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蔡笃雄;陈卫昌;朱树养;何扬

关键词:胰腺炎, 化可的松, 症介质, 胞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SAP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0 min给予舌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 mg/kg).各组于术后3 h、6 h和12 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 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O组明显升高(P<0.05),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肺组织MPO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氢化可的松可减少TXA2、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等从而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TSGF、CYFRA21-1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1或P<0.05);TSG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8%、86.1%;不同病理类型CYFRA21-1、NSE的敏感性亦不同.结论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的诊断、病理类型的推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TSGF可能为良好的健康体检筛选指标.

    作者:左志通;凌春华;刘皓;郑世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肝移植的麻醉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合适剂量.方法对100只雄性Wister大鼠行40例肝移植,观察供受体麻醉过程、药物剂量和效果. 结果供体手术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100~125 mg/kg合适,受体手术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75~100 mg/kg合适.结论在大鼠肝移植的手术中,氯胺酮是一种理想的麻醉药品.

    作者:余斌;秦磊;钱海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OX-2、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中的COX-2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 41例TCC组织中COX-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1%,正常膀胱粘膜中(n=6)没有表达,提示COX-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COX-2和VEGF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血管的生成中密切相关,可能为TCC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刘洪新;浦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现象与HSP70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与HSP70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35 min后开放灌注,术后观察脊髓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情况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缺血组中二次瘫痪兔24 h内病理学改变明显好于瘫痪兔,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瘫痪兔,HSP70表达明显高于瘫痪兔(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现象与HSP70表达存在一定关系,HSP70对兔脊髓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浩;杨惠林;唐天驷;管华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相关解剖因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相关解剖因素在手术暴露中的作用.方法尸头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手术,对相关解剖因素进行解剖学观测,以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为评价指标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矢状位手术角显著相关的因素有骨窗长度(r=0.462)、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r=-0.300)和相对位置角(r=0.263)、胼胝体切口位置角(r=-0.320),同侧/对侧骨窗(r=0.212)等;冠状位手术角的相关因素有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r=0.523)、胼胝体切口位置角(r=-0.197)、同侧/对侧骨窗(r=0.168).逐步循环回归分析获得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回归方程.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暴露水平是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可客观地评价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暴露水平;矢状位手术角和冠状位手术角回归方程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朱玉辐;兰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大小.方法将3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两组:一组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另一组用雷公藤治疗.结果环磷酰胺组显效率为47.1%、总有效率为94.1%;雷公藤组显效率为23.8%、总有效率为61.9%,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近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为临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李燕林;陈其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30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在DHS组中发生髋内翻畸形3例,在外固定组中有4例,外固定组中有17例发现膝关节僵硬.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明显统计学意义,DHS组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DHS组中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而外固定支架组为14周(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病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宋斌;孙俊英;吴锦春;王禹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23例手术治疗体会

    回顾性分析23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87%,死亡3例(13%),发生并发症8例(35%).提示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手术的危险性,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秋华;李德春;周进;吴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在SLE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vWF-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71.34 ±12.85)% 、(12.54±11.69)%]显著低于正常人[(78.60±10.03)%](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0.01),SLE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2% (7/38)]明显低于TTP患者[100%(6/6)](P<0.01).结论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作者:崔宇杰;刘芳;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金克(槐耳清膏)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金克(槐耳清膏)在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金克及5-FU分别与人胰腺癌细胞Panc-1共同培养.MTT法观察生长抑制曲线,FCM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发生,TUNEL法观察凋亡发生情况并计算凋亡率,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分泌变化.结果金克抑制Panc-1的生长,主要阻滞在G1期,促进凋亡发生、Caspase-3的表达并抑制VEGF的分泌.结论金克对于胰腺癌细胞Panc-1有确切杀伤抑制疗效.

    作者:周进;李德春;匡玉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SYBR Green I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RbAp46基因表达条件的优化

    目的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SYBR Green I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RbAp46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构建pUCm-T vector-RbAp46阳性模板,根据分子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6.023×1023分子数/mol)换算为分子拷贝数,10倍倍比稀释后做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的斜率、相关系数、荧光强度及熔解曲线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量及反应条件.结果 25 μl的反应体系中10×PCR缓冲液2.5 μl,25 mmol/L MgCl2 2.2 μl,10 mmol/L dNTPs0.5 μl,20×SYBR Green I 0.5 μl,12.5 umol/L引物各0.5 μl,5 U/μlTaq DNA聚合酶0.3 μl, cDNA1 μl(相当于50 ng RNA),双蒸水17 μl.反应条件为:94℃ 5 min预变性, 96℃ 20 s变性,58℃30 s退火,72℃ 45 s延伸,40个循环,80℃时采集荧光信号,可以获得好的扩增效率.结论优化后的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适合于检测RbAp46基因表达,具有比较好的重复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作者:胡绍燕;陈子兴;岑建农;顾伟英;赵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31例临床分析

    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至2004年4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31例作为研究组,与同期随机68例非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经过,运用SPSS软件统计,探讨GDM的高危因素和对母婴的影响.结果:1997年至2004年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逐年增加,从1997年的0.24%到2004年1~4月的1.01%;对经治疗后怀孕的不孕患者,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有必要进行GDM筛查;两组比较羊水过多、妊高征、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和巨大儿有显著意义(P<0.05),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感染、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少无显著意义(P>0.05), 死胎和畸形儿发病率没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GDM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GDM的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妊娠糖尿病,较好控制血糖,加强围产期GDM孕妇的管理,可降低GDM母婴的并发症和降低剖宫产率是很重要的.

    作者:赵碧辉;陈锦芳;杨伟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SAP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0 min给予舌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 mg/kg).各组于术后3 h、6 h和12 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 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O组明显升高(P<0.05),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肺组织MPO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 h、12 h肺湿干比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氢化可的松可减少TXA2、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等从而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蔡笃雄;陈卫昌;朱树养;何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3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残余腹腔脓肿,无因出血、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误诊率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小儿及异位阑尾炎患者.

    作者:朱丽均;孙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全脑全脊髓照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效果,探讨其疗效及放疗技术要点.方法对1996年7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4例已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分析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结果 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61.45%;3年、5年局控率分别是61.90%、61.90%.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其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均比较满意,早期及晚期副反应均可接受.

    作者:毛卫东;邓翀;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49例血透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MMSE对49例行门诊血透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血透治疗前14.3% (7/49)的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18~23分),6.12% (3/49)的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0~17分),治疗后其认知障碍有改善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MSE分值与合并症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相关. 结论血透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其合并症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莉;兰光华;李声宏;吴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EGF-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编码序列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VEGF-C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肿瘤细胞株cDNA中扩增出人VEGF-C编码序列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论经RT-PCR扩增转染细胞cDN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VEGF-C能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作者:丁凯阳;白霞;董宁征;余自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组织中GFAP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全脑单次2 Gy、10 Gy和30 Gy照射后1 d、30 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观察海马组织中GFAP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Gy和30 Gy组照后1 d GFAPmRNA水平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组的2.5倍、3倍(P<0.001),并持续到照后30 d,2 Gy组未见明显升高.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和观测时间的延长,大鼠大脑海马内 GFAPmRNA表达增高,其终产物GFAP在放射性脑损伤保护和修复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枢;田野;章国芬;何军;陈列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在裸鼠皮下接种4周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块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术后随机分四组,对照组(C组)、塞来昔布(celecoxib)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分别给予纯水及含有不同浓度(1500 ppm、1000 ppm和500 ppm)的塞来昔布的饮水,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瘤体积、重量以及裸鼠实验前后的体重变化,计算抑瘤率.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一只死亡,成瘤率为100%,荷瘤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P<0.05和瘤重P<0.0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结肠癌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磊;陈卫昌;陈桂林;马文雄;谢学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是否较正常对照者下降.方法对照组20例、PCOS患者30例,分别取血检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活性,了解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结果 PCOS组的胰岛素(INS)、t-PA、PAI-1分别为24±12 mU/L、0.17±0.06 KU/Ll、0.88±0.05 AU/L.结论 PCOS患者的血纤溶能力较正常对照者有所下降.

    作者:邹琴燕;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