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2.1%(16/38),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7/38)(P<0.05).结论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作者: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临床标本的体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检测体系.方法从白血病细胞株和正常骨髓及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核蛋白在体外与线性质粒pUC18 DNA一起作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SYBR greenⅠ染色观察其连接能力.结果白血病细胞株NB4、U937、K562、SHI-1、Jurkat的连接能力为10.6%~32.9%,正常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连接能力为5.2%~20.0%.结论无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是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DNA修复机制的实验基础.
作者:傅琤琤;王之敏;岑建农;胡绍燕;何军;邱桥成;陈子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MMSE对49例行门诊血透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血透治疗前14.3% (7/49)的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18~23分),6.12% (3/49)的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0~17分),治疗后其认知障碍有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SE分值与合并症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相关. 结论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其合并症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莉;兰光华;李声宏;吴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中的COX-2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 41例TCC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1%,正常膀胱粘膜中(n=6)没有表达,提示COX-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COX-2和VEGF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血管的生成中密切相关,可能为TCC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刘洪新;浦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大小.方法将3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两组:一组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另一组用雷公藤治疗.结果环磷酰胺组显效率为47.1%、总有效率为94.1%;雷公藤组显效率为23.8%、总有效率为61.9%,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近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为临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李燕林;陈其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膝盘状软骨损伤的临床特点,研究关节镜下盘状软骨的处理原则.方法对248例行关节镜诊治的盘状软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年龄、性别、运动损伤史的分布特点以及交锁、弹响症状的发生率分布.248例盘状软骨关节镜下手术中,225例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14例行次全切除术,9例行全切除术.结果盘状软骨损伤患者的年龄分布,20岁以下组较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运动损伤史在本研究中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交锁组与无交锁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有弹响组与无弹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盘状软骨损伤年龄分布显示青少年患者较多,在男女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盘状软骨损伤患者可以没有明确的运动损伤史,盘状软骨损伤患者常有弹响症状,少见交锁症状.关节镜下盘状软骨部分切除+成形术近远期疗效好,主张尽可能施行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盘状软骨.
作者:宋长志;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在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13名健康对照者,37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名哮喘缓解者的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进行P-selectin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进行测定.同步测定所有参试者肺功能,分析与P-selectin表达的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者P-selectin、TXB2、6-K-PGF1α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当经过治疗处于缓解期时,P-selectin、6-K-PGF1α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P-selectin的表达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成显著负相关(r=-0.583,P<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有P-selectin的高表达,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成负相关,P-selectin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雷伟;黄建安;杨新静;於葛华;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化疗方案GP(吉西他滨和顺铂)和IVP(异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第8 d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第1 d静脉滴注,4周为一周期;对照组32例,采用IVP方案:异环磷酰胺1200 mg/m2第1~第3 d静脉滴注,长春地辛2.5 mg/m2第1、第8 d静脉推注,顺铂80 mg/m2第1 d静脉滴注,4周为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性.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20.0%;对照组亦无一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25.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毒性小于对照组.结论双药化疗方案GP治疗NSCLC的疗效不低于三药方案IVP,且毒副作用轻微,更易为晚期肺癌患者所接受.
作者:徐跃华;汪家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Hcy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108名脑梗死患者以血管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按照颈动脉斑块大小分为A、B、C三组;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纤维蛋白原、叶酸、VitB12及Hcy水平,对Hcy水平与 CAAs、叶酸、VitB12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CAAs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A组和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叶酸在A组和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和高龄患者Hcy水平增高.统计学分析表明Hcy与叶酸、VitB12水平呈负相关,叶酸、VitB12水平随CCAs的加重而降低.结论高Hcy血症是CAAs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CAAs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吴青;刘春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大肠癌细胞HT-29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T-29中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依赖生长的影响,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非依赖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MT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抑制HT-29的锚定依赖生长,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尚可抑制HT-29的锚定非依赖生长,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可逆的.结论 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林茂松;陈卫昌;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联合APBSCs移植治疗4例恶性血液病.结果能够从所有26.3±8.8 ml骨髓样本中提取MSCs,其中10例成功扩增.4例患者接受扩增后MSCs联合APBSCs输注.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0.5×109/L 和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9(8~11)d和 8.3(7~ 10)d.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可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MSCs.MSCs联合APBSCs共移植安全可行.快速的造血恢复提示在清髓性治疗后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
作者:孟丽娟;李建勇;陆化;吴汉新;吴冠宇;朱雨;刘澎;黄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是否较正常对照者下降.方法对照组20例、PCOS患者30例,分别取血检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活性,了解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结果 PCOS组的胰岛素(INS)、t-PA、PAI-1分别为24±12 mU/L、0.17±0.06 KU/Ll、0.88±0.05 AU/L.结论 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较正常对照者有所下降.
作者:邹琴燕;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全脑单次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1 d、30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观察海马组织中GFAP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Gy和30 Gy组照后1 d GFAPmRNA水平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组的2.5倍、3倍(P<0.001),并持续到照后30 d,2 Gy组未见明显升高.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和观测时间的延长,大鼠大脑海马内 GFAPmRNA表达增高,其终产物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保护和修复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枢;田野;章国芬;何军;陈列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残余腹腔脓肿,无因出血、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误诊率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小儿及异位阑尾炎患者.
作者:朱丽均;孙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30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在DHS组中发生髋内翻畸形3例,在外固定组中有4例,外固定组中有17例发现膝关节僵硬.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明显统计学意义,DHS组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DHS组中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而外固定支架组为14周(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病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宋斌;孙俊英;吴锦春;王禹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价β2微球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蛋白定量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组),对其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 C组或B组与A组间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年龄、病程、并发症及肾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与DN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收缩压、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病程;③β2微球蛋白(β2MG)与UAER及肾功能指标相关性良好. 结论高血压、高C肽水平、血糖控制不良及病程是DN发病的危险因素;β2微球蛋白可作为DN早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李珺;董吉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血管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AMI的患者,其中19例心电图(ECG)有墓碑形改变.结果对比墓碑形(A组)与非墓碑形(B组)的CAG,显示: 墓碑形改变多见于前壁心梗(P<0.001);墓碑形更多见于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严重病变(P<0.05及P<0.01);墓碑形多见于多支病变(P<0.05).结论 AMI时ST段呈墓碑形改变多与LAD近段严重及多支病变相关,预后较差.
作者:邓敏;马前军;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1或P<0.05);TSG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8%、86.1%;不同病理类型CYFRA21-1、NSE的敏感性亦不同.结论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的诊断、病理类型的推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TSGF可能为良好的健康体检筛选指标.
作者:左志通;凌春华;刘皓;郑世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并对该病毒在Lewis大鼠体内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以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RT-PCR分别从大鼠脾细胞和大鼠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基因,并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后克隆入pSNAVⅠ载体质粒进行重组病毒生产.在获得重组病毒后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于不同时间ELISA测定血清ratTNFR:Fc表达,并以TNF-α细胞毒中和实验测定重组病毒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Ⅰ/ratTNFR:Fc基因结构与预期一致;病毒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后可表达ratTNFR:Fc蛋白,含有ratTNFR:Fc蛋白的血清可以有效中和大鼠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可以用来作为阻断TNF-α的手段于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上进行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高凯;赵爱志;吴小兵;药力波;张英起;王军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离子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锌的吸收度,用初匀速法对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硫酸锌口服液的热解反应活化能为79.49 KJ·mol-1,室温(20℃)的贮存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采用初匀速法测定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朱建国;顾继红;石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