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成;杨占山;杨淑琴;潘秀花;岳凌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手术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情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提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对于减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作者:夏漫辉;沈振亚;李科;郑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MMSE对49例行门诊血透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血透治疗前14.3% (7/49)的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18~23分),6.12% (3/49)的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0~17分),治疗后其认知障碍有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SE分值与合并症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相关. 结论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其合并症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莉;兰光华;李声宏;吴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例根据甲亢症状及眼部表现诊断为浸润性突眼的患者,在中等剂量的强的松(0.8 mg/kg/d)及MMF(1.5 g/d)治疗后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中等剂量的强的松治疗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眼部症状改善,眼球回缩,随访一年病情无反复.MMF联合中等剂量的强的松治疗浸润性突眼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宗海军;董吉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编码序列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VEGF-C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肿瘤细胞株cDNA中扩增出人VEGF-C编码序列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论经RT-PCR扩增转染细胞cDN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VEGF-C能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作者:丁凯阳;白霞;董宁征;余自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30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在DHS组中发生髋内翻畸形3例,在外固定组中有4例,外固定组中有17例发现膝关节僵硬.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明显统计学意义,DHS组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DHS组中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而外固定支架组为14周(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病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宋斌;孙俊英;吴锦春;王禹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全脑单次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1 d、30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观察海马组织中GFAP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Gy和30 Gy组照后1 d GFAPmRNA水平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组的2.5倍、3倍(P<0.001),并持续到照后30 d,2 Gy组未见明显升高.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和观测时间的延长,大鼠大脑海马内 GFAPmRNA表达增高,其终产物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保护和修复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枢;田野;章国芬;何军;陈列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在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13名健康对照者,37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名哮喘缓解者的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进行P-selectin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进行测定.同步测定所有参试者肺功能,分析与P-selectin表达的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者P-selectin、TXB2、6-K-PGF1α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当经过治疗处于缓解期时,P-selectin、6-K-PGF1α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P-selectin的表达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成显著负相关(r=-0.583,P<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有P-selectin的高表达,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成负相关,P-selectin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雷伟;黄建安;杨新静;於葛华;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23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87%,死亡3例(13%),发生并发症8例(35%).提示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手术的危险性,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秋华;李德春;周进;吴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产后出血1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流产和多次妊娠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示介入治疗在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有显著的止血效果.产后出血治疗中要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作者:陶晓敏;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胸椎后凸角,肺功能(VC、IC、RV、FRC、TLC、FVC、MVV)、局部后凸角、VAS评分,并于术后3 d、1月时分别再次测量以上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时肺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FVC、MVV显著提高,椎体前、中、后缘高度恢复,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术后1月时MVV进一步提高,而其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显示胸椎后凸角与VC、IC呈显著负相关.局部后凸角与所有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3 d时患者VAS评分的降低值与FVC、MVV提高的百分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 d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同时FVC、MVV亦有提高,这种提高与疼痛缓解有明显正相关.术后1月时,患者疗效巩固,且MVV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刘军;杨惠林;牛国旗;唐天驷;朱蓉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430例锁骨骨折患者行不同方法内固定手术,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结果:随访408例,时间平均13.5个月, 46例发现并发症,其中包括克氏针滑移至钉尾处皮肤破溃18例,克氏针误入胸锁关节2例,内固定断裂12例,骨不愈合5例等.结果证明合适的适应症,恰当的内固定,规范的术中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欢;沈忆新;张志霖;朱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38例各种食管异物患者采用Olympus系列内镜下行取出术,结果发现异物嵌顿短者2 h,长6 d.内镜下发现嵌顿部位分别位于食道上段的15例、中段的17例和下段的6例.全部异物均及时成功取出,取出物中包括各种肉类6例,骨刺8例,金属类12例,其他异物12例.5例术中创面少量渗血,经局部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喷洒后血止;6例食管粘膜轻度糜烂,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均无一例发生食管穿孔.表明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操作简便和成功率高,但要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周维霞;蒋晓红;周萍;戴晓波;胡端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精神病性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86例心脏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病性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中共有10例病人出现精神病性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3.49%,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术中因素有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术后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包括: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以控制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
作者:李科;沈振亚;夏漫辉;郑琳;李厚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使用激素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组和未用激素组三组患者痰液的IL-8、ECP及炎性细胞进行测定或计数,并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比较使用激素气道吸入的哮喘、COPD患者痰液中IL-8、ECP和炎性细胞的变化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观察激素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COPD激素组与哮喘组比较,哮喘患者痰液中ECP浓度(P<0.01)和E%(P<0.05)显著增高,而COPD患者痰液中的N%明显增高(P<0.01).COPD二组比较,未用激素患者痰液中的N%明显增高(P<0.01),IL-8浓度增高(P<0.05).哮喘组的FEV1/FVC与WBC总数、FEV1%与E%之间存在负相关(P值均<0.05).COPD未用激素组的FEV1%与IL-8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提示哮喘气道炎症与嗜酸细胞激活、ECP的释放增多有关.中性粒细胞和IL-8在COPD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气道吸入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痰液IL-8是反映急性加重期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朱晔涵;蒋军红;黄建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中枢性尿崩症(CDI)的MRI表现.结果提示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CDI的MRI特征,CDI的病因复杂,MRI对CDI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丽娟;沈钧康;杨晓春;陆之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效果,探讨其疗效及放疗技术要点.方法对1996年7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4例已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分析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结果 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61.45%;3年、5年局控率分别是61.90%、61.90%.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其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均比较满意,早期及晚期副反应均可接受.
作者:毛卫东;邓翀;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在裸鼠皮下接种4周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块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术后随机分四组,对照组(C组)、塞来昔布(celecoxib)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分别给予纯水及含有不同浓度(1500 ppm、1000 ppm和500 ppm)的塞来昔布的饮水,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瘤体积、重量以及裸鼠实验前后的体重变化,计算抑瘤率.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一只死亡,成瘤率为100%,荷瘤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P<0.05和瘤重P<0.0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结肠癌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磊;陈卫昌;陈桂林;马文雄;谢学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中的COX-2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 41例TCC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1%,正常膀胱粘膜中(n=6)没有表达,提示COX-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COX-2和VEGF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血管的生成中密切相关,可能为TCC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刘洪新;浦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在急性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新鲜股骨干骨折随机分成两组,A组:34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骨折端填入生物活性玻璃颗粒;B组:34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未行植骨.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A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0.5周,骨性愈合时间平均24.5周,B组均比A组迟4~5周.于术后第3、第6、第8个月进行比较,A组骨折愈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安全、有效,是一种很好的骨缺损移植物,并能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吴锦春;孙俊英;王禹基;宋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并对该病毒在Lewis大鼠体内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以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RT-PCR分别从大鼠脾细胞和大鼠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基因,并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后克隆入pSNAVⅠ载体质粒进行重组病毒生产.在获得重组病毒后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于不同时间ELISA测定血清ratTNFR:Fc表达,并以TNF-α细胞毒中和实验测定重组病毒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Ⅰ/ratTNFR:Fc基因结构与预期一致;病毒于Lewis大鼠肌肉注射后可表达ratTNFR:Fc蛋白,含有ratTNFR:Fc蛋白的血清可以有效中和大鼠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携带大鼠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大鼠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Ⅰ型腺相关病毒(rAAVⅠ/ratTNFR:Fc)可以用来作为阻断TNF-α的手段于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上进行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高凯;赵爱志;吴小兵;药力波;张英起;王军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