9.06;11.20±8.39;4.33±7.69;5.53±7.65,P<0.01.③调控基因P53、bcl-2、bax的表达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ICP患者胎盘组织中梗死及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提示ICP患者围生儿不良结局可能与胎盘组织凋亡水平升高有关;②ICP患者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是非P53依赖型,并与bcl-2、bax的表达无关.
作者:韩冰;沈文红;马文芳;杨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