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观察

徐跃华;汪家敏

关键词:化疗, 西他滨, 铂, 环磷酰胺, 春地辛, 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比较化疗方案GP(吉西他滨和顺铂)和IVP(异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将6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第8 d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第1 d静脉滴注,4周为一周期;对照组32例,采用IVP方案:异环磷酰胺1200 mg/m2第1~第3 d静脉滴注,长春地辛2.5 mg/m2第1、第8 d静脉推注,顺铂80 mg/m2第1 d静脉滴注,4周为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性.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20.0%;对照组亦无一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25.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毒性小于对照组.结论双药化疗方案GP治疗NSCLC的疗效不低于三药方案IVP,且毒副作用轻微,更易为晚期肺癌患者所接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用于临床标本的无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临床标本的体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检测体系.方法从白血病细胞株和正常骨髓及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核蛋白在体外与线性质粒pUC18 DNA一起作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SYBR greenⅠ染色观察其连接能力.结果白血病细胞株NB4、U937、K562、SHI-1、Jurkat的连接能力为10.6%~32.9%,正常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连接能力为5.2%~20.0%.结论无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是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DNA修复机制的实验基础.

    作者:傅琤琤;王之敏;岑建农;胡绍燕;何军;邱桥成;陈子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2.1%(16/38),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7/38)(P<0.05).结论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作者: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乳酸脱氢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比较

    目的评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7年12月至2003年11月确诊的46例非手术治疗的SCLC患者,在治疗前检测NSE、CEA、LDH及其它实验室指标,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NSE、CEA、LDH的升高率分别为48.3%、42.9%、30.4%,三者水平在广泛期均高于局限期,其中LDH、CEA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NSE>12 ng/ml,、LDH>1(与上限比值)均是提示预后较差的指标.多因素分析时,NSE是独立的预后因子,LDH、CEA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NSE、CEA、LDH中,NSE与预后的相关性强,是提示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刘丽诗;胡华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辐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放射性皮肤烧伤的愈合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辐射下ECV-304细胞形态学的变化;3H-TdR掺入法和CB法检测辐射对ECV-304增殖抑制及微核发生率的影响;RT-PCR半定量法检测辐射对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辐射可导致ECV-304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均质性变差;且对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大;随剂量增加,微核发生率明显增加;RT-PCR结果表明,VEGF在细胞受到辐射后8 Gy以上表达增高,而且持续表达至72 h.结论γ射线通过损伤DNA和细胞染色体抑制ECV-304增殖,同时VEGF在内皮细胞受辐射后表达升高,可能对细胞具有辐射防护作用,这为放射性烧伤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章文成;杨占山;杨淑琴;潘秀花;岳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EGF-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编码序列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VEGF-C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肿瘤细胞株cDNA中扩增出人VEGF-C编码序列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论经RT-PCR扩增转染细胞cDN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VEGF-C能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作者:丁凯阳;白霞;董宁征;余自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中炎性标志物变化以及与肺功能的关系研究

    对使用激素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组和未用激素组三组患者痰液的IL-8、ECP及炎性细胞进行测定或计数,并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比较使用激素气道吸入的哮喘、COPD患者痰液中IL-8、ECP和炎性细胞的变化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观察激素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COPD激素组与哮喘组比较,哮喘患者痰液中ECP浓度(P<0.01)和E%(P<0.05)显著增高,而COPD患者痰液中的N%明显增高(P<0.01).COPD二组比较,未用激素患者痰液中的N%明显增高(P<0.01),IL-8浓度增高(P<0.05).哮喘组的FEV1/FVC与WBC总数、FEV1%与E%之间存在负相关(P值均<0.05).COPD未用激素组的FEV1%与IL-8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提示哮喘气道炎症与嗜酸细胞激活、ECP的释放增多有关.中性粒细胞和IL-8在COPD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气道吸入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痰液IL-8是反映急性加重期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朱晔涵;蒋军红;黄建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23例手术治疗体会

    回顾性分析23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87%,死亡3例(13%),发生并发症8例(35%).提示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手术的危险性,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秋华;李德春;周进;吴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价β2微球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蛋白定量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组),对其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 C组或B组与A组间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年龄、病程、并发症及肾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与DN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收缩压、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病程;③β2微球蛋白(β2MG)与UAER及肾功能指标相关性良好. 结论高血压、高C肽水平、血糖控制不良及病程是DN发病的危险因素;β2微球蛋白可作为DN早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李珺;董吉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移植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将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和贴壁培养获得的基质细胞,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型,用活细胞记数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检测其增殖能力,用叔丁对甲氧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N2培养基等对培养的细胞分别向神经和脂肪方向诱导分化,继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由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了一群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相似的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该群细胞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 CD44、CD105 (SH2)、ASMA、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免疫应答负性调控分子PDL-1,但不表达CD11b、 CD34、CD45、CD19、CD106 (VCAM-1)、CD117、HLA-DR、vWF、MySM、HLA-DR,以及免疫应答正性调控分子CD40、CD40L、CD28、CD80和CD86;可诱导表达神经元标志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ment acidic protein,GFAP),并且这些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向脂肪分化的细胞苏丹Ⅲ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中获得的胎盘基质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它增殖能力强、来源方便、丰富,无伦理学限制,是良好的细胞移植来源.

    作者:薛群;张学光;苗宗宁;华军;曲静;王明元;施勤;陈永井;方振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SAP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0 min给予舌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 mg/kg).各组于术后3 h、6 h和12 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 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O组明显升高(P<0.05),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肺组织MPO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氢化可的松可减少TXA2、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等从而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朱树养;何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小板P选择素在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在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13名健康对照者,37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名哮喘缓解者的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进行P-selectin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进行测定.同步测定所有参试者肺功能,分析与P-selectin表达的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者P-selectin、TXB2、6-K-PGF1α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当经过治疗处于缓解期时,P-selectin、6-K-PGF1α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P-selectin的表达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成显著负相关(r=-0.583,P<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有P-selectin的高表达,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成负相关,P-selectin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雷伟;黄建安;杨新静;於葛华;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中P-糖蛋白和C-erbB-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1例原发性胃癌P-gp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P-gp的阳性率为50.62%(41/81),P-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P-gp高表达率在C-erbB-2阳性组病例明显高于C-erbB-2阴性组病例(P<0.05).结论 P-gp和C-erbB-2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唐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为探讨18F-FDG 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鉴别肺部肿块性质的应用价值,对30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前者由核医学科医师目测图像;后者计算病灶处/对侧正常部位计数比值(L/B),且对良恶性病变的L/B比值进行比较,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目测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3%和90%;半定量法中,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变组的L/B比值分别为4.488±2.258和2.764±2.704(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比值2.0为判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标准,18F-FDG 符合线路SPE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5%、和80%.18F-FDG 符合线路SPE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朱晓良;胡筠珠;胡华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3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残余腹腔脓肿,无因出血、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误诊率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小儿及异位阑尾炎患者.

    作者:朱丽均;孙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在生物力学上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人离体胫骨中部短斜行骨折行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为实验模型,通过电测法观测三种外固定器固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应力遮挡率变化.结果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和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多功能外固定器有显著差异(P<0.05),应力遮挡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具有较大的生物力学优越性.

    作者:王成;沈忆新;王以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ockcroft-Gault方程和MDRD方程测定肾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Cockcroft-Gault方程和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来反应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测定147名患者的24小时肌酐清除率(24 h Ccr),同时测定血肌酐、尿肌酐、白蛋白、尿素氮并称体重.用Cockcroft-Gault方程(CG-GFR)和MDRD方程(MD-GFR分别以白人和黑人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体上,CG-GFR与24 h Ccr无差异,呈高相关(r=0.879).24 h Ccr分别与MD-GFR(白人)和MD-GFR(黑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人群可以适用Cockcroft-Gault方程来评估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MDRD方程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人.

    作者:黎曼;柴华旗;贺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30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在DHS组中发生髋内翻畸形3例,在外固定组中有4例,外固定组中有17例发现膝关节僵硬.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明显统计学意义,DHS组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DHS组中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而外固定支架组为14周(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病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宋斌;孙俊英;吴锦春;王禹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肝移植的麻醉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合适剂量.方法对100只雄性Wister大鼠行40例肝移植,观察供受体麻醉过程、药物剂量和效果. 结果供体手术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100~125 mg/kg合适,受体手术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75~100 mg/kg合适.结论在大鼠肝移植的手术中,氯胺酮是一种理想的麻醉药品.

    作者:余斌;秦磊;钱海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膝盘状软骨损伤的治疗和探讨

    目的探讨膝盘状软骨损伤的临床特点,研究关节镜下盘状软骨的处理原则.方法对248例行关节镜诊治的盘状软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年龄、性别、运动损伤史的分布特点以及交锁、弹响症状的发生率分布.248例盘状软骨关节镜下手术中,225例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14例行次全切除术,9例行全切除术.结果盘状软骨损伤患者的年龄分布,20岁以下组较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运动损伤史在本研究中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交锁组与无交锁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有弹响组与无弹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盘状软骨损伤年龄分布显示青少年患者较多,在男女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盘状软骨损伤患者可以没有明确的运动损伤史,盘状软骨损伤患者常有弹响症状,少见交锁症状.关节镜下盘状软骨部分切除+成形术近远期疗效好,主张尽可能施行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盘状软骨.

    作者:宋长志;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在裸鼠皮下接种4周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块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术后随机分四组,对照组(C组)、塞来昔布(celecoxib)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分别给予纯水及含有不同浓度(1500 ppm、1000 ppm和500 ppm)的塞来昔布的饮水,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瘤体积、重量以及裸鼠实验前后的体重变化,计算抑瘤率.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一只死亡,成瘤率为100%,荷瘤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P<0.05和瘤重P<0.0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结肠癌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磊;陈卫昌;陈桂林;马文雄;谢学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