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表现

周丽娟;沈钧康;杨晓春;陆之安

关键词:中枢性尿崩症, RI
摘要: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中枢性尿崩症(CDI)的MRI表现.结果提示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CDI的MRI特征,CDI的病因复杂,MRI对CDI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Cockcroft-Gault方程和MDRD方程测定肾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Cockcroft-Gault方程和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来反应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测定147名患者的24小时肌酐清除率(24 h Ccr),同时测定血肌酐、尿肌酐、白蛋白、尿素氮并称体重.用Cockcroft-Gault方程(CG-GFR)和MDRD方程(MD-GFR分别以白人和黑人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体上,CG-GFR与24 h Ccr无差异,呈高相关(r=0.879).24 h Ccr分别与MD-GFR(白人)和MD-GFR(黑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人群可以适用Cockcroft-Gault方程来评估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MDRD方程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人.

    作者:黎曼;柴华旗;贺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142例临床分析

    对产后出血1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流产和多次妊娠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示介入治疗在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有显著的止血效果.产后出血治疗中要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作者:陶晓敏;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缺血样改变与预后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与出血部位的关系. 方法 2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24 h内常规描记12导联ECG,并对其与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60例中142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异常率为54.62%.ECG中有心电图缺血样改变者死亡75例(92.59%),无此改变者死亡6例(7.41%).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源性心脏缺血样改变与出血有直接关系,且与脑部病变部位及预后密切相关.心脏缺血样改变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应柱;吴冠会;包仕尧;李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SAP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0 min给予舌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 mg/kg).各组于术后3 h、6 h和12 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 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O组明显升高(P<0.05),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肺组织MPO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氢化可的松可减少TXA2、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等从而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朱树养;何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膝盘状软骨损伤的治疗和探讨

    目的探讨膝盘状软骨损伤的临床特点,研究关节镜下盘状软骨的处理原则.方法对248例行关节镜诊治的盘状软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年龄、性别、运动损伤史的分布特点以及交锁、弹响症状的发生率分布.248例盘状软骨关节镜下手术中,225例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14例行次全切除术,9例行全切除术.结果盘状软骨损伤患者的年龄分布,20岁以下组较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运动损伤史在本研究中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交锁组与无交锁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有弹响组与无弹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盘状软骨损伤年龄分布显示青少年患者较多,在男女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盘状软骨损伤患者可以没有明确的运动损伤史,盘状软骨损伤患者常有弹响症状,少见交锁症状.关节镜下盘状软骨部分切除+成形术近远期疗效好,主张尽可能施行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盘状软骨.

    作者:宋长志;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交通伤致多发性骨折的治疗

    回顾性分析了152例多发性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原则.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17例死亡(死亡率为11.2%),其中7例死于出血性休克,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手术治疗多发骨折脱位147例,优良率达 92%.认为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伤与并发症,在全身情况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处理开放性损伤与骨折.

    作者:朱建炜;董启榕;成红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等剂量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浸润性突眼的2例体会

    2例根据甲亢症状及眼部表现诊断为浸润性突眼的患者,在中等剂量的强的松(0.8 mg/kg/d)及MMF(1.5 g/d)治疗后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中等剂量的强的松治疗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眼部症状改善,眼球回缩,随访一年病情无反复.MMF联合中等剂量的强的松治疗浸润性突眼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宗海军;董吉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桃仁提取物抗大鼠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

    桃仁四种提取物以生药2.5 g/kg给大鼠灌胃,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塞.观察结扎冠脉后48 h内的ECG(Ⅱ)、血清CPK、LDH和心梗面积的变化,比较桃仁四种提取物对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结果:桃仁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抑制血清中CPK、LDH的升高,降低冠状动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的梗塞面积(P<0.05) .桃仁水提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这些心肌缺血性指标未见有明显影响.提示桃仁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

    作者:耿涛;谢梅林;彭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30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在DHS组中发生髋内翻畸形3例,在外固定组中有4例,外固定组中有17例发现膝关节僵硬.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明显统计学意义,DHS组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DHS组中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而外固定支架组为14周(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病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宋斌;孙俊英;吴锦春;王禹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2.1%(16/38),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7/38)(P<0.05).结论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作者:吴雨岗;汪良;朱新国;张雁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移植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将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和贴壁培养获得的基质细胞,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型,用活细胞记数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检测其增殖能力,用叔丁对甲氧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N2培养基等对培养的细胞分别向神经和脂肪方向诱导分化,继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由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了一群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相似的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该群细胞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 CD44、CD105 (SH2)、ASMA、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免疫应答负性调控分子PDL-1,但不表达CD11b、 CD34、CD45、CD19、CD106 (VCAM-1)、CD117、HLA-DR、vWF、MySM、HLA-DR,以及免疫应答正性调控分子CD40、CD40L、CD28、CD80和CD86;可诱导表达神经元标志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ment acidic protein,GFAP),并且这些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向脂肪分化的细胞苏丹Ⅲ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中获得的胎盘基质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它增殖能力强、来源方便、丰富,无伦理学限制,是良好的细胞移植来源.

    作者:薛群;张学光;苗宗宁;华军;曲静;王明元;施勤;陈永井;方振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中P-糖蛋白和C-erbB-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1例原发性胃癌P-gp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P-gp的阳性率为50.62%(41/81),P-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P-gp高表达率在C-erbB-2阳性组病例明显高于C-erbB-2阴性组病例(P<0.05).结论 P-gp和C-erbB-2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唐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为探讨18F-FDG 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鉴别肺部肿块性质的应用价值,对30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前者由核医学科医师目测图像;后者计算病灶处/对侧正常部位计数比值(L/B),且对良恶性病变的L/B比值进行比较,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目测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3%和90%;半定量法中,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变组的L/B比值分别为4.488±2.258和2.764±2.704(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B比值2.0为判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标准,18F-FDG 符合线路SPE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5%、和80%.18F-FDG 符合线路SPE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朱晓良;胡筠珠;胡华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大肠癌细胞HT-29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T-29中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依赖生长的影响,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非依赖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MT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抑制HT-29的锚定依赖生长,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尚可抑制HT-29的锚定非依赖生长,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可逆的.结论 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林茂松;陈卫昌;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99mTc标记葡萄糖99mTc-EC-DG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99mTc标记葡萄糖99mTc-EC-DG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规律,用于临床肿瘤显像作基础研究.方法正常昆明小鼠48只,分8组,每组6只,实验前小鼠禁食8 h以上.尾静脉注射99mTc-EC-DG 3.7 MBq (100 μCi) 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和24 h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脑、肾、肌肉、骨、小肠、胃和血液等组织或器官,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 99mTc-EC-DG主要经肾脏代谢,脑不吸收99mTc-EC-DG,肌肉组织摄取亦较少.各组织、器官的百分剂量率在1 h内除血液下降稍慢外,其余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99mTc-EC-DG标记方便,体内外稳定性好,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表明其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

    作者:唐军;周俊东;陈杰;杨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在SLE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vWF-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71.34 ±12.85)% 、(12.54±11.69)%]显著低于正常人[(78.60±10.03)%](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2% (7/38)]明显低于TTP患者[100%(6/6)](P<0.01).结论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作者:崔宇杰;刘芳;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考察

    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离子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锌的吸收度,用初匀速法对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硫酸锌口服液的热解反应活化能为79.49 KJ·mol-1,室温(20℃)的贮存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采用初匀速法测定硫酸锌口服液的稳定性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朱建国;顾继红;石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3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残余腹腔脓肿,无因出血、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误诊率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小儿及异位阑尾炎患者.

    作者:朱丽均;孙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清TSGF、CYFRA21-1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1或P<0.05);TSG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8%、86.1%;不同病理类型CYFRA21-1、NSE的敏感性亦不同.结论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的诊断、病理类型的推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TSGF可能为良好的健康体检筛选指标.

    作者:左志通;凌春华;刘皓;郑世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EGF-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编码序列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VEGF-C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肿瘤细胞株cDNA中扩增出人VEGF-C编码序列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论经RT-PCR扩增转染细胞cDN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VEGF-C能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作者:丁凯阳;白霞;董宁征;余自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